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案.doc

    • 资源ID:857830       资源大小:106.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案.doc

    1、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9册第2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单元主题浓浓的乡情。主题概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家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故土,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这组课文,看看哪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课文题目课后作业(或连接语)生字词语教学目标课时每课重点(主题联系)单元共同点5 古诗三首1、 背诵;2、 理解诗句意思。3、 默写两首古诗4、 资料袋:相关古诗词。认4个写4个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思乡之情)1、高度重视感情朗读;2、生字词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借助工具书,联系课文和生活积累

    2、理解生词的意义。4、渗透默读习惯的培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5、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补充以及拓展练习。6、注重课前参与,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22216梅花魂1、感情朗读;2、体会外公的心情;3、抄写句子。选做:交流描写心情的词语。资料袋:乡情故事认12个写14个1、 体会老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眷念的之情。2、 感悟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 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7*桂花雨1、感情朗读;背诵喜欢部分;2、交流从哪几方面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3、抄写句子。课外:观察桂花,收集描写桂花的词语和美文。认2个写2个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

    3、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小桥流水人家1、感情朗读,展开想象,交流体会;2、鼓励练笔。1、 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 “浓浓的乡情”回顾单元收获;讲述具体生动,打动他人;倾听认真,主动交流。1习作: 二十年后回故乡1、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2、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2交流平台:本组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想之情的? 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

    4、的表达方法1日积月累:思乡的诗句 感受古诗词表达的情感,积累语言几点说明:(一)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总思路:了解单元主题分课教学,关注主题关联,突出语文意识回顾收获,拓展练习。(以主题组织的单元教材仅仅是教材组织形式而已,教学时不能仅从“主题与内容”方面来把握。文本涵盖语言、情意、审美不同要素,应从“三维目标”把握教材,结合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深入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这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二)单元主题关联处理方式:1、 单元导语在第5课第一课时处理。2、 第5课教学中比较3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同处:同在异乡,思乡,思念亲人。3、第8课结束,鼓励学生开展爱爱家乡,爱亲人的活动,为“语文园地和口

    5、语交际”做准备。4、口语交际之中引入单元回顾,回顾内容、情感、语言积累等方面的收获。(三)单元作业处理方式:课后题力求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务必落实;单元检测题仅供评价参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一、 题单元教材解读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

    6、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二、学情分析: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五年级学生应该培养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识字不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在课文教

    7、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及感悟上,在作文训练中,应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大胆表达。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爱家乡的个性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

    8、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乡情的古诗,了解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背诵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 (是月亮。)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

    9、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二、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本课出现了几个多音字,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 hng;“还”读hun;“风一更”的“更”读gng。三、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诗意。先自主学习,然后与同桌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四、全班交流,教师巧妙点拨,体会情感 1、刚才小组同学交流了关于诗句的理解,能谈一谈吗? 2、学生自主发言我想谈一谈泊船瓜洲这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

    10、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3、师生点评,指导朗读。4、教师点拨: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

    11、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5、我想谈谈秋思这首诗。这首诗写了在秋天时诗人给家里写信,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情感。尤其是“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让人感觉到诗人要对亲人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信都封好了,还怕落下什么话没有说,又打开信看一看。这个地方特别让人感动。你从哪里感觉到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我从“意万重”体会到的。我认为,诗人想要说的话太多了,一定是离家好长时间了。)那么,这满腹的话都能写到信里吗?(不能的,那得写多长的信呀!何况

    12、,“匆匆”两个字说明信写得很匆忙,也不可能把要说的话都写进去。)想要说的太多,看来只好挑主要的说了。信写完,应该是主要的意思就表达完了,为什么捎信人要走时,又打开信了呢?可能他写完了以后,记不清是不是把要说的都写了,所以又检查一遍。也可能是他又想起一件事,想把它补写上。6、教师点拨: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信短情长,小小的信封哪能承载游子所有的情感呢。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迫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书信,是联系游子亲情的纽带,所以诗人借家书写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很多,如唐孟郊归信吟中说的“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我相信,当书信被捎走的时候,诗

    13、人的心也随之而去了。此情此景,让人生出多少感慨啊!你能够怀着使人那样的感情读一读吗?7、我来谈一谈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8、教师点拨:为什么他想到

    14、了“故园”?他可能想到故园的什么呢?五、作业:1)、读背古诗,默写泊船瓜洲秋思。2)、理解课后诗句的意思。3)、把秋思改写小故事。4)、搜集诵读积累有关乡思的诗词或诗词名句。5)、资料袋的内容可做成课件形式教学。教学后记:6 梅花魂教学目标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二)指导朗读。二、教学

    15、重点、难点自学并掌握18个生字。三、教学过程(一)利用录像,引入新课。1大家边看录像,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梅花为君子,人们为什么深深地喜爱这种花呢?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3“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是万花中最有骨气,最有品格,最高贵的花。因此与兰花、竹、莲花并称“四君子”。打开书,预习生字。(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3让学生读拼音节。4正音、正字。凋字di1o,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它的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碉堡的碉与凋是形近

    16、字,只是部首不同。缕l,韵母不能写成u。耍字上面是而且的而,与要有区别。脾气的右旁卑是8画,笔顺是白 卑。罕字是上下结构“ ”加个干净的“干”。秉字的部首是禾。衰字是上中下结构,记字时可想到把衣服的衣字拉开,中间插入一个“ ”,读shu1i。眷ju4n,查目字底。可与卷相比较。(三)理解词语。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秉”字为例:“秉”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秉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用换词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读带有“秉性”的这句话,考虑可以用哪一个词替换。用性格

    17、可以。进而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爸爸的秉性忠烈刚直。换词:爸爸的性格忠烈刚直。句意不变。可见,“秉性”一词指性格。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飘泊文中比喻职业生活不稳定,东奔西走。颇负盛名颇,很,相当。名气很大。幽芳香气清淡而芬芳。古董古代传下来的文物,很贵重。玷污使之有污点。希罕少见的,不常有的。眷恋顾念,爱恋。5读读这些词语。(四)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4教师指导读难句。(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

    18、秀气。抵d! 愈y) 欺q9前两个“愈”应读得慢些,低沉一些,为表现恶劣的自然环境。后两个“愈”应读得高些,坚定一些,为表现梅花毫不畏惧的精神。(2)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这一排比短语,要读出气势来,“最”字要重读。(3)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坚定,突出“多少”、“怎样”“顶天立地”“不肯”等词语。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五)作业:1)、感情朗读课文并摘抄本课的好词佳句。2)、辨字组词。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完成书后的作业。(二)以自学为主,理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

    19、学重点、难点自己悟出梅花的品格,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外祖父爱梅花、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判断: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四件事。(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2)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3)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起来。(4)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送给外孙女。(5)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根据五件事归纳小标题:(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图(5)送梅花巾(二)深入重点段,揭示

    20、中心思想。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这时老师可提问:对课文写的这五件事,结合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以此引发学生自学质疑。比如,学生会提出;梅花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他为什么不回到祖国来呢?这五件事情好像都在说一个意思,是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问题,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从“一遍又一遍”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外祖父喜欢唐诗宋词。虽身在新加坡,心却惦记着祖国。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中可以明白,外祖父是借诗来抒发思念祖国的心情。从“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可以知道外祖父思念自己的家乡,遏制不住自

    21、己的感情。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2)发言。从“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从“顿时,训斥,有生以来”这些词语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十分爱惜这幅墨梅花图。从“轻轻、慢慢”这两个形容词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对这幅图画多么爱惜。梅花在他的心目中应是干净、洁白的。(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里梅花仅仅指画上的墨梅吗?这里的梅花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的,它是最干净的,最纯洁无比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祖国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祖国)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

    22、什么?体会出他因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而呜呜痛哭,这份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叫人感动。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真挚来。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7抓住重点语句,加深理解。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讨论:(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句话中前后共出现4个。“愈”这个词,教师应抓住这个重点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外祖父为什么要这么说?这里“愈”字体现了梅花的一种什么精神。换一种说法行不行。不要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应认识到“愈”字反复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加深。条件、环境越恶劣,梅花却

    23、越精神。它具有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德。换一种说话没有这句话这么有力量,也表达不出来外祖父深深的敬佩梅花的感情。不要这一句话更不行。因为无法与前文我弄脏这幅图,外祖父小心翼翼地擦拭相照应;因为无法充分表现外祖父敬佩梅花的这种精神。(2)体会下一句。“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通过感叹号表明外祖父高度的敬佩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3)体会下两句的含义。“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外祖父在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孕育出的许多

    24、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虽然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却不怕环境的艰苦,凭着一股梅花的顽强精神,在星岛的文坛上颇负盛名,为祖国争光。(4)体会下一句的含义。“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花,是激励自己保持梅花这种有骨气、有品格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梅花精神告诉了我并且把墨梅花送给我,也要让我保持并继承发扬下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5)老师小结:梅花的这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骨气正是我们民族日益强大的动力,也是支撑我们民族团结进取的灵魂。所以课题叫梅花魂。(6)带着感情齐读这一段

    25、落。(7)指名读。(8)品读重点句。采用先省略后补充的方式深入理解重点句。让学生从中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作用。“旁的花,大抵是_。她却不一样,_寒冷,_风欺雪压,花开得_、_。她是_有_、有_、有_的呢!几千年来,我们_出了许多有_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_、受到怎样的_,从来都是_,不肯_。他们就像_。一个中国人,无论在_,总要有_ 才好!体会出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感情来。(三)回到开头,引出结尾,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1思考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2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前后互相照应,全文结构严谨,表达了外祖

    26、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齐读开头、结尾自然段。(四)作业:1)、辨字组词 魂( )畔( )哀( )沾( ) 魄( )绊( )衰( )玷( )桥( )捐( )杭( )梳( )侨( )绢( )抗( )疏( )2)、回答: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情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3)、“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4)、摘抄两句最让你感动的句子。5)、找有关梅花的故事读一读。板书设计(一)6 梅花魂 梅花 魂(中国人)祖父 思念祖国 热爱祖国板书设计(二) 诵读古诗乡愁浓梅花魂 爱梅惜梅寄深情 眷念故乡、热爱祖国 依依惜别泪沾衣后记:7 桂花雨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

    27、达的思想感情。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板书课题。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3、齐读课题。4、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文要求我们怎么学习?5、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这篇课文。6、师:老师已经把阅读提示细化了,请看阅读要求。(出示课件)7、生:齐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

    28、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师: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主要写了“我”小时候在故乡摇桂花的乐趣。(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3、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三、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1、师:指名读。你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2、生: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师:为什么喜欢这段?这段描写了什么情景?生:自由发言。师: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适时表扬)4、师:知道这篇文章为什么叫桂花雨了吗?5、生:6、师:想象一下摇桂花的情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雨有什么不同?(老师追问)7、生:

    29、自由发言。8、师:同学们想象得真美。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9、生:自由发言。10、师:大家说得真好!这篇课文通过写摇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有着多么深的感情。四、拓展训练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有许多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吧? 2、师:引导学生说说都有那些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3、生:4、师:大家有这么多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想不想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好!小组交流交流,然后说给大家听听。5、生:小组交流。(老师巡回参与小组交流)6、生:全班交流。7、师:总结发言。五、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

    30、完成一篇习作。题目:童年趣事3、 要求:写清楚时间、地点、事件的经过、有趣在什么地方。不少于450字。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桂花雨 怀念童年生活 摇花乐 教学后记:8*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找到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自己读一读。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一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感觉?(我想到了有小溪,有小桥,有人家居住的地方。)(我想,应该是

    31、个美丽的地方,像画一样的地方。)(我知道这是一句诗,写的是一个小村子吧?)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以诗句作题目,到底写的是什么呢?读读课文,检验一下你的感觉对不对!二、自读自悟 自读课文,并在书上作批注。 1、作者对故乡的那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 2、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三、讨论作者对故乡的那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课文的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疲惫”之劳形,有如世外桃园。四、领

    32、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师: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生: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师: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生:“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我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很爱家乡。虽然他家的房子并不好,但是作者依然爱它,只因为这是他的家乡。可见,他爱家乡是不须任何理由的,爱它没商量!生:课文的第一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

    33、乡的爱,他把家乡写得像诗一样,像画一样,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地喜欢家乡。生:对,从“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从这几句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师:一个人的出生、成长的地方,浓缩了生活的内容和感情,在他后来的回味中,会感觉一切都是美的,所以家乡的一切在作者的眼里都是美的,你们的说法有道理!其他同学还从哪里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爱?生:我从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

    34、到的。“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都说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爱。他回忆的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丢野花、欣赏野花和野菌的事,都是童年时期的事,可是他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永远都忘不了,可见家乡给他的印象有多深,也可见作者对家乡的爱有多深!生: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作者的感情就是从这美美的描写中,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出来。请你读读这样三组句子,体会一下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特点。出示句子:第一组:*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方,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第二组:* 我

    35、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第三组:*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

    36、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生:从第一组句子中,我发现了作者是直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生:我也发现了,我从第二组和第三组句子中体会到,作者通过回忆一件件有趣的小事和描写家乡美好的景色来表达爱的情感。师:你们说得对!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作业1)、欣赏朗读美文美段。2)、抄写生字,积累优美语段板书设计 8* 小桥流水人家小溪 木桥 平房后记:口语交际 主题: “浓浓的乡情”活动目的:1、激发

    37、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活动前的准备: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一是加深对课文蕴意的体会,二是为这次活动做准备。活动过程:1先回顾学过的课文,总结课文内容的共同特点。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见游子奔回家乡心情之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感慨。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感,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2讨论的时候,可以先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

    38、达浓浓的乡情,思路应该开阔起来,不仅可以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等方式,还可以有学生自己的创造,比如“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等符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的活动。根据学生讨论的初步结果,分“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等,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习作二教学要求: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写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本组主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教学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二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教学过程:1激发

    39、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2、请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人事的变化。( 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不认识他。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以此来促使学生认真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个方面来写。教材中只是一个提示,要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充分交流,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学生交

    40、流中,教师要结合一两个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重点,起到示范举例的作用。在学生写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 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但作者不是空乏的抒情,而是用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这样写,文章更真实,也更感人。 我们来交流一下,本组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想之情的? 二、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说明表达的思乡之情。并有感情的朗读。 三、小结后记:教学资源包:一、 思乡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41、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二、 “多情的月亮”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一、 表达思乡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42、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安石对月发问,充分反映出他急切的回乡之情。 二、 衬托孤寂之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暮色苍茫,江水浩荡。诗人独自一人停船江上。放眼望去,原野空旷,仿佛天比树还低;低头看去,惟有一轮明月在清澈的水中不时晃荡,好像要为诗人作伴。这就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三、 抒发喜爱之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深秋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儿像弓一样。诗人喜从中来,不禁赞叹:这是多么可爱啊! 四、 展示广阔情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辽阔的原野里,白沙如雪;雄伟的燕山上,新月似钩。这是一幅多么雄奇壮阔的图景!与其说是诗人对大漠、白沙、燕山、新月这些奇景进行描写,还不如说是诗人展示了自己想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广阔情怀。 18


    注意事项

    本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案.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