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传输原理设计.doc
《冶金传输原理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传输原理设计.doc(5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前 言实验是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对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技术的掌握和实验方法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技巧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强化学生的“三传”理论知识,掌握动量、热量、质量传输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科研、智能训练,开拓创新意识培养,为专题实验和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本书根据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介绍了动量、热量、质量传输相关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及其数据处理等。本实验指导书由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罗晓春、梁卫民、李芳芳、李新职编写。全书由罗晓春主编定稿,梁
2、卫民审阅。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并引用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著作和文献中的一些成果和数据,以及相关实验设备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在此向各位相关作者致以真挚的谢意。限于作者的学识水平和能力,书中肯定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强化学生的“三传”理论知识,掌握动量、热量、质量传输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科研、智能训练,开拓创新意识培养,为专题实验和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了解实验设备和仪
3、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步骤,懂得实验数据的取得和处理方法,能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对于综合性实验应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三、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1)四、考核方式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本实验实际,本课程成绩先按百分制评定,再转换为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具体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态度(10分),数据记录(10分),实验操作(35分)和实验报告(45分)。 表1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序号实验名称学时类型要求内容提要动量传输流体粘度测量2验证选做测量液体的恩格拉粘度,了解温度对粘度的影响。流体动力学综合实验一、雷诺实验2综合必做观察水在光
4、滑圆管中流动时,呈现的不同流线型态,并测定临界雷诺数。二、能量方程实验通过测量加深对不可压缩理想流体沿管道作稳定流动时总能量保持不变的理解,了解实际流体由于粘性的存在所造成的偏差。三、管道阻力实验2综合选做测定不同直径管路的沿程阻力、阀门局部阻力。四、流量系数实验掌握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和文丘里流量系数的测定方法。五、皮托管实验皮托管测流速和流量的方法。热量传输导热系数测定2综合选做测定不同松散颗粒状材料或板型材料的导热系数,总结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及规律。炉壁散热实验2设计选做测量比较使用不同保温材料的炉子的升温和炉壁散热情况。热管换热实验2综合选做测定换热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性能,了解套管
5、、列管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热辐射实验2设计选做测定并比较両物体壁表面间有无隔热板时的辐射换热量。综合传热实验2综合选做测定不同的传热管在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下的总传热系数。质量传输吸收实验2综合选做测定填料塔中的液相传质系数或单元传质系数目 录第一章 动量传输实验1实验 流体粘度的测定1实验 流体动力学综合实验4实验一、雷诺实验5实验二、能量方程实验8实验三、管道阻力实验11实验四、流量计流量系数实验15实验五、皮托管测流速及流量实验17第二章 热量传输实验19实验 稳态平板法测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实验19实验 炉壁散热测试实验24实验 热管对流换热实验28实验 辐射换热实验
6、33实验 综合传热实验36第三章 质量传输实验39实验 吸收实验39参考文献46第一章 动量传输第一章 动量传输实验实验 流体粘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液体的粘度表示它的流动性的大小,粘度大则流动性小,反之亦然。液体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实验,要求了解液体恩格拉(Engler)粘度的工业测定方法和温度对粘度的影响。二、实验原理粘度是表示流体质点之间摩擦力大小的一个物理指标,粘度大即摩擦力大,流动性小。根据牛顿粘度定律:式中:F内摩擦力,N;粘性系数(粘度),Pa.s;A面积,m;du/dn速度梯度,s-1。当各值均采用C、G、S制时,的单位为泊(poise)。测定粘度的方法很多。在工业上
7、,多采用泄流法来测定流体的粘度。泄流法的内容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容量的液体经由锐孔流出所需要的时间,就表示该液体的粘度。工业上用的粘度计也很多,如恩格拉(Engler)粘度计,赛波尔(Saybolt)粘度计,雷德乌德(Redwood)粘度计等。恩氏粘度计测粘度的方法是:在实验的温度下测定200ml试样油从小孔流出所需要的时间,该时间与20时200ml蒸馏水流出所需要的时间相除,所得的商就是该试样油在实验温度下的粘度,即:Et =其单位为条件度,用E来表示。一般地20的蒸馏水流出的时间为511秒,本实验不进行这项测定,对每台仪器,都已测量好(标准水值)并标明在粘度计外表面上。三、实验设备实验装
8、置如下图所示1.棒式温度计 2.温控仪探头 3.手动搅拌器 4.恩氏温度计 5.加热器6.内锅盖 7.内锅 8.外锅 9.油面高度标志 10.木栓 11.流出管(锐孔)12.支架 13.粘度计接收瓶 14.调整螺丝 15温度控制仪 图1、恩氏粘度计四、实验步骤1、用木栓堵住内锅底部之小孔,注意必须严堵,但不能用力过度。2、将试样油沿着玻璃棒缓慢注入到内锅中,注意不能产生气泡。3、调节调整螺丝,使得油面高度标志(三个尖顶)的刚好露出试样油液面。4、往外筒中加水。注意:水面应比油面高10毫米以上,把温控仪探头及棒式温度计固定在支架上,探头和温度计头部要插入水中。5、盖上内锅盖,并插上恩氏温度计。6
9、、在流出口下面放置洁净、干燥的接收瓶。7、用搅拌器搅拌外筒中的水,用温度计搅拌试样油。8、当试样油的温度计基本稳定时,停止搅拌,并保持五分钟。9、五分钟后,若试样油的温度没有变化,则迅速提起木栓,同时按动秒表。10、当接收瓶中试样油正好达到刻度时,立即停止秒表,并将读数记入下表。11、打开温控仪开关,分别先后把温控选择旋钮旋至40、50的位置上,重复实验步骤1、2、3、4、5、6、7、8、9、10。本实验所需的试样油为20#机油,由于粘度较大,流动性小。为节约时间起见,我们只测定100ml试样油流出所需的时间。将该时间乘以一个系数即得200ml试样油在同一温度下流出的所需要的时间,该系数随着温
10、度的变化而变化,20左右为2.3556,40左右为2.3348,50左右为2.3283。五、实验报告1、实验记录表实 验名 称实验人姓名同组人姓名实 验日 期仪器编号实 验介 质标准水值序号外筒温度内筒温度100ml油流出时间(秒)200ml油流出时间(秒)恩氏粘度(E)123指导老师签名:2、思考题1)说明测定粘度的意义及温度对粘度的影响。2)说明恩格拉粘度计的理论依据。3)对实验的准确性及造成误差的原因加以说明。4)作出试样油的流出时间与温度的关系曲线。5)作出试样油的恩氏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实验 流体动力学综合实验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为流体力学综合性多用途教学实验装置,可用来进行下列教
11、学实验。一、雷诺试验;二、沿程阻力实验;三、局部阻力实验;四、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五、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管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六、皮托管测流速和流量的方法。试验台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试验台由上述6个实验的相应实验系统组合而成,有些系统和部件,如:泵、储水箱、恒水位水箱、回水箱等组成的水循环系统和各个测点测压板系统均为几个试验所共用。图1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实验一、雷诺实验1、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2)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数;3)了解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4)测定临界雷诺数。2、实验装置在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中,雷诺试验涉及的部分有水箱2,雷诺试管11,阀门,颜料水(兰墨
12、水)瓶及其开关,上水阀,水泵9,计量水箱5,秒表及温度计。3、实验前准备1)将试验台的各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水泵,全开上门阀,使水箱注满水,全开出水阀门,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的水位能保持不变。(调节阀门时,同时观察溢水流,直至溢水管能维持少量溢流,即表明水箱水位已基本保持不变。)2)用温度计测量水温4、实验方法1)观察流态打开颜料水控制阀,使颜料水从注入针中流出,颜料水和雷诺试验管中的水将迅速混合成均匀的淡颜色水,此时,雷诺试验管中的水为紊流;随着出水阀门的不断关小,颜料水与雷诺试验管中水的渗混程度逐渐减弱,直至颜料水在雷诺试验管中成一条清晰的线流,此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水为层流流动,称为
13、层流。2)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数全开出水阀门,再逐渐关小出水阀门,直至能开始保持雷诺试管内颜料水处于层流状态。然后,按照从小流量到大流量的顺序进行试验,在每一状态下测量体积流量和水温,并求出相应的雷诺数。试验数据处理举例:图2某一工况下体积流量Q为3.46710-5m3/S,雷诺试验管内径d=0.014m,试验时的水温为5,查出相应的运动粘度流速雷诺数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绘制出雷诺数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图2)。不同温度,其曲线的斜率不同。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调整出水阀门,使雷诺试验管的水流处于紊流状态,然后缓缓地逐渐关小出水阀门,观察管内颜色水流的变动情况,当关小到某一开度时,管内的颜料水
14、流开始成为一条直的线流,此时,即为由紊流转变成层流的下临界状态。记下此时的相应数据,便可求出下临界雷诺数。4)观察层流状态下的速度分布 关闭出水阀门,用手挤压颜料水开关下的胶管二到三下,使颜色水在一小段管内扩散到整个断面,然后,再微微打开出水阀门,使管内呈层流状态流动,这时,就可以看到水在层流流动时呈抛物线状,演示出管内水流流速的分布。5、问题讨论1)雷诺数在判别一切流体运动状态有何意义?2)本实验中,为什么控制流速就可调节流体的运动状态?实验二、能量方程实验1、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流经能量方程试验管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2)掌握一种测量流体
15、流速的原理;3)测绘玻璃水管管路上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2、实验装置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中,能量方程实验部分涉及的有计量水箱5,能量方程试验管12,水泵9,测压板(图中未绘出)和能量方程试验水箱3。3、实验前准备工作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使水箱注满水,全开阀门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水位能保持不变,有少量溢流。4、实验方法1)能量方程实验调节阀门调至一定开度,测定能量试验管3的四个断面四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并利用计量水箱和秒表测定流量。改变阀门的开度,重复上述方法进行测试。将这些数据记入表1中。根据测试数据和计算结果,绘出某一流量下的各种水头线(如图3),并运用能量方程进行分析,解释各测点各种
16、能头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能量损失沿着流体流动方向是增大的;II与I比较,两点管经相同,所以动能头基本相同,但II点的压力能头比I增大了,这是由于位置能转化而来的;III与II比较,其位置能头相同,但III点比II点的压力能头大,这是由于管经变粗,速度减慢,动能头转变为压力能头;IV与III比较,位置能头相同,但压力能头小了,可以明显看出,是压力能头转化为速度能头了。实验结果还清楚地说明了连续方程,对于不可压缩流体稳定流动,当流量一定时,管径粗的地方流速小,细的地方流速大。2)测速能量方程试验管上的四组测压管的任一组都相当于一个皮托管,可测得管内的流体速度。由于本试验台将总压测管置于能量方程试
17、验管的轴线,所以测得的动压头代表了轴心处的最大流速。皮托管求点速度公式为: 表1测点液柱高度序号IIIIIIIV流量测 压 管12345678m3/s大流速总水头压力水头速度水头能量损失小流速总水头压力水头速度水头能量损失能量方程管断面的中心线距基准线高度(实测)(mm)能量方程管内经(mm)静水头(mm)流动方向 图3 而管内的平均流速可以通过流量来确定,平均流速公式为:在进行能量方程实验的同时,就可以测定出各点的轴心速度和平均速度。测试结果可记入表2中 表2测流 点 速I管径II管径III管径IV管径轴心速度平均速度如要用皮托管求出所在截面的理论平均流速,可根据该截面中心处的最大流速、雷诺
18、数与平均流速的关系,参考有关流体力学资料求出。5、思考题1)为什么测量小管上的小孔要调整到处于管道的中心线上?当小孔位置偏高中心线时,会造成哪种能量值的偏差?2)设想水流在测试管路中以相反方向流动时,能量曲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3)为什么总水头线总是下降?而测压管水头线有下降也有上升?实验三、管道阻力实验1、实验目的1)观察和测试流体稳定地在等直管道中流动及通过阀门时的能量损失情况;2)掌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3)了解阻力系数在不同流态、不同雷诺数下的变化情况。2、实验装置综合试验台中涉及管道阻力实验的部件有泵9,水箱10,实验管道14、16、计量水箱5,泵上水管及阀门和测
19、压板等。3、实验前准备工作将实验台各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上水阀门及各实验管道阀门,将泵做瞬时启动,检验系统是否有泄漏;排放导压胶管中的空气。4、实验方法1)等直径管道沿程阻力实验开启上水阀及管道16的各阀门及管道14的右侧阀门。开启水泵,待压差稳定后,读取有关数据,填入表3中。如此,调节不同的流量,进行不同流量下的测量。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沿程阻力损失计算沿程阻力系数;式中:d试验管道内径,m; L试验管道试验段长度 ,m; Q试验时的体积流量 , m3/s; 试验段的阻力损失 ,m。计算相应的雷诺数:式中:试验工况下水的运动粘度, m2/s;u试验工况下水流的平均流速,m/s。将实验结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冶金 传输 原理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