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3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古代诗文选复习资料 第1讲课 题:诗经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内容和艺术,及其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重点:风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教学内容:一、诗经概说 1诗集的编定与传播诗经原本称诗或三百篇,收入作品305篇,时间跨度从西周 初期到春秋中叶有5、6百年。它们作为合乐的歌辞,大致是由周朝乐师 收集保存、加工整理、最后编集成书的;后来乐章或有错乱,孔子重加 修定,并用以教育弟子。秦朝焚书坑儒,诗经只能口耳相传,到了 汉朝传授诗经的相继出现了齐诗、鲁诗、韩诗、毛诗,所谓“四家 诗”。前三家属于今文经学,毛诗属于古文经派,东汉末得到儒学大师 郑玄作笺,日渐兴盛,流传至
2、今,而其他三家诗则已亡佚。 2诗集的分类诗经作品,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按 表现方法的不同分为“赋”、“比”、“兴”三类,合称“六义”。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调,风诗160篇,采自15个地方,称为十 五“国风”,多为民歌,大都是东周作品。“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 区的乐章,分大雅和小雅,雅诗105篇,多为朝廷官吏所作,大都产生 于西周后期,“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颂诗 40篇,周颂产生于西周初期,鲁颂和商颂则产生于春秋时期。 “赋”,是对事或物直接的叙述、描摹。“比”,是形象的比喻。“兴”, 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手法,托物兴咏,兼有比喻义、象
3、征义,但又不象比 喻和象征那样落实物和所咏的关系,更多的是起到唤起感情、烘托气氛 的作用,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多用于一首或一章的开头。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作品广泛地反映了周朝的历史与现实。颂诗主要是对统治者歌 功颂德的作品,也有少数作品反映了周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情况。 雅诗中有少数作品叙述周民族的历史,更多的是对周王朝政治的批评。 风诗保存了很多民间歌谣,它们描绘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民俗风情, 内容丰富,情感率真,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表现农事耕作和农 民生活,有的表达下层民众对统治者的不满,数量最多的是写爱情和婚 姻的题材。讲解秦风蒹葭。讲解卫风氓。三、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诗
4、经在表现上广泛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形式也有鲜明的特 点:句式以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通过回环的韵律造成 强烈的节奏感,以达到强化感情的效果;多用双声、叠韵、叠字,以音 声和谐的语汇来描摹景物的特征,传达曲微的感情。 这些艺术特点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诗经对后世的 影响,最大的在于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方面。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 的现实主义传统,它经汉乐府民歌得到发扬光大,历代提倡“风雅”、 “比兴”,实际上就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抒情诗 的成就远高于叙事诗,这也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发达的基础,同时温柔 敦厚的情感表现也影响到中国抒情文学含蓄风格的形成。第2讲课 题
5、:先秦历史散文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成就及其影响。教学重点:左传教学内容:一、先秦历史散文介绍 1尚书与春秋中国文化向来非常重视历史,早在周朝就开始有了专职的史官,他们掌 管官方文献,同时负责记录统治者的言论和重大的政事,所谓“左史记 言,右史记事”,形成了最早的历史著述。 记言的为尚书,记事的为春秋。前者即上古之书,是周朝史官 汇编的历代文献,主要记载了统治者的文诰命令、训辞誓言,也包含对 历史的片断反映。后者是编年体的史书,记载每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政 府实行的政治措施,现仅存孔子修订过的鲁国的春秋。 2国语与战国策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烈,新旧制度的冲突交替,列国的兴亡
6、 盛衰,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政治现实需要历史借鉴,从而促使史学家 详细记录社会激烈变化的史实,藉以总结经验,这刺激了历史散文的发 展,产生了一些记述历史更为系统的新型史书,同时由于文化的下移, 这些史书多由私人编纂,没有官方意识形态的色彩,也不再象史官那样 记言、记事壁垒分明。国语和战国策都是国别体的史书。前者记载春秋时期周王朝及 鲁、齐、晋、郑、楚、吴、越各国史事,此书记事不如左传精彩, 记言较有自己的特色。后者记述战国七雄及东周、西周、宋、卫、中山 诸国之事,主要记载活跃于当时政治舞台的纵横家的言行。此书语言深 受当时游说风气的影响,铺张扬厉,辩丽雄肆,刻画人物也较为生动, 可读性很强。二
7、、左传 1左传的史学价值 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作当推左传。它是一部私修的编年体史书,原 称左氏春秋,记事年代与春秋相当,很详细地记述了各国的军 政大事,后人把它当作春秋的经解之书,遂改称春秋左氏传。 这部史书是带着接近儒家的思想倾向性来评述历史的,并以此表达对社 会发展的看法,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褒贬分明。虽然这种道德化的评 价无法揭示历史的复杂性,但此书记载详实,涉及到那个时代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包括典章制度、风俗民情、文化知识等,具有非常高的史 学价值。讲解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2左传的文学特性 从文学的角度看,左传又是中国第一部叙事性的长篇著述,表现出 一些非常明显的文学特性。 叙事周详曲
8、折。左传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善于抓住本质方面,叙 述得有条不紊。其写战争尤为出色,对当时诸侯争霸的背景、战争的前 因后果、有关各国关系的变化、交战双方的策略和力量对比、战斗的过 程和战术的运用等,娓娓道来,同时又避免平铺直叙。它体现了中国散 文叙事能力的长足进步。 情节细致生动。左传叙述历史,往往抓住重要的环节着意描写,其 中有些细节显然不是官方史料所记录的,而是作者根据社会的流传加以 合理的虚构,以此表现人物形象,同时表达对历史的看法,所以能把一 个事件过程写得曲折生动,饶有趣味,极富故事性;而且通过情节,鲜 明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 语言简洁精炼。左传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文辞都很简洁,又能纵
9、 横变化,表达丰富的意思,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他尤其善记外 交辞令,言辞委婉而时露锋芒,说理透辟而不失分寸,表现出当时一些 “行人”通晓各国形势、善于外交辞令的特点。 3左传对后世的影响 在史传文学方面,左传虽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记事、记言并 重,叙述故事,描写人物,这在当时是一种独创,并以其成就树立了史 书写作的典范,后来的纪传体史书大都效法它,注重叙事的艺术性和文 采而具有文学价值。 在散文写作方面,左传早在汉代就被人们当作优美的散文来诵读, 唐宋以后的古文家更奉之为楷模,清代桐城派认为左传最有“义 法”,刘大櫆论文偶记谓其“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在戏剧小说方面,左传注重故事情
10、节和人物描写,包含了戏剧小说 的文学要素,它所深深影响的史记也是如此,所以后人评点戏剧小 说常用“盲左腐迁”来比;而戏剧小说的创作也多从它那儿吸取艺术经 验,并在其中挖掘到丰富的素材。第3讲课 题: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流派及其思想,以及儒、道两家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教学重点:孟子教学内容:一、先秦诸子散文的勃兴 春秋战国是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各个学派纷纷崛起,著书立说, 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散文由此蓬勃发展起来。 诸子散文虽然都是阐述各派思想的论说文,但包含了很多文学因素,而 且各有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1诸子散文的发展 春秋至战国
11、初期,是诸子散文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时的作品,如论 语、老子、墨子,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语录体。这是承记言体 的历史散文演变过来的。 战国中期,是诸子散文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百家争鸣充分展开,出现了 孟子、庄子这两部足以代表诸子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品。它们虽 然还存有语录体的痕迹,但据题抒论,议论纵横,富有气势和辞采,显 示了论说文渐趋成熟,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战国后期,是诸子散文发展的第三个阶段。随着天下大势趋于明朗,诸 子思想更注重切合实际,文章也讲究实用性,语言朴实简练,议论深刻 明切,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如荀子、韩非子都有完整的体 系,已完全是成熟的论说文。 2诸子散文的作品 在诸子百家中,最
12、重要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其中儒家和道家对中 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论语是第一部儒家典籍,主要记录孔子的思想,充满了注重道德人 伦的实践理性精神。此书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质朴简明,自然晓畅, 不少文句因包含了孔子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往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具 有格言式的警策,耐人寻味。 老子是第一部道家典籍,从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出发,阐发自然 无为的政治观和人生观,旨义深邃玄奥,具有很强的哲理思辨性。此书 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清远的特点,言简意赅,启迪智慧,而且大都押韵, 读起来自有一种悠扬的美感。 墨子是第一部墨家典籍,是在记录墨子言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所阐 述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平民色彩,语言
13、表达上也是质朴无华。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作,综合以前法家的法、术、势三派思想,构 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文章具有严峻峭拔的特点,议论深刻,辞锋锐利。二、孟子 1孟子的思想内容 孟子一书主要记述孟轲的言行,是继论语之后一部重要的儒家 典籍,孟轲是战国中期弘扬孔子学说的儒学大师,主张以民为本,施行 仁政,并提出“性善论”作为其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极受宋儒的推崇 而被尊为“亚圣”。讲解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2孟子的艺术特色 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为宣传自己的学说而不得不与其他学派展开辩 论,所以行文的风格也具有纵横家雄辩的色彩。 说理严密。孟子讲究辩论技巧,优势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通过往复问 答,引导论
14、敌不知不觉地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然后用类比推理,揭出 自己的观点,层层论证,很有逻辑力量。 气势充溢。孟子论战时往往雄辩滔滔,感情激越,辞锋咄咄逼人,又多 用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式,读之有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极具感染力。 语言雄肆。孟子的辩论不仅辞锋犀利,而且语言辩丽多姿,明快流畅, 行文似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非常雄健,显示了他的才情。第4讲课 题:楚辞和汉代诗歌教学目标:使学生从屈原身上学到爱国主义的思想及高尚的人格,了解屈原 作品的内容和艺术,以及汉代诗歌的特点。教学重点:屈骚浪漫主义的精神与风格教学内容:一、楚辞 1楚辞的产生和特征 楚辞是战国时崛起于楚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迥异于中原文学
15、的鲜 明特征与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物产丰饶、山川迷蒙的环境,相信 鬼神、重视祭祀的风俗,以及南方乐歌的形式。 楚辞与合乐可唱的诗歌不同,又与散文有别,押韵而有强烈的节奏感, 可以说是介于诗、文之间。它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大量运用楚地的方 言词汇,多描述楚地的风土物产,乃至社会文化生活。 2. 屈原的主要作品 屈原在战国变革激烈、斗争复杂的时代登上楚国的政治舞台,由于他的 一系列的内政外交主张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而其性刚情烈的诗人气质又 难以与邪恶势力妥协,结果屡遭迫害。他在长期的流亡中,怀着对现实 的忧愤,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楚辞作品,主要有: 离骚,这部抒情长篇是屈原的代表作。前半部分反复倾诉
16、对现实的 忧愤,再三表现出忠于理想、坚持人格、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后半部 分通过神游天国,上下求索,展现作者的心路历程,最后选择以死来完 成对理想、对祖国、以至对自己人格的忠诚。 天问,是一篇很奇特的作品,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神话传说等 方面一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表现出大胆的怀疑传统、强烈的探索真 理的精神,也反映了屈原博大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 九章,是后人辑录的一组作品,共9篇,其中4篇被疑为伪托,惜 诵、抽思、涉江、哀郢、怀沙五篇,片断式地记 录了屈原一时一地的流放生活和思想感情,风格比较朴实。 九歌,本是一种古老的乐歌,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改写成的这组 作品沿用此名,共11篇。这些
17、作品充满了楚地文化所保留的神话色彩, 并赋予神灵以人的品格,以神灵的形象表现人的情感。 3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与诗经相比,屈原的作品表现出极富个性的艺术特点,创造出一种 浪漫主义的文学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强烈的感情。屈原是个感情浓烈之人,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屈 不挠地与邪恶势力相抗争。反映在作品中,热爱祖国的深情,追求理想 的热情,对腐败政治的愤慨之情,感情喷薄而出,震铄古今。 丰富的想象。屈原在作品中借助楚地的祭祀模式,采用神话传说,遣驱 日月星辰,天国漫游,神人交通,非这些想象就不足以表现他强烈的感 情,同时也创造出色彩缤纷而奇特的艺术形象。 瑰奇的比兴。屈原发展了诗
18、经比较朴素的比兴手法,大量运用丰富 复杂的比兴形象,构成一个象征系统,并赋予这些形象人格化的内涵, 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屈原在语言运用上有高度创造力,纵横骋辞,铺排富丽的 辞藻,细致地描写想象之景,比兴之象,使作品文采绚烂,色泽艳丽, 在纯文学性上大大超过了诗经。 屈原的作品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诗 经共同构成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影响极其深远。二、汉代乐府民歌 1乐府诗的产生和特点 秦汉以后,雅乐衰落,新兴的俗乐即清商乐盛行社会,由于“三百篇” 的旧歌辞已无法配乐演唱,朝廷的乐府机构便采集新的歌辞,称“乐府 诗”,其中采自民间的就是
19、“乐府民歌”。乐府诗因与音乐关系密切,在 体制上产生了一些鲜明的特点。如题目兼括歌辞和声曲,常常带有音乐 性的标记,最常见的是“行”。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大都是东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尤 其是下层人民的疾苦。有的描写他们的贫困生活,有的表现他们是对社 会的抗争。此外还有抒发各种人生情感,或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人生的 珍爱,或对生命的悲哀,表现最多的仍是爱情与婚姻。讲解孤儿行。 3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乐府民歌与诗经相比,在艺术形式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自由多样的新形式。诗经的四言体在汉代渐趋僵化,而乐府民歌根 据内容需要随意抒写,句式灵活,长短自由,并在杂
20、言体的基础上又形 成一种整齐的五言新诗体,至魏晋六朝成为最主要的诗歌形式。 质朴自然的风格。诗经的情感表现是比较克制的,而乐府民歌不管 是慷慨悲歌还是低沉哀吟,感情强烈,流露自然,而又都矢口道来, 不加雕饰,朴素真切而浑然天成。 生动的叙事手法。诗经中叙事诗寥寥几篇,艺术上比较幼稚,而乐 府民歌叙事作品约占三分之一,艺术上有很大提高,奠定了中国叙事诗 的基础。如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片断集中描绘,通过口吻毕肖的对话传 神地塑造出性格鲜明的形象,以铺陈渲染的描写增加叙述的生动性。三、汉代无名氏古诗 1文人五言诗的产生 随着民歌中五言体的流行,文人逐渐认识到这一形式在句式和节奏的组 合上奇偶相生、富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