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年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948134       资源大小:3.59MB        全文页数:1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

    1、生物与环境练习题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2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8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4第一章综合检测20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32第1节群落的结构32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40第3节群落的演替43第二章综合检测51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64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64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71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7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86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2第三章综合检测97第4章人与环境110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0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143.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183.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23第四章综合检测127模块综合检

    2、测138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都采用标记重捕法B.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增大D.性别比例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C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仅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B项错误。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增大,C项正确。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D项错误。2.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

    3、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个体再次被捕获的概率降低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C.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采用样方法调查莎草的种群密度时,误将其他杂草计数在内答案:C解析: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被标记个体再次被捕获的概率降低,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A项不符合题意。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B项不符合题意。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

    4、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导致统计数目偏少,使所得值偏小,C项符合题意。采用样方法调查莎草的种群密度时,误将其他杂草计数在内,会导致统计数据偏大,D项不符合题意。3.下列种群的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A项符合题意。年龄结构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项不符合题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项不符合题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情况,不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比如样方法、标

    5、记重捕法等。下列关于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1 m2,但需随机取样B.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C.样方法调查的对象不一定是植物,而标记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动物D.标记重捕法的结果是重捕个体总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答案:D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是100m2,灌木的样方面积一般是16m2,草本植物的样方面积一般是1m2,A项正确。标记重捕法的公式:种群的总数量=第一次捕获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

    6、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大,B项正确,D项错误。样方法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植物或者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记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活动能力强的动物,C项正确。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数量,用标记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的数量,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的数量,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的数量,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答案:D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数量,标记和重捕都很困难,应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项错误。马尾松是大型裸子植物,若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样方太小,会造成统计结果误差很

    7、大,B项错误。统计数据时,要统计位于样方相邻两条边线上的个体,通常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调查蒲公英的数量,不能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C项错误。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的数量,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项正确。6.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C.一片农田中的全部绿色植物D.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答案:A解析: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属于一个种群,A项符合题意。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B项不符合题意。一片农田中的全部绿色植物与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都不是同一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D两项不

    8、符合题意。7.下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是,最终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变为三图中的类型。(2)某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某种鱼的产量下降,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孔的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为三图中的类型。答案:(1)降低出生率,减少害虫的种群密度C(2)A8.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

    9、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1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2)综合2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3)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答案:(1)144大(2)89(3)2.51解析:(1)该草地中布氏田

    10、鼠的平均密度=323642=144(只/hm2)。再捕的田鼠中被标记个体数偏小,因此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偏大。(2)根据2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14+18)(18+18)=3236=89。(3)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则1hm2有360个洞口,则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1。能力提升1.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将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A.大于165 只/hm2B.小于165 只/hm2C.大

    11、于5 只/hm2D.小于5 只/hm2答案:C解析: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数量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数量=25335=165(只)。种群密度=16533=5(只/hm2);由于将较重的铁环套在第一次捕获的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会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使其容易被捕捉到,故第二次捕获的33只大山雀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该数值是偏大的,导致求出的数值偏小,因此实际数值应略大一些。2.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

    12、,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甲国家中,幼年人口数量远多于老年人口,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国家中,幼年人口、中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的比例适中,因此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3.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死亡率,乙为出生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通常都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答案:A解析: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A项

    13、错误。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项正确。年龄结构的每种类型中通常都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期,C项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D项正确。4.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样方法常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和。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株。(2)图乙表示某区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

    14、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株/m2。答案:(1)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8(2)(n1+n2+n3)/(3S0)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某一个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个体。由题图可知,记录的数目应是8株。(2)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值=3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n1+n2+n3)/(3S0)(株/m2)。5.下图中甲为种群的三种典型的年龄结构类型,乙为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15、)。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渔网孔眼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出现图甲中类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2)若图乙中、分别表示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殖场的调查结果,则经营最好的为养殖场。调查得知,另外两个养殖场经营不好的原因:养殖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幼年个体大量死亡;养殖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老年个体积压。(3)某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虽为A型,但有关专家却推断它不会泛滥成灾,原因是这种害虫的年龄存活曲线如图乙中的曲线。答案:(1)A(2)(3)解析:(1)图甲中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渔网孔眼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

    16、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2)图乙中成年个体数量太多;比例合理,幼年个体较多;成活率太低。三个经营多年的养殖场,经营最好的为。调查得知,另外两个养殖场经营不好的原因:养殖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幼年个体大量死亡;养殖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老年个体积压。(3)年龄结构决定种群的发展趋势,但是若年龄存活曲线如图乙中的曲线,则成活率低,种群数量不会剧增。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1.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C.及时、适量地捕捞成鱼D.限制捕鱼答案:C2.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

    17、需要()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D.进行对照实验答案:D3.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t=N0t。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A.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B.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C.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t年D.表示第二年与第一年比较,增加的个体数量答案:D解析: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4.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

    18、,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近似“J”形的增长B. 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答案:B5.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

    19、正处于发展阶段D.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可使其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A项错误。在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的各阶段,种群增长速率不同,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项错误。K值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农作物的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D项错误。6.我国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下列有关休渔主要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海洋濒危生物B.减少海洋环境污染C.避免渔民受到高温伤害D.使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能够持续被人类利用答案:D7.图

    20、甲和图乙是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常见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曲线形象直观,也可以用公式法精确地表示,其公式为,其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该主要取决于(填种群特征)。(2)图乙曲线的形成原因是,K值的含义是。(3)在图丙中画出图乙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4)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在营养等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形。随着培养液中的减少、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变为“S”形。答案:(1)Nt=N0t出生率和死亡率(2)存在着环境阻力(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环境容纳量(3)(4)营养物质代谢产物解析:(1)

    21、图甲是“J”形曲线,可以用公式Nt=N0t来精确地表示,其中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其大小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2)图乙是“S”形曲线,环境阻力导致形成此种曲线,曲线的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3)图乙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在K/2之前是逐渐增大的,在K/2之后是逐渐减小的。(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在营养等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形。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少、代谢产物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变为“S”形。8.下图为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

    22、大的点是。(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3)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B点对应年龄结构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数量将。(4)既要获得某种动物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点所代表的水平上。答案:(1)D(2)B(3) 越来越多(4)B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种群呈“S”形增长,在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2)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是B点。(3)如果年龄结构与图中B点对应的年龄结构相似,说明是增长型,在以后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将越来越多。(4)为了获得最大的捕获量且维持可持续发展,应使该动物种群数

    23、量保持在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所代表的水平上,即B点。能力提升1.下图是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呈现动态波动B.如果a等于K/2,则c等于2a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D.如果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种群数量刚超过b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答案:B解析: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A项正确。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说明K值处于b、c之间,如果a等于K/2,则c大于2a,B项错误。在C点之前,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在C点之后的种群数量下降区段中,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项正确。如

    24、果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说明种群数量刚超过b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项正确。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种群的最大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C.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答案:B解析: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据此可推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A项错误。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项错误。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

    25、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将样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将多余的培养液吸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观察,D项错误。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样方X1X2X3X4X5X6X7X8种群密度/(株m-2)371524984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此方法为标记重捕法答案:A解析:此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每一个样方中种群密度的平均值=(3+7+15+2+4+9+8+4)8=6.5(株/m2),A项正确。样方法是估算

    26、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实际密度有出入,B项错误。若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项错误。由题表可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D项错误。4.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的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B.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答案:B解析:一段时间内某种群的出生率升高,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A项正确。种群数量会受到环境、天敌等的影响,所以若某种群的年

    27、龄结构为增长型,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B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率,减少害虫的数量,C项正确。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有关,故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D项正确。5.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时间/d246810121416动物/只A1560808180828180B1235506061626062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 d后,种群数量趋于稳

    28、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数量的增长都属于“”形增长。(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假如有一个种群全部消亡了,那么能够生存下来的种群最可能是,判断的理由是。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答案:(1)环境容纳量(或K值)(2)S(3)AA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少(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A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变化解析:(1)分析表格中的实验

    29、数据,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d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原生动物B单独培养8d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2)由实验数据可知,单独培养时,A、B种群数量都是由少到多,最后在K值周围波动,说明其种群数量增长都属于“S”形增长。(3)由于原生动物A比B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需要的时间短,且数量多,若将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原生动物A的竞争能力较强,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因此A最可能存活下来。由于共同竞争相同的环境资源,在达到稳定状态时,存活的生物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少。(4)根据题意,可先单独培养原生动物A,然后用该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的变化

    30、,即可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基础巩固1.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水分C.阳光D.海拔答案:A解析: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环境,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环境,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即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2.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

    31、表现为“S”形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S”形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B.“S”形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C.“S”形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天敌的关系D.“S”形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S”形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将达到最大值(K值)并趋于稳定,A项错误。“S”形增长中种群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环境因素等的制约,B项错误。种群数量与天敌的关系常不能用“S”形曲线表示,C项错误。3.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种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最能反映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进行相互选择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

    32、繁衍D.麝牛的种内竞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答案:C解析:由题图信息不能直接得出狼与麝牛之间能构成竞争关系,A项错误。图中只体现出麝牛群数量与狼袭击麝牛成功率的关系,不能体现狼与麝牛之间进行相互选择,B项错误。题图显示麝牛种群数量越大,被狼袭击的成功率就越小,这是麝牛种内互助的结果,进而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项正确。麝牛的种内竞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强,D项错误。4.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放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草履虫

    33、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不可能呈“J”形增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呈均匀分布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由题图可知,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不可能呈“J”形增长,A项正确。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故大草履虫主要分布在培养液上部,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随机分布,B项错误。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没有互利关系,不属于互利共生,C项错误。标记重捕法适合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常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估算,D项错误。5.东

    34、方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最接近K值的点为()A.AB.BC.CD.D答案:D解析: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由题图可知,D点最接近K值。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估算法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C.根据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答案:A解析: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逐个计数法,A项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B项正确。年龄结构有

    35、增长型、稳定型与衰退型,根据年龄结构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C项正确。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D项正确。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只有生物因素答案:D解析: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A项正确。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B项正确。在

    36、自然界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C项正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D项错误。2.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种内竞争加剧B.种群的增长率为0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答案:C解析: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个体之间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加剧,A项不符合题意。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稳定,增长率为0,B项不符合题意。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食物仍然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C项符合题意。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此时的出生率可能等于死亡率,D项不符合题意。3.环境影响生物

    37、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前某生物群落中a、b、c、d 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和数量比例,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转变为B(以表示)后,4个种群的数量比例最可能是()环境变化前种群数量比例答案:C解析:a、b较适宜变化前的环境,c、d较适宜变化后的环境,所以A转变为B后a、b数量减少,c、d数量增加。4.下图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S:稳定平衡点;X:不稳定平衡点或灭绝点。(1

    38、)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形增长曲线。使家鼠种群数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对环境无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填字母)。A.室内硬化地面B.食物储存在安全处C.养殖家鼠的天敌D.药物捕杀(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3)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此时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R对策SABC(2)S环境容纳量(K

    39、值)(3)建立动物园、建立精子库等(合理即可)解析:(1)已知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家鼠的寿命短,繁殖快,属于R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中,家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控制家鼠种群数量增长的措施主要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如室内硬化地面、食物储存在安全处、养殖家鼠的天敌等,药物捕杀也能使家鼠种群数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但对环境有污染。(2)由题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

    40、数量水平上,即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3)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此时要进行保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建立动物园、建立动物繁育中心、建立精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5.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在昆虫生活的耐受温度范围内,环境温度升高,昆虫生活的最适湿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可见,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生态因子的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

    41、度和湿度的结果。(2)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决定。(3)经调查,第一年某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答案:(1)减少增大综合作用(综合影响)(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3)2.56 N0解析:由题图可知,在温度为32.5,相对湿度为90%时,种群数量最大,所以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都会减少;由此可以得出,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生态因子的作用。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大小。第一年此种昆虫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

    42、持不变,则第三年后该种群数量为Nt=N01.61.6=2.56N0。第一章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种群的K值C.直接影响野生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防治害虫时,应该在某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再进行捕杀答案:D解析:取样调查法通常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得到的数据都是估计值,A项正确。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种群的K值

    43、就会增大,B项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项正确。对害虫的防治应该在种群数量小于K/2时进行,D项错误。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呈“S”形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K值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正确。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难以分辨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项正确

    44、。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值时增长速率为0,C项正确。“J”形增长曲线没有K值,D项错误。3.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图B.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答案:D解析:图乙表示衰退型年龄结构,图甲中CD段(不包括D点)增长率大于0,为增长型,A项错误。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K值,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捕捞

    45、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K/2,B项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项错误。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即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D项正确。4.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15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空间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D解析: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应在种群数量达K/2前。5.下图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