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案.doc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9册第2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单元主题浓浓的乡情。主题概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家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故土,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这组课文,看看哪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课文题目课后作业(或连接语)生字词语教学目标课时每课重点(主题联系)单元共同点5 古诗三首1、 背诵;2、 理解诗句意思。3、 默写两首古诗4、 资料袋:相关古诗词。认4个写4个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思乡之情)1、高度重视感情朗读;2、生字词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借助工具书,联系课文和生活积累
2、理解生词的意义。4、渗透默读习惯的培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5、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补充以及拓展练习。6、注重课前参与,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22216梅花魂1、感情朗读;2、体会外公的心情;3、抄写句子。选做:交流描写心情的词语。资料袋:乡情故事认12个写14个1、 体会老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眷念的之情。2、 感悟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 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7*桂花雨1、感情朗读;背诵喜欢部分;2、交流从哪几方面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3、抄写句子。课外:观察桂花,收集描写桂花的词语和美文。认2个写2个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
3、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小桥流水人家1、感情朗读,展开想象,交流体会;2、鼓励练笔。1、 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 “浓浓的乡情”回顾单元收获;讲述具体生动,打动他人;倾听认真,主动交流。1习作: 二十年后回故乡1、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2、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2交流平台:本组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想之情的? 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
4、的表达方法1日积月累:思乡的诗句 感受古诗词表达的情感,积累语言几点说明:(一)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总思路:了解单元主题分课教学,关注主题关联,突出语文意识回顾收获,拓展练习。(以主题组织的单元教材仅仅是教材组织形式而已,教学时不能仅从“主题与内容”方面来把握。文本涵盖语言、情意、审美不同要素,应从“三维目标”把握教材,结合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深入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这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二)单元主题关联处理方式:1、 单元导语在第5课第一课时处理。2、 第5课教学中比较3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同处:同在异乡,思乡,思念亲人。3、第8课结束,鼓励学生开展爱爱家乡,爱亲人的活动,为“语文园地和口
5、语交际”做准备。4、口语交际之中引入单元回顾,回顾内容、情感、语言积累等方面的收获。(三)单元作业处理方式:课后题力求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务必落实;单元检测题仅供评价参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一、 题单元教材解读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
6、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二、学情分析: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五年级学生应该培养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识字不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在课文教
7、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及感悟上,在作文训练中,应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大胆表达。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爱家乡的个性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
8、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乡情的古诗,了解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背诵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 (是月亮。)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
9、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二、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本课出现了几个多音字,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 hng;“还”读hun;“风一更”的“更”读gng。三、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诗意。先自主学习,然后与同桌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四、全班交流,教师巧妙点拨,体会情感 1、刚才小组同学交流了关于诗句的理解,能谈一谈吗? 2、学生自主发言我想谈一谈泊船瓜洲这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
10、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3、师生点评,指导朗读。4、教师点拨: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
11、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5、我想谈谈秋思这首诗。这首诗写了在秋天时诗人给家里写信,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情感。尤其是“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让人感觉到诗人要对亲人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信都封好了,还怕落下什么话没有说,又打开信看一看。这个地方特别让人感动。你从哪里感觉到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我从“意万重”体会到的。我认为,诗人想要说的话太多了,一定是离家好长时间了。)那么,这满腹的话都能写到信里吗?(不能的,那得写多长的信呀!何况
12、,“匆匆”两个字说明信写得很匆忙,也不可能把要说的话都写进去。)想要说的太多,看来只好挑主要的说了。信写完,应该是主要的意思就表达完了,为什么捎信人要走时,又打开信了呢?可能他写完了以后,记不清是不是把要说的都写了,所以又检查一遍。也可能是他又想起一件事,想把它补写上。6、教师点拨: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信短情长,小小的信封哪能承载游子所有的情感呢。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迫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书信,是联系游子亲情的纽带,所以诗人借家书写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很多,如唐孟郊归信吟中说的“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我相信,当书信被捎走的时候,诗
13、人的心也随之而去了。此情此景,让人生出多少感慨啊!你能够怀着使人那样的感情读一读吗?7、我来谈一谈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8、教师点拨:为什么他想到
14、了“故园”?他可能想到故园的什么呢?五、作业:1)、读背古诗,默写泊船瓜洲秋思。2)、理解课后诗句的意思。3)、把秋思改写小故事。4)、搜集诵读积累有关乡思的诗词或诗词名句。5)、资料袋的内容可做成课件形式教学。教学后记:6 梅花魂教学目标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二)指导朗读。二、教学
15、重点、难点自学并掌握18个生字。三、教学过程(一)利用录像,引入新课。1大家边看录像,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梅花为君子,人们为什么深深地喜爱这种花呢?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3“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是万花中最有骨气,最有品格,最高贵的花。因此与兰花、竹、莲花并称“四君子”。打开书,预习生字。(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3让学生读拼音节。4正音、正字。凋字di1o,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它的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碉堡的碉与凋是形近
16、字,只是部首不同。缕l,韵母不能写成u。耍字上面是而且的而,与要有区别。脾气的右旁卑是8画,笔顺是白 卑。罕字是上下结构“ ”加个干净的“干”。秉字的部首是禾。衰字是上中下结构,记字时可想到把衣服的衣字拉开,中间插入一个“ ”,读shu1i。眷ju4n,查目字底。可与卷相比较。(三)理解词语。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秉”字为例:“秉”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秉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用换词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读带有“秉性”的这句话,考虑可以用哪一个词替换。用性格
17、可以。进而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爸爸的秉性忠烈刚直。换词:爸爸的性格忠烈刚直。句意不变。可见,“秉性”一词指性格。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飘泊文中比喻职业生活不稳定,东奔西走。颇负盛名颇,很,相当。名气很大。幽芳香气清淡而芬芳。古董古代传下来的文物,很贵重。玷污使之有污点。希罕少见的,不常有的。眷恋顾念,爱恋。5读读这些词语。(四)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4教师指导读难句。(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
18、秀气。抵d! 愈y) 欺q9前两个“愈”应读得慢些,低沉一些,为表现恶劣的自然环境。后两个“愈”应读得高些,坚定一些,为表现梅花毫不畏惧的精神。(2)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这一排比短语,要读出气势来,“最”字要重读。(3)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坚定,突出“多少”、“怎样”“顶天立地”“不肯”等词语。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五)作业:1)、感情朗读课文并摘抄本课的好词佳句。2)、辨字组词。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完成书后的作业。(二)以自学为主,理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
19、学重点、难点自己悟出梅花的品格,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外祖父爱梅花、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判断: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四件事。(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2)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3)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起来。(4)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送给外孙女。(5)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根据五件事归纳小标题:(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图(5)送梅花巾(二)深入重点段,揭示
20、中心思想。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这时老师可提问:对课文写的这五件事,结合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以此引发学生自学质疑。比如,学生会提出;梅花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他为什么不回到祖国来呢?这五件事情好像都在说一个意思,是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问题,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从“一遍又一遍”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外祖父喜欢唐诗宋词。虽身在新加坡,心却惦记着祖国。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中可以明白,外祖父是借诗来抒发思念祖国的心情。从“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可以知道外祖父思念自己的家乡,遏制不住自
21、己的感情。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2)发言。从“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从“顿时,训斥,有生以来”这些词语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十分爱惜这幅墨梅花图。从“轻轻、慢慢”这两个形容词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对这幅图画多么爱惜。梅花在他的心目中应是干净、洁白的。(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里梅花仅仅指画上的墨梅吗?这里的梅花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的,它是最干净的,最纯洁无比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祖国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祖国)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主题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