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三物理全套教学案.doc
《苏教版初三物理全套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三物理全套教学案.doc(11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课题:杠杆(一)课型:新授课 时间:执笔:章海平 审核:章海平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会画力臂 3、会用实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重点 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难点 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学法指导 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我手头上的这些工具吗?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对照课本图111试一试,你是怎样拔出图钉的?有那些不同的方法? 什么方法方便、省力?2、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叫力的作用线?3、什么是杠杆?杠杆的几个名词是
2、如何定意的?4、怎样才能正确的画出力臂?自己试一试。5、什么叫杠杆的平衡?如何调节杠杆的平衡?6、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是如何得出的?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1、交流预习成果,说一说你的体会。(针对课前预习1回答)2、仔细观察图112指出图中的工具有那些共同的特点。教师再模拟撬石头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杠杆: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杠杆,并分析它的五要素。例题分析:教师以羊角锤为例分析杠杆的五要素和力臂的画法: 3、做书图114实验让学生做好记录并填入课本上的表格中4、分析表格中记录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公
3、式中F1表示 、F2表示 L1表示 L2表示 四、导学导练:1、判断正误:(1)杠杆不一定是直棒。 ( )(2)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 ) (3)利用直棒撬起重物时,用力的方向只能向下。 ( )2、画出图只各力的力臂: 3、一个人用12m长的扁担挑起重200N和300N的两桶水,肩膀应放在离200N的这桶水多远?4、力臂是指_到_的_.5、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_状态或作_.6、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用文字表述),用公式表示为_7、当杠杆在 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我们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是使杠杆在 平衡。8、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 B、杠杆一
4、定有支点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9、一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那么该杠杆:A、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这一边B、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该力加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C、仍有可能平行,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D、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一个力10、在一根长2米的杠杆的两端分别挂G1=30N和G2=50N的物体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在距G1为 米的位置。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课题:杠杆(二)课型:新授课 时间:执笔:王水冰 审核:章海平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杠
5、杆的有关概念; 2、能按省力、费力对杠杆进行分类; 3、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有关问题。学习重点 目标2、3 学习难点 目标2、3 学法指导 实例分析、典型例题、练习巩固相结合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的学习了解了杠杆的相关知识了吗?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杠杆的定义是: ;2、杠杆的五要素是: ;3、画下列杠杆的各力的力臂: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它也被称为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一)、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特点是: ,你能列举的生活中事例是 (2)费力杠杆:特点是: ,你能列举的生活中事例是 (3)等臂杠杆:特点是: ,你能列举的事
6、例是 指出课本图116中各属于什么杠杆。(二)、例题分析 例题:如图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为支点,AO0.2m,当在A点悬吊一重6N的物体,绳子的拉力F3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2,力臂L2为_m分析 如图,画出杠杆OAB示意图,找到支点O,BC为力的作用线,画出力臂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OAFL2代入数值:6N0.2m3Nl2L220.2 m0.4 m答案力臂L2如图,L2为0.4m四、导学导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4)动力、阻力只能分
7、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2、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B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3、如图中,杠杆刚好平衡,若要使A端下降,B端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A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 B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C两边都向左移动相同距离 D两边都向内侧移动相同距离4、如图中,杠杆的一端A为支点,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将挂在C点的物体抬起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已知AC15cm,CB60cm,则动力F跟物重G之比是()A14B41 C15 D51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课题:滑轮(一)课型:新授课 时间
8、:执笔:陆红梅 审核:章海平学习目标 1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2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设计滑轮组3、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2、3 学法指导阅读、实验探究、举例、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我手头上的这些工具吗?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 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2.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人们是怎样使用它们的?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1、 动滑轮、定滑轮:通过看书回答:什么叫动滑轮?什么叫定滑轮
9、?并分别举例说明。2、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做课本图1117所示的实验(师共同做),按课本上的步骤进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把数据填在课本上的表格中。(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a)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做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仿照课本自己设计表格,把数据填在其中。(实验师生共同完成)(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滑轮的实质:认真阅读课本上的“读一读”回答:定滑轮的实质是: ;动滑轮的实质是: ;b) 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一般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有几股
10、绳子承担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显然,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股绳子承担重物的重量这要看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动滑轮的个数。(师生组装滑轮组及作图)师生根据作图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F=G/n(F表示拉力,G代表物重,n表示绳子的股数)指出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不记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和摩擦。四、导学导练:1、使用定滑轮可以_,但不能_2、使用动滑轮可以_,但不能_3、定滑轮的实质是_,动滑轮的实质是_4、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比较拉力、的大小()ABC5、在图中,物体A的重力为G,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11、,则人对绳的拉力F的大小等于()A0.5GB2GC0.5fD2f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课题:滑轮(二)课型:新授课 时间:执笔:曹桂兵 审核:章海平学习目标 1、进一步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并能分析其特点;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学习重点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 学习难点 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 学法指导 实验、讲授、练习、讨论、分析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继续来巩固滑轮的相关知识。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什么叫动滑轮?什么叫定滑轮?并分别举例说明。2、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3、使用动
12、滑轮有什么特点?4、定滑轮的实质是: ;动滑轮的实质是: ;5、使用滑轮组有什么特点?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例题1、在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已知动滑轮与货物总重G = 500N,今欲用110牛顿的拉力将重物提起,试用笔道线代替绳子将滑轮组连接起来。(不计摩擦)分析与解答: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先计算出承担货物与动滑轮总重所需的绳子段数N500N/110N=455因为动滑轮个数N = 2,所以承担货物与动滑轮总量的绳子段数n是动滑轮个数的2N+1倍,可知绳子的自由端应通过动滑轮向上拉(见图2),再由外向内画“螺旋线”(依次见图3、图4、图5),最后绳头应挂在与动滑轮相连的钩子上。(如
13、图6所示)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四、导学导练:、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滑轮(“动”或“定”),它的作用是。图2、如图1,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需要拉力F或,F和大小的关系是F (填大于、小于、等于)3、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FG(图)、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图。图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课题:功课型:新授课 时间:执笔:章海平 审核:章海平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会
14、用公式W=FS解功的有关问题学习重点 目标1学习难点 目标2学法指导例题、练习结合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继续来巩固相关的知识。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功的定义是: ;计算公式是 。单位是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3、1J的功相当于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1、 100N重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受50N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10m,则在这过程中推力对木箱做功_J,重力对木箱做功_J若一个人将木箱举高10m,则人做功_J2、某人用杠杆来提升重200N的重物,当他将杠杆一端压下lm时,重物被举高20cm,不考虑杠杆自身质量及摩擦等因素,此人做功_J
15、,压下杠杆的力是_N3、重300N的物体,沿水平面运动时受到阻力是物重的002倍当它在外力作用下以 10cms匀速运动05min,则在此过程中外力做功_J,4、举重运动员把2000N的杠铃在2s内举高18m后又在空中保持 4S,则该运动员前2s内做的功是 J,后4S做的功是_J5、某人肩扛100N的重物,在下列情况下,他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人站在原地不动 B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10m C沿缓坡匀速前进了lm D上述三种情况下都做了功6、两人在体育课上推铅球比赛中,甲把铅球推出7m,乙将铅球推出6m,则( )A甲做功一定比乙大 B、甲做功一定比乙小C甲、乙做功可能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小
16、明装饰房间需将重200N的水泥从一楼提到三楼有三种方式选择:直接将水泥扛到三楼;在楼上装定滑轮,将水泥提到三楼;人在楼下用滑轮组将水泥提到三楼比较三种方式提水泥时人所做的功( ) A直接扛上楼做功最少 B用定滑轮提做功最少C用滑轮组提做功最少 D三种方法做功一样多8、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9、一个同学用10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0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初三 物理 全套 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