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纹识别和WPKI的移动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 (1).docx
《基于指纹识别和WPKI的移动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指纹识别和WPKI的移动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 (1).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摘要移动支付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现行系统为了提 高安全性,不得不迫使用户记住大量的密码,这些方式不但没有满足用户对方便 性和易用性的需求,而且没有实现用户身份的唯一绑定,用户身份容易被冒充, 如何提高系统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是系统设计和实现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针对身份认证问题,本文在分析不同身份认证技术的优缺点后,提出基于指 纹识别和 WPKI 的双向身份认证解决方案:采用指纹特征作为支付密码,用户身 份实现唯一绑定,解决用户身份容易被假冒的问题;采用数字证书实现用户对系 统和系统之间的认证,解决系统欺诈问题。同时,针对指纹特征传输和存储过程 中的安全问题,通过分析不同加
2、密技术的优缺点,决定采用 ECC 算法分发对称密 钥,结合 AES 算法对指纹特征进行加密,确保指纹特征的安全。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指纹识别和 WPKI 的移动支付系统。 实验和分析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移动支付过程中身份假冒的问题, 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本文为相关系统研发进行了必要探索,是对移动支付 安全做的有益尝试。关键词:移动支付, 身份认证, 指纹识别, WPKI论文类型:应用基础研究类I目录11摘要IABSTRACTIII插图索引V表格索引VII缩略语对照表IX目录XI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2 移动支付概述及发展现状21.2.1 国外发
3、展现状21.2.2 国内发展现状31.3 研究内容及工作41.4 文章结构安排4第二章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需求72.1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需求72.1.1 移动支付系统通用架构72.1.2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问题82.1.3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需求92.2 身份认证技术分析与选型102.2.1 静态密码身份认证102.2.2 动态口令身份认证102.2.3WPKI 身份认证112.2.4 生物特征识别认证122.2.5 指纹识别认证原理142.2.6 身份认证方案选型162.3 加密技术分析与选型172.3.1 对称密码算法172.3.2 非对称密码算法182.3.3 加密技术方案选型182.4 本章
4、小结18第三章 基于指纹识别和 WPKI 的移动支付系统设计213.1 系统设计原则和目标213.2 移动支付系统架构213.3 功能模块设计233.3.1 移动终端233.3.2 银行243.3.3 第三方支付平台253.3.4 电商平台253.3.5WPKI263.4 工作流程设计263.4.1 数字证书配置流程263.4.2 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流程273.4.3 电商平台注册流程283.4.4 通信数据加密流程293.4.5 支付结算流程293.5 数据库设计313.5.1 系统 ER 图设计313.5.2 数据表设计333.6 本章小结36第四章 移动支付系统的实现与分析374.1 实
5、验环境374.2 系统实现374.2.1 初始化过程374.2.2 用户注册和登录374.2.3 用户提交订单394.2.4 商品支付404.3 实验结果分析404.3.1 安全性分析414.3.2 易用性分析424.3.3 可行性分析424.4 本章小结43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455.1 本文工作总结455.2 移动支付未来展望46参考文献47致谢49作者简介51XII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使用有线 网络,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笔记本电脑、PDA(掌上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 设备接入网络,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6、在互联网上购买商品,使用各种各样的互 联网服务。移动设备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特点,随着 无线网络的逐步覆盖,使用移动设备不再受限于空间和时间,人们可以很方便地 打电话,发短信,进行网上转账,在家就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医院挂号,进行网上 订票,在淘宝、京东等网站进行购物,这极大的节省了人们的时间成本和空间成 本。电子商务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的 同时也迅速发展,移动支付在移动电子商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用户通过 手机等移动设备,对自己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支付,由于智能移动设备所特 有的便携性,人们的消费、支付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不使用移
7、动支付的原因关心资金安全现有支付方式满足需求 对移动支付不了解 手机不支持未被提供移动支付0%10%20%30%40%50%移动支付由于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逐渐成为电子商务主流的支付 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如图 1.1 所示的欧盟用户对移动支付态度的调查 报告表明:超过 40%的用户表示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是担心移动支付的安全问 题。移动支付安全与否成为用户是否使用移动支付最关心的问题,绝大部分用户, 担心使用移动支付不仅得不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还会因为身份资料、账号等隐 私信息的泄露,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从而拒绝使用移动支付系统。图 1.1 用户不使用移动支付原因5移动支
8、付系统的安全问题成为制约整个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 用户业务的发展,用户对移动支付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支付系统 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用户的身份认证环节,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移动支付 系统中存在的身份安全问题,设计更加安全的移动支付系统的解决方案,吸引越 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系统,促进移动支付的发展。1.2 移动支付概述及发展现状据 Gartner(高德纳)咨询公司报告指出,全球移动支付 2013 年年底达到 2350单位 180全球各地区移动支付用户数规模: 160百万 140人 120100806040200中东拉美 北美 欧洲 亚洲非洲年份20092010201
9、120122013201420152016亿美元,在 2014 年有望达到 3250 亿美元,并在 2017 年底上升至 7210 亿美元。 世界各地的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 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或者组织,提供一个可以为 多方所用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因此移动运营商,移动终端厂商和银行等移动支 付各个环节的参与者,纷纷制定自己的技术或者业务标准,期望自己可以占到主 导地位。世界各地采用的移动支付技术和方案不同,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动 支付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亚洲、非洲和北美用户规模较大,各地区用户 规模的历史数据及预测数据
10、如图 1.2 所示。1.2.1 国外发展现状图 1.2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从全球范围看,日本移动支付市场是发展最好的,移动支付由运营商主导, 日本三大运营商均在 2005 年前后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此外由索尼、运营商 NTT DoCoMo 和交通运营商 JREast 组成的联盟更是促进了 NFC(近场通信)手机支付 生态系统的发展,在日本目前约有 5000 万 NFC 手机,采用索尼公司开发的 Felica IC 技术。韩国移动支付的发展仅次于日本,早在 2013 年就有超过 70%的电子交易通过手机完成。韩国的移动支付业务主要采用三大运营商 SKT、KTF、LGT 联合金融 机构主导的红外技术
11、1,运营商 SKT 的移动支付品牌 MONETA 将业务划分为 MONETApass(乘车卡)、MONETAcard(红外线近距离非接触支付)、MONETAbank(银行信息查询、转账等)、MONETAsign(身份认证)。三星与 PayPal 在 2014 年 2 月份宣布合作推出基于 Galaxy S5 的指纹识别的支付方式,用户可以使用指纹识 别进行 PayPal 的认证支付。在欧洲,通信运营商和银行更倾向于通过 SIM 卡完成支付。在罗马尼亚,用 户通过 Vodafone 和华为推出的 M-Pesa 移动支付平台可以享受移动转账和移动支付 服务2。在德国 Fidor 银行先后与数字货币
12、交易平台 Bitcoin.de、Kraken 和 Ripple Lab 进行合作,Fidor 银行将 Ripple 协议作为其交易架构的一部分,通过该协议,银行 不需要额外的成本,银行客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时发送任意数量的任意货币。在美国移动支付产业由包括:AT&T、Sprint、T-Mobile 和 Verizon 运营商,Google、Isis、VeriFone 和 PayPal 等移动支付供应方案提供商以及包括富国银行、Capital One(第一资本金融公司)、美国运通、Discover、万事达和 Visa 在内的金融机构的移 动支付委员会主导。Square 通过免费发放的读卡器并借助
13、 iOS 或者 Android 终端提 供类似无线 POS 刷卡的服务,此外 Square 还推出 Square Wallet 移动应用,用户可 以使用该应用进行支付。在 2014 年 9 月苹果的秋季发布会上,苹果推出基于 Touch ID 的 NFC 支付系统Apple Pay,从此宣布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在美国还有新 兴的完全基于网络的电子货币,例如比特币和 ripple,通过这些电子货币可以实现 不同法币之间的兑换,方便用户进行支付、转账,电子货币服务提供商通过与银 行间的合作逐步扩大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2.2 国内发展现状1999 年,由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等金融
14、合作推出的移动增值业务是我国最早 的移动支付业务,通过该业务用户可以进行理财和支付,该业务为我国移动支付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2 年以来,中国银联通过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 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4 年之后,银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移动支付 业务。目前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模式也迅速发展,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承 担着连接客户、银行和 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这些独立的 移动支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绩。在 2014 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除去短信支付部分移动支付的交易额规模达到 16317.5 亿,相
15、比2013 年第四季度增长率高达 110.5%,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 财产品获得了爆发式增长,随着华为 Mate7 的上市,三星 Galaxy S5 的上市,苹果Touch ID 的开放和魅族 MX4 Pro 的上市,支付宝更是通过和手机厂商的合作,推 出相应的支持指纹支付的手机客户端。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各企业针对线上到线下(O2O, Online to Offline)的移动布局,例如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对用户的争夺,由于其补 贴力度大,促使了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软件使用打车、移动支付服务。二维 码应用的普及,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商家和应用软件支持二维码扫码支
16、付。随着近 场通信技术(NFC)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智能手机可以充当公交卡进行付费, 可以用来进行近场支付。为了拓展移动收单市场,拉卡拉推出了低价手机收款宝, 通过手机刷卡器,利用音频进行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 在线支付等金融支付业务。国内的移动支付产业也在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着,相 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会更加繁荣,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应用和 产品来丰富和便捷人们的生活。1.3 研究内容及工作本文针对如何解决移动支付系统中的身份安全问题,研究并设计基于指纹识 别进行身份认证的移动支付系统。现有系统通过静态密码、动态口令和数字证书等方式对用户进行认证,只能 认证到物
17、无法认证到具体人3,用户身份容易被假冒,系统的身份认证的安全性较 低,这些认证方式不适合应用于移动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需要安全性更高的 身份认证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身份认证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身份认证只能认证到物 的无法认证到人的问题,提出基于指纹识别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移动支付系统 解决方案。现实生活中,指纹容易残留和伪造,针对这一问题,在对比不同指纹 采集技术的优缺点后,提出采用电容方式采集用户指纹,防止指纹膜和假冒手指 的欺诈。针对移动支付中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通过对对称密码和非对称密码 算法的优缺点分析并结合移动设备计算资源受限的特点,提出采用 ECC 算法分发 对称密钥,结合
18、 AES 算法对通信数据尤其是指纹特征数据进行保护的方案。对系 统架构,功能模块,工作流程和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并对系统进行了原型实现,通 过对系统的实现和分析,所设计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用户身份假冒问题,提高移动 支付系统的安全性。1.4 文章结构安排本文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组织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基本概念和移动支付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最后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需求。从移动支付系统通用架构入手,对移动支付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介绍 和分析了移动支付系统身份认证安全所依赖的身
19、份认证技术和加密技术,并结合 移动支付系统的特点对相关技术进行了选型。第三章:基于指纹识别和 WPKI 的移动支付系统设计。基于第二章的分析和 技术选型,设计了利用指纹特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并结合 WPKI 实现用户对系 统和系统之间身份认证的移动支付系统,并对系统的模块设计,工作流程设计和 数据库设计进行了介绍,为系统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移动支付系统的实现与分析。根据第三章的设计对系统进行了原型 实现,然后结合原型系统对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第五章:工作总结与展望。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工作,并对移动支付的未来进 行了展望。第二章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需求第二章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需求移
20、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人们是否采用该系统,本章将对移动支付 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安全技术进 行介绍和选型。2.1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需求2.1.1 移动支付系统通用架构虽然移动支付系统有很多不同的实现方案,但是移动支付系统主要分为前端 和后端部分,前端为用户和商家,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购买商家出售的商品和服务, 后端由支付平台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完成资金的结算。移动支付系统的通用架构如 图 2.1 所示。用户移动支付平台银行等金融机构商家图 2.1 移动支付系统通用架构移动支付系统至少包括:用户、商家、通信运营商、移动支付平台、银行等 金融机构,移动支付平台
21、可以由通信运营商、银行或者第三方机构充当,移动支 付系统角色框图如图 2.2 所示。用户商家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平台银行等金融 机构移动支付系统图 2.2 移动支付系统角色框图移动支付系统中各个角色的作用如下:(1)用户 用户是整个移动支付系统其他角色收益的来源,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入运营商的网络,浏览商家出售的商品和服务,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对所购买的商品或者 服务进行支付,完成整个购买过程。19(2)商家 商家出售各种商品和服务以供用户购买,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减少支付的中间环节,在收到用户支付货款之后,将商品和服务发送给用户。(3)移动运营商 移动运营商整个移动支付网络的承载者,移动支付系统中各个角
22、色通过移动运营商联系在一起,借助于网络通信完成商品购买,支付和结算。 (4)移动支付平台 移动支付平台是整个系统最核心的部分,负责整合移动运营商,电商平台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承担买卖双方交易过程的中 间人,对双方的交易进行担保,用户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和金融管理机构支付货款, 商家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和金融管理机构完成收款。(5)银行等金融机构 银行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负责用户和商家的账户管理,资金管理,通过和移动支付平台的交互完成货款的支付结算。2.1.2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问题移动支付在开放式的无线网络环境中运行,除了受到来自有线网络的安全威 胁,还受到无线通信所带来的
23、安全威胁,移动支付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安全 问题主要包括:(1)窃听攻击 由于无线网络的开放性,移动支付系统所面临的窃听攻击相比有线网络有过之而无不及,攻击者可以通过无线空中接口对无线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窃听, 进而非法获取交易的账户,密码等隐私信息,威胁用户的资金安全3。(2)身份假冒移动终端容易丢失,攻击者可以利用丢失的终端或者 SIM 卡假冒用户4,非 法访问网络资源,非法利用账户余额进行交易,此外系统身份认证重视对用户或 者设备的认证,而忽略设备对服务器的认证,通信或者交易数据存在被虚假基站 或者服务器获取的威胁。(3)重放攻击 攻击者可能将窃听到的交易信息重新发布到支付系统中破坏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指纹识别和WPKI的移动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 1 基于 指纹识别 WPKI 移动 支付 系统 设计 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