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高速全自动包装机控制系统的.doc
《基于PLC的高速全自动包装机控制系统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的高速全自动包装机控制系统的.doc(5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 论11.1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现状11.2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11.3 PLC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41.3.1 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41.3.2 PLC与单片机控制系统比较51.3.3 PLC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比较61.3.4 PLC与集散型控制系统的比较61.4卷纸包装机产生的背景及意义61.5 PLC在包装机械上应用的可能性和前景71.6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71.7论文的安排8 摘 要 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装置,功能强大、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本论文以长春佳
2、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我们合作开发的高速全自动卷纸包装机控制系统为背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详细阐述了集PLC技术,变频器技术,光电感应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控制技术在该包装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概述了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现状及其在包装机械上应用的可能性和前景。2.通过对卷纸包装机生产工艺流程的了解,统计其输入输出1/O点,然后进行PLC选型,硬件组态的设计。3.详细分析了包装纸放卷过程中的受力(尤其是张力)情况,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自适应控制原理实现了送料过程中的张力控制。4.在卷纸包装机中,卷纸和包装纸要求能同时到达工位1,这就产生了送料过程中的同步控制问题,在同步控
3、制中,我们在卷纸供送系统的驱动轴上安装一个半圆形金属片,在侧面装上接近开关探头,通过判断每次光电传感器检测到色标时接近开关的输出状态,就能知道包装纸供送系统是滞后还是超前于卷纸供送系统,从而使伺服电机正、反转或不动,实现了送料过程中的同步控制。5.卷纸的包装是一个典型的顺序控制,因此我们利用一个移位寄存器,使工艺盘的每一个V形槽对应一个二进制位,通过移位寄存器的移动,实现了包装过程的程序控制。6.利用Siemens公司的编程软件Step7、监控组态软件WinCC及其通信功能设计了包装过程梯形图、STL语句及PLC通信网络,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并控制输出设备安全、高速、高效地运行,实现了该包装过程的
4、监视功能。 经过我们的努力,卷纸包装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已经完成。并且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在实验室的模拟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使该机无论从功能上还是效率上都获得了质的提高,基本达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较好地实现了厂方提出的控制要求。关键词:包装机;PLC;张力控制;自适应控制;同步控制;WinCC;Step7ABSTRACT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of roll packing. As the kermel device control system, PLC is widely used
5、in modern industrialproduction and do well in this field. This thesis takes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high-speed full-automatic roll packingmachine that was developed by ChangChunTami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LimitedCompany along with us as a background. We apply the advanced control technique in the
6、 packing machine control system such as the technique of PLC, the inverter technique, light electricity technique and so on. By using these techniques, we realized tension control, Synchronous control in transmitting process and packing process program control. To complete the data of collecting and
7、 control the output equmeats to work safely, high speed and efficiently, we designed the PLC correspondence network by using the WinCC, a supervise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software of the company of Siemens, and it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to realize the surveillance function of the packing proces
8、s. The machine got the exaltation of the quality whether the function or theefficiency, basically came to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in the late of 90s,realized well the control request that the company put forward. This control system is well running in the lab.Key words: Packing machine; PLC
9、; tension control; self-adaptive Control;Synchronous control; WinCC; Step7IV第一章 绪 论1.1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现状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C或PLC,是60年代末发明的工业控制器件,是美国数字公司(DEC)为美国通用公司(GM)研制开发并成功应用于汽车生产线上,可编程控制器自此诞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PLC软硬件水平与规模也发生了质与量的变化,其控制技术也朝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同时推动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相应发展。现代PLC已经成为真正的工业控制设备
10、。最初,PLC主要是用在生产线控制和大型机械的控制上。但不久,西德的西门子(SIEMENS)公司、BBC公司就开始研制PLC,当时主要是用于轧钢机、升降设备等大型设备上。70年代初,日本的OMRON也推出了他们的PLC。三菱、日立、富土、东芝、横河、日电等公司也先后加入了PLC制造者的行列。70年代中期,美国和西德首先出现了微电脑化的小型PLC。由于PLC是为工业控制所生产的通用性很强,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装置,所以成本迅速下降;加上其是专为工业控制所设计,所以具有极好的抗干扰性能;并且他的使用和维护都极为方便,实现了低水平的操作、高性能的控制,所以在机械制造业深受欢迎。小型PLC开始步入诸如塑
11、料注塑机、包装机械、橡胶机械、纺织机械等轻工机械的控制领域,其成本的低廉和性能的优良对直接使用微机作为控制单元的做法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更有全面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屏的趋势。据国外资料介绍:1982年美国PLC用户中,有48%来自自动程序操作部门(如汽车、拖拉机工业、机械工业等)、13%来自石油化工业、9%来自食品饮料业、7%来自冶金工业、其余部分来自造纸、采矿、污水处理等部门11。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美、西德等国生产的PLC已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了我国,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并得到应用。如宝钢工程应用了数百台PLC,首钢、武钢、开滦煤矿也分别应用了美国和西德的PLC。1.2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发
12、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愈来愈高的需求,可编程控制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技术和产品日趋完善。仅仅将PLC理解为开关量控制的时代已经过去,PLC不仅以其良好的性能满足了工业生产的广泛需要,而且将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融为一体,其功能也日趋完善。今后,PLC将主要朝着以下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向超小型专用化和低价格方向发展;另一个是向高速多功能和分布式自动化网络方向发展。总的趋势如下。l一t61:1.可编程控制技术的标准化 在工业自动化产品繁花似锦的今天,各生产厂商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一种自动化产品的竞争力除表现在其技术上的个性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满足国际标准化的程度和水平。标准
13、化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出厂质量,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各个厂家产品的互相兼容。出厂检验时各可编程控制产品的厂家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作依据。按照这些标准,各种型号的PLC产品对工业应用环境、抗干扰性等条目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这些标准目前只能是统一区域性的产品,而不能实现全球的统一性。为了使各厂家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的参考平面,制定了国际标准。2. CPU处理速度进一步加快 目前PLC的CPU与微型计算机的CPU相比,还处在比较落后的地步,最高的也仅仅处在80486一级。将来会全部使用64位RISC芯片,实现多CPU并行处理或分时处理或分任务处理,实现各种模块智能化,且部分系统程序用门阵列电路固化。这样P
14、LC执行指令的速度将达到纳秒级。3.可编程控制技术的智能化 提高一个系统的智能程度不仅提高系统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上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4.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开放性和兼容性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一方面是某一产品和第三家同类产品在通信上的兼容程度,另一方面是指某系统尤其是软件上的开发平台对使用者有多大的开放程度。当今可编程控制产品种类繁多,加上自动化项目越来越大,致使常常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出现不同厂家的产品做主从站的现象,这就要求每一厂家的产品族中,都要考虑到和其他厂家产品的兼容性问题;另一方面,可编程控制器与工业控制机等其他装置的通信难易也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同一厂家产
15、品族中的各系列产品兼容性也代表了可编程控制产品的水平。5.通用性和专业化的结合 可编程控制产品是通用的。但是工业的每一领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怎样才能使一个系统既具有通用性又具备专业化呢?硬件系统的模块化便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钥匙。这样,适合于某个行业或某些特殊问题的专用模块就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通用系统中去。常用的专用模块包括:定位模块、温度测量模块、高速采样模块、网络接口模块等。6.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随着PLC进入过程控制的领域,对PLC可靠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硬件冗余的容错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应用,不仅会有CPU单元冗余、通信单元冗余、电源单元冗余、1/0单元冗余、而且整个系统都会实现冗余。但从根本上
16、来讲,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系统各单元的可靠程度。要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首先要求系统各单元的质量要得到保证。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纵观各著名厂商,其PLC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冗余功能,而且发展越来越完善。7.控制系统分散化 根据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PLC控制系统的1/0模块将直接安装在控制现场,通过通信电缆或光纤与主CPU进行数据通信。这样使控制更有效,系统更可靠。8.控制与管理功能一体化 为了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控制与管理的需要,PLC将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使PLC系统的生产控制功能和信息管理功能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我们不
17、难得出下面几个结论: 1.工控机、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及PLC正在走着一条相互融合的道路。 2.智能分布式控制是可编程控制系统基于现场总线的新型控制思想。 3.系统的智能性将越来越重要,因此系统的分析运算能力将越来越强。 4.基于标准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重要判据。 5.通用性、高度专业化的融合是可编程控制系统的新特征。1.3 PLC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在现代工业设备及自动化项目中,我们会遇到大量的开关量、脉冲量及模拟量等控制装置。如电机的启动与停止,电磁阀的开闭,工件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的测定,产品的计数以及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设定和控制等等。传统的工业自动控制主要是由继
18、电器或分离的电子线路来实现的。这种控制方式虽然造价便宜,但却存在许多致命的弱点:只适用于简单的逻辑控制,仅适用某种控制项目,缺乏通用性,一旦要实现改动或者优化,只能通过硬件的重新组合来实现。目前,工业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继电器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集散型控制系统。1.3.1 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继电器控制是采用硬接线逻辑,利用继电器触点的串、并联及时间继电器的延迟动作来组成控制逻辑,其缺点是一个系统一旦确定就很难轻易再改动。如果要在现场做一些更改和扩展更是难以实行。而PLC是利用其内部的存储器以数据形式将控制逻辑存储起来的,所以只要改变PL
19、C内存储器的内容,也就可以实现更改控制逻辑的目的。对于PLC来讲,只要用PLC配备的编程器在现场就可以完成更改。至于PLC对外部的联系,只有1/0点,只要输入输出对象不变,就无须对硬接线作任何改动。 继电器控制逻辑是依靠触点的机械动作来实现的。工作频率很低。一次动作一般为数十毫秒。对于复杂的控制,使用的继电器越多,反应就越慢。而PLC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控制装置,其运行速度为每个指令步数十微秒(对于高速PLC则是5微秒以下)。并且内部有严格的同步,所以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 对于限时控制,继电器是利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动作来实现的。由于时间继电器是利用空气阻力,半导体延时电路来实现延时的,所以其
20、定时精度低,调整不方便。且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定时精度有直接的影响。而PLC则是由晶体振荡器所产生的脉冲经多次分频后得到的时基脉冲进行计数来定时的,定时范围一般为0.1秒,也有0.01秒的,精度一般高于10毫秒,只要根据需要由编程器送入时间常数即可实现定时时间的设定或更改。由于PLC的定时是对时基脉冲进行计数来实现的,所以如果是对外脉冲进行计数,就成为计数器。现代的PLC一般都具有定时器和计数器功能。 从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方面来看,继电器控制逻辑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触点,连接线也多,触点开闭时产生的电弧会使触点损坏,动作时的机械振动还可能使接线松动,所以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都较差。而PLC则采用
21、了无触点的电子电路来替代继电器触点,确切地说是用存贮器内的数据来代替触点,因此不存在上述缺点。而且体积小、功耗小、寿命长、可靠性高、还具有监控功能和自检功能,使程序的运行过程成为透明。 PLC一般还具有步进控制指令,可以进行步进控制,而继电器逻辑就比较困难。继电器逻辑只能对开关量进行控制。而PLC除了具有开关量控制功能外,有些功能较全的 PLC还具有A/D, D/A转换装置,可以用来对模拟量进行控制。但是目前在成本方面PLC还比继电器贵,一般进口产品每个110点为人民币80元左右;国产一般点1/O为60元左右。1.3.2 PLC与单片机控制系统比较 虽然单片机的配置较微机系统简单,成本也较易接
22、受,但它仍然不是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同样存在着编程难、不易掌握、需要做大量的接口工作,可靠性仍较差,成本高等缺点。尽管其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但工业控制都为开关量控制,所以其长处仍得不到发挥。单片机与PLC的比较:在很大程度上,单片机是专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因此,它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事实上,现代PLC的核心就是单片微处理器。用单片机作控制部件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但是不可否认,从单片机到工业控制装置之间毕竟有一个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的过程。虽然PLC也有必不可少的软件开发过程,但两者所用的语言差别很大,单片机主要使用汇编语言开发软件。而PLC用专用的指令系统来编程的。前者复杂而易出错,开发周期
23、长。后者简便易学,现场就可以开发调试。 单片机控制系统仅适用于较简单的自动化项目。硬件上主要受CPU、内存容量及1/O接口的限制;软件上主要受限于与CPU类型有关的编程语言。一般说来单片机或单片机系统的应用只是为某个特定的产品服务的。其通用性、兼容性和扩展性都相当差。1.3.3 PLC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比较 PLC是专为工业控制所设计的。而微型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等而设计的,尽管两者在技术上都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但由于使用对象和环境的不同,PLC较之微机系统具有面向工业控制、抗干扰能力强、适应工程现场的温度、湿度环境、输入、输出一一般采用“光一电”隔离技术,并配备有可承受较大负载的继电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PLC 高速 全自动 装机 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