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信号提取及放大技术的早期试井项目研究开发报告.doc
《基于小信号提取及放大技术的早期试井项目研究开发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小信号提取及放大技术的早期试井项目研究开发报告.doc(5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概论 11.1 项目的来源、目的和意义11.2 主要研制过程21.3 技术成果、创新点和技术突破21.3.1 主要技术成果21.3.2 创新点和技术突破31.4 合同内容的完成情况和总体评价5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82.1 国内外研究现状8 2.2 发展趋势10第三章 早期试井技术原理123.1 前言 123.2 数学物理模型 123.2.1模型建立的地质条件 123.2.2连续性方程 133.2.3达西定律 133.2.4状态方程 143.2.5单相流渗流力学方程 143.2.6定解条件 153.3 点源(汇)解 163.4 Newman乘积原理 203.5 线源解
2、223.6 格林函数 233.7 方程无量纲化 253.8 早期试井分析 273.8.1提取技术实现新图版 27 3.8.2 典型曲线推导29 3.8.3 特征及适用条件31第四章 早期试井软件的操作及应用 334.1 前言 33 4.2 软件的主界面 33 4.3 油井参数录入 33 4.4 压力数据录入 34 4.5 早期试井分析36 4.6 正确性检验 38 4.7 实例应用40第五章 现场试验 3352第一章 概论第一章 概论1.1项目的来源、目的和意义我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口油气井需要进行压力测试,分析和解释这些压力资料就是试井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务.试井分析的结果为开发方案的制定、射孔及
3、压裂效果评估、勘探试油等提供基础数据.新探明石油储量约2/3为低渗透油气田,全国的低渗透井约10万余口,1/3为易开采油气田.以大庆油田为例外围采油厂由于渗透率低,注水受效差,油井产量低,部分井采取提捞式或间歇式采油,而另一部分井即使能够满足连续开采,但产量也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大庆油田采油七十厂共有间歇采油井近1000口,提捞井3000多口,并且这些井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部分油井虽然进行了压力测试,但没有合理解释手段,只能外报末点压力低产液井有近70的压力恢复试井资料没有出径向流直线段,解释结果多解性强,使得地质开发人员无法准确了解测试井的地层信息,严重影响了资料利用率,采油厂对提捞井或间歇采
4、油井工作制度的制定没有理论指导仅凭经验制定,无法充分发挥这些井的产能. 迫切需要了解地层压力及地层参数,以及合理的工作制度制定方法.如果减少测试时间,相应的增加生产时间,可以提高油井产量;合理的工作制度可以节约能耗,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压力资料的试井解释已成为油气田探勘开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试井分析方法而言目前只有直线段分析方法及压力与导数拟合方法两种(非线性回归只是用计算机取代人工拟合,实质仍然是曲线拟合法,数值试井只是有别于解析解的无量纲压力计算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适用于时间较长,即压力资料出现径向流后的压力解释.如半对数分析法是根据函数在时间较大时可用对数函数来近似理论得出,导数
5、拟合法也是基于时间较大时井底压力可用对数近似而得到后期出现数值为0.5水平线.随着低渗透油气田的不断开发,有大量的压力测试资料出现不了径向流,虽然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基于褶积与反褶积方法直线段分析研究,但由于该方法实质是直线段分析,仍然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建立早期试井资料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测试时间,节省成本,而且能够减小油藏边界等因素对试井分析的影响.尤其对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压力测试数十天甚至数月都出现不了径向流(甚至压力资料完全处于井筒存储阶段),且这些井例越来越多,仅大庆油田七到十厂每年有近2000多口井测试压力不出现径向流,对这些井的压力测试没有合理的解释手段,只能外
6、报末点压力.即使勉强做了分析解释,由于没有出现径向流解释结果多解性强,使得地质开发人员无法准确了解测试井的地层信息,严重影响了资料利用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突破传统的褶积与反褶积方法直线段分析方法的新的早期试井分析方法,解决早期资料的试井分析问题.1.2 主要研制过程本研究从基本的渗流力学方程出发,研究渗流力学方程在时间较小的保留二阶精度的无量纲压力及其导数的表达式,通过对压力表达式的分析,组合出一个新型的替代压力导数曲线拟合图版,并给出试井分析方法及唯一性检验方法,解决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的压力资料试井分析方法.针对提出的新型图版开展压力资料解释评价检验工作,从而从实践上验证方法的适用性、适用条
7、件,并提出完善方法.通过大量的测试资料检验,提出压力测试时间间隔及最短关井恢复时间等指导压力测试资料的录取. 在开发过程中,根据使用人员的具体情况,收集了他们不同的专业需求,采用当前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实现了没有出现径向流的压力资料解释问题,特别是缩短了测试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好的为生产研究工作服务.1.3主要技术成果、创新点和技术突破 1.3.1主要技术成果1、针对压力表达式特点建立早期压力的渐进表达式,如均质无限大地层考虑井筒存储与表皮效应的压力表达式为式中 、- 0阶、1阶第一类Bessel函数; 、- 0阶、1阶第二类Bessel函数;使用第一类和第二类Bessel函数有关性质,
8、得到二阶精度下时间较小时的压力表达式;2、对表达式进行分析,得到适合于典型曲线拟合早期试井分析图板,该图板对早期数据敏感,对后期数据不敏感(即不同的组合参数,后期图板可能会成为一条直线);3、至少提供一种检验方法,以降低曲线拟合可能造成的多解性,使得压力解释可靠性增强;4、对压力恢复数据的解释,从渗流方程出发,采用数学推导,研究生产时间与最大关井时间的关系,指导压力资料的测试;5、从渗流方程出发,研究压力恢复的最短测试时间,并从大量的压力资料中验证理论结果,从而提出修正的公式;6、研究针对早期数据的泄油面积内平均压力的计算方法,给出早期解释结果下的原始地层压力(或称为外推压力);7、根据理论研
9、究,研制开发相关的试井分析软件;8、使用大量的现场实例检验早期试井分析方法,进一步完善早期试井分析方法及相关的软件.1.3.2创新点和技术突破1.3.2.1 创新点1、采用小信号提取技术,得到二阶精度以上的早期压力表达式,采用对时间、压力及导数的不同组合方式,去除一阶精度的压力表达式,保留二阶精度的压力表达式,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对二阶精度的压力表达式进行放大;2、使用二阶精度的压力表达式代替GringatenBourdet图版中的压力导数,制作不同组合参数下的典型曲线,最终得到一个适用于早期试井分析的组合图版;3、图版检验方法研究,像压力及导数图版拟合一样,一般需要进行无量纲Horner检验
10、,从而进一步降低试井分析的多解性,最早期也需要提出一种检验方法或几种检验方法,达到降低试井分析的多解性的目的;4、对压力恢复资料的生产时间修正研究与应用,大多数压力测试都是针对压力恢复资料,一般来说图版都是从压力降落计算得到,需要研究压力恢复测试中生产时间的校正,对于多级流量测试后的关井压力恢复需要采用多级流量校正;5、关井压力恢复的最大测试时间研究,早期试井并非测试几小时的数据就可以使用,需要研究最小关井测试时间;6、早期压力测试时间间隔研究,由于提出的图版针对早期,需要早期的数据点比较密集,从理论与实验研究测试时间间隔;7、实际资料解释结果方法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际资料检验,摸索一套解释分析
11、方法,为软件的普及推广服务.1.3.2.2技术突破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提出以下解决途径1、使用渗流力学方程的解析解,得到二阶以上精度的压力表达式,如均质无限大地层考虑井筒存储与表皮效应的无量纲压力在Laplace空间上的表达式为: 式中 、 -分别是零阶、一阶虚宗量Bessel函数;利用零阶、一阶虚宗量Bessel函数在x较大时的渐进表达式,同时对Laplace空间的无量纲压力进行解析反演,得到压力表达式;2、对压力表达式进一步研究,二阶小量的放大方法,通过对压力等不同的组合得到新型图版,为试井分析提供理论基础;3、开展基于压力恢复的渗流力学方程的解析解研究,得到包括生产时间、恢
12、复时间的无量纲井底压力表达式,通过对表达式的分析提出生产时间的修正方法;4、开展基于多级流量的渗流力学方程解析解研究,得到包括流量历史等的无量纲井底压力表达式,通过对表达式的分析提出多级流量的修正方法.1.4 合同内容的完成情况及总体评价合同内容主要为针对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的压力资料,开展时间较小时的渗流力学求解方法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试井分析方法,得到新的试井分析图版,研制开发相应的试井分析软件;开展针对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压力资料的应用研究,使得试井分析软件能对压力恢复资料、多级流量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并得到地层原始地层压力(或称为外推压力)及泄油面积内的平均压力.针对以上合同内容,项目进度安排
13、如下:1、2006年7月-9月现场收集资料及调研:通过对现场资料的收集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试井分析软件的调研工作,主要包括(1)、调研整理现有文献所有试井分析方法从中筛选出适用于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试井分析方法;(2)、通过调研分析已有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试井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2、2006年10-12月开展渗流力学方程求解的基础研究: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试井分析一直没有突破,主要缺乏针对早期压力特征研究,需要从渗流力学基础理论开展研究,分析早期压力特征,通过对压力的组合得到替代压力导数的新型图版,采用新型图版拟合分析不出现径向流的早期压力数据.3、2007年16月算法的编程与
14、调试: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出相关的计算方法,对计算方法进行编程得到用于早期试井分析的新型图版;开展新型图版的检验及程序调试工作;通过调试完善计算程序,同时开展早期新型图版拟合及试井分析工作.4、2007年7-12月软件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软件编程:针对大庆油田的早期压力测试资料进行软件的需求分析,同时完成软件的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根据软件的详细设计进行软件的编程研制开发早期试井分析软件,软件主要采用控件机制;完成软件的组装并对各控件的接口处进行软件测试,完善软件.5、2008年16月对软件的现场及实例测试:使用标准实例测试用于检验方法的正确性;使用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测试,
15、测试软件中隐含的Bug,同时检验新型图版的正确性;提出软件修改完善之处,供软件开发人员参考;提出早期压力测试资料的规范要求,为大面积的软件推广做准备.6、2008年78月整理材料准备鉴定:整理相关的技术开发文档,软件测试报告、软件使用报告等.经过组织专家技术鉴定,项目的成果 早期试井软件产品(包括技术文档、操作说明等)各项指标复合合同技术要求,具体如下.1、针对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的压力资料,通过新的试井分析方法,能够得到地层渗透率、井筒存储、表皮因子、探测半径、外推压力及探测半径内的平均地层压力.2、通过30口井次的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的压力资料解释,实现地层渗透率的相对误差小于10%,表皮因子
16、绝对误差为3、研制开发的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试井分析软件功能齐全,具有较好的容错功能,不正常死机率小于1%.总体评价良好.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1 国内外研究现状自从Gladtrelter等人于1955年提出了校正压力恢复数据的方法以来,国内外很多人都对早期试井分析进行了研究.国外提出了分析适用于早期的试井分析方法,如Kucuk1,3等提出褶积(卷积)方法,Whitson4,5等提出反褶积方法,这些方法成为早期试井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国内开展了大量早期试井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其基本理论都是基于褶积与反褶积方法直线段分析方法.唐仁选6,7等在1994年
17、对根据续流特征直线的经验方程和利用常规方法求取表皮系数的关系式,推导出利用早期压恢资料求解油藏渗透率K和表皮系数S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但需要预先知道地层压力是其不足之处.李笑萍等对于低渗透油田,在通常的关井压力恢复测试中,油井测压资料不能出现径向流直线段,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一种用早期续流段试井资料解释地层参数的实用方法,通过计算续流量利用褶积分析方法解释早期试井资料,可对实测压力数据点落在半对数直线段上方和下方的两种情况都收到较理想的解释效果,能解释出比较可靠的地层参数.这种新的解释方法大大提前了半对数直线段出现时间,缩短了关井时间.尹洪军8等提出了校正恢复曲线续流段数据的求解精度和求解速度方面
18、的改进方法.利用最优化方法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对续流量满足双曲线函数,调和函数计指数递减规律的压力恢复曲线进行解释效果较好.汤文玲等认为由于油藏低渗透或存在井网、多层等干扰,大量油井的压力恢复曲线难以出现径向流直线段,有的井甚至不存在径向流动段.这些测试资料不能用常规试井分析方法解释,用其它试井方法解释也具有多解性.通过对油井实测续流资料的研究分析,认为用续流资料进行试井解释的新方法,对实测压力数据点落在半对数直线段上方和下方的两种情况的解释效果都较理想.这种新的试井解释方法大大提前了半对数直线段出现时间,缩短了关井时间.郭康良9,10等用所求地层压力作控制点,控制真实曲线与理论图版的匹配,进而
19、求解地层参数,解决了非常规压力恢复曲线无法解释的矛盾.陆建林11等利用基于Van Enverdingen 和Hurst 的叠加函数理论,分析了受续流影响的早期试井资料的特点,提出了更能有效地对早期资料进行续流和表皮效应校正的新方法和新的表皮系数计算公式,给出了新的早期资料解释方法,得到与Horner 法相似但比该法有更长直线段和更准确斜率的曲线及新的表皮系数计算公式,能同时对续流和表皮效应进行校正.对短期资料校正的关键就是对续流量的校正.要对续流量进行校正,必须要有续流史数据;而由于难以获得直接测量的续流量数据,因此续流的计算就成为短期资料校正的关键.除了进行续流量校正外,用反卷积方法求得常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信号 提取 放大 技术 早期 项目 研究 开发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