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酐的合成工艺设计及优化.doc
《顺酐的合成工艺设计及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酐的合成工艺设计及优化.doc(3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 录顺酐的合成工艺设计及优化- 1 -引 言- 1 -1.顺酐的基本简介、来源及其他相应特性- 2 -1.1顺酐的基本简介- 2 -1.2顺酐的理化性质- 3 -1.3顺酐的毒性- 3 -1.4使用注意事项- 3 -1.4.1危险性概述- 3 -1.4.2急救措施- 3 -1.4.3消防措施- 4 -1.4.4泄漏应急处理- 4 -1.4.5操作处置与储存- 4 -1.5 顺酐的生产历史- 4 -2.顺酐的生产工艺的选择- 5 -2.1顺酐的生产方法- 5 -2.1.1 苯氧化法- 5 -2.1.2 C4烯烃法- 5 -2.1.3 苯酐副产法- 6 -2.1.4 正丁烷氧化法- 6 -2.2
2、 生产方法的选择- 6 -2.3生产原理- 6 -2.3.1 苯法- 6 -2.3.2 丁烷法- 7 -3.以苯氧化法法生产顺酐的工艺流程图及操作条件- 7 -3.1 苯氧化法生产顺酐生产工艺流程图- 7 -3.2 工艺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8 -3.2.1 动力学分析- 8 -4. 典型设备的选择- 9 -4.1 反应器的结构和材质- 10 -4.1.1 反应器结构类型- 10 -4.1.2 反应材质- 10 -4.2 顺酐分离器- 11 -5.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性分析及措施- 11 -5.1 储存和输送危险危害性分析- 11 -5.2 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性分析- 12 -5.2.1 氧化工序
3、- 12 -5.2.2 精制工序- 13 -5.2.3 包装工序- 13 -5.2.4 其他危险危害性分析- 13 -5.3 防范措施- 13 -5.4 环保技术方案- 14 -5.5 节能技术方案- 14 -5.6 分离方案- 15 -6. 顺酐的应用- 15 -6.1 应用领域- 15 -6.1.1不饱和聚酯树脂(UPR)- 15 -6.1.3 酒石酸- 15 -6.1.4 BDO、THF等加氯产品- 16 -6.1.5 琥珀酸及其酐- 16 -6.1.6 农用化学品- 16 -6.1.7 润滑油添加剂- 16 -6.1.8 其它方面- 16 -7.顺酐生产的目前市场概况- 17 -7.1
4、 顺酐生产现状- 17 -7.1.1 全球顺酐生产情况- 17 -7.1.2 全球顺酐需求情况- 18 -7.1.3 中国顺酐生产情况- 18 -7.2 顺酐消费现状及预测- 20 -7.2.1 价格趋势- 21 -7.3 国内外市场分析- 21 -7.3.1 国内市场- 21 -7.3.2 国外市场- 22 -7.4 顺酐生产技术发展动态- 22 -7.4.1 国外顺酐生产技术发展动态- 22 -7.4.2 国内顺酐生产技术发展动态- 23 -7.5国外具有代表性技术- 24 -7.6国内技术状况- 25 -7.6.1 兰州石化公司顺酐装置- 25 -7.6.2新疆吐哈油田顺酐装置- 25
5、-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顺酐的合成工艺设计及优化摘要:介绍顺酐的合成工艺国内外的现状,分析工艺设计的优缺点,同时介绍各种顺酐合成生产方法,着重介绍苯氧化法合成生产的概况及特点,对制备顺酐的见解和未来的展望。关键词:顺酐 工艺设计 苯氧化法The synthesis of maleic anhydride proces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maleic anhydride at home a
6、nd abroad,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ocess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d a variety of maleic anhydride synthetic production method, focuses on benzene oxidation synthesi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ion, the view of the preparation of maleic
7、anhydride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future.Keywords: maleic anhydride;process design;benzene oxidation method前言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又称马来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世界上仅次于醋酐和苯酐的第三大酸酐原料。顺酐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醇酸树脂。此外,以顺酐为原料还可以生产1,4丁二醇(BOD)、丁内酯(GBL)、四氢呋喃(THF)、马来酸、富马酸和四氢酸酐等一系列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农药、医药、涂料、油墨、润滑油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纺织品整理剂、食品添加剂以
8、及表面活性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国际上工业化生产顺酐的工艺路线主要为正丁烷法氧化法,其次为苯氧化法,我国主要采用苯氧化法。1.顺酐的基本简介、来源及其他相应特性1.1顺酐的基本简介中文名称:顺酐(全名:顺丁烯二酸酐)俗称马来酸酐英文名称:Maleic anhydride中文同义词: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酐;顺酐;2,5-呋喃二酮;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失水苹果酸酐;戊基钾黄药英文同义词:TOXILIC ANHYDRIDE;2,5-FURANDIONE;MA;MAN;MALEIC ACID ANHYDRIDE;MALEIC ANHYDRIDE;CIS-BUTENEDIOIC ANHYDRID
9、E;cis-Butenedioic anhydrides Maleic anhydride分子式(Formula): C4H2O3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98.06CAS No.: 108-31-6EINECS号:203-571-6Mol文件:108-31-6.mol质谱图:1.2顺酐的理化性质常温下顺酐为无色针状结晶体,有刺激性气味与酸味,易燃,升华,易溶于水生成顺丁烯二酸(马来酸),也溶于苯及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分子量:98.06,熔点:52.85,沸点:202,相对密度:20固体状1.48,70液态1.30,自燃温度:447,闪点:开杯110,闭杯102。顺酐由
10、于含有共轭马来酰基,其中1个乙烯基相连两个羰基,所以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通过光化反应、加成反应、酰胺化反应、酯化反应、磺化反应、水合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氢反应等生成众多的下游产品。1.3顺酐的毒性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后可引起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可伴有腹痛。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有明显刺激作用,并引起灼伤。慢性影响:慢性结膜炎,鼻粘膜溃疡和炎症。有致敏性,可引起皮疹和哮喘。1.4使用注意事项1.4.1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该品粉尘和蒸气具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可伴有腹痛。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有明显刺激作用,并引起灼伤。慢性影响:慢性结膜炎,鼻粘膜溃疡和炎症。有致敏性,可引
11、起皮疹和哮喘。燃爆危险:该品可燃,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1.4.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4.3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
12、粉、二氧化碳、砂土。1.4.4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4.5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13、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保质期,自出厂日起3个月。1.5 顺酐的生产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前,苯氧化法是制备顺酐的一条主要原料路线。1962年美国PetroTex公司开发了正丁烯氧化制顺酐工艺(1967年因经济原因改为苯氧化法),1974年美国Monsanto公司率先实现了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工业化生产,但直到1989年美国的顺酐生产全部完成了由苯向正丁烷为原料的转换,
14、1989年世界范围丁烷路线所占比例已上升到45左右。正丁烷氧化制备顺酐的催化剂主要有钒磷氧(VP一0)系、钒钼氧(VMoo)系以及钼磷氧(MoPo)系等。顺酐的工业合成经历了不少工艺路线的改进。2.顺酐的生产工艺的选择2.1顺酐的生产方法顺酐的生产方法按原料路线可分为苯氧化法、正丁烷氧化法、丁烯氧化法以及苯酐生产中副产顺酐。2.1.1 苯氧化法苯蒸气和空气(或氧气)在以V2O5MoO3等为活性组分,-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上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苯氧化法是生产顺酐的传统生产方法,工艺技术成熟可靠,主要技术有美国SD法、AlusuisleUCB法和日本触媒化学法等,其中以SD法应用最为普及
15、。2.1.2 C4烯烃法该法是以混合C4馏分中的有效成分正丁烯、丁二烯等为原料,和空气(或氧气),在V2O5P2O5系催化剂作用下经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其中正丁烯在反应过程中先脱氢生成丁二烯,再氧化生成顺酐。在反应过程中,除生成主产物外,还副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少量的乙醛、乙酸、丙烯醛和呋喃等,原料单耗高,收率低,该法已经逐渐被淘汰。2.1.3 苯酐副产法在由邻二甲苯生产苯酐时,可以副产得到一定数量的顺酐产品,其产量约为苯酐产量的5%。在苯酐生产中,反应尾气经洗涤塔除去有机物后排放到大气中,洗涤液为顺酐和少量的苯甲酸、苯二甲酸等杂质,经浓缩精制和加热脱水后得到顺酐产品。2.1.4
16、 正丁烷氧化法正丁烷氧化工艺是以正丁烷为原料,在V2O5-P2O5系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该工艺自1974年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实现工业化以来,由于原料价廉、对环境污染小以及欧美等国家正丁烷资源丰富等原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代表了顺酐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2.2 生产方法的选择 2.3生产原理2.3.1 苯法本固定床反应属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一定量的气态苯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进入装有固态催化剂(活性组分为V2O5-MoO3)的固定床的反应器,在一定压力、温度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气态顺酐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C6H6+4.5O2C4H2O3+2H2O+2CO2+1804KJ/mol副反应生成
17、副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醌,以及一些酮醛等C6H6+7.5O26CO2+3H2O+3264.45KJ/molC6H6+6O23CO2+3CO+3H2O+2416.31KJ/molC6H6+1.5O2C6H4O2(苯醌)+H2O+530.86KJ/mol2.3.2 丁烷法这部分的作用是将原料正丁烷进行蒸发气化并与空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混合气体在反应器的管程内进行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顺酐气体。高温的反应生成气体,即含有顺酐的气体经冷却后进入到回收部分的吸收塔内。正丁烷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大部分被反应器壳程循环的熔盐移出,并与锅炉水进行热交换,产生蒸汽以回收热量。其余的反应放热由反应生成气经气体冷
18、却器与壳程循环的锅炉水进行热交换也用于回收热量。正丁烷氧化反应是气-固相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是V-P-O(钒磷氧化物)系列催化剂。正丁烷氧化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温度高、反应转化率较低、需要补充助催化剂、反应放热量较大。在反应过程中,约有35%的正丁烷参与副反应,大部分生成CO、CO2和H2O,同时有少量的乙酸(C2H4O2)和丙烯酸(C3H4O2)生成。反应方程式如下:主反应:C4H10 + 3.5O2 C4H2O3 + 4H2O+5124cal/kg副反应:C4H10 + 4.5O2 4CO + 5H2O +6287 cal/kgC4H10 + 6.5O2 4CO2 + 5H2O+10944 c
19、al/kg总反应式:C4H10+ 4.1O20.65C4H2O3+0.75CO+0.58CO2+ 4.28H2O当正丁烷原料(纯度97%)以1.80mol%进料浓度(占进料混合气的比率)通过反应器时,大约有85%的正丁烷参加反应,顺酐的初期收率约为97.9wt%,平均收率为92wt%,其余部分转化为CO、CO2和H2O。正丁烷原料中的异丁烷和其他烃类都几乎100%转化为CO、CO2和H2O。3.以苯氧化法法生产顺酐的工艺流程图及操作条件3.1 苯氧化法生产顺酐生产工艺流程图以苯和空气为原料,采用V205-Mo203。系列催化剂,经固定床反应器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顺酐物料混合气,经气体冷却器降温,进
20、入部分冷凝器捕集部分液态粗酐,未冷凝的顺酐气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成顺丁烯二酸水溶液;在精制工序以二甲苯为脱水剂,将顺酸水溶液中的游离水和分子水脱出,形成的二甲苯一粗酐混合物与氧化的液态粗酐一起进行减压蒸馏,二甲苯循环使用,所得液态精酐在包装工序经冷却、刮片、包装制成成品。反应原理如下:主反应:C6H6+O2C4H2O3+2CO2+2H2O水吸收:C4H2O3+H2OC4H4O4(30)恒沸脱水:C4H4O4+C8H10C4H2O3+C8H102H2O3.2 工艺参数影响因素分析3.2.1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主要包含了反应温度、压力(浓度)、组成(含杂质)和空速(反应时间)。催化剂性能是能影响化
21、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动力学分析时,温度、组成、空速一般由催化剂性能决定。3.2.1.1 空速空速:影响选择性和转化率,直接关系到催化剂的生产能力和单位时间的放热量。增加空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顺酐产量;增加空速有利于反应热的移出,防止催化剂过热;空速太高使转化率降低,循环气量增加,从而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分离设备和换热负荷;空速太低使深度氧化加剧,转化率高,但收率低;热量剧增,难控制。适宜的空速与催化剂的活性、反应温度、压力及配比有关。实践证明:适应空速为20004000h-13.2.2 热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主要包含了反应温度、压力(浓度)和配比,它们影响反应的化学平衡。3.2.2.1
22、温度因素苯是最稳定的碳氢化合物之一,苯易燃,空气中能完全氧化。因此苯氧化生产顺酐除了需要活性较高的催化剂外,还需要比较高的反应温度。工业生产上一般控制在623723K。3.2.2.2 压力因素压力升高,反应速率升高(气相反应,压力高相当于浓度高)。放热量大。若原材料流量不变,压力升高,流速降低,停留时间增长,副反应增加。故适宜压力能克服床层阻力即可。3.2.2.3 配比因素 配比提高苯或空气,反应速率提高。但氧化反应体系,配比由体系爆炸极限限制。安全考虑,通常苯含量在爆炸极限下限。过低会影响设备生产能力。4. 典型设备的选择苯氧化为顺酐是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常用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均为钒的氧化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成 工艺 设计 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