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884781       资源大小:1.64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doc

    1、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目 录一、发展基础1(一)主要成就1(二)面临挑战5(三)发展机遇6二、发展思路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9(三)发展目标10三、 重点任务12(一)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2(二)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14(三)科学保护和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15(四)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农业农村环境16(五)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18(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20四、区域布局22(一)优化发展区22(二)重点发展区23(三)适度发展区24(四)保护发展区25五、重大工程28(一)水土资源保护工程28(二)农业农

    2、村环境治理工程30(三)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31(四)试验示范工程32六、保障措施33(一)加强组织领导33(二)落实政策保障34(三)加大执法监督35(四)强化科技支撑36(五)深化改革创新37(六)扩大开放合作38 为推动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粮食安全可持续、农民增收可持续、资源环境可持续”,根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广西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始终坚持把农业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

    3、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一)主要成就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多年来,广西粮食自给率保持基本稳定,特色优势产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本保障,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区粮食总产超1500万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效益同步增长,蔗糖、水果、蔬菜、木薯、桑蚕、畜禽、奶水牛、水产品、木材等产业的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水果产业成为全国5个总产量突破千万吨的省区之一。蔬菜产值突破600亿元,成为重要的“南菜北运”蔬菜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秋冬菜基地;肉类总产量417.27万吨,水产品产量 345.6万吨,全国排名第8位;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4

    4、300亿元,木材总产量2550万立方米,全国有1/3木材产自广西。全区已有家庭农场45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820家,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9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农业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农田水利建设、农机装备和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建设取得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至2015年底,全区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超130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超过35%。全区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农业机械原值达283亿,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05年的1910万千瓦增加到2015年的3800万千瓦,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取得显著成效,有效

    5、突破水稻机械育插秧和甘蔗机收瓶颈,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比2010年提高20.2个百分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的实施,促进了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和农业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建成了广西海南繁育种基地、农业科技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良种培育中心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75个县(市、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覆盖10个特色优势产业,组建19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11-2015年全区自主培育并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林木、畜禽、水产等农业新品种463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00多项,种养业良种覆盖率90%以上,涉农专利授权3600多项。3.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广西农

    6、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2490元提高到2015年的8246元,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349.6元提高到3224元,增加874.4元,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农村居民家庭生活逐步进入电气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全区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012万再减少到2015年的453万,贫困发生率从23.9%下降为10.7%,5年内就有559万人摘掉了“穷帽子”,贫困人口不断向小康社会目标迈进。4.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稳步推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

    7、理,大力推广“猪沼果灯鱼”、“甘蔗等农作物秸秆饲料肉牛肉羊粪便有机肥(食用菌)+沼甘蔗等农作物”、“微生物+高架网床生态养殖”、“甘蔗制糖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甘蔗制浆造纸废液碱回收再利用”等农业资源保护模式和技术,积极探索甘蔗尾叶、玉米秸秆、桑叶、桑枝、蚕沙的综合利用,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循环模式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病虫绿色防控等节约型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08年0.38提高到2015年的0.465。近5

    8、年累计减少化肥农药用量超过7500多吨。5.农业生态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启动实施珠防林、海防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绿满八桂”等造林绿化工程和公益林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十一五”以来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2110.24平方公里,完成小流域河道治理266条,治理岩溶面积10253平方公里。据2012年全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比2005年减少679.5万亩,净减19.0%,占全国减少总面积的47%,是8个石漠化省(区)中石漠化面积减少最多的省(区)。据2015年广西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2%,森林蓄积量达7.4亿立方米。

    9、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文明生态小康村建设和以硬化乡村道路、改善饮水、垃圾无害化处理为重点的农村生产生活改造工程建设,“十二五”累计改造农村危房81.4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美丽广西焕发新光彩。(二)面临挑战广西可持续农业尽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农业可持续发展进入新常态,仍面临许多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 1.农业资源约束与社会对农产品刚性需求的矛盾加剧。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大,资源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广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质量不高,中低产田比例高达78.54%,农田排灌设施差,50%以上的耕地无法保证正常灌溉,

    10、仅有15%的旱地能够灌溉。受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地力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产品产量、质量提升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农产品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农产品供求矛盾加剧将对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2.环境污染给保障农产品安全增添压力。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等石化产品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土壤板结,还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局部地区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对农业污染有增无减,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向水土渗透,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叠加受损,有害物严重超标,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可能愈发严峻,严重危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1、3.气候变化给农业生态保护和治理带来更多挑战。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复杂多变,是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广西是全国岩溶分布面积最大、石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可能更加频繁,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及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风险加大,目前岩溶地区整体生态状况依然十分脆弱,局部地区石漠化、水土流失程度仍在恶化,影响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攻坚进程,如果维护资金得不到保障,石漠化发生重演的可能性大,生态系统退化,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面临更多挑战。4.体制机制创新滞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由于目前城乡

    12、二元经济体制尚末彻底消除,城乡均等化体制还没有建立,农民承包土地权益制度、流转制度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与保护制度尚不健全,“工业反哺农业”、“碳排放补偿”、“生态水资源补偿”等有效机制还难以落到实处,循环农业发展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影响农业发展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设施建设、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农民身份没有得到社会充分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农村不仅缺乏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而且有文化的年青人弃农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老年化、素质下降越来越严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三)发展机遇“十三五”至2030年,广西农业可

    13、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1.社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持续增强。近年来,全球性、全国性食源性中毒事件、食源性疾病、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已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广泛引起世界各国对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全社会对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形成高度共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科技创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内外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

    14、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及装备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日臻完善,将更有力促进我区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构建起全国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国际技术合作平台,有利于国际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无疑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3.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更强劲。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量农产品由自产自销转为商品化生产,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质量提高,城乡居民对多样化的绿色

    15、食品、有机食品等高品质农产品需求潜力巨大,将强劲拉动生态安全、绿色环保农业产业发展,并为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支农力度增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幅增加农业投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支农物质基础日益雄厚。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也在加快推进实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战略空间和物质保障。5.深化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日益完善。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

    16、进,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提供保障;随着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建立,农业经营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等,将有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惠农”新理念为引领,以立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

    17、产业化”为发展思路,以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减少投入品使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修复农业生态为手段,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依靠科技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稳定提升农业生产力,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破解发展新难题,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二)基本原则1.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妥善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关系。利用良好生态

    18、环境和生态资源优势,促进农林业转型升级,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切实扭转广西生态优势突出但生态产业不强的局面。 2.完善制度,依法治理。强化法治观念和思维,建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推动完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节能减排、设立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法律法规为保障,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依法促进创新、保护资源、治理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协调共进。 3.改革创新,转变方式。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推动农业科技和体制机制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破解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构建有利于促

    19、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清洁可控、环境持续改善,促进农业内部、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等产业循环链接,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4.治理源头,长期保护。坚守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建设与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当前突出问题入手,统筹利用国内区内两种资源,兼顾农业内源外源污染控制,加大保护治理力度,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与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的匹配度。

    20、 5.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支持、环境倒逼等手段,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中的主体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社会资源按照规模开发、专业管理的发展模式参与农业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着力调动农民、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产

    21、业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广西特色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力争到2030年,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态良性循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农业生态经济和农业生态文明成为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546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林牧优势产业比重增加,一二三产业、农林牧业之间及各产业内部

    22、之间的结构更趋合理;生态农林牧产业知名品牌大幅增加,打造出100个以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特色产品竞争力增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00元。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节水节地技术广泛应用,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模式广泛应用,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节能减排降耗成效明显,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物基本完成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7%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基本构建,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2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三、 重点任务(一)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综合考虑广西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基础等因素,按照耕地和水资源配置,产业合理布局、种养业匹配、生产与加工协调等原则,加快调整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各产业区域布局,提高优势产业区域集中度,加快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巩固提高糖料蔗、水果、蔬菜、木薯、桑蚕、畜禽、奶水牛、水产品、速丰林等产业等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2020年全区农业(种植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占全区农林牧

    24、渔业总产值45%左右;种植业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4.5%左右。2.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应对风险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桂中、左江、桂西北旱片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重点支持列入国家粮食核心区的15个县(区)和35个自治区粮源基地县(区)的小型水源、渠道、机电泵站等工程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与改造。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强化灌区末级渠道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提高耕地灌排保证程度,到2020年建成2725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3.做强做大广西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25、“10+3”提升行动,做强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做大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确保粮食自给率稳定在75%左右,口粮自给有余。发展壮大蔗糖产业,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到2020年基本建成500万亩“双高”糖料蔗核心基地。扎实推进现代果业建设,推进产业特色化、栽培精准化、操作设施化、环境生态化和营销品牌化。建设高标准常年蔬菜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广西蔬菜产品在全国的地位。建设产量高、质量高、效益高“三高”蚕业基地,加快提升桑蚕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推进畜禽标准

    26、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加快良种工程建设,加大水产畜禽产品加工,延长养殖产业发展链,推动现代水产畜牧业建设。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和特色经济林下经济产业、微生物产业,大力支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4.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组织实施化肥、农药减施替代工程,建设一批特色生态农业示范村。积极探索推广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草食动物舍饲圈养。以甘蔗、木薯、桑枝、稻草、玉米秸秆为主,大力开展秸秆生态化、饲料化利用,实行种养结合,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农林牧副产品综合利用。继续实施农村沼

    27、气工程,促进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养殖业综合效益,到2020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二)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1.稳定耕地面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严格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和管理。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防止土地流转后“非农化”。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严格执行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到2020年,广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54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481万亩,现有耕地质量不下降,坚守粮食安全底线。2.提升耕地质量。

    28、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做好耕地质量调查和监测工作。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块并大块”、“旱改水”及耕地提质改造等项目,采取工程和生物等措施改造中低产田,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提倡和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油菜等养地作物,推广应用绿肥压青、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合理轮作等保护性耕作制度,组织实施“沃土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等培肥地力项目。到2020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普及应用,商品有机肥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全区耕地基础地力提升0.5个等级以上。3.退化耕地治理。采取农艺、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整修和治理退化

    29、耕地,每年改造中低产田300万亩左右。重点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农田排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沃土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加强用养结合,引导群众应用农作物秸秆还田、冬种绿肥、积制农家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培肥地力。加强执法力度,禁止破坏耕地的行为,避免或减少耕地退化。(三)科学保护和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1.实施水资源红线管理。实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加快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实施农业节水重大工程,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水利设施管护的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

    30、控制红线,到2020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309亿立方米左右。2.强化水资源保护建设。推进水系整治,加大河网水系连通力度,增强自净能力;突出重要河流的治理与保护,加快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规划建设,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推行循环清洁生产,确保“一江净水向东流”;推进流域源头溪流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和水土保持建设;加强全区河道综合整治,促进水体清澈流畅、沿岸村景交融、河湖自然生态。 3.高效利用水资源。在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和全面节约的基础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开发利用水平,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农业高效节水体系建设,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728万亩;继

    31、续推进节水灌溉普及推广,在干旱缺水的桂西北石山区,积极开展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为主的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20年全区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以上。(四)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农业农村环境1.防治农业内源性污染。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农业内源性污染。普及和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绿肥种植,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努力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到2020年全区水

    32、稻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85%以上,努力实现农药施用量零增长。建设农田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2.综合治理养殖污染。开展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提高畜禽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以及养殖废水净化和循环利用水平,实施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推广畜禽粪便的高效实用处理技术。到2020年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物基本完成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并严格依法管理。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

    33、施,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健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控制各水域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开展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生态修复,推广高效安全复合饲料,逐步减少使用冰鲜杂鱼饵料。3.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推广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食用菌基料化、饲料化利用。围绕生物质发电企业和秸秆固化成型开发利用企业,构建秸秆收贮运体系,促进能源化利用。建立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综合治理地膜污染,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民回收废弃棚膜、地膜、食用菌棒膜及肥料包装物,推广加厚地膜,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示范推广和回收利用,加快可降解地膜研发。统筹布局建设农药废弃包装物无害化集中

    34、处理资质企业,推动市场化运作,解决“处理难”问题。2020年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50%以上。4.推进“美丽广西”乡村环境治理。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进乡村清洁和村屯绿化、美化,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县域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培育人文和谐新风尚,拓展观光休闲、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功能,用好用活广西极为丰富的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保住“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传承发扬壮乡特有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到202

    35、0年,实现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5.实施耕地污染防治行动。加强污染源监管,严格“三废”达标排放,严控工矿、农业和生活污染。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有序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重点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组织开展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和农业治理等试验示范。通过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态,减轻重金属的危害,采用生物改良修复等方法,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通过资金整合并安排一定资金,重点开展对污染土壤治理和扶持有针对性地施用具有调酸和改土作用的功能性肥料。积极推进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

    36、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五)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 1.增强林业生态功能。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洪防潮能力,构筑以桂西北生态屏障,桂东北、桂西南、桂中、北部湾沿海、十万大山生态功能区和西江千里绿色走廊的“一屏五区一走廊”为主骨架,以点状分布的自然保护区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2.5 %,森林蓄积量达到8亿立方米。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江泽护岸林、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提升生态公益林管护水平,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和逐步调整树种结构,科学发展速

    37、生桉等外来树种,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名优经济林和混交林,实现树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林相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生态价值。2.加强石漠化治理。按照广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恢复重建,恢复重建岩溶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垦殖土地,建设集蓄雨工程和田间生产便道,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运行能力,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3.修复水生生态系统。采取流域内节水、适度引水和调水、利用再生水等措施,增加重要湿地和河湖生态水量,实现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建设

    38、湿地保护区、保护点,加强对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继续实施增殖放流,推进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修复,到2020年全区水产生态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80%以上;加大海洋渔业生态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度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加强自然海岸线保护,适度开发利用沿海滩涂,重要渔业海域禁止实施围填海。 4.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加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开展濒危动植物物种专项救护,全面推进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和保护,完善野生动植物资

    39、源监测预警体系,遏制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建立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体系、风险性分析和远程诊断系统,建设综合防治和利用示范基地,严格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构建广西边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安全屏障,有效防范动植物疫病。(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1.培育推广新品种。发挥科研育种单位的作用,大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种苗企业,做好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研究,选育优质、高产、高效、抗病虫、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的新品种,重点是水稻、玉米、甘蔗、桑蚕、蔬菜、西甜瓜、果树、林木、生猪、家禽、草食(牛羊)动物、水产品养殖等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加强常规作物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以及应用技术研发,

    40、逐步推进分子育种、航天育种、辐射育种等领域的研究。加大良种选育、引进、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集成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加快良种良法先进实用技术的攻关、创新、集成和推广应用。加强水稻工厂化育秧、玉米地膜覆盖、甘蔗健康种苗、机械化深耕深松整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间套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快速诊断检测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配套应用,加快畜禽水产品种改良和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主推农业技术入户率85%以上。 3.农机农艺融合。加大农机化研发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适合丘陵地区和耕作特点的农机化技

    41、术、机具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加快耕作、水稻育插秧、糖料蔗种植收获、排灌、抗旱、节水灌溉的新技术、新机具和设备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养殖、园艺、储藏、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建设水稻和糖料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水稻、糖料蔗、马铃薯等耕、种、管、收和运输、加工机械化应用示范,推进农机农艺结合。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加快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应用大棚、温室和滴灌、喷灌与水肥一体化、生猪肉鸡高床养殖等设施设备,以及耕作、播种、预冷和清洗分拣类小型农机具。4.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和企业为主体

    42、,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及人才团队为支撑,引进一批大学、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集团共建创新载体,广泛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完备的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科研条件。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举办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活动,着力解决广西农业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农业科技市场总体发育程度低等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突出问题。四、区域布局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个县(市、区)农业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和农业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广西划分为优化发

    43、展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并结合农业区划的一般原则,即在同一个分区内部应保持一致性,确定各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一)优化发展区主要是桂北地区的桂林市,包括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阳朔县、临桂县、灵川县、全州县、平乐县、兴安县、灌阳县、荔浦县、资源县、永福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18个县(区)。该区是广西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业生产条件好、潜力大,但也存在水土流失重、水土资源过渡消耗、农业化学品过量使用、农业自然灾害多等问题。要确保耕地红线不突破,严格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坚持农业生产优先

    44、,兼顾水土流失治理、优化种植结构,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前提下,保护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稳定、资源永续使用、生态环境和谐友好。到2020年,水土流失面积控制在12%以内,亩均农业用水控制在450m3以内,秸秆综合利用率9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90%。要合理调整优化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产业布局,以优质稻、特色水果、秋冬蔬菜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品种、品质和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二)重点发展区主要是桂东的贺州市和桂东南的梧州、玉

    45、林、贵港市,共21个县(市、区)。该区是广西粮源基地主产区,处于西江、贺江流域河谷地带,耕地面积、水资源较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好,发展基础较好,但也存在水土资源消耗过多,农药化肥过渡使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较多等问题。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生态农业,治理水土流失,到2020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600平方公里;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安全利用,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到2020年单位面积化学品负荷要减少到25公斤/亩以下。加强畜禽粪便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应用“畜禽养殖生化工程沼气发电(照明)废水(物)无害化处理有

    46、机肥料种植(达标排放)”的养殖模式等无害化养殖种植循环模式,到2020年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90%。1.桂东区。包括八步区、平桂管理区、钟山县、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重点要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力开展工业污水治理,稳定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围绕优质粮、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区建设,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2.桂东南区。包括岑溪市、万秀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长洲区、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玉东新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港南区、桂平市、平南县。重点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的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生产体系,

    47、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水稻、生猪、家禽循环生产模式,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总规模,稳定生猪、家禽生产规模,强化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适度发展区 主要是桂中、桂南及沿海的各县(市、区),共40个县(市、区)。该区是广西甘蔗、桑蚕等经济作物主要发展区,也是广西粮食主产区之一,该区地势平缓,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也存在自然灾害繁发重发、水土流失严重,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矛盾较突出等问题。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严格耕地红线,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糖料蔗保护区,大力实施干旱治理,实施土地大块并小块,提高耕地

    48、质量。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集约节约、有序利用,增加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1.桂中桂南区。包括覃塘区、港北区、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良庆区、江南区、邕宁区、武鸣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宁明县、柳城县、鹿寨县、柳江县、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合山市、忻城县、金秀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糖料蔗保护区建设,实施桂中治旱工程,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发展蔗糖业、桑蚕产业,实施甘蔗“高糖高产”建设,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特色现代农业,推进标准化、生态化、设施化规模养殖,推行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构建区域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2.沿海及海洋渔业区。包括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合浦县、港口区、防城区、东兴市、上思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糖料蔗保护区建设,提高农业防灾能力。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沿海现代渔业。严格控制海洋渔业捕捞强度,限制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和功率,加强禁渔期监管。严格控制填海造地规模和违规占用养殖滩涂,稳定海水和滩涂养殖面积和天然红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