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 数字地形图测绘数字测图毕业设计.doc
《1:1000 数字地形图测绘数字测图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00 数字地形图测绘数字测图毕业设计.doc(42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内容摘要本设计主题为:数字测图的实施,结合实际主要从图根控制网的设计布设、实测和利用全站仪对碎部点进行的采集方法以及碎部点数据的处理三方面做了探讨;也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的运用,以及大比例尺测图的方案;最终使用全站仪测出符合开封市规划局要求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 关键词:控制网布设 数字化测图 GPS-RTK 全站仪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目录绪 言- 2 -1.已有资料的收集及利用- 3 -2平面及高程控制设计- 5 -2.1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的选择- 5 -2.2 主要精度指标- 6 -2.3 平面控制测量- 6 -2.3.1 方案一:GPS做首级控制网,RTK做加密
2、图根点- 6 -2.3.2 方案二:导线网,全站仪加密图根点- 12 -2.4 高程控制测量- 23 -3 碎部点野外数据采集- 24 -3.1 全站仪测图程序- 25 -4内业数字化成图- 26 -4.1数字化传输及展点- 27 -4.2 数字化成图作业步骤:- 30 -4.3各类地物绘制要求- 32 -5提交资料:- 34 -实习总结- 34 -致 谢- 35 -参考文献- 36 -附件- 37 -绪 论随着电子全站仪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地形图的成图方法正在逐步地由传统的白纸法成图向数字测图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数字测图几乎已占据了大部分的地形图测绘市场。数字化测图以其
3、成图精度高、成图周期短、即用即测,快速建立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特点,已被一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领导所青睐和引用。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数字地形测图在现代机助制图技术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而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结合发展的光电测量仪器,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因此全站仪也是目前实用的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航测成图方法和技术基本上还是模拟和手工的,航测成图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周期长,财力和物力投入大,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20世纪末,由于数字化、自动化测量和制图技术的发展,测量与制图的效益大大提
4、高,时间明显缩短。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急需加速空间数据的更新及变化的监测。据了解,过去大比例尺的地图通常采用白纸测图,局部全站仪外业采集成图和模拟摄影测量成图,但由于航摄资料跨年代,使成果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国内外在有条件的时候,通常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利用最新的航摄资料,进行影像扫描,像片连测加密、调绘、形成文件,为GIS提供空间数据。任务概况:为满足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未来规划和发展的需要有测绘工程系签约十三局毕业答辩小组承担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任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开封市城区西北隅,占地面积1000余亩,新校区平
5、均海拔73m,地势平坦,便于测量作业。本次作业内容是要完成新校区1:1000数字地形图其中包括:测区踏勘、实地选点、布设控制网、碎步点测量、内业成图,用以满足该地区今后的整体规划。1.已有资料的收集及利用1.1 黄河水院新校区鸟瞰图可作为测区范围划定与控制测量网形设计及实地选点之用,如图一:黄河水院新校区鸟瞰图(图一)1.2 选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两个E级GPS点H051、H052作为已知控制点如图二中红色标注:黄河水院1:5000数字地形图(图二)表1 已知控制点点号横坐标X(m)纵坐标Y(m)高程H(m)H05152549.80848434.28673.727H05252603.0094
6、7125.77873.9552平面及高程控制设计2.1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的选择一、平面坐标系及基准本次作业的平面坐标系为开封市城建坐标系,属于地方独立坐标系,其基准与国家参考椭球的基准保持一致。二、高程基准本次作业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2 主要精度指标 本测区主要精度指标如下: 1各等级平面控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2各等级水准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cm; 3.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4mm; 4. 图上高程注记中误差,在铺装地面不大于图上0.07m,在一般地面不大于0.15
7、m。 2.3 平面控制测量 为了给地形测图提供基本控制,必须要选择一个比较完善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案。布设平面控制网要符合其布设原则:分级布设,逐级控制;具有足够的精度;保证必要的密度;应有统一的布网方案、精度指标和作业规格。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分二级布设,先布设一级 GPS 网作为本测区首级平面网,再用 RTK加密图根点;或者使用导线网做首级控制网,再用全站仪加密图根点 。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论证,选择其中一个合理的方案,以满足测图需要。 2.3.1 方案一:GPS做首级控制网,RTK做加密图根点一、一级GPS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一级GPS网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卫星高
8、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各时段有效观测时间长度(min)数据采样 间隔(s)PDOP值一级1.01541.615106注:本技术要求出自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二、布网方案: 利用“控制点H051、H052”两个E级 GPS控制点为起算点,在测区内沿主要道路布设一级 GPS点,要求点位分布均匀,相邻点间平均边长约 500m,网形结构为边连式的多边形网。选点、埋石、编号及点之记 :GPS控制网的布设(1)GPS网图形设计原则: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作业时的卫星状况,预期达到的精度,成果的可靠性以及工作效率,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2.GPS网一般应
9、通过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例如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或者附合路线形式,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3.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4.在可能条件下,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GPS点进行联测;新布设的GPS网点应尽量与地面原有控制网点相联接,联接处的重合点数不应少于三个,且分布均匀,以便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原有网之间的转换参数。5.GPS网点,应利用已有水准点联测高程。C级网每隔36点联测一个高程点,D和E级网视具体情况确定联测点数。A和B级网的高程联测分别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C至E级网可采用等外水准或与其精度
10、相当的方法进行。(2)GPS网的密度设计:(见表3)在GPS方案设计时,一般首先根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GPS网的密度和经济指标,再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并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各点间的连接方法,各点设站观测的次数、时间长短等布网观测方案。各种不同的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对GPS点的分布要求也不同。对于一般城市和工程测量布设点的密度主要满足测图加密和工程测量的需要,平均边长一般在几公里以内。表3 规程GPS网中相邻点间距离 (km) 级别项目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相邻点最小距离32.510.50.5相邻点最大距离2715633相邻点平均距离95211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681010101.选点 a.点位应远
11、离大功率无线发电射源(如微波站),其距离不得小于 200米,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b.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c.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周围建筑物的高度角小于15度、交通应便于作业 ; d.一级GPS点点位原则上落地布设,选择土质坚实的地方,有利于长期保存和使用、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及其标石和觇标; e.一
12、级GPS点点位应能保证至少有两个点通视良好,有利于低级网加密。 f.GPS点位选定后,应绘制GPS 网选点图; 2.埋石 视不同的埋设条件,应选择相应类型的埋设标志,可参考表4表4 各类型埋设标志各类型埋设标志等级埋设条件标志类型埋设方法备注一级水泥路面8-12cm铸铁标志冲击钻打孔,混凝土现浇与路面齐沥青路面20cm铸铁标志直接打入路面与路面齐碎石路面土质路面预制混凝土标石挖坑,做20cm碎石垫层放置标石,四周捣固压实。略高于地面3-5cm3.编 号 一级 GPS点编号采用自然数顺序编号,前面冠以罗马字母“H”。4.点之记 选点埋石后应绘制点之记,其样式应符合GPS 规程要求。要求点之记采用
13、Word 制作,其中的略图可采用CAD制作,但应转换为影像格式插入到Word文档中,标志面照片也转换为数字影像插入到Word文档中,如附件表(1)2.3.1.1 GPS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方法步骤一、星历预报通过上网下载或实测的方法获取历书文件,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加载该历书文件,从而获取预报结果。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坐标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预报时间应选用作业期的中间时间。当测区较大时,作业时间较长时,应按不同时间和地区分段编制预报表,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星历龄期不应超过20d,否则应重新采集一组新的概略星历。二、制定观测计划确定测量模式;选定最佳观测时段;确定同步观测时段长度及起止时
14、分;编制观测计划表,填写并下达作业调度命令;根据实际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观测计划和调度命令。GPS测量作业调度表的编写格式如表5所示:表5 GPS测量作业调度表时段编号观测时间测站号/名测站号/名测站号/名测站号/名测站号/名机号机号机号机号机号01三、静态外业观测(1)各级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见表6表6 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 级别项目AAABCDE卫星截止高度角1010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209644观测时段数106421.61.6PDOP值 6 6 6 6 6 6(2)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当没
15、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它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对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3)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等;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等。(4)观测期间作业员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要防止人员或其它物体靠近、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5)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当必须使用时,无线电通讯工具应距天线10m以上。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四、外业观测记录(1)测站名的记录,测站名应符合实际点位;(2)时段号的记录,时段号应符合
16、实际观测情况;(3)接收机号的记录,应如实反映所用接收机的型号;(4)起止时间的记录,起止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填写至时、分。当采用北京标准时BST时,应与UTC进行换算;(5)天线高的记录,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的互差应在限差之内,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精确至0.001m;(6)预测GPS数据文件格式,根据观测当天的日期、接收机号和时段号写出的数据文件应与数据传输出来的格式一致;(7)测量手簿必须使用铅笔在现场按作业顺序完成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得连环涂改、转抄。如有读、记错误,可整齐划掉,将正确数据写在上面并注名原因。(8)严禁事后补记或追记,并按网装订成册,交内业验收。GPS外
17、业观测手簿的记录格式如附件(2)所示五、静态数据传输用数据传输线正确连接GPS接收机和计算机,数据线不应有扭曲,接口应直插直拔,不应有扭转。(1)及时将当天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并拷贝成一式两份;(2)数据文件备份时,宜以观测日期为目录名,各接收机为子目录名,把相应的数据文件存入其子目录下。存放数据文件的存储器应制贴标签,标明文件名,网名、点名、时段号和采集日期、测量手簿应编号;(3)制作数据文件备份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4)数据在备份后,宜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转换至RINEX通用数据格式,以便与各类商用数据处理软件兼容。六、静态数据处理(1
18、)基线解算1同一级别的GPS网,根据基线长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数学处理模型。但8km内的基线,必须采用双差固定解。30km以内的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30km极其以上的基线,可采用三差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2对于所有同步观测时间短于35min的快速定位基线,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3同一时段观测值基线处理中,二、三等数据采用率都不宜低于80%。4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式中 w环闭合差, n独立环中的边数 GPS网的精度指标,即
19、5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宜超过表7的规定。表7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等级限差类型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2.03.06.09.09.0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3.05.010.015.015.06对于采用不同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按独立环闭合差要求检核。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环,可不重复检核。7同一条基线边若观测了多个时段,则可得到多个边长结果。这种具有多个独立观测结果的边就是重复观测边。对于重复观测边的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
20、互差,均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倍。(2)GPS网平差处理1当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应提供各控制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基线边长以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2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的计算方法同上。 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方法或人工方法剔除粗差基线,直至符合上式要求。3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
21、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下式要求:的计算方法同上。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与GPS网不兼容,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符合上式要求。(3)成果输出1平差结果应输出国家或地方坐标系的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边长、方位角、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2计算完成后,应提供以下资料:测区和各测站信息;观测值数量、时段起止时刻和持续时间;基线质量检验与分析;平差计算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基本常数、起算数据、观测值类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平差采用的约束条件、先验误差;平差结果及精度。3.在一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直接布设图根控制点,图根点利用RTK技术直接采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000 数字地形图测绘数字测图毕业设计 1000 数字 地形图 测绘 毕业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