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分区规划总报告.doc
《上海分区规划总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分区规划总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总报告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四年七月上海中心城分区规划总报告说明目 录1规划背景和作用11.1规划背景、作用与特点11.2规划作用11.3规划特点21.3.1创立了共同参与的实施基础21.3.2贯彻了网格管理的实施保障21.3.3体现了规划理论的不断完善22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32.1规划指导思想32.2规划目标32.2.1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整体功能32.2.2贯彻集约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32.2.3完善“多心、开敞”的城市空间结构42.2.4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42.2.5创造一个与历史衔接的城市53总则63.1编制依据63.2规划范围
2、63.3规划期限63.4规划层次63.5规划主要内容74现状主要问题分析94.1人口密度94.2建筑开发强度104.3高层建筑数量104.4社会服务设施104.5城市集中公共绿地与楔形绿地114.6城市基础设施115规划建设规模135.1人口规模135.1.1目标135.1.2控制策略135.1.3人口分布135.2用地规模145.2.1目标145.2.2总用地155.2.3开发用地165.2.4储备用地185.2.5保留用地195.2.6用地构成205.3建筑规模215.3.1目标215.3.2住宅建筑量225.3.3商业办公建筑总量225.3.4总建筑量225.3.5开发强度控制235.3
3、.6住宅、商办建筑量分布256总体布局结构与形态276.1城市功能结构276.2城市空间形态287规划功能和布局307.1功能定位307.2规划布局317.2.1产业布局317.2.2公共设施布局327.2.3住宅布局347.2.4绿化用地348道路交通规划358.1交通规划目标358.2城市道路系统368.2.1城市道路368.2.2道路交叉口378.2.3黄浦江越江工程378.2.4苏州河桥梁工程388.3公共交通388.3.1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388.3.2交通枢纽398.4静态交通398.5货运交通408.6交通系统与城市开发、保护之间的关系409市政公用设施429.1供水429.2排
4、水439.3燃气439.4供电449.5邮政、信息基础设施449.6环卫449.7城市防灾459.8城市地下空间4510历史文化风貌区4710.1保护原则4710.2保护格局4710.3历史文化风貌区4810.3.1保护范围4810.3.2保护和控制4911城市景观建设5011.1目标5011.2总体框架5011.3建设重点5012规划实施建议52名词解释53附图:541、层次结构542、现状土地使用结构543、规划土地使用结构544、开发强度控制545、社会服务设施布局546、道路系统547、轨道交通548、交通设施549、供水系统5410、排水系统5411、燃气系统5412、供电系统541
5、3、邮政、信息基础设施54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1 规划背景、作用与特点1.1 规划背景1990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明确指出:“大、中城市为了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编制分区规划,是实施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以来,上海经济取得快速持续的增长,中心城发展日新月异,上海的快速发展使中心城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部分目标提前实现,但城市问题也日益显现。中心城人口过度集聚,建筑容量过高,给交通和市政供应带来巨大压力,社会事业设施因缺乏空间配置
6、困难,城市应突变能力减弱,也造成局促、拥挤的城市景观。为了把握城市发展新机遇,实现城市整体战略目标,控制中心城人口,疏解交通、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服务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综合防灾抗灾能力,需要分区规划制定控制性指标和要素,与宏观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微观层面的详细规划统筹衔接,达到最佳规划控制指导。上海第五次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明确了中心城分区规划编制的总要求,提出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健全规划管理体制,落实中心城“双增双减”的建设方针,为分区规划编制确立了主导思想。1.2 规划作用城市规划是统筹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上海正处于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时期,处于城市功能向“四个中心”推进的新阶
7、段,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调控作用。分区规划的编制体现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城市建设由量向质,由粗放向集约式发展转变,进一步强化城市的整体和综合观念,把地区发展利益与整体系统利益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全面发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确定了中心城规划管理体系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管理五个层次。分区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起着承接总体规划、协调专业规划以及指导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的作用。它将城市宏观发展目标的原则性指导转化为中观规划要素的规定性控制,使地区规划建设能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1.3 规划特点分区规划以追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
8、划的方法与管理相衔接为目标,在继承传统规划体系与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更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上海实践的规划思路与运作方法。1.3.1 创立了共同参与的实施基础在分区规划编制过程中,中心城各区政府、相关委办局和各类专家积极参与规划,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全市上下直接参与规划编制的工作人员约350人,先后召开近40次专题协调会和专家论证会。通过规划编制,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规划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2 贯彻了网格管理的实施保障分区规划通过控制性编制单元这一重要层次,将规划的目标落地,体现了网格化管理的理念整体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合理有效、经济的配置资源。从而为建立和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模
9、式和运营机制,做出规划上的保证。1.3.3 体现了规划理论的不断完善分区规划通过规划体系以及人口、建筑、环境、交通等专题研究,使规划的理论方法更完善,更紧密地与中国的体制、上海的机制相结合,更具有现实性与实施性。2 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2.1 规划指导思想贯彻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观,在分区规划中体现:持续的发展观,生态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历史的发展观。通过改造优化中心城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文化品质和环境品质,着力塑造一个高效、宜人、多元和生态的中心城区。2.2 规划目标2.2.1 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整体功能贯彻城市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体现国际大都市的功能要
10、求,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及现代化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城市区域辐射功能。规划加强中心城的国际化功能,重点发展国际金融、商务贸易功能;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整合科教资源,预留适应城市功能转型的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向国际水平迈进,为重大社会公共设施的发展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精心组织城市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强化现代社会服务设施配置,落实量化指标,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完善落实网络化、枢纽型和功能性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布局,为城市高效率的运行提供基础。 2.2.2 贯彻集约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规划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适当
11、控制中心城规模,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土地是城市发展极其宝贵的资源之一,集约高效使用土地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必要保证和条件。中心城未来发展将从以往规模化、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质量型的全面拓展转变。通过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土地资本作用,提升城市空间的使用价值。规划优化用地结构,确定可开发用地首先用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用于增加城市绿地和旷地,增加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增加道路、停车设施、交通枢纽和市政设施用地;楔形绿地和敏感区内可开发用地首先保证用于公共绿地。加强对保留用地的控制,保留用地在规划期内,一般不得转为开发用地。划定战略储备用地,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和多种功能发
12、展做好土地储备。2.2.3 完善“多心、开敞”的城市空间结构充分认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苏州河滨水景观建设,世博会、重要交通枢纽等地区的发展对中心城整体结构形成的潜在影响与契机,落实完善总体规划提出的中心城多心开敞的布局结构,实现上海几十年追求的目标。规划在落实徐家汇、花木、江湾五角场、真如四个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世博会、重要交通枢纽等地区的发展,加强内外环线间未来城市潜力中心的培育,完善中心城多中心的布局,均衡城市功能与交通,减轻核心区压力。规划在落实楔形绿地和敏感区绿地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结合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苏州河滨水景观建设,将城市生态廊道与城市的历史江河结合,实现生态廊道
13、多功能的综合生态效益,并将生态廊道的实现由过去自外向内的楔入式建设转化为自外向内与由内向外的渗透相结合。2.2.4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坚持“双增双减”原则,控制中心城人口规模、建筑总量,增空间、增绿地,塑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活质量的城市环境。规划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和建筑总量。住宅开发是近年来中心城土地开发的主体,约占开发总量的60%。从控制人口、提升居住环境和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综合考虑, 规划严格控制住宅供给、减少居住用地开发;随着城市的高层化,规划将更重视对城市三维立体空间的研究,降低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引导高层建筑有序布局。规划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以全面提高
14、城市生态质量、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城区不同区位的条件和发展目标,将生态空间落实到产业布局、城区形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各个方面。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增加开放空间用地,优先在城市中心密集区和住宅质量、配套较差的地区改造中留有足够的集中绿地;形成在中心城有效遏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绿网”体系;增加城市空间,提供丰富多彩的弘扬城市精神的各类公众活动城市空间。2.2.5 创造一个与历史衔接的城市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加大对文物、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维修力度,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完善保护措施,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创造一个与历史衔接
15、的城市。3 总则3.1 编制依据1、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2、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2003.11)4、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5、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的纲要3.2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上海市中心城,即外环线以内区域,由黄浦、卢湾、静安、闸北、虹口、杨浦全区和徐汇、长宁、普陀、浦东新区、闵行、宝山、嘉定、南汇等部分区域组成。分为6个分区,总用地面积663.7平方公里。3.3 规划期限规划近、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规划在设施建设上按照2010年850900万人
16、口所需的服务设施进行控制,远期人口规模控制在800850万人。3.4 规划层次分区规划遵循逐层分解、层层落实的原则,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六个分区的基础上,将中心城划分为242个控制性编制单元(附图1:层次结构)。同时,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相衔接,在分区和控制性编制单元这两个规划层次中增加次分区和社区两个辅助性工作层次。分区规划通过6个分区(23个次分区)242个编制单元,将中心城人口、用地、建筑、配套设施等规划要求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分区(次分区)层次分区为主、次分区为辅根据中心城“多心、开敞”布局结构,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享的原则,参照行政区划界限、主要河道、交通干道和
17、楔形绿地等城市地理边界要素将中心城划分为6个分区:中央分区、南分区、西分区、北分区、东北分区和东南分区。在分区划分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行政区边界,结合考虑河道、交通干道等界线,将中心城划分为23个次分区。单元(社区)层次单元为主、社区为辅在分区、次分区划分的基础上,参考街道的行政边界形成单元(社区)层次。在社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和布局社区级社会服务设施,与基层行政单位有效衔接,有利于设施的落实与管理。控制性编制单元是分区规划目标落地的重要层次,是研究和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最小单位。在社区划分的基础上,考虑现行的行政区划,将中心城划分为242个编制单元,单元人口规模一般为35万人左右。特定区独立型和浮
18、动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风貌保护等目标,中心城的部分区域具有特定的开发意图,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进行特定的规划编制与控制,分区规划将这种类型的区域定义为特定区,并分为独立型特定区和浮动型特定区。独立型特定区指功能单一、用地相对独立的区域,包括工业区、物流区、敏感区和楔形绿地等,在层次划分中与社区并列。中心城共有独立型特定区32个。浮动型特定区指功能综合、用地与周边区域相融合的区域,包括公共活动中心区、历史文化风貌区、都市滨水区等,与单元层次结合,不参与规划层次划分。中心城共有浮动型特定区30个。3.5 规划主要内容分区规划起着承接总体规划、协调专业规划
19、以及指导控制性编制单元和详细规划的作用。通过分区规划,将城市宏观发展目标的原则性指导转化为微观层次规划要素的规定性控制,这种转化,一方面是纵向的,即城市总体和各系统发展目标分别向下一层次延伸;另一方面也是横向的,即城市总体和各系统发展目标在具体土地使用上的综合。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及城市总体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分区(次分区)层次的主要规划内容有:确定次分区、社区、单元和特定区的划分;确定中心城各分区的功能定位、土地使用构成、居住人口分布、建筑总量控制、开发强度控制要求;确定市级、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的分布及范围;确定社会服务、道路、市政等各专业系统设施的位置或控制范围;
20、确定特定区范围、功能和基本控制要求;确定为实施城市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特定开发意图而制定的规划控制要求。分区规划目标通过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进一步加以落实。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将分区规划各项指标和控制要求分解和细化,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有力的中观调控手段,保证城市整体发展规模、城市用地的总体布局等全局性目标的贯彻。在单元(社区)层次以社区为编制载体,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主要规划内容有:对人口、建筑量进行分解和控制,明确开发强度控制要求;落实市级、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明确社区级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明确市政、道路设施的分布、规模和控制要求;明确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范
21、围及要求。为保证中心城总体规划目标的贯彻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严格遵循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所提出的原则与控制要求进行编制。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确需对单元规划的控制要求作局部调整时,应对该单元所处的分区(次分区)规划内容进行综合平衡;如涉及重大调整,应对该分区(次分区)规划进行整体性调整,以保证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4 现状主要问题分析中心城现状主要存在问题是人口密度高,住宅建筑开发强度高,高层建筑数量多,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低,城市公共绿地分布不均、楔形绿地实施难等(附图2:现状土地使用结构)。4.1 人口密度中心城总用地面积664平方公里,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为543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6
22、30平方公里。现状常住人口976万人(含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平均人口密度1.55万人/平方公里,其中浦西内环以内的人口密度达到4.24万人/平方公里,浦西内外环之间人口密度为1.57万人/平方公里,浦东人口密度为0.74万人/平方公里。与世界同类中心城比较,东京中心城面积621平方公里,813万人,人口密度1.3万人/平方公里;莫斯科中心城面积875平方公里,850万人,人口密度0.97万人/平方公里;巴黎中心城面积762平方公里,616万人,人口密度0.8万人/平方公里。上海中心城人口密度是东京1.2倍,是莫斯科1.6倍,是巴黎1.9倍。中心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56平方米,其中浦西人均城市建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分区 规划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