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4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43 页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 覆膜栽培技术又叫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它在干早半干早地区农业生产上的推广运用,在于不仅能直接防止地面蒸发所致的水分损失,有效地利用土城水资稼,而且能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因子相互协调,较好地解决作物生长发育与坏境条件的某些矛盾,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对于早春低温,有效积沮少或高寒的干早半干早地区,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水热资源的不足,更具有特殊意义。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的基本原理:1、提高地温,增强光照。太阳幅射是地面增温的唯一热源。白天,裸露地面所接受的幅射能以长波辐射到大气层;因它接收热量多,散失也多。地膜覆盖后,
2、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少,因而减少了汽化热的损失,相应地提高了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的增温效应与土壤容积热容量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土壤热容量与土壤的孔隙度和土壤湿度又密切相关。覆膜后由于地膜阻隔作用,使地表的水汽无法扩散出去,孔隙中充满着水,加大了容积的热容量,土壤的导热率和导温率也随着增大。而对照由于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孔隙中充满着空气,空气容积热容量又小,因而土壤的导热率和导温率相应小。当地面覆盖地膜后,土壤的热力特性起到了明显的变化,在白天出现高温时段,热量向下传导快。到夜间,深层不断将热量输送给膜内地面,因而减缓了覆膜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同时由于夜间低温,会使土壤中的水气沿着膜面大量凝结,又散发
3、出一部分凝结热,所以夜间膜内地面温度也均高于露地。2、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份。保墒作用是地膜作物的又一个突出特点。特别是我国旱作农业区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特性。无论是覆膜穴播还是膜侧栽培,都具有显著的保墒作用。农田土壤水份散失,除作物吸收的一部分被蒸发外,大部分是通过毛细管和汽态水蒸发到大气中。地膜覆盖后,隔断了毛管水和气态水向大气、蒸发,对保持土壤水份起着很大作用。另外,由于覆膜后土壤温度提高,减少了水的表面张力和粘滞度,土粒吸附水的了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各个生育期相应提前,因而可以提早成熟。减轻和抑制部分病虫和杂草。农田中的杂草,既消耗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又与农作物争光照,而且诱发病虫害覆膜后
4、,由于膜下高温和通气不良,使某些杂草在发芽出土后死亡,这种物理处理作用,对于一年生杂草除草果较为明显。地膜覆盖的除草效果与覆膜质量关系密切。如果覆膜严密,不仅难以烫死杂草,相反,由于膜下水,热状况较好,杂草生长更旺,可把地膜顶起,甚至顶破,严重影响覆膜效果。地膜覆盖对于风沙区与丘陵沟壑区的农业起着重要作用,但就现在的农业发展来看,许多地方还没有完全推广,一项新的农业技术,是否具有优越性在于它能否提高作物产量。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确实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先进技术;是振兴农业的一项重大的栽培技术措施,覆盖效应的多元化,应用作用种类的多样化,说明这项技术在我区适应地区是及为普遍的,不
5、论平原、山区、低洼易涝或干旱少雨的地区都能广泛应用。是改变我区农业落后面貌,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农业的关键措施,这项技术将在我区农业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力降低,从而提高了水的有效性。3、加速土壤养份转化,提高养份的利用率。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升高,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有效养份。据河北农业大学测定0一30Cm土层中碱解氮,盖膜的比露地在玉米苗期多9.sppm,大喇叭口期多1.6ppm:速效磷,盖膜的比露地玉米苗期多10.73ppm,大喇叭期多5.33ppm:肥料利用率提高20一50笼。但是,由于覆膜后作物生育进程快,生
6、长旺盛,消耗土壤养份多,因此,地膜覆盖栽培应该增施有机肥,施足底肥,防止作物到生长后期出现缺肥早衰现象。4、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地膜覆盖后,对土壤表层起到了保护作用,可防止风吹雨淋冲击而造成土壤表面板结,减少了中耕、除草、施肥等人工或机械操作的踩踏,能够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疏松状态。另外,由于地膜覆盖的土壤温度高,湿度大,土壤空隙的水汽和土壤颗粒中水汽产生气体膨胀,使土壤颗粒间孔隙度增大,容重减轻,因而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的改善。5防止土地荒漠化。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地膜已在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胡麻、豆类、烟草、中药材和花卉等粮食经济作物上得到推广。然而,我国的农业机械化
7、程度不高,大部分地区依靠人力和畜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农产品需求增长、生产成本高、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生产资源制约加剧、生产灾害影响加重、国际竞争激烈等明显的六大阶段性特征。由于现代农业建设长期落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带来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农业机械化师实现现代农业的前提,农业机械化师解决劳动力短缺和增产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大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和技术、加大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依法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
8、械的广泛应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据专家介绍,小型耕整机耕地的效率是牛耕的5倍;人工插秧每天插半亩,机插每天10亩;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进行耕地、精量播种、收获作业的效率是人工的40倍以上。在时间紧、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抢种抢收、抗灾减灾农业机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缓解日益突出的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普遍推广对农业生产生活有着重大的作用。尤其研究小型农业机械对山区丘陵等地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1.2课题来源本课题“小型农用机械覆膜部分结构设计”是毕业设计课题,是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中的覆膜部分。1.3课题意义和任务 为
9、了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一步,小型农机的研发和普片推广对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研究一种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广泛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并在不适宜运用大型农业生产机械的山村地区推广使用。第二章 覆膜部分的结构设计 覆膜部分主要由覆膜导向及组件、压膜和覆土结构及组件组成,连接在起垄部分的机架上。 2.1 覆膜导向及其组件 覆膜导向由膜筒架和压膜辊组成。莫筒架是放置塑料薄膜的和机架连接在一起,是可以活动的,可以通过螺栓来调节宽度以适应不同宽度
10、的垄地,当调节到适宜的宽度时拧紧螺栓就固定了。压膜辊的作用是使塑料薄膜平展的铺在起好的垄上。压膜辊宽度160mm,直径90mm,外面包裹着5mm厚的海绵组织,防止塑料薄膜被刮破。覆膜导向及组件如图2-1所示。 图2-1 覆膜导向及其组件2.2压膜和覆土结构及其组件主要由压膜轮和覆土轮组成,再由其他杆件连接在一起。 2.2.1 压膜结构设计 压膜结构主要是压膜轮,压膜轮由海绵轮和轮盘组成,轮盘起固定作用。海绵轮的直径为280mm,宽度65mm。轮盘的结构尺寸如图2-1所示。海绵轮、轮盘、连接杆组成压膜轮如图2-2所示。 图2-2 轮盘结构尺寸 图2-3 压膜轮及连杆2.2.2覆土结构设计 覆土结
11、构由覆土轮和杆件构成。覆土轮是碗形结构,最大直径280mm,壁厚5mm,起结构如图2-3所示。覆土轮与其他杆件连接示意如图2-4所示。 图2-3 覆土轮结构尺寸 图2-4 覆土轮与其他杆件连接 压膜轮与覆土轮用连杆连接一起构成了压膜与覆土结构,如图2-5所示。连接在起垄部分的机架上。 图2-5 压膜轮和覆土轮及其组件 第三章 变速箱的设计3.1 变速器的介绍农用机械行驶条件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行驶阻力的变化非常大,这就要求农机的驱动力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而农机上普遍采用的动力装置是汽油或柴油发动机,其转矩变化范围都较小,因此在传动系中设置了变速器来解决这一矛盾。3.1.1变速器的功用:(1)
12、改变传动比: 扩大驱动轮转矩的变化范围,以适应农机在各种地面条件下所需的牵引力和合适的行驶速度,并使发动机经常能够在动力性和经济性比较有利的工况下工作。(2)实现倒车:利用倒挡,改变驱动轮的旋转方向,从而实现农机倒向行驶。(3)中断动力:利用空挡,切断离合器与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以便发动机起动及怠速运转。3.1.2变速器的原理:手动变速器通常采用平行轴式,由齿轮传动的原理可知,一对齿数不同的齿轮啮合传动时可以变速变矩,减速传动或者增速传动,如图3-1所示。机械式变速箱主要应用了齿轮传动的降速原理。简单的说,变速箱内有多组传动比不同的齿轮副,而汽车行驶时的换档行为,也就是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箱内
13、不同的齿轮副工作。如在低速时,让传动比大的齿轮副工作,而在高速时,让传动比小的齿轮副工作。 图3-1 齿轮传动原理3.1.3变速器分类:根据轴数的不同可分为二轴式和三轴式变速器二轴式变速器前进挡从输入轴到输出轴只有一对齿轮啮合传递动力;倒挡传递路线中也只有一个中间齿轮,因而机械传动效率高,噪声小。二轴式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3-2所示。 图3-2 二轴式变速器的工作原理三轴式变速器是前进挡的动力传递采用三根轴来实现的变速器,它的特点是动力的输人轴和输出轴有共同的轴线,三根轴分别为第一轴(动力输人轴),第二轴(动力输出轴)和中间轴,第一轴与中间轴之间有一对常啮合齿轮,第二轴的前端通过滚针轴承支撑在
14、第一轴后端的轴承孔内,第一轴为离合器的从动轴。 3.2 变速器传动方案设计 根据对二轴式和三轴式变速器的特点了解,变速器的换挡方式,齿轮安排,倒档的结构方案和位置设计变速器的传动方案。 3.2.1 二轴式和三轴式变速器的特点 3.2.1.1 变速器的径向尺寸两轴式变速器的前进挡均由一对齿轮传递动力,当需要大的传动比时,需将主动齿轮做的小些,而将从动轮做的很大,因此两轴的中心距和变速器间的相关尺寸也必然增大。受结构限制,两轴式变速器的一档传动比不可能设计的很大。而三轴式变速器,由两对齿轮传递动力。在同样传动比的情况下,可将大齿轮的径向尺寸做的小些,因此中心距及变速器壳的相关尺寸均可减小。在中心距
15、不大的条件下,一档仍然有较大的传动比。3.2.1.2 变速器的功率两轴式变速器,虽然可以有等于1的传动比,但仍要经过一对齿轮传递动力,因此有功率损失。而三轴式变速器,第二轴的前端经轴承在第一轴孔内,且保持两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经啮合套将它们连接后可得到直接挡,使用直接挡,变速器的齿轮和轴承及中间轴均不承载,发动机转矩经变速器第一轴和第二轴直接输出,此时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高,可达到90以上,噪声低,齿轮的磨损减少。然而,在除直接挡以外的其他挡工作时,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传动效率略有降低,这是它的缺点。3.2.1.3变速器的寿命两轴式变速器的低档齿轮副,大小相差悬殊,小齿轮工作循环次数比大齿轮要高得多。因
16、此小齿轮的寿命,比大齿轮的寿命短。三轴式变速器各前进挡(除直接挡),均为常啮合齿轮传动,大小齿轮的径向尺寸相差较小,工作循环次数和齿轮寿命也比较接近。用直接挡工作时,因第一轴与第二轴直接连在一起,齿轮只是空转,并不传通动力,故不影响齿轮寿命。应为直接挡的利用率要高于其他挡位,因而提高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3.2.2换挡结构形式目前汽车上的机械式变速器采用的换挡结构形式有三种:3.2.2.1滑动齿轮换挡通常是采用滑动直齿轮进行换挡,但也有采用滑动斜齿轮换挡的。滑动直齿轮换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容易制造。缺点是换挡时齿端面承受很大的冲击,会导致齿轮过早损坏,并且直齿轮工作噪声大。所以这种换挡方式
17、,一般仅用在一档和倒档上。采用滑动斜齿轮换挡,虽有工作平稳,承载能力大,噪声小的优点,但它的换挡仍然避免不了齿端面承受冲击,所以现代汽车的变速器中,前进挡采用滑动齿轮换挡的已甚为少见。3.2.2.2啮合套换挡用啮合套换挡,可将构成某传动比的一对齿轮,制成常啮合的斜齿轮。而斜齿轮上另外有一部分做成直的接合齿,用来与啮合套相啮合。这种结构既具有斜齿轮传动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滑动齿轮换挡时,冲击力集中在12个轮齿上的缺陷。因为在换挡时,由啮合套以及相啮合的接合齿上所有的轮齿共同承担所受到的冲击,所以啮合套和接合齿的轮齿所受的冲击损伤和磨损较小。它的缺点是增大了变速器的轴向尺寸,未能彻底消除齿轮端面所受
18、到的冲击。3.2.2.3同步器换挡由于变速器输入轴与输出轴以各自的速度旋转,变换档位时会存在一个同步问题。两个旋转速度不一样齿轮强行啮合必然会发生冲击碰撞,损坏齿轮。因此,旧式变速器的换档要采用两脚离合的方式,升档在空档位置停留片刻,减档要在空档位置加油门,以减少齿轮的转速差。但这个操作比较复杂,难以掌握精确。因此设计师创造出同步器,通过同步器使将要啮合的齿轮达到一致的转速而顺利啮合。现在大多数变速器都采用同步器。使用同步器可减轻接合齿在换挡时引起的冲击及零件的损坏。并且具有操纵轻便,经济性和缩短换挡时间等优点,从而改善了汽车的加速性,经济性和山区行驶的安全性。其缺点是零件增多,结构复杂,轴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膜 覆盖 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