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设计课程说明书.doc
《夹具设计课程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夹具设计课程说明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洛阳理工学院 目录序 言1第1章 设计目的21.1 设计目的2第2章 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过程32.1 根据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32.2 零件的分析32.2.1 零件的作用32.2.2 零件的工艺分析3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43.1 定位基准的选择43.1.1 粗基准的选择43.1.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43.2 制定加工工艺路线53.2.1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6第4章 夹具钻孔设计74.1 明确设计任务、收集分析原始资料74.1.1 问题提出74.2 夹具设计74.2.1 确定夹具结构方案74.2.2 分析计算定位误差84.2.3 确定工件的夹紧装置8第5章 夹具图的标注及相关技术条件
2、115.1 夹具装配图上应标注的尺寸和技术条件115.1.1 夹具装配图上标注的尺寸115.1.2 夹具装配图上应标注的技术要求115.2 夹具零件图上应标注的尺寸和技术条件125.2.1 夹具零件图上标注的尺寸125.2.2 夹具零件图上应标注的技术要求12第6章 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13感 想14致 谢15参考文献16序 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要求机械工业不断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之市场需求的变化多端,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比例在提高。这样,传统的成产技术准备工作,很不适应这种新的生产特点。为了适应机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机床夹具的设计与制造
3、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要求企业的高级技能人才不断设计出构思合理。结构正确、工艺性良好的各种新型夹具。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一项涉及多种科学、多种技术的交叉工程。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夹具设计方法,首先必须牢固地掌握前人所总结的传统夹具设计原理和丰富的夹具结构知识,从而掌握一把创新的思路钥匙,才能进行更高一级的创造劳动。当人们谈起制造行业中的发展时,很少谈到工件夹具,但是你是在零件生产的基本领域,正吹着改革之风。如今,制造商们需要提供商提供一步到位服务,他们要求世界范围内的当地供应商能够支持全球化生产。他们需要交钥匙解决办法。他们坚持与供应商保持并行生产过程开发。他们努力寻求各种以及所有可以降低其产品生产时间
4、的对策。夹具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夹具已从一种辅助工具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工艺装备。国际生产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目前中、小批多品种生产的工件品种已占工件种类总数的85%左右。现代生产要求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竞争。当前,夹具已成为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第1章 设计目的1.1 设计目的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理论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
5、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代实际工艺设计问题的能力。通过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学生应达到:1、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2、掌握加工方法及其机床、刀具及切削用量等的选择应用能力;3、掌握机床专用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4、学会使用、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以及学会绘制工序图、夹具总装图,标注必要的技术条件等。第2章 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过程2.1 根据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所给任务的零件是某机器上的一个转速器盘的零件。假定该机器年产量为50台,且每台机器中仅有一件,若取其备品率为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2%,则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为:N=Qn(1+5%+2% )件
6、/年=54件/年。由上式可知,该零件的年产量为54件,由零件的特征可知,它属于机体类小零件,因此,可以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单件中批量生产。2.2 零件的分析2.2.1 零件的作用本设计任务给定的零件是该机器中的转速器盘,即传递运动并保持其他零件正确工作方式,和保持互相之间的正确位置。其对加工平面,平行度,加工孔,垂直度,等有一定的要求,由于零件比较复杂,不成规则,故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复杂的夹具。2.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图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都符合要求。但是,零件的加工过程,需要有较高的平面度,某些地方需要较细的表面粗糙度,各装配基面要求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否则会影响机
7、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由于零件的结构比较复杂,加工时需要较复杂的夹具才能准确的定位,并保持适当的夹紧力,可以用花盘进行定位加紧,并用垫块进行辅助定位。 同时基准面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加工各孔的端面时,先用铣刀铣出下表面,在以下表面为基准,铣出上面的各表面(各孔的加工也是以下端面为定为基准的);在加工前后端面时,由于工件前后尺寸较大,可在镗床上铣端平面,铣出后表面。之后,以后表面为基准,钻出两个6孔,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安装的次数,以减少安装时带来的安装误差。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3.1 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定位基准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
8、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3.1.1 粗基准的选择考虑到以下几点要求,选择零件的重要面和重要孔做基准。在保证各加工面均有加工余量的前提下,使重要孔或面的加工余量尽量均匀,此外,还要保证定位夹紧的可靠性,装夹的方便性,减少辅助时间,所以粗基准为上端面。本零件是有精度较高要求的孔的盘状零件,平面和孔是设计的基准,也是装配和测量的基准,在加工时,应尽量以大平面为基准。 先铣出下表面,再以下表面为基准,加工出上端各表面,同样,也是以下表面为基准钻出3个孔;加工前后端面时,先以下表面为基准,在铣床上铣出后端面,再以后端面为基
9、准,加工出2个9的孔的前端面。 由于扇形部分的表面比较不易加工,首先以加工出来的下端面为基准加工出各孔处的各个上端面,再以上端面为基准,加工出其它孔处的下端面;零件的2个9孔的上边缘表面是不能用来作为定位基准的。3.1.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本设计任务给的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有:端面,内孔等,其加工方法如下:(1)下表面(大面积表面):虽然不是重要的表面,没有粗糙度要求,但是定位基准面,用铣车进行端铣平面,粗铣即可。 (2)上边缘面:不是重要表面,粗铣即可。 (3)各孔处的上端面:是重要表面,表面粗糙度R6.3,可以进行粗铣后,再进行半精铣或精铣。 (4)后端面:是重要表面,也是定为基准面,
10、表面粗糙度R6.3,进行粗铣再半精铣或精铣。 (5)2个9孔的前端面:表面粗糙度R12.5,只需进行粗铣。 (6)2个9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12.5,以下端面为基准,粗镗出2个9孔;普通镗床即可。 (7)10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6.3,可用镗床进行镗孔,粗镗或扩孔均可。 (8)2个6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3.2,是要求较高的孔,可进行粗镗半精镗,或者孔精扩,既可满足要求。 (9)圆角:有R3,R5,R6.5,R15几种圆角,可用立铣刀周铣出圆角。3.2 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
11、领已经确定为中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由于是单件小批量生产,故加工工艺采用工序集中原则。方案一:表1工序号工序内容01铸造02时效03涂漆04铣9端两侧面05铣25端端面06铣6端两端面07钻通孔10与钻通孔608钻通孔909镗孔10,孔口倒角0.5X度10检验11入库方案二:表2工序号工序内容01铸造02时效03涂漆04铣9端两端面05铣25端两端面06铣6端两侧面07钻通孔10与钻通孔608镗孔10,孔口倒角0.5X度09钻通孔910检验11入库3.2.1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因左
12、右两端面均对10mm孔有较高的位置要求,故它们的加工宜采用工序集中原则,减少装次数,提高加工精度。根据先面后孔,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和先粗加工后精加工的原则,将端面的精铣和下端面的粗铣放在前面,下端面的精铣放在后面,每一阶段要首先加工上端面后钻孔,左端面上10mm孔放后面加工。初步拟订加工路线方案一。方案一遵循了工艺路线拟订的一般原则,但某些工序还有一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讨论。如,铣9端两端面与铣9端两侧面,两工序前后对调,这样保证了加工面的定位精度。工序镗孔10及孔口倒角0.5X度应在工序最终完成,使孔面在加工后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自然时效,减少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对10mm通孔加工精度的影响。通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夹具 设计 课程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