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doc
《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doc(22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T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07-07-07实施2007-06-07发布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Specification for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unty DB33/T 6412007DB33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ICS65.020.01B 60DB33/T 6412007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建设流程35 立项46 需求与可行性分析47 系统设计78 数据组织119 程序编码1410 试运行与评审验收1511 运行维护16附录A(资料性附录)
2、 系统配置方案17I前 言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卫松、杜群、徐达、陈晟、毛华英。II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流程、立项、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数据组织、程序编码、试运行与评审验收、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3、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1457-2006 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术语 GB/T 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5968-1995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20257.2-200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3-200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试行)(浙江省林业厅浙林资200
4、490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unty是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法,通过对县域(含县级市、区)地理空间数据、森林资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备份和更新等操作,实现森林资源管理、辅助决策、辅助林业生产经营等目标的信息系统。3.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简称二类调查,是一种将森林资源的各项调查因子
5、落实到小班的调查。通过调查把森林经理地区的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满足县级林业区划、林业规划、基地造林规划等需要,满足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等需要,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为其它相关调查提供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小班调查与小班区划结合进行,二者不可分开。3.3作业设计调查 forest operating investigation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造林更新、森林采伐、森林抚育等)的需要,其成果是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合理组织生产、科学培育和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的作业依据
6、。作业设计的调查方法视调查目的而异,一般采用典型选样的方法,要求对作业地段的林分有良好的代表性。3.4数字地形图 digital terrain map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形图要素的地形图。根据地形图制图表示的要求,将地形图要素进行计算机处理后,以矢量或栅格数据方式组织、储存并可以图形方式输出的包含元数据和数据体的数字产品。3.5 数字线划图 digital line graph简称DLG,是一种更为方便的可放大、漫游、查询、检查、量测、叠加的地图。其数据量小,便于分层,能快速的生成专题地图,所以也称作矢量专题信息图。3.6 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7、是一种对空间起伏变化的连续表示方法,是一定区域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及其高程的数据集或者是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数据集。3.7 数字正射影像图 digital orthophoto map简称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数字化的(或直接以数字方式获取的)航空像片(或航空影像),经数字微分校正、数字镶嵌,再根据图幅范围剪切生成的影像数据集,是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8 数字栅格地图 digital raster graph简称DRG,是现有纸质地形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每一幅地形图在扫描数字化后,经几何纠正,并进行内容更新和数据压缩处理,彩色地形图还应
8、经色彩校正,使每幅图像的色彩基本一致。数字栅格地图在内容上、几何精度和色彩上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保持一致。3.9 遥感影像 remote sensing image是能反映地物目标电磁辐射特性的能量分布图。3.10 大地基准 geodetic datum大地坐标系的基本参照依据,包括参考椭球参数和定位参数以及大地坐标的起算数据。3.11 1980西安坐标系 Xian geodetic system 1980采用1975国际椭球,以JYD1968.0系统为椭球定向基准,选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为大地原点所在地,采用多点定位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3.12 1985国家高程基准 national ve
9、rtical datum 1985采用青岛水准原点和根据由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标准,其水准原点的起算高程为72.260米。3.13 地理空间数据 geospatial data地理空间数据指表述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的数据、信息,包括行政区界线和地名。3.14森林资源空间数据forest spatial data森林资源空间数据指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需的具有空间坐标位置的森林资源图形数据。3.15 山林现状图 subcompartment state map山林现状图以乡镇为单位编制。图面上有各
10、种境界线、林班和小班注记、地形(等高线)、地物、村庄等,详细反映森林经营区划结果和调查结果、以及地形情况,为各种林业规划设计、林业专项调查提供底图材料。山林现状图的比例尺统一为1:10 000。3.16 林相图 stock state map以山林现状图为基础进行小班着色,反映森林分布、各种森林区划界线和作业设计现状的图纸。由于着色可能造成等高线不清楚,有时以平面图形式表示。林相图的比例尺,经营强度较高的为1:5 0001:10 000,中等的为1:10 0001:20 000;较低的为1:20 0001:25 000。在图中要注明林班号及其面积,在林班内作小班注记,注明小班号及其龄级、郁闭度
11、等,并按不同优势树种分别着色,在同一优势树种内再按不同龄级着上不同深度的颜色(成熟林最深,幼龄林最浅)。3.17 森林分布图 forest distributing map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比例尺根据各县面积而定,以1:50 0001:100 000为宜。地形、地物可简化,行政区划界线到乡、场一级,将相邻、相同地类或林分的小班合并,并按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的要求着色。4 建设流程4.1 立项阶段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县级森林资源管理的需求,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步设想,编制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并完成立项、确定系统开发单位、上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12、审查、备案等工作。4.2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阶段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是:系统开发人员通过与用户交流,了解工作流程和现状,确定系统的各项功能、性能需求、设计约束和系统的验收标准,并完成需求分析报告文件的编制。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工作是:从信息系统的建设前提(森林资源管理的需求)、环境(森林资源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系统建设所需信息获取的可能性和技术实现可行性等方面入手,研究立项阶段确定的建设目标和内容是否有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开发成本和效益分析,并根据系统的规模和可以利用的条件,制订初步的开发计划,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4.3 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
13、阶段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确定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规划系统的规模和总体结构,确定系统功能模块、系统软硬件配置,设计数据库、数据结构、数据字典、系统接口,规定系统采用的技术规范,并明确技术方案,做出经费预算、进度安排与人员培训计划,编制总体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是以用户需求的进一步详细调查分析为基础,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进行各模块的详细功能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测试设计等工作,并编制详细设计说明书。4.4 数据组织阶段在数据组织阶段,系统设计人员需要确定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源、数据种类、元数据和数据编码,确定数据采集、加工、转换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
14、软硬件环境,规定数据精度要求、质量管理办法,并完成数据库设计文件的编制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数据组织人员根据设计人员的要求,完成数据的采集、标准化和入库等工作。4.5 程序编码阶段在程序编码阶段,需要完成系统代码编写,在完整的数据环境和软硬件环境下进行系统测试、定型,编制技术报告、用户操作手册等文档资料。4.6 试运行与评审验收阶段程序编码完成后,系统移交用户,进入试运行与评审验收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试运行,检验系统是否达到用户需求;全面测试系统,检查系统存在的开发缺陷,编制系统测试报告;审阅各阶段所编制的各类技术文档;组织评审和验收,形成项目评审报告和项目验收意见;形成项目总结报告,对
15、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分析。4.7 运行维护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使用户能够进行正常的系统使用和维护;根据用户的意见,对系统进行修改,以改善系统品质,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5 立项5.1 项目立项建设的第一项工作是完成项目立项,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编制项目建议书,经审查批准后予以立项。编制项目建议书时应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内容、建设目标、涵盖范围,明确所使用的基础地理数据和森林资源数据的来源、格式等基础性技术指标,制定建设的初步计划,形成项目建议书。5.2 选定开发单位用户在综合考虑研发实力、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熟悉程度、后续服务能力、相关系统开发经验、系统升级
16、和更新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单位。5.3 上报在选定开发单位后,应以建设单位的名义行文,将项目建议书、开发计划上报省林业主管部门,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技术可行性、实施计划可行性作初步审查,批复后方可实施。6 需求与可行性分析6.1 需求分析通过广泛调研,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深入分析和掌握各项业务流程、工作任务、组织方式、关键环节,充分考虑系统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兼容性,详细分析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编制系统需求分析报告。6.1.1 需求分析内容6.1.1.1 系统需求6.1.1.1.1 功能需求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GIS基本功能:实现图层控制、地图浏览、选择、距离量测、
17、面积量算、数据导入、编辑、检查等功能;图形编辑功能:实现增加点、线和面特征,通过增删或移动节点改变多边形特征形状,合并或分割同一层内线或面特征等功能;图幅整饰功能:按指定属性或空间分析结果设置图形着色、样式,按大小和样式加载标题、文字、南北指针和网格;专题图生成打印功能:制作森林资源分布图、山林现状图等林业标准专题图,以及其他图件的生成、打印;查询分析功能:实现图形到属性,属性到图形,按图形、位置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二类调查数据管理功能:包括对小班数据编辑、逻辑检查、更新等;报表统计打印功能:按照二类调查中统计表格式要求,对二类数据进行统计及报表输出。6.1.1.1.2 性能需求确定系统的各项
18、性能技术指标,包括数据精度要求、更新周期、数据存储方式、系统运行环境要求等。6.1.1.1.3保密性需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空间数据属保密范畴,属性数据也有一定的保密要求,应充分分析系统的保密性,以满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保密要求。6.1.1.1.4安全性与可靠性需求分析系统本身、系统中管理的数据、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在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的需求,确保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完备。6.1.1.1.5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需求确定本系统与现有的或计划建设的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省级系统与本系统的关系,并留有相应的接口。6.1.1.1.6 其他需求确定系统建设所需的软硬件、系统环境支持、人员技术培训等其他需
19、求。6.1.1.2 数据需求系统以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为主,所需要的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6.1.1.2.1 空间数据需求6.1.1.2.1.1 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需求分析包括:系统所需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数据形式、数据格式、完整性、精度、投影方式、坐标系、空间参考系、比例尺、时效性、数据规模、数据今后的增长情况等必备内容。确定地理空间数据的输出内容和格式,如输出数据的内容、精度、比例尺和数据格式;确定数据的输出方式,即确定屏幕显示、电子数据拷贝、纸图、Web发布等几种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确定地理空间数据与其他空间、属性数据的接口。明确地理空间数据的保密控制要求。6.1.1.2.1.2 森
20、林资源空间数据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需求分析包括:详细调查森林资源专题。图形数据的现状和系统建设的要求,包括数据形式、数据格式、完整性、精度、投影方式、坐标系、比例尺、时效性、数据规模、数据今后的增长情况等。确定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输出内容和格式,如输出数据的内容、精度、比例尺和数据格式;确定数据的输出方式,即确定屏幕显示、电子数据拷贝、纸图、Web发布等几种输出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确定森林资源空间数据与其他空间、属性数据的接口。6.1.1.2.2 属性数据需求6.1.1.2.2.1 属性数据类型属性数据包括:基本属性数据、森林资源属性数据、其他林业专题属性数据三类。基本属性数据包括反映系统建设地区自
21、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的数据。森林资源属性数据指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以及其他林业专项调查获取的反映森林属性的数据,如小班档案资料、各类统计表等。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森林资源属性数据主要为二类调查和三类调查形成的数据。其他林业专题属性数据包括林业管理所需的其他林业属性数据,如林业政策法规、林业社会经济、林业企事业单位、林业工程建设、森林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数据。6.1.1.2.2.2 主要工作内容明确系统建设所需的属性数据分类、数据量、数据来源、数据流动方向、数据交换格式等。确定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结合方式与表现形式。6.1.2 需求分析方法6.1.2.1 明确需
22、求调查对象与内容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行政、技术管理人员的调查。包括对系统建设单位负责人、具体业务人员,以及上下级单位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有关的行政、技术管理人员。主要明确县级森林资源管理需要系统提供的功能;对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调查。通过对已有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情况的调查,结合技术发展,界定系统建设可实现的功能、业务内容以及实现这些功能所需要的数据。6.1.2.2 需求调查方式需求调查的主要方式包括查阅资料、专人会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6.1.3 需求分析成果制定需求分析报告,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包括系统名称、建设单位、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等等。系统建设目标、任务。需求规定。包括对功能需求
23、、可靠性要求、安全保密需求、数据需求、输入输出要求等的描述。运行环境规定。包括设备、支持软件、接口等。6.2 可行性分析根据县级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和需要,结合现有条件,针对需求分析提出的各类需求,进行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阶段,进行多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选定建设方案。6.2.1 可行性分析内容6.2.1.1 技术可行性从使用的技术、现有设备、管理基础、技术依托、有关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系统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分析实现系统功能和性能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技术、方法和过程,分析系统开发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县级 森林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