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设计.doc
《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录摘要1第一章 绪论21.概述22. 设计任务23. 设计目的与意义2第二章 换热器工艺流程介绍31.工艺流程图32.工艺过程简述33.控制方式的选择3第三章 硬件的选择与设计41. 传感器的选择42. 调节器的选择63. 执行器的选择84.组态软件的选择10第四章 总体设计101. 系统组成102. 组态王界面设计11第五章 仿真调试12设计小结13参考文献14摘要 换热器作为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单元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动力、轻工、机械、冶金、交通、制药等工程领域中。据统计,在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中换热器投资约占装置建设总投资的 30%40%;在合成氨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设备总台数4
2、0%。由此可见,换热器对整个企业的建设投资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换热器控制中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PID控制,以加热、冷却、介质的流量作为调节手段,以被加热冷却、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作为被控量构成控制系统,对于存在大的负荷干扰且对于控制品质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本文主要介绍了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的设计过程,通过对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的设计,从而实现对换热器冷却水出水口温度的控制。第一章 绪论1.概述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能量消耗量不断增加,能源紧张己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在节能方面虽然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能源的供应矛盾依然十分尖锐。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很低,只有28%左右。由此
3、可见,我国在节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潜力。 换热器在节能技术改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工艺流程中使用着大量的换热器,提高这些换热器的效率,显然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换热器的控制效果,也可以充分满足工业生产对于温度的需求,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用换热器来回收工业余热,可以显著的提高设备的热效率。因此,换热器的正确使用、合理设计、控制性能改善等对能源有效利用及开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2. 设计任务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设计主要是对换热器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冷却水出口水温度的控制,通过控制不同的参数,是冷却水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温度。这个过程的选择是依据当代
4、工业发展对能源节省的要求,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实现这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首先是通过传感器将控制对象的参数传递给变送器,然后经过智能仪器传送给计算机,实现计算机对这个系统的控制。计算机采用组态王进行控制。计算机智能仪器、PLC、智能模块 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执行器系统下装调试编程组态通讯调试 图1设计流程图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这次的设计。3. 设计目的与意义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设计,首先是对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检查。在过去三年我们学习了各方面关于自动控制的知识。然而很少的课程可以将这些课程进行综合的考察。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设计刚好满足了这个要求。它的设计需要多方面
5、的知识,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其次是对部分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设计完全是按照实际设计一套产品的流程进行的,虽然所做的是简单的。但是这很好的让我们知道了工作生产过程的相关事项。然后就是我们进入社会前的一次尝试吧!可以让我们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设计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学会如何去查阅资料以及如何去设计一件产品。通过这套系统的设计,成功的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符合节约型社会对能源利用率的要求,而且可以更好的利用能源。第二章 换热器工艺流程介绍 1.工艺流程图 以高阶换热系统工艺流程为例图2高阶换热系统工艺流程2.工艺过
6、程简述 检测仪表说明执行机构说明位点监测点说明单位位号执行机构说明FTI102冷却水流量kg/sFVI103冷却水上水管调节阀FTI105热流流量kg/sFVI105热流出口管调节阀FTI103冷却水出口温度FTI104热流出口温度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上位机进行系统调节,使得流出水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这时,通过执行器FVI103调节冷却水进入换热器的流量和FVI105调节热流流出的流量,从而进行流出水温度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对温度的监控是核心。不同的控制方式会达到不同的控制效果。3.控制方式的选择 3.1控制对象选择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中,存在多种影响温度的因素。如冷水的流量、热
7、流的流量等。根据温差越大,散热越快的物理现象来看,可以选择控制冷却水的流入量,相应的是将热流流量设定为定值。控制冷却水流量的方法又分为两种,第一是通过控制水泵,从而来控制冷却水的流量,一种是控制调节阀门来控制。对于简单的温度调节系统来看,对水泵的调节相对来说较复杂,所以选择用调节阀来进行调节。3.2控制方式选择通过对换热器温度调节系统的研究,单从控制方式来说,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比如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串级调节等。但是从效果上来说,不同的调节方式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调节的精度也是不同的。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必须的。本次的课程设计是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相对换热器温度控制
8、系统来说相对的简单。所以采用的控制方式也相对的简单。在各种控制方式中,最终选择的是负反馈调节反馈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来进行控制,即通过比较系统行为(输出)与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既存在由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因此,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是自动控制的主要形式。在工程上常把在运行中使输出量和期望值保持一致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自动调节系统,而把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种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伺服系统或随动系统。根据课题的要求,可以画出控制系统框图。图3控
9、制系统框图 其中被控对象Gp(s)、控制阀Gv(s)、测量变送元件Gm(s)组合在一起成为广义被控对象;F(s)为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Gc(s)是控制器传递函数;R(s)为设定的温度值,Y(是)为冷却水出口实际温度值。 第三章 硬件的选择与设计1. 传感器的选择对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组态监控系统中,我们知道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大约在0到20。所以选择一般的测温软件就可以了。热电偶测温就可以了。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 , 它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 通过电气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 , 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 , 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
10、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 Seebeck 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 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 制成热电偶分度表 ; 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 0 时 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 , 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 , 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 , 在热电偶测温时 , 可接入测量仪表 , 测得热电动势后 , 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根据以上可以选择K型热电偶。热电偶测量出
11、来的型号要通过变送器进行传递。综合考虑可以从DDZ-型中进行选择。因为它的电流范围不是从零开始,这样就避免了把仪表不能正常工作误认为是输出为零,所以应选择DDZ-型K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DZ-5130K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图4K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相关参数如下:供电电源:24VDC10%电源保护:具有反向保护输出保护:输出短路无限制转换精度:0.10.5%F.S温度漂移:0.15% F.S/10隔离性能:输入/输出/电源全隔离响应时间:0.1秒(090%F.S)绝缘电阻:输入/输出/电源间100 M环境温度:-1055绝缘强度:输入/输出/电源间1500VAC(1分钟)环境湿度:090%RH不结露
12、外 壳:耐高温阻燃工程塑料安装形式: DIN 导轨安装,导轨尺寸 35mm表1 DZ-5130的主要技术指标名称基本型号输入种类输出种类供电电源输出制式输入代码输入信号输出代码输出信号热电偶温度变送器DZ-51K型热电偶3420mADC0二线制非隔离型C15VDC1四线制全隔离型表2 产品型号表图5 DZ-5130接线图其中端子1、2为输入,3、4为补偿电阻,5、6为输出15VDC,7、8为电源。2. 调节器的选择2.1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调节器的作用是对来自变送器的测量信号与给定值比较所产生的偏差e(t)进行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或比例积分微分(PID)运算,并输出
13、信号到执行器。选择调节器的控制规律是为了使调节器的特性与控制过程的特性能很好配合,使所设计的系统能满足生产工艺对控制质量指标的要求。比例控制规律(P)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规律,其适用范围很广。在一般情况下控制质量较高,但有余差。此外,当过程惯性时延较大时,由于纯比例作用在起始段动作不够灵敏,因而超调量较大,同时加长了过渡过程时间,于是纯比例作用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对于过程控制通道容量较大,纯时延较小,负荷变化不大,工艺要求又不太高的场合,可选用比例控制作用。比例控制规律(P)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由于引入积分作用能消除余差,所以当过程容量较小,负荷变化较大,工艺要求无余差
14、时,采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质量。但是当过程控制通道的纯时延和容量时延都较大时,由于积分作用容易引起较大的超调,可能出现持续振荡,所以要尽可能避免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不然会降低控制质量。通常对管道内的流量或压力控制,采用比例积分作用其效果甚好,所以应用较多。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 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由于引入微分,具有超前作用,对于被控过程具有较大容量时延的场合,会大大改善系统的控制质量。但是对于时延很小,扰动频繁的系统,由于微分作用会使系统产生振荡,严重时会使系统发生事故,所以应尽可能不用微分作用。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 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换热器 冷却水 出口 温度 组态 监控 系统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