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ysemView的MSK调制系统实现以及特性分析.doc
《基于SysemView的MSK调制系统实现以及特性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ysemView的MSK调制系统实现以及特性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基于SystemView的MSK调制系统实现以及特性分析1实现内容创建一个正交调制方式的MSK调制系统,以PN码作为二进制信源,码速率Rb100bps,载频速率为1000Hz。观测其I通道和Q通道各个信号的波形,并在无噪声和加入加性高斯白噪声的情况下分别观测调制输出的MSK波形和功率谱。实现QPSK的调制,码速率,噪声参数与MSK一致。将MSK与QPSK的功率谱以及相位转移图等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2MSK调制系统2.1MSK调制系统原理图Token2,Token3实现差分编码。Token30,Token31,Token32,Token33,Token34对差分编码进行串并转换。Toke
2、n12产生频率为25Hz的正弦波,Token17产生频率为1KHz的载波。Token24为无噪声的MSK调制信号输出,它是上路同相分量与下路正交分量的和。Token28为标准差是0.1V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发生器。2.2MSK各点波形示意图图2.2.1与图2.2.2分别为输入的PN序列以及差分编码之后的序列。粗略考察前16个码元:输入为: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编码后: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与图相对应。由此也可以判断出,差分编码器相当于DPSK中的码变换器(双稳触发器),但是令此时的
3、双稳触发器仅当数据为“-1”时才翻转。图2.2.1输入PN序列图2.2.2差分编码后序列下两图为差分编码后序列进行串并转换之后的结果。从理论分析上看(前16个码元),上支路pk和下支路qk分别为:pk:-1 -1-1 -1 1 1 -1 -1 以及qk:11 -1 -1 1 1 -1 -1每个码元相当于原来码元两倍时间周期,检验波形正确。从图中也可以看出,pk和qk两者不能同时改变符号。前者只有在k是奇数时跳变,而后者在k是偶数时跳变。图2.2.3串并转换后pk序列图2.2.4串并转换后qk序列Token20和Token21反映的是MSK同相分量与MSK正交分量的输出波形,如图2.2.5及图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SysemView MSK 调制 系统 实现 以及 特性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