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矿企业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设计.doc
《某某矿企业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矿企业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设计.doc(5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8第一节矿井概况8第二节 矿井安全条件9第三节 矿井基本情况分析12第二章 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15第一节紧急避险系统的构成15第二节设计基本要求和原则17第三节 紧急避险设施设计19第四节自救器配备和避灾路线26第五节 应急预案27第三章 设备配备30第一节 防护系统30第二节 供氧系统32第三节 空气净化系统37第四节 制冷系统39第五节 正压系统41第六节 监测监控系统42第七节 人员定位系统44第八节 压风自救系统44第九节 供水施救系统45第十节 通讯联络系统46第十一节 电源及照明系统46第十二节 人员生存保障系统47第四章 紧急避险设施操作
2、管理规定50第一节 操作规程50第二节 避难硐室管理维护55第五章 投资概算57附录:1、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3、瓦斯等级鉴定4、煤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附 图 目 录序号图纸名称图号比例备注1采掘工程平面图F1118-109-11:1000采用2永久避难硐室平、剖面图F1118-143-11:100新制3避灾线路图F1118-178-11:1000新制45前 言一、概述为提高煤矿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减少因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加强煤矿技术管理,保证煤矿安全工程的投入,预防事故发生,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3、(国发201023 号)、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 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 号)、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 3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014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 号)的要求,以及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 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与瓦斯
4、突出矿井、中央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完成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其中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应包括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的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m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m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采掘工作面
5、1000m范围内设置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可为井下工人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当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时,可使人员安全地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也是煤矿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可使煤矿安全管理由被动防御向积极预防转变,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郑新荣华(新密)煤业有限公司(简称“荣华煤业”)位于新密市岳村镇苇园村境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于201
6、1年9月为该公司下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4100002010121120086096,有效期限自2011年9月至2015年7月。该矿主采二1煤层,设计年生产能力0.15Mt/a,为低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属类不易自燃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开拓方式为一对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在主井、副井井筒中均设有金属梯子间,满足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的要求。井地面安装两台10 m螺杆式空压机,目前矿井两台空压机的流量小于所需总供风量,因此设计增加一台同型号空压机,以满足需求。配备有空压机自动保护装置,实现自动报警和自动停机;设有KJ95N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和KJ69N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设置网
7、络光纤,调度室安装了64门程控调度电话机;两回路电源均来自卢沟变电站不同母线端芦十三、芦十六板6kv,专用架空线路两趟。该矿多年来十分重视安全工作,积极推进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并委托我公司进行紧急避险系统初步设计,我公司组织有关设计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矿方意见,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设计在井底车场附近岩层中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可为100人提供紧急避险服务,满足全矿井避险需要,有效防护时间均不低于96h。设计永久避难硐室总工程量为63.7 m,掘进工程量772.428m3,并配备了供氧、空气净化等设备,预计总投资333.61万元。本套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概算清册及图纸。由于紧急避险系统的
8、建设在我们国家刚刚起步,紧急避难硐室配套设备还不规范、不统一,可供选择的配套设备品种较少,设计中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足之处,随着技术的进步,矿方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更新,以达到最佳应用效果。二、编制设计的主要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
9、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 号);6、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试点工程建设完善工作的通知(豫煤安监技装2010430号);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l029-2007);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9、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l048-2007);10、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1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12、郑煤集团芦沟煤矿三五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13、郑煤集团
10、芦沟煤矿三五井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文字资料;14、现场踏勘、调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15、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初步设计委托书。三、设计的指导思想1、主动救援和被动救援相结合;2、原有救援设施和新型防护设施相结合;3、自救器、救生舱和避难硐室相结合;4、原有安全管理方法和新型安全防护措施相结合。四、主要技术面貌1、避险设施根据矿井生产实际情况及井下工作人员分布,设计考虑在全矿井内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位置选在井田-42水平附近,按100人考虑。本设计永久避难硐室由生存室、壁龛、过渡室、防护门密闭门及密闭门、通道等6部分组成,总长度为63.7m,掘进总体积为772.428m3。生存室净宽5m,长度
11、为33.5m;过渡室净宽4m,总长度8m(设2个过渡室,每个过渡室长度为4.0m);壁龛净宽3m,总长度为16m(设4个壁龛,每个壁龛深度为4m);通道净宽3m,总长度为3m;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硐室墙厚均为0.8m,共设2组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墙体总厚度为3.2m。2、防护系统防护系统由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隔爆墙体组成。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防护密闭门能抵挡大于0.3MPa的冲击波及1000以上的高温,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第二道密闭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3、供氧系统避难所供氧方案采用压风系统供氧和压缩氧气供氧两种方式。压风系统供氧:利用地面压风系统作为气源,经过管路
12、进入避险设施,为紧急避险设施内避险人员提供新鲜、舒适的空气质量。压缩氧气供氧:避难硐室采用大流量管道管件及减压控制装置,氧气供应自控箱 1 套,气瓶减压器50只,管径为DN15的汇流排 1 套,共用监测系统的氧气浓度传感器;60L氧气瓶50个。4、空气净化系统避险设施内设空气净化处理机4套;一氧化碳催化处理采用CO催化剂用量200kg,CO陶瓷催化剂2箱;二氧化碳采用吸附处理,CO2吸附剂1200kg;空气除湿采用强力干燥剂200kg;空气除臭采用空气除臭剂40kg。5、制冷系统设计选用蓄冰制冷方式,避难硐室制冷采用煤矿用空调机蓄冰制冷,蓄冰箱平常处于制冰状态,险情发生时冰箱开始工作,并有循环
13、风机促进冷气的循环,达到整体降温。6、正压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受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压力的微小变化,实现对生存室内压力的自动检测与全自动控制;当室压低于某一设定值时(如100pa),系统自动打开电磁阀进行充气增压;当室压超过某一设定值时(如500pa),系统自动关闭电磁阀停止充气。设计采用自动增压系统1套,60L氮气瓶(根据需要确定数量),气幕吹淋系统2套,60L压缩空气瓶(根据需要确定数量),泄压组件一套。7、监测监控系统矿井现有一套KJ95N型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井下各种有害气体的变化、大型机电设备运转、馈电状态等各种参数。避险设施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在突发紧急情况
14、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避险设施过渡室内的氧气、一氧化碳,生存室内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和避险设施外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行检测或监测。8、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采用KJ69N人员定位系统,共有5个分站,配备有150张人员定位卡,满足现在生产需要。设计通讯电缆通过穿管预埋方式分别铺设在各避难硐室进、出口巷道底板下,在避难硐室内安装2台读卡器,可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监控分站,通过监控分站传送给交换机再传输至地面,两趟监测线路一用一备,防止发生事故后损坏通信线路而影响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工作。9、压风自救系统井地面安装两台10 m螺杆式空压机,目前矿井两台空压机的流量小于所需总
15、供风量,因此设计增加一台同型号空压机,以满足需求。避险硐室内压风风源取自井下压风管网,管路分两趟别设置在巷道两侧的进、出口处,埋入巷道底板,提高管路的安全防护性能,满足压风系统的供风需求。10、供水施救系统避险硐室内水源就近取自矿井供水施救管路,将供水施救管路提前预埋巷道底板中,在埋入底板中的供水施救管路需要采取保护装置,保证供水施救管路安全性,将供水施救管路设置为单向供水管路,并在管路上安装手动阀门,保证供水施救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11、通信联络系统矿井设置网络光纤,调度室安装了64门程控调度电话机,井上下联系畅通,井下各工作地点全部安装到位。按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矿井通信联
16、络系统应延伸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内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矿通讯电缆途径避难硐室的位置入口处。埋管进入避险设施,可直通矿调度室电话,同时为保证通讯联络系统的可靠性,在避难硐室内另外建设一套应急通讯设施,各安设一套直通矿调度室的固定电话,使各避难硐室内通信系统实现双线路、双通讯。12、电源及照明系统避险设施主供电源由中央变电所供电,在避难硐室巷道两侧进、出口处一侧分别敷设1趟MYJV42-3240+1120型煤矿用移动式阻燃电力电缆,通过穿管预埋进入避难硐室,实现避难硐室内部双回路供电。在避难硐室内巷道顶板安装5盏照明灯,同时安装一台BZZ-2.5型照明综保控制照明。设计选用400A
17、h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带电源管理系统)作为备用电源,当发生事故断电后采用备用电池箱做为备用电源。两种电源均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在避难硐室内设计配备不少于额定人数25%的一体式矿灯。13、人员生存保障系统紧急避险设施内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kJ/d人,饮用水不少于1.5 L/d人。14、投资全矿井共设1个永久避难硐室,项目静态投资401.2万元。其中:井巷工程投资136.68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199.06万元;安装费用50.00万元;工程预备费15.4万元。五、存在问题及建
18、议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提出,紧急避险设施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其它“五大系统”的完善可靠是紧急避险系统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条件。因此,矿井应及时按原安全专篇及相关政策规定建设完善各大系统。2、建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整理完善各系统图纸等基础资料,并根据井下采掘系统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3、维护人员定时检查、测试在用设施设备及附件的完好状态,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
19、可靠。4、由于目前各厂家对避难硐室装备配置不统一,具体装备按中标单位设备配置进行安装施工。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第一节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郑新荣华(新密)煤业有限公司(简称“荣华煤业”)位于新密市岳村镇苇园村境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于2011年9月为该公司下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4100002010121120086096,有效期限自2011年9月至2015年7月。矿井生产能力0.15Mt/a。井田东西走向长0.50km,南北倾向宽0.35km,面积约0.0936km2,开采标高+108-137m。二、井田概况1、交通位置本区西南距新密市城区约14km,东北距郑州市30km,新密至郑州
20、的公路从本矿区的北部2km处通过,并有乡村柏油公路与之相连,可通行大小车辆,另外,本矿南距芦沟矿铁路转运站1.5km,该站台与新密支线相连,新密支线在新郑市与京广线接轨。各乡镇及村庄间的简易公路纵横成网,交通极为便利,详见图1-1-1。2、地形地貌本矿区地表丘陵地形,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区内地形相对较平坦,煤系地层被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地表海拔标高在195.5214.3之间,最大相对高差18.8m。3、水系本矿区地表多为季节性农作物所覆盖,无水体、河流、雨季地表降雨多顺冲沟流走。属淮河水系。 4、气象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据新密市气象站资料:降雨量在397.7973
21、mm,平均624.35mm,日最大降雨量103.5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七、八、九三个月;平均年蒸发量为2083.3mm;年平均气温14.3,最高41.3,最低-17.8;最大积雪深度20cm,最大冻土带深度18cm;最大风速为22m/s,夏季多南风,冬季多西北风。第二节 矿井安全条件一、地质背景新密煤田属华北地层区嵩箕地层小区东部,区域地层从老到新发育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四系。在煤田的西部、南部有太古界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基岩出露,煤田内大部分地区被新生界覆盖。二、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本矿区为沉积岩地层,其中
22、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全部为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地质由老至新发育有: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二叠系和新生界第四系。2、构造本矿区位于新密煤田芦沟井田内,属新密复式向斜的北翼,地质构造简单,北部为二1煤层露头,从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矿区地质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本矿区是一个向东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71,倾向161,倾角2224。区内断层不发育。本区地质构造简单。三、矿床地质特征含煤岩组由老至新依次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以及上统上石盒子组。依岩性和含煤性不同划分为九个煤(组)段。太原组习惯上称一煤段,山西组习惯上称二煤段,下石盒子组包括三、四、五、六计4个煤段,上
23、石盒子组包括七、八、九计3个煤段。含煤地层总厚704.48,含煤16层,煤层部厚22.79m,含煤系数3.23%。可采煤层总厚15.43m可采含煤系数2.19%。赋存于二叠系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大部可采;赋存于石炭系太原组底部的一1煤层位稳定,全区大部可采;其余煤层均不可采。四、水文地质一1煤层:顶板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底部为奥陶系、上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考虑以其与一1煤层间隙隔水层不稳定,水头压力较高,将一1煤层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定为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三型,即以地表岩溶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充水矿床。二1煤层:本矿井处于芦沟井田的东北部,开采深度相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某 企业 井下 紧急 避险 系统 建设 方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