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固废课程设计X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工艺方案设计.doc
《建筑工程学院固废课程设计X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工艺方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学院固废课程设计X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工艺方案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及目的1、任务:完成X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工艺方案设计。2、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城市垃圾填埋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巩固教学中所学知识,并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初步学习文献查阅的方法。二、设计规模服务人口现有(1991年)55万人,根据人口发展模型人口以3.58的增长率发展,到12年以后为81万人。现状垃圾产量1.44kg/d.人,且城市垃圾人均产量以年增长率2的速度增长,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1.70kg/d.人后垃圾产生量不变。垃圾压实后密度为777kg/m3,服务年限12年。三、 设计条件1、渗滤液水质资
2、料:项目名称pHCODcrBOD5SSTNTP平均值7.7100001200260120072、 气候、气象资料:全年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区,并且有独特的山地小气候特征,主导风向为西南偏南风,历年平均风速2.6m/s。据X市气象台资料,X市常年平均气温在18,极端最高气温为37.9,极端最低气温为-9.6,历年平均降水量1454.1,雷雨为本区降水主要类型之一,约占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在7-9月易受台风影响,台风过境中心风力高达12级,基本风压0.35KN/,并夹带大量降水量,易成水涝。历年平均蒸发量1309.6,尤其是8月份蒸发量大于降水,此时易受干旱威胁,冬季为寒
3、冷季节。3、 地形、地貌和地质资料: X市大部分地区属中低山丘陵,小部分地区属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山地有泥页岩、碎屑岩、火山岩构成的侵蚀剥蚀中、低山和有碳酸盐岩构成的喀斯特中、低山两类。丘陵由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构成,呈北东南西延伸。市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市区西南部,有高丘和低丘两类。高丘由滞留泥盆纪长石英砂石、石英砂岩、石英砂砾等构成。低丘多处向斜构造轴部。由于石灰纪、二叠纪石灰岩质地,断裂多,地表水和地下水活动十分强烈,喀斯特非常发育,石芽、溶沟、溶斗、溶洞比比皆是,均为风景区。X市平原多位于长江、附近及其内侧,而较大河流两岸又有带状的河谷平原分布。 拟建场址所在地为平坦地形,本着节约用地
4、的原则,在拟征地面积中,填埋场占地面积占80。城市排水管网埋深为地面下2.00m。四、设计工作量1、收集设计基础资料:根据规范要求进行。2、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及填埋作业程序;计算库区总容量和填埋总量,服务年限。3、填埋场主体工程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主体设施的工艺参数,确定主要尺寸。4、填埋场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和设备的工艺布置。5、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剖面及主要构筑物工艺图设计。五、设计文件的编制1、垃圾填埋场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不少于1万字);2、图件每人2张(其中至少一张一号图);六、主要参考资料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5、(建标2001101号)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6、非织造复合土工膜(GB/T 17642)7、聚乙烯() 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9)10、有关填埋场设计的论文著作11、给排水设计手册12、给排水标准图集13、给排水制图标准14、排水工程教材15、实际工程设计图纸及标准设计图纸七、课程设计成果要求(一)课程设计文本结构1课程设计任务书2课程设计题目、摘要、关键词3课程设计目
6、录4课程设计正文5附录6参考文献7设计图件(二)对以上内容的要求11.2条的要求由指导教师把关。2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3课程设计正文内容序号为:一、二、三、;、;(1)、(2)、(3)、.。 对自己的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和计算。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计算准确。4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等。5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
7、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6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7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绘制。8. 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使用计算机绘图。以下图件内容供参考:1) 填埋场总体布置图2) 垃圾堆体断面结构图3) 防渗排渗系统平面布置图
8、4) 复合防渗衬里结构图5) 垃圾坝平面及断面图6) 导气系统平面布置图7) 导气石笼结构示意图8) 导气石笼与盲沟相对位置布置图9) 垃圾填埋场封场图10) 锚固平台及锚固沟示意图11) 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图12) 填埋作业图13) 填埋单元作业顺序图1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5) 污水处理区平面布置图16) 调节池平面图X市垃圾填埋场工程工艺设计摘要: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仍将以填埋法为主.鉴于此,本设计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设计.该设计从实际出发,测得实际的数据,应用经验公式计算出数值,再结合本地附近的垃圾填埋场的实际运行经验数据,得出既符合实际又经济的设计.垃
9、圾填埋场由垃圾堆体整形、终场覆盖、雨水收集与导排、填埋气的导排与处理、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安全与环境检测等系统组成。结合具体情况,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节省投资。关键词:卫生填埋场 污水处理场 垃圾坝 调节池 防渗层 排气 目录第一章 概述41.1 工程名称、地点41.2 设计原则41.3 设计范围和内容41.4 X市概况4第二章 工程建设规模与处理工艺52.1卫生填埋处理工艺52.2 工程建设规模52.2.1 垃圾产量52.2.2 填埋场总库容52.2.3 填埋场工程设计规模5第三章 总图53.1总平面布置图53.2封场图73.3填埋场纵剖面图73.4垃圾坝7第四章 防渗导
10、气系统94.1防渗系统94.2导气系统10第五章 渗滤液处理系统115.1调节池115.2污水处理厂12第一章 概述1.1 工程名称、地点工程名称: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2 设计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项目,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场址、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产生二次污染,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本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 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从当地垃圾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搞好能源转化,提高利用率,减少占地,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 坚持因地制宜
11、,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走符合国情的路子。根据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求垃圾处理的技术和模式,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配套技术。3. 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进及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为环卫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4. 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务求实效。1.3 设计范围和内容 结合X市总体规划,本工程服务范围为武汉市部分城区的生活垃圾,本设计为初步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 垃圾卫生填埋场:包括总图布置、道路运输、渗滤液收集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处理设施、防渗工程、防洪工程;2. 垃
12、圾处理场场内相关公用配套工程1.4 X市概况 X市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翼,是国家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主要中心城市,是A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的中心,也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近几年,随着X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垃圾年产生量呈梯状迅猛增长,据统计,从1981年到199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4%。根据设计,原有垃圾处理总场使用年限已很快到期。为有效避免以后城市生活垃圾面临无路的被动局面,进一步强化城市基础建设,巩固X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成果,X市拟利用世行贷款,建设X市第二垃圾填埋场。主要处置、区产生的垃圾。要求使用年限
13、为12年,垃圾渗滤液处理后经城市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第二章 工程建设规模与处理工艺2.1卫生填埋处理工艺卫生填埋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滤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填埋工艺采用厌氧性填埋场。2.2 工程建设规模2.2.1 垃圾产量年数199119921993199419951996垃圾量kg/d.人1.441.471.501.531.561.59人口/人550000569690590085611210633091655756垃圾体积/104m340.1542.4244.8247.3550.0352.85年数199719981999200
14、020012002垃圾量kg/d.人1.621.651.691.701.701.70人口/人679232703548728736754824781847809837垃圾体积/104m355.8459.0062.3365.0567.3869.792.2.2 填埋场总库容通常填埋场的覆土量约占填埋容积的10-25,本设计取20。库容Vt=6.57106/(1-0.2)=8.21106 (m3)2.2.3 填埋场工程设计规模填埋高度为18米,填埋面积为45.63万平方米取填埋区占总填埋场面积的80%,则填埋场的总面积为:At=45.63104/0.80=57.03104每层高度3米,总共为5层。X市
15、垃圾填埋场的服务年限为12年,日均垃圾处理量为2813m3/d。第三章 总图31总平面布置图先就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占地规划,各构筑物占地分配作一简单说明如下:3.1.1垃圾填埋场的选址1、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根据2001年12月1日实施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2 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3 填埋场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4 填埋场应具备相应
16、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限宜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5 选择场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设计、国士管理、地质勘察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6 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场址初选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地质资料在图纸上确定3个以上候选场址; 2)候选场址现场踏勘选址人员对候选场址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义、气象、交通运输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确定预选场址; 3)预选场址方案比较 选址人员对2个以上(含2个)的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比较,并对预选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步勘探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并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7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贫乏地区。2、垃
17、圾填埋场地址选定根据所给资料判断,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市区中部属于中低丘陵,小部分为平原,市区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综合以三大大因素并参考规范中相应的要求,将填埋场址确定在X市中部略偏东北。3.1.2垃圾填埋场的总平面图规划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及增长情况计算出人口增长比为0.0358,12年使用寿命,人均垃圾产量的增长计算每年人均垃圾产量。可计算出封场时的垃圾体积约为657.00万立方米。初步设定垃圾堆体高18米左右,那么就需要45.63万平方米占地。考虑到污水处理区,沼气发电区,综合用房,民用区,道路,绿化等的占地面积,我们划出了一块边长755米的正方形区域作为整个垃圾填埋场的占地。为使场
18、区形成较好的生产、生活和管理的环境,整场分为管理区、污水处理区和填埋区三大部分。管理区布置在场区的西南侧,设有综合楼、机修间、车库、仓库、职工宿舍和食堂、浴室,是全场的行政管理中心和职工生活基地。根据填埋场的日处理量可得出该垃圾场为一级规模垃圾填埋场。管理区占地约70000,区内设绿化带。污水处理区布置在场区的西北部。填埋区布置在场区的北侧,其中填埋坑面积为45.63万。在管理区和场区南侧设置大门,管理区大门与进场道路相连,南侧大门处设置门卫处和地磅房,并与垃圾专用车道相连。内部交通组织流畅,道路环行贯通,满足工艺、消防要求,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生产、生活、交通与人流的安全。沿填埋区外围30m
19、和场内道路外侧设置围墙。围墙至填埋区边线间为防火隔离带,隔离带内除必要的绿化外,不能有任何树木,并应严格控制野草生长。场区道路两侧、管理区应做好绿化。道路两侧种植乔木,堆肥区、管理区以常绿灌木为主,辅以草皮、花卉。封场的填埋区选用易生长的浅根树种、灌木和草本作物为主。围墙外设置15m宽绿化带,种植高大乔木。封场图本垃圾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到期后将进行封场。按“单元式”填埋作业方式依次重复操作至设计填埋高程时,需进行最终覆盖,其目的在于减少雨水的渗入,进行填埋场生态恢复。最终覆盖层由下至上有三部分组成:下层为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压实厚度为0.3m;中间层为自然土,压实厚度为0
20、.3m,其主要功能为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渗层而导致渗水;最上层为营养土层,压实厚度0.5m,以种植草皮或浅根植物。封场后顶面坡度为5%,以利于降雨的自然排出。3填埋场纵剖面图根据填埋场单位库容的垃圾消纳量、覆土用量和服务年限内的垃圾处理总量计算出垃圾填埋场的总库容,服务年限内垃圾,经过机械压实、自然沉降和生物降解之后,垃圾堆体的总体积,结合各方面的参数,确定12年垃圾总量为657.00万m3。1.设计分区在设计填埋场纵剖面图时,首先根据垃圾总量,结合填埋场的面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计算确定垃圾相对于零高程的堆高为18米。由于本填埋区共分四个区,在设计过程中,从南到北,每边分别设计了三个作业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生活 垃圾 卫生 填埋场 工程 工艺 方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