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天水师范学院教 案单位: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教研室:人体及动物生理教研室任课教师姓名: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时间:理论课教案(范例) 授课章节第一章 绪论授课对象生物科学06级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2009,3,16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动物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2.掌握生物的基本生理特征3.掌握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4.初步理解有关的调控模式5.结合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兴奋性的概念;2.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难点:机体调控模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挂图授课提纲第一章 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动物生理学学科地位2.研究方法3.生理学
2、研究内容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metabolism)2.兴奋性(excitability)3.生殖(reproduction)三、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3.生物节律(biorhythm)2.稳态(homeostasis)及其生理意义四、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总结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课程名称中文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课程说明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主要讲解以人体为主的生命活动内在规律和机制,配合生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功能活动和生理机制。增加对人体卫生、保健、预防疾病的知识。课程采用讲授展
3、示板书,文字说明。以求把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师讲授技巧结合一体,达到深入浅出,教与学都轻松的目的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每位老师都有一份本教案的电子版,要求教师在使用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本教案的基础上丰富具体内容;备课时,教师必需熟悉相关课程如人体解剖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做到教学中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结合。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综合素质高的药学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
4、材选用四年制科学教育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 左明雪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2参考书与常用网址参考书籍: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 周美娟 段相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王 玢 左明雪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 理论课教案(范例) 授课章节第二章 组织授课对象生物科学06 授课时数4学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体的基本组织2.掌握四大基本组织基本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本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挂图授课提纲第二章 组织第一节 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划分第二节 上皮组织 (Epithelium Tissue)第三节 结缔组织(C
5、onnective Tissue)第四节 肌组织(Muscular tissue)第五节 神经组织第六节 血液总结理论课教案(范例) 授课章节第三章 运动系统授课对象生物科学05级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全身股的名称,主要骨骼肌的名称及功能和起止点2.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方位名词3.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全身股的名称;2. 主要骨骼肌的名称及功能和起止点难点:关节的基本结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挂图授课提纲第三章 运动系统一、解剖学基本方位名词1.正常人体解剖姿势2.轴3面二、全身骨骼1.头颅骨2.躯干骨3.四肢骨三、全身主要骨骼肌1.头颈肌
6、3.躯干肌2.四肢肌四、骨连接 1.直接连接 2.间接连接理论课教案(范例) 授课章节第四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授课对象生物科学05级授课时数6学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结构特点。2.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3.熟悉影响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的主要因素。4.掌握肌肉收缩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强直收缩)。2、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难点:肌丝滑行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挂图授课提纲第四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 第一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
7、现象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概念2.形成机制(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1.概念2.形成机制(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概念2.形成机制3.动作电位时相与兴奋性时期 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1.刺激引起兴奋性的条件和阈刺激2.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3.局部反应及其特性4.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功能一、通过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二、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第三节 骨骼肌的收缩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1、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8、二、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特点2、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机理一、骨骼肌的结构特征二、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三、骨骼肌收缩的机理四、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第五节 骨骼肌的能量代谢一、无氧代谢和需氧代谢二、直接能源和最终能源总结【教学内容】第一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现象:细胞在静息或活动状态下所伴随的各种电现象(离子电流、溶液导电、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总称为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1.概念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
9、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细胞同侧表面上各点间电位相等,细胞内外两侧存在电位差。所有动物细胞(及绝大多数植物细胞)的电位为外正内负。不同细胞静息电位值不同。但每种细胞静息电位值一般是稳定的。2.形成机制“膜学说”认为是由于膜内外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均匀以及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有相对中等的通透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只及前者约1/100等。K+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并滞留在细胞外表面形成向内的电场,当达到电-化学平衡时,K+净流量为零。因此,可以说静息电位相当于K+外流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概念细胞膜受到刺激后,在
10、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特点: 波幅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可沿细胞表面进行不衰减传导,不能融合。理论课教案(范例) 授课章节第五章 神经系统授课对象生物科学授课时数16学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 熟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2、 掌握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功能活动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理解和掌握本章基本概念;2.突触的基本结构和突触传递的机理;3.反射活动的 一般规律;4.丘脑及感觉投射系统;5.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和功能;6.条件反射。难点:1.中枢抑制;2.锥体系与锥体外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挂图授课提
11、纲第五章 神经系统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neuron)和神经纤维(nerve fiber)(二)、 神经胶质细胞二、突触传递与非突触传递(一)突触传递(synnapse transmisson)(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on)三、递质与受体(一)递质(neuratransmitter)(二)受体(receptor)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与反射弧(一)反射(refler)(二)反射弧(refler arc)二、 中枢内神经元的联络方式(一)神经元之间的联络方式(二)单突触反射和多突
12、触反射三、中枢兴奋四、中枢抑制(一)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二)突触后抑制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二、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二)感受器的编码作用(三)感受器的适应现象三、感觉传导通路(一)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通路(二)临床意义三、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一)丘脑的重要核团(二)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四、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二)运动传导通路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性
13、神经系统的特征(一) 植物性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二)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比较(三) 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一、条件反射(一)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r)的形成(二 )条件反射形成的原理二、条件反射的消退总结【教学内容】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neuron)和神经纤维(nerve fiber)1、基本结构理论课教案(范例) 授课章节第六章 感觉器官授课对象科学教育05甲、乙班授课时数3学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 熟悉感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功能;2、 掌握视觉和听觉形成过程及产生视觉和听觉障碍
14、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理解和掌握本章基本概念;2. 感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功能;难点:1. 视觉形成过程;2. 听觉形成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挂图授课提纲第六章 感觉器官第一节 视觉器官一、眼的折光机能(一)、简化眼(二)、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1、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2、眼的调节1)晶状体调节2)瞳孔调节 3、眼球会聚4.、眼的折光异常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系统1、视网膜的结构1)感光细胞层2)神经细胞层2、两种感光细胞与神经细胞的联系方式:3、视细胞的机能4、 视野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四、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和色觉 第二节 听觉器官一、概述: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15、。二、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三、声音的传递1.外耳的功能2.中耳的功能四、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一)、内耳耳蜗的结构与功能(二)耳蜗对频率的分析机制 1.对音强(响度)的辩别:2.对音频(音调)的辩别:3.行波学说:4.耳蜗对音调的初步分析是:蜗底感受高音调,蜗顶感受低音调。(三)基底膜和毛细胞的作用(四)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微音器电位和耳蜗神经动作电位1. 微音器电位(CM):2. 听神经AP:五、听觉传导路第三节 前庭器官一、囊斑和壶腹嵴的结构二、前庭器官的位置、结构总结教学内容第一节 视觉器官一、眼的折光机能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有95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
16、长370740nm的电磁波)。(一)简化眼: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n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简化眼中的AnB和anb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距和物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二)、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光线由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所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时,就会发生折射。折射能力(F2 )的大小由该单球面折光体的曲率半径(r)和折射率(n2)决定。理论课教案(范例) 授课章节第七章 血液授课
17、对象科学教育05甲、乙班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体液与内环境,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血量与血型。2、熟悉生理止血。3、了解:血细胞生成的调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环境与稳态,红细胞生理特性,血型。难点: 血浆渗透压;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挂图授课提纲第七章 血液第一节 概述一、体液与内环境(复习)二、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一)生物学组成(复习)(二)、化学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生理(一)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三) 红细胞的生理
18、功能二、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类(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三、血小板生理(一) 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2. 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一) 造血过程的调节(二)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三) 红细胞的破坏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的现象(二)凝血因子(三)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四)血液凝固的机理(五)抗凝和促凝措施二、纤维蛋白的溶解(一)纤溶的概念(二)纤溶的基本过程(三)纤溶的生理意义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二、血型和血型系统(一)血型(二)血型系统三、输血的原则总结教学内容第一
19、节 概述一、体液与内环境(复习)体液:体内水及其中的溶质, 细胞内液40-45%占体重60-70%组织间液10-15% 细胞外液20-25% 血浆 5%二、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运输功能 2. 缓冲功能 3.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4. 参与生理性止血 5. 机体的防御功能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一)生物学组成(复习) 明确全血、血浆、血清、比容、压积等概念用离心方法测得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第三章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
20、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运动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运动。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实现的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构成人体基本形态,头、颈、胸、腹、四肢,维持体姿。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形成了多个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脏器。一、基本介绍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
21、枢纽,产生杠杆运动。运动系统顾名思义其首要的功能是运动。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以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而实现的。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数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滑、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体姿。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骨骼肌经常处于不随意的紧张状态中,即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维持一定的紧张度,在静止姿态,需
22、要互相对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所取得的动态平衡。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众所周知,人的躯干形成了几个体腔,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这些体腔由骨和骨连接构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构成某些体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侧壁,胸廓的肋间隙等,或围在骨性体腔壁的周围,形成颇具弹性和韧度的保护层,当受外力冲击时,肌肉反射性地收缩,起着缓冲打击和震荡的重要作用。二、组成部分一、骨骨bone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成人骨共2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解剖 生理学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