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文艺九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最新教案)第一单元泥土的歌(四)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阿里山的姑娘龙船调活动与练习第二单元七彩管弦(六)蓝色多瑙河羊肠小道蓝色狂想曲音乐知识圆舞曲音乐知识狂想曲活动与练习第三单元曲苑奇葩重整河山待后生蝶恋花答李淑一布谷岛儿咕咕叫常德人音乐知识曲艺音乐活动与练习第四单元世界民族之声(三)桑塔露琪亚田野静悄悄比托拉,我的家乡利里亚是个好地方云雀琉依的塔活动与练习第五单元合唱的魅力半个月亮爬上来回声猎人合唱牧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活动与练习第六单元黄河的故事综合艺术表演第一幕逃亡第二幕相遇第三幕奋起活动与练习第七单元难忘今宵毕业歌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难忘今宵活动与练习
2、我们的音乐天地(供选用)一、好歌点击祝你平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月亮河我的未来不是梦二、让歌声更美好三、音乐小百科音乐教科书循环使用记录综合练习、期末测评第一单元泥土的歌(四)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目标:1.以美丽的家乡、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山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和学习山歌之趣。2.学会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来表达这首个的情感和意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广西的山歌文化有初步的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主,感受广西的美。教具准备:有关广西山水与刘三姐传说的课件;山歌好比春江水不同演唱版本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山歌好比春江水进教室。2. 教师
3、提问:你们听过刘三姐这个名字吗?大家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 二、新授。1.教师播放课件,课件以广西的奇山秀水为背景,插入一些电影刘三姐的片段,伴有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声。师生讨论:从刚才看到的课件中找出广西的“美”。提问:平时看到、听到的广西的“美”?教师小结:广西有美丽的山水、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山歌。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讲刘三姐的故事。教师讲述刘三姐的故事:播放课件刘三姐的传说传说,刘三姐是唐代壮家农家女,从小聪慧过人,被视为“神女”。十二岁的时候,她看见什么都能把它编成歌曲,开口就唱,而且旋律优美动人,声音甜美,别人都称她为“歌仙”。后来又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然而她
4、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于是便有很多流氓恶霸来找她对歌,想刁难她。三姐由于看不惯那些人的恶性,每次和他们对歌的时候都用自己的歌声来讽刺他们。恶霸每次都被三姐比下去了。三姐为老百姓们出了气。可是却被恶霸们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她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一直没有减退。如今广西已是山歌的海洋,相传,那都是三姐流传下来的歌。3.提问: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可到底山歌是什么呀?教师解释什么是山歌,我国广阔的高原、山区以及丘陵地区,那里的人们每天要上山打柴、下河捕鱼,要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放牧。他们每天就这样生活着,感觉非常平淡
5、,于是,便用歌声来给自己解闷。特别是在大山里唱歌的时候,人在这座山上唱,对面的山还会有回音,就好像有人来应和你。如果对面山上真的有人的话,也会用歌声来与你对话。就这样,久而久之,就积累了很多很多好听的歌曲,这些优美动听的歌曲就被我们称为山歌。4.提问:你们觉得山歌有意思吗?我们一起来学唱吧。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在教师指导下领悟歌词的含义为什么将山歌喻为春江水?三、欣赏。教师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不同演唱版本,让学生比较不同版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提问:同学们喜欢哪一种演唱版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什么?四、总结。你们喜欢山歌吗?因为山歌使我们的广西成为了全世界民歌眷恋的地方,每年一度的国际民歌节就在
6、广西南宁举行。老师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把我们广西的山歌发扬光大,好吗?只有山歌敬亲人教学内容:只有山歌敬亲人教学目标:1、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学会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体验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2、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器伴奏,主动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能够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只有山歌敬亲人,感受并表现34拍和24拍的节奏变化。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教学准备:电子琴、歌谱、打击乐器等。教学方法:听唱法、游戏法等。课型:唱歌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做游戏:师生问好的节奏游戏。1、3/4|师:各位同学们,你们上午好。3/4|生:上午好!上午好!2、2/4|师:我来上课你们来学习
7、。2/4|生:我们学习快快又乐乐。二、走进壮乡。观看桂林山水风景。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为了鼓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民歌,请你们仔细听,一会来谈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音乐只有山歌敬亲人)生:(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师:这么美的歌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的壮族很有名的民歌,名字叫做只有山歌敬亲人,壮族的小朋友们生活在广西桂林,那里不仅歌美,风景也很美,有句话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描绘桂林美丽的景色的。今天,尹老师就要带同学们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看一看那里的山青水秀,听一听那里动人的歌声。三、山美师:听,山里传来什么声音?(山图)1、放二拍子部分。2、再听一遍。师:看谁的反应最快
8、,耳朵最灵敏,能把这山歌模唱出来?3、出示歌词,连音线唱法教学。按节奏念一念,加上“连音线”念一念。师:看了这乐句的节奏型,你们感到熟悉吗?生:好像跟“师生问好”游戏中的节奏一样。师:这位同学你可真棒!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我们刚刚练习的节奏再来念一遍。生:师:好,我们在把歌词替换进去练习。(学生练习掌握)4、唱一唱。(回声游戏)师:同学们知道回声吗?生: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感受一下回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要求声音嘹亮,有山歌的味道)5、男女同学各唱一遍。师:你们学的真快,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是男同学的声音好听,还是女同学的声音优美?四、乐美1、师: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是2/4、3/4?还是有其
9、它特殊的情况呢?(出示歌谱)教师边唱边拍节奏。分析一下,哪里是四三拍,哪里是四二拍。2、先全曲模唱,填词完整演唱。3、教师出示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三角铁。师:请你们按照歌谱上的打击乐器图示来为歌曲伴奏。五、人更美。领唱、合唱只有山歌敬亲人,体会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板书设计:只有山歌敬亲人1=F2/43/4【歌曲谱例】广西柳州刘三姐剧本创作小组编曲教学后记:山歌是民歌的一种。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优美的民歌。一首民歌就是一段民族发展的历史,一首民歌就是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很小的时候听过这首歌,爸爸从前喜欢的歌,属于记忆里的歌。今天能交教给下一代,有不一样的感受。阿里山的姑娘教学目标:1、学唱歌
10、曲阿里山的姑娘。2、了解高山族服饰特点,感受歌曲风格与特点。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教学难点: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体会台湾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阿里山的风光视频或图片,从感受阿里山之美导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聆听。让学生猜猜:这是来自哪儿的一首歌曲的旋律?二、新课教学。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2、简介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鲍元恺编写的管弦乐小品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经典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旋律,由各种乐器声部轮流奏出,音色由幼细到柔和,再至深厚,仿佛众人口耳相传着什么令人喜悦的话语。首尾热烈狂放的乐队合奏,表现出民歌本色的淳美之感,使阴柔与阳刚之美,水乳交融
11、令人惊奇,并将中国原味民歌与西洋交响乐创作技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3、跟琴视唱歌谱,熟悉歌曲的旋律。先进行跟琴视唱,然后教师弹奏全曲,请学生边听边在歌谱中划出这条旋律。4、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在学唱过程中,可采取男女生对唱、分组接龙唱的形式,活跃学习的气氛。也可鼓励学生与同伴一起边唱边加上简单的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跳。如:四人一组手牵手(如教科书中的插图),三步一弹腿,左右方向各做1次。5、分组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三、全课总结。阿里山的姑娘板书1=E4/4【谱例】张彻曲中速设计邓禹平词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前半节课教学节奏有点慢,故后半节显得有点紧凑;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还是比
12、较合理的。龙船调教材分析:龙船调是湖北利川地区花灯典型曲目,原名种瓜曲调瓜子仁调,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扮演要过河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姑娘,男的扮演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演唱有半说半唱,有互相对答,加上富有情趣的衬词,既有划船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更增添了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格调。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
13、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3、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湖南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教学难点:对歌曲进行
14、创造与表演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教师的讲述与图片的只直观出示,引导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情节当中去。2、小组合作法:通过分组与任务的分配,集体完成作品的展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1、播放潘长江过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师:同学们,大家对这首歌的旋律都很熟悉,有谁知道歌曲的名字?(过河)描述了什么情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也和过河有关,同学们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龙船调。(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歌手和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到课堂当中,并且对节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二、初步欣赏龙船调MTV1、师生一起欣赏歌曲龙船调并提
15、问:(1)歌曲的体裁是什么?(2)歌曲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3)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情景?2、师:龙船调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利川是民歌的海洋,被世人誉为“歌舞之乡”。利川土家族生活离不了民歌,下田要唱秧歌,上山要唱砍柴歌,开山要唱打石歌,下河要唱捕鱼歌。“见物有歌,即兴起舞”。3、简介湖北土家族的风土人情(课件展示)(1)土家族分布(2)土家民居特点(3)土家族服饰特点(4)土家风俗三、再次欣赏歌曲龙船调(卡通版本),表演交流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龙船调,这首好听的歌曲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一饱眼福,欣赏了利川的独特风景,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
16、这首歌呢?1、师生一起欣赏卡通版本的龙船调(15分钟)并提问:(1)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2)歌唱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3)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山歌)教师小结山歌的概念。(4)探索:感受并学唱歌曲中具有山歌风味的乐句。(5)你能不能找一找歌曲当中的称词?教师:这首好听的歌曲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让我们也入乡随俗,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2、出示龙船调的完整歌词,随后教师完整演唱歌曲龙船调,在对白处示意学生进行对话,并用自制乐器为歌曲简单伴奏。龙船调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去拜年哪呵喂,金那银儿锁,银那银儿锁,那阳雀叫哇捎着鹦哥、啊捎着鹦哥,妹娃: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艄公:
17、我就来推你嘛!妹娃:艄公你把舵搬哪啊,妹娃我上了船合:啊呦喂唑啊呦喂唑将呵妹推过河呦呵喂二月里是春分哪咿呦喂,妹娃去探亲哪呵喂,金那银儿锁,银那银儿锁,那阳雀叫哇捎着鹦哥、捎着鹦哥,妹娃: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艄公:还是我来推你嘛!妹娃:艄公你把舵板哪啊妹娃我上了船合:啊呦喂唑啊呦喂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3、分组按照哑剧的形式进行表演设计,要求将故事环节进行拓展想象与创编。(教师提供事先准备的艄公帽子等道具)4、分组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教师进行评价。(30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初听、复听、唱旋律、以及创编表演,从浅入深对这个作品进行体会与感受,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调动学生的
18、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表演提供舞台,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四、拓展欣赏情感升华1、师:龙船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2003年11月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带着它飘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2、观看宋组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唱会,说一说当你看到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的心情。3、我们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湖北的民歌龙船调推广向了全世界,让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的音乐、并通过中国的音乐了解了中国。4、聆听新龙船调师:湖北人民非常喜欢龙船调,它们在龙船调的基础上又改编了一首新龙船调,听一听,它有什么特点?(学生聆听、讨论)师小结: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去民歌的
19、风味。(设计意图:通过宋祖英在金色大厅的演唱,进一步巩固歌曲,同时提升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使学生对中国的民歌又有了深一度的认识,通过新龙船调的聆听,把当前非常普及的流行音乐与中国民歌结合在一起,拓展了学生的欣赏范围)五、教师小结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到的只是沧海一栗,今天的宋祖英能站在金色大厅,除了她个人的努力外,更依赖于我国民族音乐的熠熠生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挺流行音乐的同时多听听民族音乐。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更好的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第二单元七彩管弦(六)蓝色多瑙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这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让学生
20、在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乐观的风格中感受到作者对维也纳故乡的无限深情和强烈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春天的美好追求。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的收集有关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的文字、音响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3、知识与技能:共同探讨圆舞曲的风格特点,了解其艺术价值。从音乐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其中音乐表现手段包括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织体等。音乐创作和历史背景以及艺术价值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本曲,使学生初步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圆舞曲等音乐常识。2、通过欣赏本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3、通过欣赏本曲,引导学生认识
21、、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从而学会从音乐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音乐作品。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导语:“白桦林中的鸟语,蝶恋蜂迷的花香,微风漪澜的河水,拥有三百条支流的多瑙河,让我们为之心潮澎湃,让我们伴随着那优美、抒情、流畅的序奏,轻轻地徜徉在那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畔。”2、圆舞曲的发源地、圆舞曲的种类有哪些?圆舞曲又译为“华尔兹”,它是一种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民间三拍子舞曲。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它的特点一般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多为小快板,节奏感鲜明。按速度不同分快慢两种。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主要来欣赏一首由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闻名于世的圆舞曲蓝色多瑙
22、河,在欣赏乐曲的同时,老师将同大家一起去领略多瑙河上那美妙的异域风情。”3、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的生平和音乐成就。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是斯特劳斯家族里前后五位圆舞曲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其父与其同名,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而他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帮助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十九岁时,组织了自己的一个管弦乐团乐队,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遂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首圆舞曲,其中最受世人喜爱的就是这首被誉为维也纳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的
23、作品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二、完整欣赏圆舞曲蓝色多瑙河1、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作品314号。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扶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2、曲式分析:曲式结构:序奏、五首小圆舞曲、结束部(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三、分段欣赏:1、序奏:第一阶段,小提琴碎弓
24、奏出轻弱的震音,如同多瑙河水微波荡漾,在它的衬托下,圆号以其富于节奏的柔和音色如歌的奏出整首圆舞曲核心主题。(分解和弦构成的主导动机)这是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音调黎明的到来,使人联想到晨曦映照的河岸,日出拔开了多瑙河上空的薄雾,这一段的速度比较舒缓。情绪较温和、宁静。第二阶段,速度变快,三拍子圆舞曲节奏的出现带来了勃勃生机,活泼清新的旋律,使人为之一振,这一段是序奏的小高潮部分。2、第一圆舞曲(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主题素材来自序曲的主导动机,速度较快,旋律明朗,如同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歌唱春天已来到奥地利人的故乡。第二乐段:对比段,活泼轻快,充满生气,表现了“春天来了,
25、大地在欢笑,蜜峰嗡嗡叫,风吹树梢多美妙”的景象。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全曲灵魂曲调请学生一起哼唱。3、第二圆舞曲(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主题跳跃起伏,给人以健美、朝气蓬勃的感觉,好象是姑娘们在阿尔卑斯山下,穿着天鹅绒舞裙在跳舞。中段:情绪变为婉转柔情,歌唱性的小提琴,演奏主旋律。第三段:第一段的再现。4、第三圆舞曲:(单二部曲式)第一段:三度和声音程的连续进行,情绪典雅高贵,表现了“云象面网在头上飘荡,遍地鲜艳的花朵,在她脚下开放,这段的旋律极富于流动性。5、第四圆舞曲(单二部曲式)第一段:旋律开始是琶音上行,优美动人,乐观向上。音乐形象从外在的歌唱变为内在的感受,“每到晚上,到处射出光芒,使人欢畅
26、”。第二段:放声歌唱“春天来了,多么美好”。旋律又具有舞蹈性质,好似舞步在飞旋。6、第五圆舞曲(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小提琴和木管奏出柔情似水的旋律第二段:在激烈的打击乐的伴奏下,出现了热情欢乐的对比阶段,从而将全曲推向高潮。7、结束部:规模较大,它再现了前面圆舞曲的几个部分,一般的顺序是三、二、四、一的部分圆舞曲旋律,最后在D大调上,主导主题后,乐曲在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四、拓展讨论:学生讨论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教师加以总结,速度为小快板:旋律优美、流畅,色彩丰富,始终给人以新鲜变化无穷的感觉(每个小圆舞曲有两个旋律),节奏鲜明,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十分明显突出,整体风格乐观向上,辉煌华丽
27、,伴奏声部采用周期性反复的节奏型。学生讨论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艺术价值,教师加以总结:1872年3月,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世界和平五十周年国际音乐节上,特约作曲家亲自指挥,由两万人(伴奏乐器有一千零八十七件)参加演唱这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盛大的音乐演出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罕见的,这首圆舞曲不仅在十九世纪欧美各国风行之盛,而且到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媒体上都传出它那美妙的旋律,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音乐评论家这样评价这首举世无双的圆舞曲:“他把奥地利乡村民间音乐和维也纳城市音乐的活泼、风趣结合起来,并不失其奥地利民间音乐的新鲜感、美妙和诱惑力”。在乐曲优美的旋律,欢快的风格之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
28、对维也纳故乡的无限深情和强烈的爱,许多移居他乡的奥地利人一听到他就会热泪盈眶,在奥地利蓝色多瑙河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人们在维也纳市立公园为创作这首不朽的乐曲的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铸了一座极其奢华的铜像以纪念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五、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一同领略了多瑙河边美妙的风景,同时也感受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那颗深切的爱国之心,写于民族危亡时刻的蓝色的多瑙河,充满爱国之情,浸透着奥地利人民对祖国河山的敬仰之情本节课通过学生课前自主的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中展示、交流,通过课堂即兴表演活动,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理解欣赏音乐的一种新型
29、教学方式,构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交往,在活动体验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弘扬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懂得了鉴赏音乐不是静态的,不是灌输式的,师生需要在充分的实践互动中共同体验。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才会有真正的理解,深刻的感悟。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善于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充分聆听音乐,将音乐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去感受。羊肠小道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表现羊肠小道主题音乐,让学生掌握骑驴主题、风光主题的旋律、风格及表现形式,从而更好的把握此作品的精髓,激发喜爱管弦乐作品的热情。2.通过探究性的提问及体验,探
30、索管弦乐器所刻画的人、动物、风光、危险经历等形象及情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了解各管弦乐器的表现力。3.通过合理的设计及安排,让学生在掌握主题音乐的同时,了解羊肠小道整个作品的结构及内容,并拓展大峡谷组曲其它作品,培养学生终生学生的意识。教学重点:熟悉乐曲的两个主题,能听辨与表现音乐给你的感受。教学难点:用听、模、演、创等音乐活动表达不同的体验,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聆听羊肠小道的动物协奏版。(2)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的科罗拉多的大峡谷吗?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它全长呀有349公里,深1800米.在不同时间的日光照射下,呈现出赤、
31、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色彩。今天让我们从图片中去感受大峡谷的无穷魅力吧。2、简介大峡谷。播放图片.背景音乐(主题2)简介(陡峭山崖怪石嶙峋溪流湍急羊肠小道)师:瞧,大峡谷有着令人心惊的陡峭山崖,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有着一条条汹涌奔腾的急流,还有一条条的羊肠小道呢!3、欣赏引子部分。(1)提问:同学们,那什么是羊肠小道呢?师总结:像羊的肠子一样弯弯曲曲的、很窄很细的小路。(2)提问:在这样的羊肠小道上旅行,会是怎样的滋味呢?有一位旅行者他叫格罗菲,他将带着他心爱的坐骑去大峡谷旅行,我们先来听听他心爱的坐骑是什么动物呢?(剪切引子,突出驴叫声)(3)师:为什么是驴呢?(叫声像驴)师:什么
32、乐器这么形象的表现驴叫声。(小提琴)师总结:是啊,小提琴演奏者用娴熟的技巧非常形象的模仿了驴叫声,从而刻画了驴的形象。4、欣赏第一部分。主题1的欣赏A主题1旋律部分(1)师:旅行开始了,听,旅行者骑在驴背上,他的心情怎样?(生:轻松、高兴)(2)师总结:是啊!旅行者骑在驴背上是那样轻松、惬意,那么悠闲自得。嘴里还哼着小曲呢。他是这样唱的。(3)出示主题1图谱,教师指图并范唱小音符。(4)学生跟琴练唱主题小音符。(5)(并出示单簧管图片)先听一遍,再模仿唱师:在这儿单簧管演奏出的爵士味更能让我们体会悠闲自得。让我们用DO模仿。(6)律动并唱主题1.师:现在我们一起表现下骑驴者悠闲自得的动作,嘴时
33、还哼着小曲呢。请第一组男孩子表演。B主题1节奏部分(1)师:旅行者这么休闲自得,毛驴肯定走得很轻松吧!我们仔细来听听毛驴的驴蹄声是怎样的?你也来模仿下好吗?(2)师:刚才你用弹舌模仿得非常形象,让我们一起跟着做做。(3)请第二组男孩子来试试(4)师:你们知道这里是用什么乐器模仿的吗?(5)这里用椰子壳形象的模仿了驴平稳行走的形象。(出示实物椰子壳)这段羊肠小道是平坦还是曲折的?(平坦的)(6)师:羊肠小道会一直这么平坦吗?我们听听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仔细听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C颠簸部分(1)师:听音乐之前,老师给两组男孩子一个任务,当你们听到骑驴音乐和驴蹄声时,请你们分别表现出来。(2)师:
34、发生了什么事?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上坡还是下坡?(3)师总结:遇到非常陡峭的坡路,一直往下冲。如果你是驴,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叫?(4)模仿驴叫声。选择一个孩子进行表现。D主题1的完整表现。师:让我们一起完整表现一下毛驴主题。(分工)主题2的欣赏(1)提问:老师告诉你们个秘密,格罗菲去过大峡谷很多次,既然大峡谷这么险峻,他又为什么要去多次呢?他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下。生:景色。(3)师:这里是什么乐器描绘了如此壮美的景色。(出示圆号)师总结,圆号作为交响曲之王,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在这儿运用柔润饱满的声音表现了大峡谷的壮美。(4)师:当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生
35、:哇,好美啊!(5)师:格罗菲是这样赞美的。(出示流动线条)(6)师指导学生唱小音符。再画着线条唱一唱。非常投入的唱一唱(7)师:请女孩子们有感情的唱一唱主题1、2结合部欣赏(1)师:大峡谷的美景真让人流连忘返,那格罗菲接下来又在做什么呢(生答边走边看风景)(2)为什么(两个音乐都有)(3)师:那我们一起表现一次。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进行探究性学习)(1)师:大峡谷时而平坦,时而崎岖,而那景色又美不胜收。让我们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聆听时请思考两个问题。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主题顺序。A主题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填空)B途中危险的经历几次,哪一次最危险?(2)边欣赏边用手指表示。(3)师:遇到了几次危
36、险?哪一次最危险?生:三次,第三次最危险,最后一次的坡更长了,一直往下冲。5、欣赏第二部分师:在经过这么一路的的簸簸,格罗菲和他的驴都累了,接下去的音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在做什么呢?师总结:钢片琴演奏梦幻般的音乐好像让人至身于美梦之中。6、欣赏第三部分师:美梦醒来之后,他们的旅行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初听)师:这段音乐中有没有骑驴主题呢?这段音乐中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先慢后快。与第一部分的主题有什么区别。师:主题这样的变化描写了什么?7、完整欣赏全曲。师:刚才我们是说到的旅行者格罗菲就是作曲家,他被大峡谷的美景所吸引,创作了大峡谷组曲,其中羊肠小道是其中组曲之一。作曲
37、家把自己想象成了游览大峡谷的小牧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了音乐之中,让我们也置身其中。现在让我们完整的欣赏,欣赏时也可以根据老师给你们分的角色进行表演。第一组男孩子哼唱骑驴主题,第二组男孩子来模仿毛驴的脚步声,女孩子来哼唱风光主题。8、课后拓展:师:同学们,峡谷组曲的其它四个乐章也非常有特色,我们可以在课后去了解。课件出示:第一乐章“日出”这是一幅沙漠上日出的风景画。朝霞在黑暗的夜幕上洒上了黎明的彩色斑点。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彩光四射的辉耀宣告了新的一天的来到。第二乐章“五光十色的沙漠”沙漠是寂静神秘的,同时也是美丽迷人的。当太阳明亮的光线反射到雄伟的岩壁上时,五光十色的光芒倾泻于大
38、峡谷附近的沙地上,好似在巨大的画布上浓重地涂满了大自然本身的种种混合颜料。组曲的第二乐章表现的就是这种意境。第四乐章“日落”一道夜晚的阴影在金黄色的天际掠过。黄昏时分的平和与幽暗慢慢降临到峡谷上。而当夜幕将峡谷笼罩在它黑暗的斗篷中时,远处传来了几声野兽凄厉的叫声。第五乐章“大暴雨”大峡谷的暴雨格外壮观。转瞬之间,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勾勒出峡谷岩壁的轮廓;震耳欲聋的雷声不绝于耳;暴风骤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具有压倒一切的威势。雨过天晴,大峡谷在月光中展现出焕然一新的英姿,作者用田园诗般的旋律描绘出这一情景。蓝色狂想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蓝色狂想曲,使学生初步感受、了解爵士乐特点。2、通过波底斯拉
39、宾和弗拉德弗德.初步了解非洲黑人后裔的舞蹈特点。3、初步了解北美音乐文化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弱起小节的了解、切分节奏的掌握。2、通过学习外国民歌引申到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本、电子琴、竖笛等。2、学具:课本、自制打击乐器、竖笛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南部之子音乐)1、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指导。(师生拍手)师:那么,刚才欢迎领导老师的光临,咱们同学都鼓掌了。哪位同学能把刚才鼓掌的节奏再拍一次?(提问,回答,看屏幕集体练习。)师:节奏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走路的声音节奏应该是怎样的?(提问回答):
40、(屏幕,集体练习)师:那我们跑步的声音节奏应该是怎样的?(屏幕,集体练习)师:当然,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是指正常人跑步的声音,如果一个人的腿坏了,那出现的声音节奏就变了。比如说瘸子(模仿瘸子走路),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这个节奏是怎样的?(提问回答)我们把这个节奏记下来就是:(屏幕)这个节奏不是正常的节奏,它把弱位弱拍变强了,强弱节奏颠倒了,我们称之为强弱倒置。下面呢,请同学们,把鼓掌的节奏与强弱倒置的节奏合起来练习,听一下会出现什么效果?(集体练习)这就是爵士鼓我们通常称为架子鼓的最基本节奏。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节奏,比如军体委员正队:稍息,立正,向前看齐,向前看。用节奏写下来大致是:这些节奏都打
41、乱了正常的强弱规律,这些节奏我们称它为:切分音节奏。最后这个节奏是最典型的切分音节奏:我们集体练习一下。二、讲授新课:1、引出课题:我们刚才所练习的强弱倒置和众多的切分音节奏,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北美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爵士乐的最主要的节奏特点。爵士乐起源于美国的新奥尔良市,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那么为什么称它为非洲黑人后裔的音乐?北美的黑人大多是17世纪初,作为欧洲人的奴隶而从西非移入的。这种起源于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已发展成美国本土最有分量的艺术种类,如今几乎在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人聆听和演奏它。相信我们大家对它也是非常熟悉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爵士音乐,(播放猫和老鼠音乐,没有画面)
42、看谁能猜出这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如果我给这段音乐配上画面,大家肯定特别熟悉)集体说这部动画片是?大家喜欢这部动画片吗?(声音除掉,)这样喜欢吗?(不喜欢)对,这是因为爵士乐众多的切分节奏和强弱倒置,给人带来了一种动感十足的感觉,夸张的表现了猫和老鼠的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说猫和老鼠中的音乐基本都是爵士乐。看来,爵士乐离我们确实非常近,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另外一首爵士乐曲蓝色狂想曲2、欣赏蓝色狂想曲A蓝色狂想曲原名是美国狂想曲,那么为什么又叫蓝色狂想曲呢?为什么不叫绿色、黑色狂想曲呢?这是因为爵士乐起源于拉格泰姆(Ragtime)和步鲁斯(Blues),步鲁斯的含义就是蓝色的意思;另外,蓝色在美国人
43、心中代表的是忧郁的意思,这也正好表现被奴役的非洲黑人后裔的心声。B、作者介绍:蓝色狂想曲的曲作者是:格什温()美国作曲家。格什温最大的贡献就是把爵士乐这种民间音乐推到严肃音乐的大雅之堂。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狂想曲、大调钢琴协奏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等。C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同时思考:1、乐曲给人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播放乐曲)(大家可结合乐手演奏时的表现和情绪来谈。)学生交流(自由、奔放、疯狂、充满激情、泄了自己的情感、)教师小结:通过视频和大家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乐手在演奏这首乐曲时,采用了一些夸张的甚至是疯狂的动作来宣泄自己的感情,表现乐曲的自由奔放和热情洋溢。三、欣赏美国的非洲
44、黑人的舞蹈及其音乐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1、其实,不仅爵士乐传承了非洲黑人的音乐特点,美国黑人的舞蹈音乐也继承和保持了非洲音乐的典型特色。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美国黑人的舞蹈音乐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2、播放乐曲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3、通过欣赏,我们不难发现,这首乐曲的节奏感特别强,那么你是否知道舞蹈者是通过身体的哪些部位,把这种鲜明的节奏感表现出来的?(脚和手)你能不能试试看?4、总结:这种舞蹈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踢踏舞”。它主要是用脚的各个部位,(脚尖、脚底、脚后跟、脚底板)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用脚步来配合节奏以及用脚步和拍手之间形成的不同节奏的同时结合。5、讲解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踢踏舞的基本动作。(请同学们起立,一起和老师做)。A:脚尖拍打(右脚四拍,换左脚四拍;右脚2拍,换左脚2拍;左右脚分别一下四拍)B:脚跟,脚尖(脚跟踢,脚尖拍,左右脚掌分别拍一下,换脚)C;加上手的动作(脚跟踢,脚尖拍,跺脚和拍手同时。)6、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练习,看谁能在这些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创编出更好的舞蹈动作?学生练习,教师辅导。两分钟。7、分组动作展示。教师:同学们创编的动作都非常好,下面就请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