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

    • 资源ID:978184       资源大小:674.04KB        全文页数:9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

    1、*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方案报告书(*)水保资证甲字 第*号*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省* 目 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2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2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意见2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2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31.6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主要工程量31.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41.8结论与建议41.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5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72.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72.2方案编制依据8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92.4指导思想102.5方案编制原则102.6方

    2、案编制深度112.7设计水平年123项目概况133.1项目区地理位置及交通13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3.3项目概况143.4工程土石方平衡情况183.5施工方案193.6工程水电及建筑材料204项目区概况224.1项目区地理位置224.2自然环境224.3社会经济概况244.4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265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05.1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评价305.2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评价及总投资325.3结论346防治分区与防治责任范围356.1防治责任范围356.2水土保持防治分区367水土流失预测387.1预测任务与基础387.2预测单元和时段387.3

    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方法和预测参数的选取407.4水土流失预测417.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和综合分析46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体系布设488.1防治目标48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498.3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498.4新增水土保持措施528.5防治措施工程量及新增措施实施安排619水土保持监测639.1监测目的639.2监测标准639.3监测内容649.4重点监测地段和重点监测项目659.5监测点位布设659.6监测方法669.7监测时段和频率679.8监测机构689.9监测制度689.10监测设施和设备6810.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6910.1投资概算6910.2效益分析8111实

    4、施方案的保障措施8511.1组织管理8511.2后续设计8511.3招投标8611.4施工管理8611.5水土保持监理8711.6水土保持监测8711.7水土保持竣工验收8811.8水土保持资金来源和管理8811.9监督管理8911.10公众参与8912结论与建议9012.1结论9012.2建议91附件:1、*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2、*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认函3、*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监理、监测承诺书4、*省林业厅关于建立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区的批复(*林文200264号)5、景区公路为原*林场*消防隔离带及消防通道的证明6

    5、、*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评审意见及专家名单附图:1、*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2、*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3、*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范围及防治分区图4、*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总体布置图5、*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拦水坝水保措施平面布置图6、*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弃渣场水保措施设计图7、*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停车场水保措施设计图8、监测点位布置图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旅游区地处*西伏牛山脉北麓,位于*东南部,省道临木路与*在景区入口处交汇,交通十分便利,生物优势明显,景观类型齐全,是*旅游发展主要项目之一。目前,景区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为加速

    6、*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旅游区目前开发现状,结合基础设施优先开发原则,提出该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原始*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景区交通工程建设、景区主入口区建设、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给排水、供电工程、数字景区建设、环卫工程建设,共占地62880m2,工程于2006年5月开工建设,拟定于2009年12月全部竣工,总投资3323万元。*旅游区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山体以南为北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1月平均气温-4.9,7月平均气温19.7,近几年中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32.5,极端最低气温-17.9,年平均气温7.7。全年降水量约1050mm。气候特点是

    7、:春季温凉,夏季温和湿润,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遍野积雪。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1.2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按照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区划图的划分,本项目区位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内,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一级。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意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工程设计、施工组织、弃土的科学调配与集中堆放比较合理,能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各工程区排水措施、挡土墙的设计科学合理,景区主大门广场和*广场铺设透水植草砖和实施绿化措施改善了项目区环境,符合水土保持相关规定,满足水土保持要求。门景区*山庄前的广场、木楼沟停车场、

    8、*停车场地表为砂土质,易产生二次扬尘和水土流失现象;污水处理站、拦水坝工程尚未建设,其建设和弃渣过程势必破坏、占压原生地貌和植被,若不采取系统有效的防护措施,势必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本方案重点对以上区域和时段设计具体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已有的措施一并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63224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为62880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344m2。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工程的建设

    9、扰动破坏地表面积62880m2,损坏占压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37250m2,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9950m2,产生3850m3的弃渣。通过预测计算,项目的开发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为42.14t,新增流失量为36.76t。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最为剧烈,拦水坝工程区因施工周期长、扰动面积大而成为本方案水土流失重点防治时段和区域,另外,工程临时占地也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重要区域。1.6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主要工程量根据本项目各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结合项目区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建设时序等要素,将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为五个分区,在设计上突出拦渣、临时工程和植

    10、被恢复,采取以临时措施为先导、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综合治理因工程建设引起的的水土流失。本项目水土保持新增措施主要工程量有:工程措施:浆砌石挡土墙22m,浆砌石截水沟165m,现浇C20砼排水沟140m;植物措施:栽(植)草300m2,撒播草籽30.38kg;临时防护措施:填土编织袋挡墙96m3,草苫覆盖320m2,临时排水挖土27.8m3,铺设塑料薄膜143m2。1.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1.7.1水土保持投资概算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59.84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20.87万元,植物措施费0.92万元,临时工程费1.44万元,独立费31.05万元,基本预

    11、备费1.09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47万元。1.7.2水土保持效益分析通过实施工程原有规划的防护措施和本水土保持方案新增防护措施,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预测计算,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均达到并超过治理目标。防治效果见表1-1。指标名称方案目标值预测分析值扰动土地治理率95%98.6%水土流失治理度97%99.8%土壤流失控制比1.01.0拦 渣 率95%99%林草植被恢复系数99%99.2%林草植被覆盖率28%28.2%表1-1 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表1.8结论与建议为使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落到实处,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避免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提

    12、出以下建议:(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占地范围应尽量缩小,尽量减少对项目周边土壤和地表植被的破坏。土方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同时应及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避免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2)、主体工程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按水土保持*环境建设要求进行优化。(3)、在工程下一步实施中,必须充分考虑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落实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各项水土保持工程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4)、工程建设单位应与当地有关部门配合,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督,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开展水土保持监理,严格控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质量和投资。1.9水

    13、土保持方案特性表表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项目名称*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理位置*镇所属行业农林开发项目总投资3323万元土建投资2200万元总工期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设计水平年2010年项目组成项 目面积(hm2)挖方量(m3)填方量(m3)交通工程区4412064006400配套服务设施216038002600门 景 区11300890010100环卫工程区4503535给排水工程区3008080拦水坝工程区 拦水坝200061002250弃渣场1200 /3850临时施工场地800/国家、省级防治区类型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地貌、土壤类型中山丘陵区棕壤土

    14、、褐土气候、植被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落叶乔木、灌木扰动地表面积(m2)62880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200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190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m2)63224损坏水保设施面积(m2)37250项目建设区(m2)62880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42.14直接影响区(m2)344新增水土流失量(t)36.76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拦水坝建设区、弃渣场、临时施工场地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林草植被恢复率(%)99拦 渣 率(%)95林 草 覆 盖 率 (%)28防治措施主要工程量投 资工程措施浆砌石挡土墙22

    15、m,浆砌石排水沟165m,现浇C20砼排水沟140m20.87万元植物措施栽(植)草300m2 ,撒播草籽30.38kg0.92万元临时措施开挖临时排水沟27.8m3,填土编织袋挡墙96m3,草苫覆盖320m2,铺设塑料薄膜143m21.44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163.82万元防治费23.23万元独立费31.05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47万元监理费3.39万元监测费8.00万元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本项目区地处*境内,属于淮河流域*支流。项目的建设具有大面积扰动地表、占压土地等人为侵蚀的特点,必将加剧项目区的水土流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

    16、案管理办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项目建设实际,结合项目施工工艺、区内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情况,通过编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可有效防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保护*环境,确保项目的安全运行,使开发建设与*环境建设达到双赢。编制本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建设单位法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与义务,预测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并拟定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体系布局,给出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保障措施,并估算水土保持所需投资,从水土保持角度给出项目建设意见和建议,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技术依据。编制本方案的主要意义是: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全

    17、面落实,可有效地控制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保障项目建设安全,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避免产生潜在的水土流失,确保当地经济活动不受影响,对于防治因项目开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水土资源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方案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 1995 第5号令,2005年7月8日根据水利部第24号令修改);(5)*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3年8月16日*

    18、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6)*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和调整有关收费项目的通知(*政200852号);(7)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通告;(8)*人民政府关于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通告。2.2.2技术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 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4)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文;(5)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7)*公益林建设技术规范(GB/T

    19、18337.3-2001)(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1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SL252-2000);(11)*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图集。2.2.3引用的重要文件、资料(1)*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2)*旅游区总体规划(*省韶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2006年11月);(3)*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工程咨询公司,2006年11月);(4)*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 (5)全国第一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按照国家级水土流失重

    20、点防治区区划图的划分,项目区所在地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的确定原则,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一级。2.4指导思想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减轻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环境,为工程建设、项目运营、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注重景观建设、鼓励废弃土石方综合利用,保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等。2.5方案编制原则(1)坚持全面防治和局部防治相协调的原则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和

    21、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配置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正确处理全面防治和局部防治、综合防治和单项防治的关系。(2)严格遵守“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重点防治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尤其是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和施工工艺与时序的安排,突出*环境建设体系的特色。(3)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原则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使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相衔接、相互补充和协调一致。(4)坚持重点突出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工程实际

    22、,合理布置各类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建立造型美观、结构合理、功效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提出一个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土保持方案。(5)坚持水土保持措施和主体工程建设相协调的原则水土保持方案应为主体工程总体设计的一部分,并为之服务,其措施的选择与布设须与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相衔接,并与工程安全运营相结合。(6)*优先,绿化美化环境的原则将*环境的治理与恢复作为水土保持的一项基本措施,优先考虑土地复垦利用及林草措施,并使控制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持和恢复土地生产力有机结合起来。(7)安全、经济、实用原则力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做到安全、经济

    23、、实用。2.6方案编制深度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中方案编制深度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必须与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相对应,鉴于本项目已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已达初步设计阶段,本水土保持方案为补报方案,其编制深度为初步设计阶段。2.7设计水平年本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建设类项目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完工后第一年。本项目工程于2006年5月动工建设,计划于2009年12月全部完工,因此,确定本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3项目概况3.1项目区地理位置及交通 *旅游区地处*西伏牛山脉北麓,位于*的东南部,东与*、*接壤,南与*相依,距*80km,地理坐

    24、标处在北纬33433346、东经1111111214之间,规划总面积约为17.6km2,包括*林区和山下*镇龙王村所辖部分区域。旅游区门前有*通过,与洛栾快速通道相连,向东13km即达*景区,向西20km可达白云山景区,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旅游区地理位置见附图。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旅游业具有投资少、回报高、资源垄断性强、无污染等特点,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其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旅游区地处伏牛山腹地,位于白云山、*两大热点旅游区之间,生物优势明显,景观类型齐全,处于伏牛山大旅游规划区范围之内,是我省第一个以“原始*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区,也是伏牛山精品旅游线上的重

    25、要一环,更是*旅游发展主要项目之一。目前,景区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发展,为加速*旅游业的发展,合理开发我省第一个“原始*旅游区”,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旅游区目前开发现状,结合基础设施优先开发原则,提出该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根据旅游区现状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具有以下必要性:1、是增强景区可进入性,打造精品景区,促进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2、是提升景区服务条件和接待能力的需要;3、是景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3.3项目概况 根据旅游区地域面积大、景观变化多的

    26、特点,结合*原始*旅游区总体规划对旅游区的划分及各旅游点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旅游区原有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为发挥资源利用效能,提高旅游区建设标准,本项目主要工程类型和建设内容有:景区交通工程建设、拦水坝工程建设、景区主入口建设、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给排水、供电工程、数字景区建设、环卫工程建设等,工程总投资3233万元。1、景区交通工程景区道路由车行主干道、山上旅游步道和沿河步道及各景区停车场组成。2、门景区门景区设在*与*河道之间的平坦地带,建设内容有主停车场及景区大门。主停车场用来停放外部车辆,使其不进入景区内部。3、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在门景区依托*村和山下谷地建设主服务区,主要包括游客服

    27、务中心、*河谷宾馆、木楼沟、*管理服务点和停车场等。4、拦水坝在距门景区约2.3km处的*与青龙潭之间建设一座拦水坝,以满足门景区旱季补充生活用水需求及形成局部水面景观。拦水坝长70.4m,高28.26m。拦水坝蓄水总库容8万m3,有效库容5万m3,最大淹没区面积约8250m2。拦水坝非溢流坝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堰面宽21m,溢流段两侧为厚1m的导流墙,在左岸设冲砂洞。5、给排水设施建设景区给排水系统,包括提灌站、给水管道(3000m)、污水收集管道(2600m)、污水处理站及废水综合利用设施等,满足门景服务区给、排水需要;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并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灌溉。给排水管道沿河道敷设。

    28、6、环卫工程全部景区沿道路共设23座环保厕所,2座水冲厕所。在停车场、观景台等游客停留的场所设置垃圾箱,沿旅游步道每100m设置一个垃圾箱;配备垃圾车1辆,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备环卫人员,搞好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处理。7、供电设施、数字景区在门景区、*服务点和木楼沟服务点设置变压站,电缆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景区网络及监控系统,在各景区设置IC卡电话,增加移动和联通等通讯公司服务基站,在入口设置邮政服务点。具体布局详见附图。根据工程类型不同,其建设内容与规模、占地面积及建设现状等详见表3-1。表3-1 项目概况一览表序号建设内容及建设地点规模占地面积(m2)建设情况备注单位数据一景区交通工程44120

    29、1道路工程:m580029000已完成,但路侧边坡绿化不完善利用原有砂石路基1.1*广场*m2700,宽5m135001.2*木楼沟口m2400,宽5m120001.3木楼沟停车场*停车场m700,宽5m35002游道、步道:m830099602.1木楼沟官帽峰(步道)m800960已完成,但部分旅游步道未硬化2.2*玉皇顶(步道)m350042002.3*玉皇顶观景台(步道)m3003602.4*官帽峰(步道)m270032402.5暖树石林(步道)m100012003停车场:5160已完成,但表面未硬化完善,停车场边坡绿化也不完善3.1*广场(换乘中心)m2276027603.2*停车场N

    30、3345.733E11215.307m218001800原已有停车场3.3木楼沟停车场N3344.753E11214.778m2170017004护栏m60005护墩m30006标志牌个214二拦水坝工程拟建1拦水坝(作为蓄水水源调节)座坝长70.4m,高28.26m20002弃渣场12003施工临时场地800三入口区建设11300已基本完成,G311北侧部分广场尚未硬化1景区主大门N3346.611E11214.990处三层砖混,建筑面积521m2 3002入口广场m21100011000四给排水工程已建1提灌站座1100给水干管m30002污水处理站N3346.753E11214.778座

    31、1200拟建污水收集干管m2600五环卫工程5201环保公厕座2390已建7个2旅游水冲公厕座260已建3垃圾收集与转运点N3344.753E11214.778个1300已建4转运车辆2已建5废物箱个1556绿化m270六景区配套服务设施21601游客服务中心N3346.696E11214.878m21000已建2*河谷宾馆m2580已建3木楼沟服务点N3344.753E11214.778m22004*服务点N3344.120E11214.691m2660七供电工程1配电线路km10已建2箱式变台4已建八数字景区1管理信息系统套1已建2电子监控套21套未建3网站套1已建总 计62880经统计,

    3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占地62880m2,其中新增面积37250m2,其余均为历史上原有的伐木运输道路、消防通道占地。3.4工程土石方平衡情况工程土石方主要由区内交通工程表面清基平整、配套服务设施等工程土建施工及拦水坝工程建设施工时产生。根据规划设计结合工程施工计算得出,工程总开挖方量约为25315m3,总填方量为21465m3,根据规划设计,各单项工程的建设在原有地貌及工程原有雏形基础上,依自然地势建设,因此,服务设施和交通工程区产生土石方量已实现平衡,不对外产生弃渣,只有拦水坝工程产生约3850m3的弃渣,堆放在规划的弃渣场内。工程土石方平衡情况见表3-2。表3-2 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

    33、m3项 目挖 方填 方综合利用量数 量去向或来源景区交通工程64006400配套服务设施380026001200用于填筑主停车场门 景 区8900101001200来自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产生多余土石方环 卫 工 程3535给排水工程8080拦 水 坝610022503850统一堆放于弃渣场合 计25315214653.5施工方案3.5.1 施工特点本项目工程主要是景区内交通工程、景区入口区及服务设施的施工建设,施工面相对分散,施工面小,便于施工布置及施工安排;其中景区入口处工程区附近有居民居住,且紧邻*,有行人车辆通过,施工时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3.5.2施工方案及进展情况该旅游区基础设

    34、施建设项目包括景区交通工程建设、拦水坝工程建设、景区主入口建设、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给排水、供电工程、数字景区建设、环卫工程建设等。经现场调查,目前,拦水坝、污水处理站、1套电子监控、16个环保厕所等尚未建设,给排水工程正在建设,*停车场、官帽峰停车场、*山庄前部分广场表面尚未硬化完善外,其余均已建设完毕。根据安排,工程于2006年5月开工建设,未完成项目拟定于2009年12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项目建设施工内容及进展情况详见表3-2。表3-2 项目施工方案及进展情况调查表建 设 内 容施工方案进展现状调查景区交通工程建设 车行道路、停车场利用原有路基。道路施工山石爆破进行局部碎石危坡清理,推

    35、土机、液压挖掘机、自卸卡车等机械进行山石转运,压路机进行路面和场地平整,混凝土搅拌机及平地机进行路面铺设*停车场、官帽峰停车场未硬化完善外,其余已基本完成。人行游道(包括栈道)在不损坏林木的情况下,对原有山体进行手工及机械清理,铺设块石,对无路基处设栈道已完成入口区建设(景区主大门及入口广场)人工平整场地,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机械进行结构施工*山庄前部分广场未硬化完善,其余均已完成拦水坝工程建设拦水坝一座,以满足门景区旱季补充生活用水需求及形成局部水面景观未建设给排水工程给排水管道铺设。埋管沟、水池挖掘、平整、给水管线铺设、管沟盖板预制、铺设等已完成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包括门景区客服中心、宾馆及个景

    36、区服务点建设等。推土机、平地机、液压挖掘机、自卸卡车等机械进行山石转运,人工平整场地,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机械进行结构施工已完成环卫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综合利用设施、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筒、公厕及相关卫生设施建设,人工平整场地后,施工机械进行结构施工部分环保公厕和污水处理站待建,其余均已完成供电工程变电站(和服务设施一同建设)装备及电缆线铺设。施工时对电缆隐蔽铺设,不砍伐树木已完成数字景区监控、网络设备购置安装及电缆线铺设。施工时相关设备隐蔽铺设,不砍伐树木一套监控设备尚未安装,其余已完成3.6工程水电及建筑材料3.6.1用水 景区内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能够就近从*河及*水

    37、库中取用。3.6.2供电景区内现有供电线路为10KV,配电变压器为50KVA。根据项目需要景区内增设两台变压器,并埋设供电管线,以满足项目及用电需求。3.6.3对外交通*紧邻旅游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3.6.4建筑材料工程所需的水泥、钢筋、木材、油料等主要由当地市场供应,砂石料以外购为主。4项目区概况4.1项目区地理位置*旅游区地处*西伏牛山脉北麓,位于*的东南部,东与*、*接壤,南与*相依,距*80km,距省会*160km,地理坐标处在北纬3343/3346/、东经11111/11214/之间。旅游区东边紧邻*风景区,南边紧邻*景区,山体相连,道路相通,西边属*省天然林建设工程区。其地理位置

    38、详见附图。4.2自然环境4.2.1地质地貌*旅游区山岭连绵,海拔9002153m,海拔高于1700m的山峰11座,其中最高峰*海拔2153m。地质构造属岩浆岩构造,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地层主要有前震旦纪结晶片岩、三迭纪千锋系砂页岩以及后侵入以花岗岩为主的火成岩。4.2.2土壤植被旅游区土壤主要以棕壤和褐土为主,海拔1500m以上主要是棕壤,其下北坡为褐土类的砂石土,南坡多为黄褐土。山体凸出部位土层薄,多在2040cm之间。缓坡低洼处土层深厚,一般3060cm,质地多轻壤或中壤,层次发育较明显,呈微酸性,土壤肥沃,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层。旅游区位于*省天然林建设保护区内,区内*覆盖率高达

    39、98.9%,裸露部分多为岩体,水土流失轻微。4.2.3水文 *旅游区地表水*河是*(淮河一级支流)支流绸子河的源头。*属淮河流域,发源于*镇*,境内长70km,流域面积986km2,旅游区谷深壁陡,溪流湍急,水道弯多,落差大。山溪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悬殊,汛期多雨流量大,冬季少雨流量小。区内*茂密,植被覆盖率高,因受季风环流、地形和*植被的影响,降雨量多于平原,全年降雨春季占20.5%,夏季占50.8%,秋季占23.9%,冬季占4.8%,且泉水较多。*旅游区全年的平均总汇水量约1071万m3,其中*河的全年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为600万m3。4.2.4.气象项目区隶属*,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暖温带

    40、气候过渡地带,其年平均温度为14.8,极端最高气温达43.6,极端最低气温-19.3;年平均风速1.5./s,年平均降水量700mm左右。*旅游区与山下*等居民密集地区比较,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根据区域气象资料,旅游区1月平均气温-4.9,7月平均气温19.7,近几年中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32.5,极端最低气温-17.9,年平均气温7.7。并且全年多静风微风日,特别是隆冬和初春,山外北风呼啸,山上却风和日丽。7月降水量约215mm,1月降水量约14.5mm,积雪深度可达lm,全年降水量约1050mm。气候特点是:春季温凉(3-5月平均气温7.5,平均降水86.97mm);夏季温和湿润(6-8月平均气温18.2,平均降水182mm);秋季天高气爽(9-11月平均气温8.2,平均降水51.4mm);冬季遍野积雪(12-2月平均气温-3.3,平均降水30.1mm)。4.3社会经济概况4.3.1. 行政区划、人口、农业*全县辖16个乡镇,316个行政村,总人口53.9万,人口密度173人/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3008.9km2,其中山地丘陵占2913km2,总耕地面积32606公顷,占总面积的11.3%。林地面积288万亩,占总面积的61%,水域面积18万亩,占总面积的4%,县城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6万。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绿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花生、


    注意事项

    本文(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