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毕业论文.doc
《建筑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学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成人教育学院函授专升本毕业论文题 目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专 业 2008土木工程 学 号 姓 名 论文成绩 指导老师 二一年十月内容摘要建筑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传统建筑是一个很广阔的定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层面上的问题,而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空间体系,传统建筑讲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尊重自然风貌,将建筑融合于自然,这就是传统建筑最大的特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共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各自特征.但沉淀在建筑深层次内的文化内涵是不变的, 而当今年代建筑正由现代建筑走向生态化、智能化和建筑文化多元化的新现代建筑。我们应关注新现代建筑的中国效应
2、,同时更应该注重传统建筑文化在新现代建筑融合与传承,积极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世界竞争力的中国式新现代建筑。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来启发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各类方法,并将这几方面先分述,再作为一整体综合论述,最后将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借鉴的类别加以整体把握。关键字:民族文化;传统建筑文化;融合与传承;继承与创新目录1 绪论 51.1建筑是一种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51.2建筑施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51.2.1建筑施工的概念和主要内容51.2.2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61.3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62 建筑施工与管理的若干问题及其原因分析72.1 工程施
3、工的旧技术问题 72.1.1 传统的钢筋焊接技术 72.1.2 传统的防水技术 72.2建筑施工中成本控制的问题72.3目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82.4目前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83提高建筑施工和管理质量的途径及应用103.1建筑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103.1.1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103.1.2新型建筑防水技术 113.2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113.2.1建立事前控制机制,合理确定成本管理目标113.2.2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主要方法 123.2.3预算直接成本的测算 123.2.4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的动态测算工作 133.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33.3.1建立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制
4、度 133.3.2对工程施工质量实行严格的监理、监督 143.3.3严格实行上岗制度 143.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143.4.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概述 143.4.2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154总结与展望17参考文献 18谢辞 191 绪 论1.1 建筑是一种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而传统建筑做为具有居住功能的空间,首先他解决了人类住的最基本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制度的变革;传统的建筑功能也发生了定义上的改变,他不仅是人们用泥
5、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讲,动物有意识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应该有灵魂的。文化的素养,决定了人的气质;文化的积淀,决定了建筑的灵魂。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革,每个时代建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他反应的是当时社会生力的发展水平。每个区域每个国家文化的差异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建筑风格表现上,从而才产生了,中式风格,
6、西班牙风格,地中海风格,再到后来的简约后现代风格等等。1.2 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世界三大主要建筑体系之一,5000年来绵延不断,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达到了高度的成熟并形成了系统的建筑哲学。传统建筑居住环境作为人类建造活动的记载,从抽象的文化传统意识的表达到具体的材料技术的应用无不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交往发展以及审美价值取向的各个方面。构成乡村原始居住环境的民居依据当地的地域环境、民族风俗同样形成了自发生长、形态万千的建筑模式。它包含了民族、地域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形成的文脉、信仰、心理等精神因素,通过自然而漫长的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凝结在建筑和聚落环境中的地域特色文化。
7、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时代,受到强势文化的强烈冲击,地方特色和文化多样性日渐式微。这种变化使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不断延续的文化经验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正如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明确指出了20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大困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激烈冲突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本土特色和个性的地区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这使得民间文化保护和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凸现出来。本土化和地区性也成为当代
8、建筑界关注的焦点。正如陈志华先生所言:“没有乡土建筑,只有宫殿、庙宇、园林的建筑史研究是残缺不全的,没有乡土文化,只有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的文化史研究也是残缺不全的。”因此乡土建筑研究,传统建筑文化有效保护、有机更新及新时代下的借鉴与再生成为重要的课题。传统建筑与地域环境紧密结合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笔重要的历史遗存。这些“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融合了土生土长的乡土气息和积淀千年的精湛技艺,因自然、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呈现本土化的特质,是千百年来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所积累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乡土文化价值。选择地域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传统建筑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
9、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完整性地保留乡土文化的价值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其现实意义。因为“中国文化的特征就是古老和不断地连续,继承地发展。中国建筑显然也具有这种特色”。“一种文化,一种建筑形式或者说建筑体系,能够经历几千年的历史而不衰亡,无论如何也说明了它是极其优越和经得起任何冲击和考验,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无比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在今后新的建筑发展上,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历史经验如何有用于今日,新的和旧的、传统的和现代的之间,究竟存在一些怎么样的具体的关系。”正如路易康所认为的,“未来”要来自“融化
10、”的“过去”,“建筑不是抽象地玩弄无根的形和饰,更重要的是把握当地的文化精神并把它们灌注到设计中去”。罗丹曾说:“要尊重传统,但要把传统和其中所包含的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加以区别。”这说明,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是单纯的维护,需要延续其具有珍贵价值的方面,更要考虑到区分出其落后的不合理的方面,加以摒弃或改造,以实现长久的保护。1.3传统建筑文化具有高度的艺术借鉴价值 “艺术”或“美术”这一概念向来就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这三大门类。从建筑师的地位与影响来看,我们的古代建筑师被载入史册的很少很少,而欧洲的老百姓,谁不知道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辛克尔、赖特、格罗皮乌斯 建筑摆脱了遮风避雨这一最基本的原
11、始功能以后,它就与美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在保证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如何把房屋盖得更好看,成为建筑师的主要追求。建筑美学的基本特征就表现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因此建筑的艺术属性在国际上早已形成公论。在欧洲,“艺术”或“美术”这一概念向来就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这三大门类。 1.3.1建筑具有韵律的美。它被誉为“石头的史诗”、“凝固的音乐”等等。歌德对于斯特拉斯堡的吟叹,雨果对于巴黎圣母院的讴歌以及黑格尔、谢林、施莱格尔等美学大师都对建筑的韵味赞美有加。现代建筑中依然保持着这种特性。如悉尼歌剧院,那种宛如群帆归步的韵致,堪称绝妙。无怪乎她不到“而立之年”就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遗产”地位! 中国
12、建筑尤其是院落式建筑在这方面更为突出,她不像西方的单体建筑一览无余,而是从地面层层展开,在时间中呈现她的音韵。不然唐代诗人杜牧何以投入那么大的热情歌颂浩浩荡荡的阿房宫,另一位唐代诗人王勃也不会以那么多的篇幅来描绘美仑美奂的腾王阁了。 1.3.2是建筑具有雕塑的美。这在石构建筑中不仅表现在建筑物所附属的那丰富的浮雕和雕塑陈列品,就是建筑物本身的轮廓和造型也具有这种雕塑的特性,尤其是某些较抽象的现代建筑。 与西方建筑的几何造型不同,中国建筑以曲线造型为特征,多姿多态:那反曲向上的坡屋顶,飞檐翘角的古亭、古塔“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极富动感,也就是说,雕塑感极强。至于许多建筑物所附属的大量雕塑品,不
13、少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如凡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的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塑圣母哀圣子和贝尔尼尼设计的华盖等都堪称雕塑中的极品。中国宫殿建筑中的石雕、铜雕、木雕、玉雕、漆器、陶瓷制品以及梁柱上的雕刻等都有许多上乘之作。 1.3.3是建筑具有结构的美。建筑的美不仅表现在外部造型,而且也表现在内部空间。在这里,力学与美学难解难分。中国的木构形式尤其突出。它与西方的石构建筑相反,墙不起承重作用。其全部承重功能都由梁柱承担,力学原理和技术就体现于结构之中。而结构则全部裸露在外,因而功能与审美合二为一。 西方石构建筑中,结构的美不太受重视,它往往被装饰所“掩盖”。上面说过,随着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现代建筑师们都
14、在框架结构上做文章,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其中颇为耐人寻味的是,许多建筑物的结构都是裸露在外的,好像学了中国木建筑结构的特点。尤其是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它的极其复杂的悬索结构可以让你一览无余,使你在对人类智慧的惊叹中感受到美。 1.3.4是建筑具有装饰的美。一座房屋单把主体结构盖成,还只是完成一半,即功能部分。另一半,即审美部分,还有赖于装修来完成。经过装修,一如人穿上了服装,戴上了首饰,建筑才具有了全部的审美价值。很难想像,中国建筑如果没有雕梁画栋、壁挂地毯、石刻铜雕会成为什么样子!同样,外国建筑如果去掉这类装饰内容也会成为毫无生气的空架子。欧洲建筑对于装饰的重视到了17世纪的巴罗克时代
15、发展到极致,其丰富多彩的壁画、挂画、雕塑以及各色各样的艺术陈列品让人目不暇接,立即唤起人们的情绪飞动。 1.3.5是建筑具有诗意的美。这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在这点上倒是中国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具有较多的长处。长期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向来就醉心于田园的风味和情调,在建筑环境的营造中讲究“风水”。除去其中的某些迷信部分,这风水与今天的环境意识是能够携手的。我国古代经典性的风水著作当推晋代郭璞所写的葬书,它对于阴宅和阳宅都是适用的,其中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2个字:群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我国明代末年计成所著的园治也强调取景的重要性:“得景随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讲的是因景
16、制宜。可见中国的传统建筑很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追求建筑的诗意美。2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直是建筑界重要的课题,关于二者关系的不同观点有很多,其中不乏对二者关系处理及如何把握的深层思考。我们也从不同角度领悟到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现有文章对传统与现代关系阐述有关创作手法大致可分为传统符号的运用、传统形制的运用和传统材料的运用。已有的文章是对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的,分别介绍,细分成各自独立的体系,大多集中于传统符号的应用。但是我们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借鉴上,并不是单纯采用某一符号、某种形制或某些传统材料,而是要将几方面有机结合,整体权衡,把握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学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