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地软件教程之路线及立交平面线形设计.doc
《纬地软件教程之路线及立交平面线形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纬地软件教程之路线及立交平面线形设计.doc(2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纬地软件教程之路线及立交平面线形设计3.1 前言在HintCAD系统中平面的设计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曲线设计法和交点设计法,前者适用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平面线位设计,而后者适用于公路主线的设计(类似于典型的交点转角的设计方法)。用户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两者也可穿插使用,其数据可以相互转化。平面设计是HintCAD的主要功能,要很好地掌握和应用平面设计功能,需先理解本系统所应用的路线与互通立交平面的曲线设计思想。立交平面设计采用的是以线元相互首尾搭接(积木法),再辅以起终点接线约束和终点智能化自动接线的方法;主线平面设计仍以线元为最终计算单元,采用“缓圆缓”三线元捆绑结构的可组合式交点曲线模型进
2、行设计,并结合设计需求开发有多种反算模式。动态可视化设计与修改,是道路CAD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HintCAD系统中,利用实时拖动技术,在动态可视化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实时拖动”是本系统平面设计以及纵断面拉坡设计的核心,您只有在熟悉和掌握了本系统的各种“拖动”功能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本系统在这些方面的优越性能。关于HintCAD平面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论文互通式立交动态可视化设计研究和公路路线的交点曲线计算法先后在公路1999.9期和国外公路1999.6期杂志发表,可供参考,见附录。3.2 平面线形设计方法之一“曲线设计法”公路路线与立交的线形可由三种基本曲线段相互搭接组成,圆曲线、
3、缓和曲线(回旋线)和直线。每一基本曲线段由以下几项参数来加以确定描述:Z&Y曲线在前进方向上向左或向右P曲线在横向错移值S曲线段的长度,正值表示曲线的弦长,负值表示曲线弧长A曲线段回旋线参数值,直线和圆曲线为0RO曲线段起始曲率半径,为非零值,9999表示曲率半径为无穷大(输入0或负值也均被认为是无穷大)RD曲线段终点的曲率半径,为非零值,9999表示曲率半径为无穷大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所有曲线类型归为以下几类,见表3-1,括号内为各参数的取值范围。表3-1曲线单元ZPSARORDA类:直线段-1,1(+,)(S0)(A=0)(RO=9999)(RD=9999)B类:圆曲线-1,1(+,)(S
4、0)(A=0)(RO0)(RD=RO)C类:回旋曲线(RO)-1,1(+,)(S=0或S0)(A0或A0)(RO0)(RD=9999)D类:回旋曲线( RO)-1,1(+,)(S=0或S0)(A0或A0)(RO=9999)(RD0)E类:回旋曲线(RORD)-1,1(+,)(S=0或S0)(A0或A0)(RO0和RORD)(RD0)F类:回旋曲线(RORD)-1,1(+,)(S=0或S0)(A0或A0)(RO0和RORD)(RD0)平面线形由以上三种基本曲线相互搭接组合而成,而起点接线约束和终点的接线约束确定了本立交线形与其他立交匝道或主线之间的相对关系。说明: 本手册所述之缓和曲线均为回旋曲
5、线。 本章节所述及公路路线与立交设计方法(两种)仅是本系统中线形设计方法的一种划分和描述。 用户在使用本系统绘图时,请切记:不要手工修改AutoCAD的系统单位(Units)设置,HintCAD在加载之后会自动设置该项控制;确保系统成图所要用到的各个图层处于打开和非加锁状态;确保关闭所有自动捕捉方式;如需控制系统生成图表中数据小数点后是否出现“.000”或“.00”,请修改AutoCAD系统变量“DIMZIN”值。 本系统中曲线、坐标、长度等单位均采用“米”为单位;边坡、横坡等坡度均采用1:X,只输入其中的X。 AutoCAD是双精度图形平台,所以用户在精确绘图的同时已完成一定的数据计算工作,
6、所需要的许多数据,可以直接从图形屏幕上读取,其精度绝对不低于计算得到的结果。例如:对缓和曲线的计算,对复杂线形时曲线加宽或平移后坐标、距离及长度等的计算,不过请您注意“曲线模拟步长”这一控制。3.3 立交平面线位设计3.3.1 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对话框菜单:设计立交平面设计命令:Ht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对话框,如图3-1所示。图3-1“立交平面设计”启动后自动读入当前项目所指定的平面曲线数据文件(*.pm)。其中“存盘”和“另存”按钮用于在用户完成该平面线位的设计与调整之后将当前数据保存到数据文件中。“起始方式:”列表为本线形的起点接线方式,其后的“X0”、“Y0”、“X1”、“Y1”和“选取文件”
7、按钮及编辑框分别用于输入、显示不同起始方式下的线形起点接线控制数据。用户可以根据所要设计的线形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起点接线方式。横向滚动条控制向前和向后翻动数据表,“插入”、“删除”按钮分别控制在任意位置插入和删除一段曲线段,“拾取起点数据”和“拾取终点数据”分别根据不同的起点接线方式和终点接线方式直接拾取不同的坐标数据和目标实体数据。考虑到对话框布局的需要,曲线数据表只显示三段曲线段(分别对应为三行)的数据,每一行行首的小单选框为曲线段拖动选择钮,其后分别为曲线段编号(No xx)、左右转向(Z &Y)、横向错移值(P)、曲线段长度(S)、曲线参数(A)、曲线段起点曲率半径(RO)、曲线段终
8、点曲率半径(RD)。“终止方式:”选择列表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线形终点接线类型,其控制数据分别在“X2”、“Y2”、“X3”、“Y3”编辑框中输入和显示,默认为“不接线”方式,即不进行终点接线计算。“实时拖动”用于完成平面线形实时拖动修改功能,可以根据用户所选择的不同曲线类型及曲线参数进行实时拖动接线计算和试算。“测试”使用户可以直接根据拖动中的实际情况输入接线参数的目标值和试算范围,程序将自动完成试算操作功能。“计算显示”将完成当前输入数据的记忆、整个线形的几何计算及接线计算,并在当前图形屏幕显示整个设计线形及各段曲线参数、控制点桩号及百米桩号等。“确定”按钮首先关闭对话框,然后
9、记忆当前输入数据并进行整个线形的几何计算,但是所有的记忆和计算都在计算机内存中进行,如果需要将数据永久保存到数据文件,必须点击“另存”或“存盘”按钮。“取消”按钮可以关闭此对话框,同时当前对话框中数据的改动也被取消。3.3.2 曲线计算与显示控制图3-2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对话框中“控制”为线形计算与显示控制按钮,点取“控制”按钮后,当前屏幕将出现如图3-2所示嵌套对话框。其中“计算控制”栏中的“线元连续计算”为曲线线形计算控制按钮,它控制在曲线计算和显示过程中程序是否把每段曲线段进行曲线线形连续计算;“匝道线形编号:”框中输入、显示当前线形的编号名称,例如:“A”表示为A匝道线形,“MR”表示为
10、主线线形。在“匝道起始桩号”框中输入或者修改当前曲线线形设计的起点桩号。“绘图与标注”中“重绘刷新”和“绘设计线”选项,控制系统在点取主对话框中“计算显示”按钮后,程序是否在当前屏幕重新刷新绘制整个设计线形实体。“绘交点线”控制是否绘制各曲线段之间交点的连线。“曲线模拟步长”控制在用户点取主对话框中“计算显示”按钮后,程序在重新绘制整个设计线形过程中对缓和曲线近似绘制的步长,“曲线模拟步长”在未设置状态下时,其默认步长为1.0m;“标注公里百米桩”控制在绘制设计线形过程对各控制点及百米桩等的桩号标注与否及标注字体高度。“曲线要素点”控制对各要素点是否进行点位的标注及标注符号的大小。“曲线参数”
11、控制是否标注各曲线段的曲线参数值及其字体高度。“标注位置:”控制百米桩和曲线要素桩号等数据标注于线形的左、右侧或平曲线内侧。其中“百米桩”标注选项,用户可以选择标注百米桩、五十米桩、二十五米桩、二十米桩、十米桩等。3.4 四种起点接线方式任意一段路线或一条匝道,它的起点均存在一定的控制或约束条件,这里暂归为以下四种。3.4.1 两点直线接线方式(选取起点接线“起始方式”中的“两点直线”方式)通过键盘或在平面线位对话框中点取 “拾取起始数据”在图形屏上点取两点等方式,在输入框“X0”、“Y0”、“X1”、“Y1”中输入两点坐标来确定匝道的起点位置和方位角。程序以从第一点到第二点的方位角为起点方位
12、角,以第二点为起点位置。如图3-3所示。图3-33.4.2 一点加方位角的接线方式(选取起点接线“起始方式”中的“点加方位角”方式)通过键盘和在平面线位对话框中点取“拾取起始数据”在图形屏上点取一点,在输入框“Alpha”、“X1”、“Y1”中输入一点和一方位角作为立交的起点位置和方位角。如图3-4所示。图3-43.4.3 已知约束匝道的两桩号及横向支距接线方式(选取起点接线“起始方式”中的“文件控制_1”方式)通过键盘或点取“选取文件”按钮或在其后的编辑框中输入约束匝道的平面线位数据文件名,在“Sta0”和“Sta1”框中输入约束匝道上的两桩号值,并在其后对应的“Y0”、“Y1”框中输入横向
13、支距。程序将自行搜索已知匝道平面线位数据文件,并计算两桩号点的平面坐标和其切线方位角。以约束匝道的第二桩号横向错移后的位置为本匝道的起点位置,以约束匝道上第一桩号和第二桩号横向错移后的连线方位角为本匝道的起点方位角。如图3-5所示。图3-53.4.4 已知约束匝道的一桩号及其方位角偏移值的接线方式(选取起点接线“起始方式”中的“文件控制_2”方式)通过键盘或点取“选取文件”按钮或在其后的编辑框中输入约束匝道的平面线位数据文件名,在“Sta1”、“Alpha”框中输入约束匝道上的一桩号值和相对其切线方位角的角度偏移值(正值表示向右偏移,负值反之),程序将以约束匝道上给定桩号的位置作为本匝道的起点
14、位置,以其切线方位角加角度偏移值作为本匝道的起点方位角。如图3-6所示。图3-63.5 中间曲线段数据输入与搭接前面叙及本程序采用曲线段积木式搭接的计算方式,任意曲线段(直线、圆曲线、回旋曲线)均由以下参数加以控制:P(左右横向错移值),S(曲线段长度),A(缓和曲线参数值),RO(起始点曲率半经),RD(终点曲率半经)。在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对话框中间是三行中间曲线段数据输入显示栏,分别控制每一曲线段的转向、横向错移值、曲线长度、曲线参数、曲线的起始曲率半径和终止曲率半径(每一行前还设有一拖动标志),用户分别在中间曲线段数据输入显示栏中输入曲线段的各项控制参数(必须输入程序所规定的正确数据)。点
15、按“前页”和“后页”按钮或者用鼠标拖动滑动块可以向前和向后翻动中间每一曲线单元的数据,“插入”、“删除”按钮可完成任意中间曲线段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在HintCAD5.0版本中,“立交平面设计”对话框中增加了“拾取”按钮。它的功能是将用户在屏幕上绘制的直线(或曲线)线元图形直接转换为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中的中间曲线段数据,可以连续拾取,前提是这些线元图形的方向(曲率)必须是连续的,也就是说前一基本线元的终止方位角(曲率)即为下一基本线元的起始方位角(曲率),这和路线线元积木式搭接的要求是一致的。如下图36A所示,点击主对话框中的“拾取”按钮,鼠标点取图形屏幕中所绘线元(如图中的直线段1),图中会出现
16、一个红色箭头表示路线前进方向,移动鼠标可以改变路线前进方向,点击鼠标左键完成拾取。接着可以继续点击“拾取”按钮依次拾取连续的线元(如图中的园曲线和直线段2),拾取的图形线元数据在立交平面设计主对话框中的中间曲线段数据显示栏中显示,如图36B所示。如果用户拾取的图形线元方向不连续,系统会在AutoCAD的命令行中提示“选择错误,起点方位和路线终点方位不连续!”图3-6A图3-6B3.6 七种终点接线方式3.6.1 不接线(选取终点接线“终止方式”中的“不接线”方式)终点不进行接线计算。在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对话框中,三项中间曲线段数据输入显示栏中所显示的最后一段曲线段终点即为本匝道的终点。3.6.2
17、 两点直线接线方式(选取终点接线“终止方式”中的“圆+缓+直”方式)通过键盘或在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对话框中点取 “拾取终点数据”按钮,在图形屏上点取两点等方式在编辑框“X2”、“Y2”、“X3”、“Y3”中输入两点坐标,来确定匝道接线计算的终点位置和方位角。 程序将计算生成一段圆曲线(B类)和一段回旋曲线(D类),使终点的位置定于给定的直线上,方位角等于直线的方位角,终点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以此方式进行终点接线计算时,所输入的最后一段中间曲线段的终点曲率要求为非零和非无穷大值,程序需由此确定生成接线曲线段的曲率半径变化,且接线曲线段的曲线转向也由最后一段中间曲线段的曲线转向确定。如图3-7所示。图
18、3-73.6.3 圆曲线接线方式(选取终点接线“终止方式”中的“直+缓+圆”方式)通过键盘在“Rc”框中输入目标圆曲线的半径,点取“拾取终点数据”按钮在图形屏上直接点取目标圆曲线的圆心坐标入编辑框“Xc”、“Yc”中。程序将计算生成一段直线(A类)和一段回旋曲线(C类),使终点的位置定于目标圆曲线上,方位角等于该点的圆曲线切线方位角。以此方式进行终点接线计算时,所输入的最后一段中间曲线段的曲线转向确定终点接线曲线段的曲线转向。如图3-8所示。图3-83.6.4 同向圆曲线接线方式(选取终点接线“终止方式”中的“圆+缓+圆”方式)通过键盘在“Rc”框中输入目标圆曲线的半径,点取 “拾取终点数据”
19、 按钮在图形屏上直接点取目标圆曲线的圆心坐标入编辑框“Xc”“Yc”中。程序将计算生成一段圆曲线(B类)和一段回旋曲线(E或F类,其曲率半径从所输入的最后一段中间曲线段的终点曲率变化到目标圆曲线的曲率半径),即生成“C”型曲线,使终点的位置定于目标圆曲线上,方位角等于该点的圆曲线切线方位角。以此方式进行终点接线计算时,所输入的最后一段中间曲线段的终点曲率要求为非零和非无穷大值,程序需由此确定生成接线曲线段的曲率半径变化,且接线曲线段的曲线转向必须和最后一段中间曲线段的曲线转向相同。如图3-9所示。3.6.5 反向圆曲线接线方式(选取终点接线“终止方式”中的“圆+缓+缓+圆”方式)通过键盘在“R
20、c”框中输入目标圆曲线的半径,在“A:A=1:”框输入接线将生成的“S”型曲线前后两段C类曲线和D类曲线的回旋线参数之比值,点取“拾取终点数据”按钮,在图形屏上直接点取目标圆曲线的圆心坐标入编辑框“Xc”、“Yc”中。程序将计算生成一段圆曲线(B类)和两段回旋曲线,分别为C类和D类曲线,其曲率半径分别从所输入的最后一段中间曲线段的终点曲率变化到无穷大,和从无穷大变化到目标圆曲线的曲率半径,且两段回旋曲线的参数值之比为控制值,即生成“S”型曲线。如图3-10所示。使终点的位置定于目标圆曲线上,方位角等于该点的圆曲线切线方位角。图3-9图3-10以此方式进行终点接线计算时,所输入的最后一段中间曲线
21、段的终点曲率要求为非零和非无穷大值,程序需由此确定生成接线曲线段的曲率半径变化,且接线终点曲线段的曲线转向必须和最后一段中间曲线段的曲线转向相反。注意:如果目标圆曲线的曲率半径比较大时,可能会出现“S”型曲线的第二段缓和曲线长度太短,这时可以在“A:A=1:”框输入“0”,即表示第二缓和曲线参数或长度取“0”,程序将计算生成一段圆曲线(B类)和一段C类回旋曲线,其曲率半径从所输入的最后一段中间曲线段的终点曲率变化到无穷大。如图3-11所示。图3-113.6.6 圆曲线与直线接线方式(选取终点接线“终止方式”中的“圆+直”方式)通过键盘或在平面线位对话框中点取“拾取终点数据”按钮,在图形屏上直接
22、点取两点等方式在编辑框“X2”、“Y2”、“X3”、“Y3”中输入目标直线上的两点坐标,来确定匝道接线计算的终点位置和方位角。程序将计算生成一段圆曲线(B类)直接与目标直线相切,同时将在“Command:”命令行显示圆曲线终点到目标直线的垂直距离。用户可以使用“拖动”按钮,通过拖动匝道起点或已知曲线的参数使得显示的垂直距离趋近于零,即可完成接线。如图3-12所示。图3-123.6.7 圆曲线与圆曲线接线方式(选取终点接线“终止方式”中的“圆+圆”方式)点取“拾取终数据”按钮在图形屏上直接点取目标圆曲线的圆心坐标入编辑框“Xc”、“Yc”中。程序将计算生成一段圆曲线(B类)直接与目标圆曲线相切,
23、同时将在“Command:”命令行显示圆曲线终点到目标圆曲线的垂直距离,用户可以使用“拖动”按钮,通过拖动匝道起点或已知曲线的参数使得显示的垂直距离趋近于零,即可完成接线。如图3-13所示。图3-133.7 曲线拖动匝道中任何一段曲线段均可以进行拖动,用户可以通过拖动处理来实现匝道线位的移动变化。首先选取匝道中要拖动的某一曲线段(点亮拖动标志),单击“拖动”按钮,程序会自动判断用户所选取的被拖动曲线段的类型,在命令行上显示不同的拖动提示,直线和圆曲线默认拖动其曲线长度变化,而回旋曲线则会提问拖动A参数或是S值(即回旋线长度)。然后提示输入一基点,用户可以在屏幕中心位置单击一次左键。此后随着鼠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软件教程 路线 立交 平面 线形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