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课往年考研真题汇总.doc
《原理课往年考研真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理课往年考研真题汇总.doc(4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原理课往年考研真题汇总(最新版)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2010年真题)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
2、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答案】A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2009年真题)A. 理论联系实际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与时俱进【答案】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
3、富和发展。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只是实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故只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有理论的精髓,不能选A、B、D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2003年真题)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答案】D本题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哲学领域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唯物主义
4、历史观,从而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不可能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贯穿于整个哲学发展的始终,即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因而是错误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11年真题)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5、,就是要:(C)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率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011年真题)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赋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设计智慧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AB)A 、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 C、要对事
6、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2011年真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前提是垃圾的有效投放
7、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不同的垃圾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投放避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他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了而行之,今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理念,开展以“提升更绿色的上海”为主题的“绿色账户活动”何为“绿色账户”?这是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再生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账户”实现模式,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我们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
8、地方的资源”(5分)(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答案要点】(1)实践是人与自然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垃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然要产生的废弃物,如果人类不合理的处理垃圾会对环
9、境造成巨大损害,减少它还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 人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恰当的处理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2)矛盾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二重属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抓住矛盾的特殊性,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垃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然要产生的,如果垃圾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这一矛盾是客观存在,没有退路的。但是如果人类能够正视这一矛盾的存在,采用合理的方法处理垃圾,积极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化
10、,垃圾就可以成为“放错地方的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一条出路。 (2010年真题)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答案】D坚持就是胜利,体现的是事物的因果联系,即两者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揭示了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和范畴,正确答案是选项D。2、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 ,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
11、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2010年真题)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答案】ACD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论部分的知识,在本题中,人的意识是对于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新华字典中内容的变迁,说明人的意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需要借助人类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来表达。3、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
12、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2010年真题)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答案】A 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2009年真题)A.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 以人为本C. 统筹兼顾D. 全面协调发展【答案】C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本题正
13、确答案是C选项。5、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2009年真题)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答案】ABD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A选项突出信心的重要性,B选项突出恐惧作为一种感觉对主体的影响作用,C选项本身表述存在错误,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同时产生的,D选项突出知难则不难,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选
14、项。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2008年真题)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7、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2008年真题)A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 答案:C8、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2008年真题)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15、 B.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 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8AB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2007年真题)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答案:B10、“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技,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2007年真题)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实现中的根
16、据和条件是否充分答案:C1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解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 ,鳞似鱼,伏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2007年真题)A、观念的东西是转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形答案:ACD12、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农民们说,这是留约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冬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2007年
17、真题)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ABD13、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2007年真题)A、创新是永无止尽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事在历史上产生就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
18、事物都是做为过程而存在,做为过程而发展。答案:ABCD14、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2007年真题)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C、做为个体的人 D、社会全体成员答案:ABD15、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2006年真题)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C 理解能力、考查知识点:运动(变化)的绝对性和静止(稳定性)的相对性、灵活程度:灵活性较强1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2005年真题)
19、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是一种精神力量,它通过对新事实、新现象的发现,对本质、规律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见,实现其认识功能。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17、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2005年真题)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
20、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答案】AC 本题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题目中说法表明世界的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往往需要通过某种物质的手段或者中介来实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些表现为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人为的,因而不选B;这种联系也一定需要通过意识或者信息来实现,因而不选D。可以说信息是人类社会或者人与人之间普遍联系的基础,但不能绝对的说是整个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物质世界反而是信息的基础。18、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2005年真题)A、是有层次的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C、是人们在
21、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答案】ABD 本题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都属于社会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们能够主观创造的,因而不选C。19、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2003年真题)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答案】ABCE 本题考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和实生物,同则不断”强调的是
22、对立统一而反对绝对等同;“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强调的是相反相成并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并产生新生事物。因此选项A、B、C、E正确。D项强调的是矛盾一方的单方面发展,不符合辩证法,也不是材料所包含的思想。20、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2002年真题)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A 21、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2003年真题)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23、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答案:B22、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2002年真题)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答案:DE2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2002年真题)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答案:ABE2
24、4、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2001年真题)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D解析:该题主要围绕必然性与偶然性来考察决定论与非决定论、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与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的界限。决定论承认客观必然性,一般是唯物主义;非决定论否认客观必然性,一般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决定论又分为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前者既承认客观必然性,又否认偶然性,后者虽承认客观必然性,但否认偶然性。题中的只要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理 往年 考研 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