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检测和智能控制.doc
《安全气囊的检测和智能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气囊的检测和智能控制.doc(3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11.1.1 国外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11.1.2 国内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21.2 传统的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21.3 智能型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31.3.1 国外智能型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研究31.3.2 国内智能型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研究3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重点3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31.4.1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内容42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52.1 安全气囊的分类52.2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作用52.2.1 传感器52.2.2 气囊控制器82.2.3 气囊组件102.3 安全气
2、囊的工作原理102.3.1 工作原理102.3.2 工作实序112.4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点火算法122.4.1 安全气囊的控制算法的理论依据122.4.2 安全气囊目标点火时刻的确定142.4.3 安全气囊系统常用的控制算法143 基于红外的人脸检测与跟踪系统163.1 气囊系统中人脸的检测方法163.2 红外人脸检测的研究173.2.1 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173.2.2 红外检测系统的组成及作用173.3 红外人脸跟踪系统的设计方案183.3.1 关于红外阵列的安置183.3.2 人脸定位的实现方法193.4 红外人脸跟踪系统的硬件设计203.4.1 图像处理的硬件设计203.4.2 方向
3、控制的硬件设计224 多级展开的安全气囊系统设计234.1 气囊系统原理结构234.1.1 系统的组成结构234.1.2 系统中各模块的功能234.2 多级触发的设计244.2.1 二级气囊的触发条件244.2.2 二级展开的气囊袋244.2.3 二级展开的具体实现255 自动刹车系统的设计265.1 系统的设计方案265.1.1 自动刹车系统的分类265.1.2 自动刹车原理265.1.3 系统的原理结构265.2 系统的硬件及原理275.2.1 传感器和探测器275.2.2 微处理器285.2.3 系统的硬件结构285.3 系统的软件算法286 设计总结及展望30参考文献3131摘 要随着
4、整个社会所拥有汽车总数的快速增长,公共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甚至丧生,人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汽车碰撞安全问题。几十年来,寻求减少乘员在汽车碰撞中的损伤技术,一直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安全气囊系统是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保护效果突出的被动防护系统。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安全气囊的误引爆等故障而导致的乘员损伤或死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气囊的防护效能,多方位地保护乘员安全,本文总结了目前安全气囊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和不足。通过研究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乘员损伤原因和安全气囊技术在汽车碰撞中对乘员的防护效能,对目前安全气囊
5、系统技术探讨一些改进设计研究,并加入一些新的措施,综合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本文包括以下内容:一、安全气囊的发展现状,传统安全气囊系统存在问题和不足,并对安全气囊的分类、组成、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二、针对气囊弹射方向的控制,设计红外人脸跟踪控制系统。具体研究了红外检测在追踪乘员脸部的具体实现,进而控制气囊追踪人脸。三、在气囊系统中加入多级展开的功能,对多级展开的硬件实施进行了初步设计。四、研究汽车自动紧急刹车的实现原理和方法,设计自动刹车系统。五、总结设计过程,并指出设计有待深入的后续研究。关键词:安全气囊;人脸跟踪;多级展开;自动紧急刹车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6、of the car number of our society, the problem of public traffic safe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injured and died in the car accidents. More attentions are paid to the vehicle crash problem. For several years, reducing the injury in vehicle frontal crash has been being
7、an important question for discussion problem of the research of vehicle passive safety. It has been proved in practice that the air-bag system has excellent protective effect in vehicle crash. But while airbag prevents occupants from serious injury or death, the injury or death by non-expected launc
8、hing happen occasionally, which have caused plenty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venting result of airbag further and multi-directional protection of occupant safety,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present basic theory about safety airbag and the method b
9、y which the airbag can plays protecting role and summaries the experience, results and shortages.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reasons which cause injury in auto accident and the protecting role for passengers in vehicle crash,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n for more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result of safe
10、ty airbag, and has put out some new measures to improve vehicle integrated safety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s:1. The current status of airbag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security problems and lack of air bag systems, and analyze the classification, component, work
11、ing principle of the air bag.2. Aiming at controlling the air bags launch direction, design the face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infrared facility. Specific studied the realization of infrared detection to peoples face, then control the air bag trace the human face.3. Add the multi-stage la
12、unch function into the system, preliminary planed the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stage launch. 4. Studie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achieve cars 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and design the automatic braking systems.5. Summarize the design process, and pointed out the in-depth follow-up
13、 study of the design.Key Words: Air Bag; Face Tracking; Multi-stage Launch; 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1 绪论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自汽车诞生以来就存在,只是由于早期车速较低,车辆相对较少而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也由于汽车车速的不断提高,碰撞安全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不仅给车辆本身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造成乘员受伤甚至死亡。汽车交通事故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自然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转,不得不
14、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汽车安全的研究,减少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的重要问题。1.1 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任何有助于防止汽车碰撞事故的发生和减轻因碰撞事故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的事务都将增加汽车的安全性。汽车的安全技术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指帮助驾驶员避免汽车碰撞事故发生的所有技术措施,如关系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能和制动安全性能,以及信息系统和按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正确试验手段等。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主要是指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对车内乘员或车外行人进行保护的技术措施,以免发生伤害或使伤害减低到最低程度。安全气囊系统SRS(Supplemental Res
15、traint System),是汽车上的被动安全性保护装置,当汽车发生意外碰撞事故时,尽最大可能减少汽车驾驶员、乘员与方向盘、仪表盘和挡风玻璃之间的二次碰撞所造成的伤害,所以SRS气囊系统属于汽车辅助防护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能为驾驶员和乘员提供更有效的防撞保护。由于气囊在汽车碰撞事故中能够有效地保护乘员,减少伤亡,近20年来,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美国法规规定在1997年9月1日后出厂的轿车中必须安装司机侧和前排乘员侧安全气囊,而在欧洲是标准装置和选件并存,现在新车型基本都安装有安全气囊。1.1.1 国外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SRS气囊系统是美国
16、机械工程师约翰赫缀克(John W.Hertrick)于1953年发明的,并申请美国专利。汽车安全气囊发明以后的十年,经过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已具雏形。6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开始建议制定一个可选择的安全气囊法则,鼓励汽车厂商去发展安全气囊。70年代,美国通用、福特,德国奔驰、日本丰田等汽车公司以及美国MORTON公司、TRW公司、德国TEMTC公司、ICT研究院、日本DAICEL公司、瑞典AUTOLIV公司等均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究与发展安全气囊,其中1971年5月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将火箭推进技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这些综合力量使安全气
17、囊的研究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始出售可供顾客选配的汽车安全气囊。1981年,德国奔驰公司销售了3000辆配有安全气囊的汽车。1984年,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在著名的“联邦汽车安全标准”中208条款乘员碰撞保护(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208,简称FMVSS 208)中增加了安装气囊的要求,这为安全气囊的发展和使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FMVSS208条款是汽车安全气囊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后,欧洲也颁布了ECER94法规,紧接着日本丰田、本田,美国福特、克莱斯勒,德国
18、宝马,瑞典富豪等汽车公司纷纷开始销售配有安全气囊的汽车。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欧共体、日本已正式立法在汽车上配置安全气囊,双气囊己成为绝大多数主流轿车的标准件。现在世界上新生产的轿车多数都安装有多个气囊,而奔驰等高级轿车每辆配置了7-11个安全气囊。在这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气囊也曾遭受过十分不利的局面。197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因气囊设计不合理,而暂时停止在其汽车上配置安全气囊。在9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亦曾对美国TRW公司的安全气囊产品退货10万套。2000年,因安全气囊误引爆问题,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召回其出售的4万辆汽车,2001年德国奔驰公司召回15万辆安全气囊存在问题的
19、汽车(1995-1996年生产的车型)。1.1.2 国内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安全气囊装置正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和用户所重视,我国在汽车被动全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一汽、二汽、上海交通装卸机械厂等单位先后建成或引进了汽车碰撞试验台,进行了整车碰撞试验及零部件模拟碰撞试验。在汽车安全措施上,我国于1993年7月1日对小型客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强制使用安全带。国产轿车也开始研究配装安全气囊。我国已于2000年1月1日实施了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法规(CMBDR294)。在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国内许多大学与汽车公司的研究与产品已初具基础,其中部
20、分研究与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1.2 传统的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安全气囊的使用明显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由于汽车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然而,安全气囊同时也有副作用,在使用中也表现出许多令人失望的缺欠,安全气囊引起乘员伤害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安全气囊系统是依据前排成年乘员的通常乘坐位置和姿态,根据安全气囊的理想点火时刻设计的,这样设计完成的系统在情况多变的汽车碰撞事故中不能够很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因为,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不同的碰撞条件及乘客的位置和姿势的变化,都会导致乘客与气囊的接触时刻不恰当,这就降低了安全气囊的保护效果。此外,传统气囊的不足还表现为:(1
21、) 汽车在恶劣路面上行驶或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这时气囊的错误引爆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2) 由于安全气囊弹开充气的速度可高达320公里/小时,碰撞时十分有可能对乘员造成过度冲击,给人带来严重的伤害。(3) 由于身高、体型差异,传统设计的安全气囊不能给予妇女和儿童很好的保护。针对以上实际问题,人们希望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系统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来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指示气囊是否弹出,以什么程度弹出;更希望系统能精确识别人脑所在位置,控制发射器方向始终对准人脑方向,从而实
22、施安全有效的保护。因此,开发和应用智能型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是安全气囊的必然发展趋势。1.3 智能型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1.3.1 国外智能型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研究英国美洲豹公司于2000年,研制并在其XK系列名车型上安装了自适应约束技术系统,即Arts系统,这套系统利用超声波传感技术监测前排乘员的位置;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也于2002年1月在北美汽车展上,推出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的“先进约束系统”,其功能与Arts系统相似。最近,福特汽车公司又研制出一种新型智能安全气囊系统,称为“个人安全系统”,这种新型安全气囊系统安装了座位距离感应器和重量感应器,能够依靠座椅距离和重量传感器识别前排座位
23、人员距离仪表板的远近、身材等信息。新气囊配备有可调节充气设备,依据从传感器得到的信息,调节气囊弹出时的大小和软硬程度。1.3.2 国内智能型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研究我国国内,对智能型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少,只有清华大学就车内乘员的监测系统作了一些研究。尹武良教授等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电容传感器的乘员感应装置。这个装置能够探测乘员是否存在,而且能够区分座椅上是人体还是物品。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重点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如上文所述,虽然安全气囊的使用明显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但安全气囊存在的缺点依然会造成一些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为改善安全气囊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气囊 检测 智能 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