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生物物理技术-波谱技术--1.doc
《第2章--生物物理技术-波谱技术--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生物物理技术-波谱技术--1.doc(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2章 波谱技术摘要: 光谱学作为生物物理学研究中相对成熟的研究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光谱学中的一些光谱技术及其应用做了简单介绍。关键词:光谱学,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mature biological physics research methods, Spectroscopy has an extensive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rais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n some of the Optical Spectroscopy and
2、 its application. Key words: spectroscopy, Ultraviolet visible light spectrum,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infrared spectroscopy目录1. 绪论12. 波谱技术具体介绍12.1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 Spectroscopy)22.1.1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22.1.2 紫外可见光光谱的应用22.2 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2.2.1 荧光光谱仪32.2.2 荧光光谱的应用32.3 荧光相关光谱(Fluorescenc
3、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42.3.2 荧光相关光谱的应用42.4 荧光互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ross-correlation spectroscopy)52.5 拉曼光谱(Roman Spectroscopy)52.5.1 拉曼光谱的优点52.5.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52.5.2 拉曼光谱的其他应用62.6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62.6.1 红外光谱仪62.6.2 红外光谱的应用62.7 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72.8 二维红外光谱(Two-Dimensional In
4、frared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73结论81. 绪论光谱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其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光谱是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各个辐射波长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强度。光谱技术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分子能级、电子组态、分子几何形状、化学键、物质检测等许多方面。2. 波谱技术具体介绍根据光谱技术的方法不同,一般把光谱学分为发射光谱学、吸收光谱学、散射光谱学三类。其中发射光谱学主要包括: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荧光光谱(AFS)、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分子荧光光谱法(MFS)等;吸收光谱学主要包括:紫外可
5、见光法(UV-Vis)、原子吸收光谱(AAS)、红外观光谱(IR)、核磁共振(NMR)等;散射光谱学主要是拉曼散射(Raman)。 下面将对主要的波谱技术逐一介绍。2.1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 Spectroscopy)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2.1.1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主要分为5大部件,分别是光源、单色器、
6、样品室、检测室及显示设备。2.1.2 紫外可见光光谱的应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可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传统的生物学研究,利用含苯环的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在紫外区的吸收峰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主要有280nm法和280nm、260nm差法。同样,紫外可见光光谱还可应用于核酸研究,利用核酸在260nm的吸收峰可以测量核酸的量,而利用280nm和260nm的吸光度值,可以检测核酸的纯度。文献报导牛血清白蛋白(BSA)水溶液在276 nm 和193 nm 有两个吸收峰(薛萍,et al.2002)。前者主要是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的光吸收,后者主要是由肽基团的吸收而产生的。由紫外吸光谱的性质知,1
7、93 nm 附近的吸收峰是肽链(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象的主要识别峰) ,而(折迭构象型的吸收峰) 应在波长198 nm附近。故可推测此BSA 溶液中没有(折迭构象或极少) 。紫外可见光光谱也可以应用于纳米粒子的研究。如纳米银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一些研究者研究过纳米银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为纳米银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张万忠,et al.2009)。纳米银的共振吸收光谱发生在Uv-vis区域,它与形成粒子的数量和粒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还取决于纳米银粒子与反应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对于不同浓度的前体AgNO3 所得到的纳米银的产量进行研究,如图1所示。当AgN
8、O3浓度从005 mol/L增大到0.15 mol/L_1时,形成粒子的共振峰强度依次增大,表明增大微乳体系中前驱体的浓度,有助于获得更多的纳米银粒子。当AgNO3浓度较低时(0.05mol/L),纳米银的共振吸收不明显,表明体系中银离子的还原不完全。AgNO3浓度增加至0.10mol/L,形成粒子产生规则的共振吸收峰,其峰形较宽(半峰宽较大)、吸收强度较大,表明形成了大量的纳米银粒子,并且形成粒子的粒径较小。当AgNO3浓度继续增加至0.15 mol/L,纳米银粒子的等离子共振峰的半峰宽减小、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意味着形成粒子的平均尺寸增大。如果继续增大AgNO3 浓度,体系中产生的纳米银粒
9、子极易发生团聚,形成大尺寸的纳米银颗粒并很快从微乳体系中沉降出来。图1 紫外可见光光谱显示AgNO3浓度对纳米粒子的影响2.2 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荧光光谱是指在辐射能激发出的荧光辐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物体经过较短波长的光照,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放出较长波长的光,放出的这种光就叫荧光。如果把荧光的能量-波长关系图作出来,那么这个关系图就是荧光光谱(吉昂,et al.2008)。2.2.1 荧光光谱仪荧光光谱仪主要包括了光源(一般为UV-VIS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室、发射波长单色器、检测器、输出控制设备6个部分组成。2.2.2
10、荧光光谱的应用荧光光谱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如研究蛋白质构象,实验室常利用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能发射荧光,且其产生的强度为100:9:0.5。同时利用蛋白质的天然荧光可以检测蛋白质结构变化。在生物膜研究中,利用荧光探针标记可以探测膜电位的变化,如图2所示。对一个标记了荧光基团的细胞与另一个无标记的细胞靠近,测量荧光光谱。当2个细胞融合以后,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荧光基团会均匀的分布在2个细胞表面,所得到的荧光光谱会有明显变化。图2 荧光光谱在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荧光光谱不仅能够应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构像,在光活检中也有很强的应用(李步洪,et al.2005)。光活检是指利用光学技术来诊断人
11、类的各种疾病,该技术旨在为临床组织病理学提供一种无损、实时、精确和客观的先进活检手段.。其中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及其成像技术,以其极高的光谱和时间分辨率、灵敏度、精确度以及无损、安全、快速等优点而成为了光活检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包括组织体自体荧光(内源性)光谱、药物荧光光谱(外源性)以及利用5-氨基酮戊酸进行体内诱导原卟啉形成的内源性药物荧光光谱。2.3 荧光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荧光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FCS)技术是一种利用荧光强度随时间的涨落进行
12、分析检测的荧光光谱技术。荧光相关光谱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测定微区内(10-15 L)荧光团由于布朗运动或化学反应而导致的荧光强度涨落,是一种重要的单分子检测技术(许潇,et al.2008)。图3显示由微区内荧光分子运动所造成的荧光涨落图像。图3 荧光相关光谱产生原理2.3.2 荧光相关光谱的应用荧光相关光谱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测定物质的扩散系数。通过在待测物上标记荧光分子,或是利用自身具有荧光的待测物进行荧光相关光谱的测定,即可得到待测物质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有研究者使用恶唑黄二聚体(YOYO)嵌入双链DNA 以进行荧光标记。由于不同长度的双链DNA 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不同,因此嵌入的YO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物理 技术 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