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安全课程论文.doc
《食品与安全课程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与安全课程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录目录2摘要4第一章:关于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探讨51.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51.1.1大气污染51.1.2水污染61.1.3土壤污染71.2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71.2.1植物性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71.2.2动物性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81.3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91.3.1细菌91.3.2真菌101.3.3寄生虫101.3.4病毒111.4食品加工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11.5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21.5.1包装袋印刷油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31.5.2复合用胶粘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31.6食品的储存运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4第
2、二章: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152.1现状152.1.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152.1.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162.1.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162.1.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新的食品安全隐患162.1.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162.1.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172.1.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172.2产生原因172.2.1问题食品生产的利益激励分析172.2.2监督管理存在漏洞172.2.3不对称信息市场19第三章: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203.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203.2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203.3强化对监管
3、者的问责203.4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203.5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21参考文献22摘要随着恶性食品污染事件 如二噁英事件、甲醇中毒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危害以及不良影响,由此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等不仅仅是国家需要注重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去了解,帮助自己拥有一个更为健康的生活氛围。本文将从环境、农业生产过程、生物因素、加工、包装材料及容器、贮藏运输这几个方面论述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同时列举每个因素当中具体影响食品安全的物质。然后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全面
4、的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第一章:关于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探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与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源头上找到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而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环境、农业生产过程、生物因素、加工、包装材料及容器、贮藏运输。1.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包括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产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主
5、要来自农产品添加剂、化学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因素五大方面安全隐患。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环境污染导致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上,多年累积的环境污染,已对食品安全构成了显著危害和威胁。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1.1.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场所。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卤族元素化合物等)和颗粒物(粉尘、酸雾、气溶胶等)。一、氟化物氟能够通过作物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株体内,
6、使叶尖和叶缘坏死,嫩叶、幼芽受害尤其严重,氟化氢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植物体内可以富集。二、沥青烟雾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受沥青烟雾污染过的作物,不能直接食用,不能在沥青制品上曝晒食品,防止食品受到污染。1.1.2水污染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受到人类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等发生恶化,污染指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主要有物理性污染以及化学性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酚类污染物含酚废水灌溉控制在50mg/L以下对生长无毒害,但是使农产品有异味,萝卜、马铃薯收获后易腐烂,不易保藏,并在产品中大量积累。酚对鱼类的影响:低浓度影响鱼类洄游繁
7、殖;高浓度鱼类大量死亡。浓度达到0.1-0.2mg/mL时,鱼肉有酚味。酚对植物的影响:低浓度促进庄稼生长,高浓度抑制庄稼生长二、氰化物氰化物在浓度低(30mg/L以下)时会刺激植物生长浓度高(50mg/L以上)时抑制生长,并且污水中的氰化物可被植物吸收,但积累量不高。三、石油1、石油废水对作物生长有害,影响了食品品质。若用高浓度石油废水灌溉土地,生产的稻米煮成米饭会有石油味,花生榨出的油也有油臭味,生长的蔬菜(如萝卜)也有浓厚的油味,人食用这种受到石油废水污染而生产的食品会感到恶心2、石油废水中含有致癌物苯并芘,能在土壤中积累,通过植物根系进入植物,引起积累。3、石油污染对幼鱼和鱼卵危害极大
8、,油膜和油块黏附在幼鱼和鱼卵上,使鱼卵不能成活或致幼鱼死亡。4、石油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降低海产品食用价值。四、.苯及其同系物1、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严重中毒能麻醉人体,失去知觉,甚至死亡;轻则引起头晕、无力和呕吐等症状。2、含苯废水浇灌作物会使粮食、蔬菜的品质下降,且在粮食蔬菜中残留,但残留量较小。五、污灌中的重金属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矿山、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铜、铅、砷等,这些元素摄入到人体中会使人重金属中毒。六、.病原微生物许多人类和动物疾病是通过水体或水生生物传播的,如肝炎病毒、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往往由于医院废弃物未做处理或患
9、者排泄物直接进入水系水体,或由于洪涝灾害造成动植物和人死亡、腐烂而大规模扩散。1.1.3土壤污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自然环境,它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污染通过土壤农作物人体或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人体这两个基本环节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土壤污染的类型以及危害主要有:一、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物质有:镉、铜、锌和铅等,些元素摄入到人体中会使人重金属中毒。二、农药的污染长期滥用剧毒和残留期长的农药,不仅污染生物环境,而且通过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当有毒物质积累到一定的剂量时,也可以引起慢性中毒。农药在土壤中的分解过程与农药的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有机磷农药可以短时间内分解,有机氯农药在土
10、壤内分解很慢,DDT在旱地土壤内10年才能消失95%。三、放射性污染核爆炸后,大气散落物和原子能工业及科研部门排放出的放射性废物可造成放射性元素对土壤的污染。四、病原微生物当人畜粪便处理不当、垃圾堆放不妥、污水灌溉农田不符合卫生要求等都可使土壤受到污染,特别是受到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污染。1.2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2.1植物性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植物性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化肥、农药的违规使用。二、化肥、农药的不正确使用。三、畜禽粪尿污染。四、农业措施不当等。1.2.2动物性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
11、动物源性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人们的膳食结构目前以动物性食品为主我国民众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但是许多动物性食品原料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例如国际上影响最大的疯牛病国内连续发生的猪肉瘦肉精中毒恶性事件等。针对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健全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规与标准,完善畜产品质量管理机制,改变质量监管技术落后局面、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加速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等相应对策,以控制和减少动物源性食品原料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动物源性食品原料中有害残留物主要包括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物残留三大类:(1)、兽用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不科学(2)、农药残留对动物源性食品的影
12、响(3)、环境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对动物原料质量的安全的影响二、动物饲料粮质量因素由于作为饲料来源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量应用农药、化肥等化工产品,导致原粮中残留有害物质,进入动物体内,继而污染人体。饲料污染主要包括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的滥用、过量微量元素(有毒金属元素)的污染、饲料霉变和饲料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等问题。饲料中过量应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也会导致有毒金属残留,有毒金属元素随饲料进入动物机体并达到一定量后,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三致”作用。此外,用于生产饲料的作物也可能受一些农药的污染。如使用未经许可的剧毒农药,这些农药在作物果实中积累且不易被分解而蓄积。这些有毒物质容易在动物的某些
13、器官积累,如动物的肝脏中铅、镉、砷、铜及农药残留量比肌肉组织要高的多。因此,不主张人们食用动物肝脏,尤其应反对将动物肝脏作为婴幼儿的食品。三、疫病防治用的疫苗药物残留 随着我国畜禽、渔业养殖发展,外来引进动物品种增多和动物流动范围加大,动物疫病的种类亦在增加,新病越来越多。当今,饲养的猪、鸡、兔等动物,到育成出栏则要用多达十几种疫苗,并需多次应用。尤其注射应用的油佐剂疫苗,由于配制的主要成分矿物油及灭活剂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很少能被代谢排出,在肉品中的残留,具有致癌、致突变的潜在危害。四、动物性食品原料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割是问题的关键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缺乏统一的管理措施也是影响动物性食品
14、安全的重要因素。1.3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3.1细菌细菌是污染食品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食品中细菌来自内源和外源的污染,而食品中存活的细菌只是自然界细菌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在食品卫生学上被称为食品细菌。 一、沙门氏菌属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的 1属。因美国病理学家D.E.沙门于1884年发现本属菌中的猪霍乱杆菌而得名。本属菌是一群抗原构造和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型繁多,已发现有2000种以上的血清型。能对人和少数温血动物致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繁殖,再加上处理不当,未能杀死沙门氏菌。在加工被污染的猪肉及内脏
15、时,常因加热不够或切块太大,食品中心部分仍有存活的细菌,食后可致中毒。另外,在患病的牛乳中,如加热不彻底也可中毒。生、熟肉食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如刀具、菜板、储存容器再次被感染。虽然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大多数发生在510月间,其中78月份最多,通过苍蝇、鼠类等污染食品、水源等,也可造成中毒。 以胃肠型最为常见。二、大肠杆菌对食品的影响大肠埃希氏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多具有鞭毛,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产生吲哚。菌落光滑、低凸、潮湿和灰白、表面有光泽、边缘整齐,或粗糙、干燥,也可形成粘液状菌落。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之一,绝大多数大肠杆菌在肠道内无致病性,极少部分可产生肠
16、毒素等致病因子,引起食物中毒。三、志贺氏菌对食品的影响志贺氏菌属即通常所称的痢疾杆菌,这种菌在阳光下30分钟可被杀死。但该菌耐寒,在冰块中能生存3个月,在牛奶、水果和蔬菜中可生存12周,被污染的衣服、用具等可带菌数月之久。四、空肠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是革兰染色阴性微需氧。弯曲菌广泛散布在各种动物体内,其中以家禽、野禽和家畜带菌最多。在啮齿类动物也分离出弯曲菌,病菌通过其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当人与这些动物密切接触或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时,病原体就进入人体。由于动物多是无症状的带菌,且带菌率高,因而是重要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1.3.2真菌真菌的种类很多,其形态和构造也比较复杂。有的真菌为单细胞,如酵
17、母菌和部分霉菌。有的真菌为多细胞,如食用菌和大多数霉菌。虽然有些真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酱、制造面包等,但有些真菌也通过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如大型真菌(蘑菇)可一引起食物中毒,一些真菌如假丝酵母、隐球酵母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人的感染。按真菌毒素的重要性及危害排列,排在第一位的是黄曲霉毒素,以下依次为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橘霉素、杂色曲霉素、展青霉素等。一、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写AF)二、赤霉病麦中毒赤霉病麦中毒是由禾谷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禾谷镰刀菌对禾本科植物的谷物类,如大麦、小麦、黑麦、元麦及玉米等侵染,致成赤霉病。 三、霉变甘蔗中毒收
18、割时尚未完全成熟的甘蔗,含糖量低,渗透压也低,有利于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现已查明,引起甘蔗霉变的主要是节菱孢属中的霉菌,它们污染甘蔗后可迅速繁殖,可损伤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脑水肿和肺,肝、肾等脏器充血,从而发生恶心、呕吐、头昏,抽搐、大小便失禁、牙关紧闭等症状,严重时会产生昏迷,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1.3.3寄生虫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使后者受到危害,受到危害的生物称为寄主或宿主,寄生的生物称为寄生物或寄生体。寄生物和寄主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动物性寄生物称为寄生虫。寄生虫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有土壤、水、食物、节肢动物等,而人体寄生虫感染途径有:经口感染、经皮肤感
19、染、自身感染、逆行感染、经胎盘感染等常见的几种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有:绦虫、线虫、吸虫、原虫。猪囊尾蚴囊尾蚴是绦虫的幼虫,寄生在寄主的横纹肌及结缔组织中,呈包囊状,故俗称“囊虫”。在动物体内寄生的囊尾蚴有多种,通过肉食品传播给人类的有猪囊尾蚴和牛囊尾蚴,以猪囊尾蚴为常见。 旋毛虫病。成虫寄生在寄主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寄主的横纹肌内,卷曲呈螺旋形,外面有一层包囊呈柠檬状,人、猪、犬、猫、鼠及野生动物都能感染。当人食用含有旋毛虫幼虫的食品后,幼虫由囊内逸出进入十二指肠,迅速生长发育为成虫,并在此交配繁殖,当人食用患旋毛虫病的畜肉一周左右,出现胃肠炎症状及肌肉疼痛,甚至使肌肉运动受到限制。如果幼虫进入脑
20、、脊髓,也可引起脑膜炎样症状。1.3.4病毒 病毒污染食品的污染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动植物生长的环境被病毒污染。二、原料动物病毒三、食品加工人员带有病毒四、不良的卫生习惯五、食品交叉感染 1.4食品加工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一、分离技术二、干燥技术三、油炸熟化技术油炸食品由于其色、香、味齐全,外加松脆,受消费者尤其儿童喜爱然而油炸是在高温沸油中进行,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如生马铃薯和煮熟马铃薯中不含丙烯酰胺,但其中主要氨基酸天冬氨酸是丙烯酰氨前体,高温油炸时经过美拉德反应形成丙烯酰胺。四、蒸馏技术蒸馏过程中由于高温及化学酸碱试剂的作用,产品易受到金属蒸馏设备溶出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同时可能存
21、在副产品污染问题。如酒精生产过程中馏出物中含有甲醇、杂醇油、铅等的混入。五、发酵技术 (1)发酵生产中不同程度产生一些有害副产品,如酒精发酵产生甲醇、杂醇油等。 (2)染菌或代谢异常,有可能在发酵产品引入有害物质。 (3)某些发酵菌如曲霉,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某些毒素。 (4)某些发酵添加剂本身就是有害物质。 (5)通气发酵过程中,如空气过滤器发生问题,会造成空气污染,发酵异常。 (6)发酵罐涂料若受损,罐体自身金属离子溶出,造成产品中某些金属离子超标污染。六、焙烤和冰淇淋用的氢化油技术饼干、面包、奶油、蛋糕、咖啡伴侣、冰淇淋生产中常使用类似奶油的原料(“起酥油”和“人造奶油或氢化植物油”)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安全 课程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