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1.docx

    • 资源ID:990716       资源大小:518.71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1.docx

    1、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本节概况:一、面临问题二、考试内容范围三、近年试题分析四、案例分析复习重点五、备考建议六、授课形式和课程体系二、考试范围和内容2.1注册测绘师的职业范围1、测绘项目技术设计;2、测绘项目技术咨询和技术评估;3、测绘项目技术管理、指导与监督;4、测绘成果质量检验、审查、鉴定;2.2注册测绘师的执业能力1、熟悉并掌握国家测绘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2、了解国际、国内测绘技术发展状况,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经验,能够处理较复杂技术问题;3、熟练运用测绘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手段,完成测绘项目技术设计、咨询、评估及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管理;4、具有组织实施测绘项

    2、目的能力2.3考试内容范围执业范围、能力要求就是考试内容和范围考试科目三科: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综合能力测绘案例分析2.4测绘案例分析考试案例分析科目考试内容参照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综合能力两个科目的大纲。掌握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和测绘综合能力是案例分析的前提!案例分析是主观型问题,难度较大!考试时间:3小时。题型:计算题、简答题、分析题阅卷:人工阅卷2.5考试内容范围分为4篇涵盖12章内容:第一篇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第二篇工程测量与权属测绘第三篇摄影测量与遥感第四篇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四篇大测绘12章综合能力知识点案例分析案例数第一章大地测量86第二章海洋测绘42第三章工程测量107第四

    3、章房产测绘71第五章地籍测绘82第六章行政区域界线测绘51第七章测绘航空摄影51第八章摄影测量与遥感125第九章地图制图54第十章地理信息工程74第十一章导航电子地图制作63第十二章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53三、近年试题分析3.1近两年考题分析3.2 考题类型-计算题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不包含复杂的计算题。2.测绘生产定额:工程经费,人员仪器设备数量,工期计算、成本计算。3.简易测量计算:主要是涉及外业测站检查计算、简易内业数据处理、精度指标计算等。如:水准网、导线网等检核计算、gps网基线边精度估计,测量定权、坐标方位角推算4.基本大地常数计算:经度换算;高斯带号计算。5.房屋

    4、面积及其分摊计算,多边形面积计算,填挖土方量计算大3.2 考题类型-简答题1.根据案例内容简要回答问题。2.作业流程,作业方法、质量检验方法、成果提交内容形式3.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4.地图制作工艺流程5.对基本概念的理解3.2 考题类型-分析题根据案例内容简要做简要的分析论述,判断,设计。四、案例分析复习重点近两年考试重点章节分布按考试所占分量分为三类:一类: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制图、大地测量;二类:地籍测绘测绘航空摄影;三类:界线测绘、房产测绘、海洋测绘、界线测绘;第1章大地测量1.1 基本要求(7条)1.2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案例1.3 gnss大

    5、地控制网案例1.4 高程控制网案例1.5 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案例1.6 坐标转换案例1.7 大地测量数据库案例第3章工程测量3.1 基本要求9条 3.2 工程控制测量案例3.3 工程地形图测绘案例3.4 施工测量案例3.5 竣工测量案例3.6 变形监测案例3.7 地下管线探测案例3.8 精密工程测量案例五、备考建议5.1全面复习突出重点(1)全面(2)抓住重点(3)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5.2泛读与精度结合结合考试大纲,泛读10本教材,部分测量规范,精读3本辅导教材。1、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2、测绘综合能力3、测绘案例分析5.3 关注热点、把握重点大地测量:坐标系及其转换、似大地水准面精化、gp

    6、s连续运行基准站、大地控制网建设.海洋测量:海道测量、海岛礁控制测量、海图制作.工程测量:轨道交通建设、高速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跨海大桥建设、地下管线探测、高层建筑基坑监测、超高层施工变形监测、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工程控制网布设、变形监测;权属地籍测量:国家土地调查、集体土地确权、边界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4d产品、航空摄影测量、卫星影像处理地理信息工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地图制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编制、海图制作1、从工作需要出发学习牢记知识点2、搜集牢记方案、流程、做法、提交成果内容3、善于总结、归纳第一模块:全程强化班课程内容:全程共计约

    7、15小时。根据大纲,讲解教材全部知识点课程辅助:章节练习题1015题学习效果: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将掌握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全面熟悉教材。能够应对考试,知道每个知识点对应在哪个章节。第二模块:串讲点题班课程内容:全程共10个课时,共计5小时左右。在全部考点的基础之上,压缩考点范围,串讲重要考点学习效果: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将明确重要考点。在考试中能得到60%的分数。第三模块:应试技巧班课程内容:全程约4个课时,共计2小时左右。根据题型,讲解答题技巧及得分点。学习效果: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遇到不会的题也能及时把题做对,答题分数有效提高10-30分。第四模块:应试模考班课程内容:包含3套高含金量模拟

    8、试卷,有效预测考点及命题方向学习效果: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能够对考点进行查漏补缺,为完全应试做好准备。第五模块:真题班课程内容:近几年真题,并配备标准答案学习效果: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能够掌握近年高频考点及历年必考考点。第六模块:内部资料班课程内容:考前一周上线,绝密不单售学习效果:考前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必考考点。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第一篇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第1章大地测量1.1 基本要求1.2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案例1.3 gnss大地控制网案例1.4 高程控制网案例1.5 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案例1.6 坐标转换案例1.7 大地测量数据库案例第1章大地测量1.1 大地测量

    9、考试基本要求1.根据测绘基准建设的基本要求,确定国家和区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卫星定位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重力控制网以及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案,进行技术设计。【要点】大地测量控制网的等级、观测技术,技术设计。【重点】连续运行基准站网 卫星定位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大地控制网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卫星定位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案对应规范: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2008-2005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大地测量考试基本要求(2)根据技术设计,优化作业组织,控制作

    10、业进度,确定安全生产、成果保密和质量控制措施。【要点】作业组织、质量控制措施外业观测技术措施外业测量的误差源,及其减弱,消除误差的方法大地测量考试基本要求(3)根据作业区域的地质、环境、交通、地形和气象等条件,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点(站)址,建造合适的测量标志,并提交相应的资料。【要点】掌握选点,埋石要求及作业过程。【重点】各级控制网选点原则要求作业流程,选点提交资料大地测量考试基本要求(4)根据技术设计,选择经检验合格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外业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对外业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要点】设备检核,外业观测方法,观测数据限差检核,数据处理方法与软件选择平差

    11、计算流程。(5)根据项目要求,建立并运行大地测量数据库和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系统。【要点】大地测量数据库的内容、cors系统(6)根据作业区域的坐标系统现状,分析确定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方法,建立不同等级、不同年代控制网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坐标系统是大地测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知识点【要点】1掌握坐标系定义(空间直角坐标、大地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2国家坐标,地方坐标,城市独立坐标以及工程坐标系3参心坐标,地心坐标 ,站心坐标、4常用坐标系统(4个)及相关内容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gcs2000坐标 ,wgs84大地坐标系的标系的相关内容;5 不同坐标形式之间的转换方法掌握不同

    12、坐标系之间转换的实现方法及适用范围;(空间三维坐标转换、二维平面坐标转换)(7)根据大地测量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要点】项目成果检查、验收大地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费用计算选点原则实施方案外业观测、检核数据处理方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坐标系及其转换质量控制与成果验收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第1章大地测量1.2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案例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 基准站:具备连续跟踪观测和记录卫星信号能力数据中心:具备监控、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分析和产品服务等功能数据通信网络:具备数据交换、数据传输数据产品分发等功能基建部分:重点是基准站建设流程内容提交

    13、成果1.基准站分类,作用,技术要求2.基准站建设流程,每一阶段内容,提交的成果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2008-200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1.基准站网:三个层次作用和点间距分布国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专业应用站网国家基准站网:用于维持和更新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满足国家地心参考框架建设的需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基础框架之一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基础设施,用于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高精度定位导航、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站点间距一般在100-200km 区域基准站网省、市、地区

    14、建立的基准站网构成高精度、连续运行的区域坐标基准框架,省、市、地区提供不同精度的位置等相关信息服务。站点间距应小于70km专业应用站网:由专业部门或机构根据专业需要建立的基准站网,用于开展专业信息服务。2.基准站建设:设计选址基建设备技术设计方案、点位设计图、站点位置信息表、基准站施工设计图选址观测环境、地质环境、依托保障、提交成果基建观测墩、观测室、防雷工程、辅助工程、提交成果设备接收机、天线、气象、电源设备、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设计前:应收集基准站所在地区的地形图、交通图、地质构造图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在图上拟选基准站站址、确定基准站位置、名称及编号标注站址地形、地质、交通等信息进行踏勘踏勘完成后

    15、:应进行建筑、结构、电气、室外工程等内容的施工设计基准站设备集成、供电系统、数据传输等内容设计技术设计完成后:应提交基准站技术设计方案以及基准站点位设计图、站点位置信息表、基准站施工设计图等设计资料站点选址注意事项观测环境(站点观测条件)地质环境 (点位稳定)依托保障(建设用地、交通及基础设施保障)提交成果(重点关注)勘选提交提交资料地质勘察证明。点之记。勘选站址照片。土地使用的相关文件。站址实地测试结果。勘选技术报告。勘选中收集的其他资料(含地质、交通、水电、通信网络等)基建:观测墩(分为基岩、土层、屋顶)观测室工作室防雷工程辅助工程提交成果设备:接收机(采样率、数据要求、外接气象设备等)天

    16、线(相位中心稳定性、抗干扰能力、抑径板)气象设备(观测精度、采样率等)电源设备计算机与软件简答题:(1)请简要回答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勘选的主要考虑事项和条件。(2)试列出具有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基准站的地点。(3)勘选完成后应提交哪些资料?如何回答简答题参考答案1)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勘选的主要考虑事项和条件如下。依托条件:建设用地、交通及基础设施保障。地质条件:基岩和站址地质构造的稳定性。环境条件:观测环视条件。其他:考虑周边已有大地控制点、水准点、重力点等情况。2)具体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基准站的地点如下。断层破碎带内或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点。易于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

    17、的地点(如采矿区、油气开采区、地下水、漏斗沉降区等)。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距铁路200 m,距公路50 m以内或其他受剧烈振动的地点。2)具体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基准站的地点如下站址附近已经或即将规划为其他建设项目,因建设影响基准站正常观测的地点。无线电台、通信基站附近、雷击区及多路径效应严重的地点,距高压线100 m以内及其他强磁场影响地点,位于地面微波通信通道上的地点。3)勘选完成后应提交如下资料。地质勘察证明。点之记。勘选站址照片。土地使用的相关文件。站址实地测试结果。勘选技术报告。勘选中收集的其他资料(含地质、交通、水电、通信网络等)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第一篇大地测量与海洋测

    18、绘第1章大地测量1.1 基本要求1.2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案例1.3 gnss大地控制网案例1.4 高程控制网案例1.5 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案例1.6 坐标转换案例1.7 大地测量数据库案例分析要点:1.建立常规大地控制网的方法2.建立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3.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及其作用4.相关技术规定1建立大地控制网的方法1) 常规大地测量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天文测量方法2)卫星导航定位技术1.3 gnss大地控制网案例常规大地测量方法三角测量法:控制网构成三角形网状,观测方向需通视。三角网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优点: 图形简单,结构强,几何条件多,便

    19、于检核,网的精度较高。缺点:易受障碍物的影响,布设困难,增加了建标费用;推算边长精度不均匀,距起始边越远边长精度越低。一等三角锁的布设二等三角网的布设二等补充网的布设导线测量法:选定相邻点相互通视的一系列控制点构成导线,直接测定导线的各边边长及相邻导线边之间的角度,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和一条边的方位角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点的坐标。缺点:导线结构简单,没有三角网那样多的检核条件,不易发现粗差,可靠性不高。优点:布设灵活,易克服地形障碍;网内边长直接测量,边长精度均匀。只要求相邻两点通视,降低了觇标高度,降低成本,易于组织;精密导线网的布设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三边测量的观测量是所有三角形的边长,边

    20、角同测法是观测部分边长、部分方向。特点:边角网精度最高,工作量较大。适用:建立高精度的专用控制网不能选择良好布设图形地区采用此法而获得较高的精度。天文测量法:是在地面点上架设仪器,通过观测天体(主要是恒星)并记录观测瞬间的时刻,来确定地面点的地理位置,即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该点至另一点的天文方位角。优点:各点独立观测,勿需点间通视,不会误差积累。缺点:精度不高,受天气影响大。用途:在每隔一定距离的三角点上观测天文来推求大地方位角,控制水平角观测误差积累对推算方位角的影响。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以其观测简便、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全天候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地测量领域。gp

    21、s用于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通常采用静态观测模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20082005) 2建立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重点)1)一般规定分级:大地控制网按照精度和用途分为一、二、三、四等大地控制网。跨级布设:大地控制网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天文大地控制网成果:天文大地控制网成果被正式废止前,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继续使用困难地区,陆地困难地区和远离大陆岛(礁)的大地控制网布测,经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技术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2)一等大地控制网构成作用技术指标

    22、不设复测构成作用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以实现和维持我国三维、动态地心坐标系统,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的精度和现势性。技术指标基准站地心坐标分量年平均中误差应不大于土05 mm,相对精度不低于110-8,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水平方向应不大于2 mm,垂直方向应不大于3 mm。布设:一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和国家一等水准网的结点处。地方的基准站:地方或部门建立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符合国家统一建站技术标准和一等大地控制网所规定的技术指标,经认证后,可纳入一等大地控制网。3)二等大地控制

    23、网目的作用技术指标布设作用目的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技术指标二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士5 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不应大于10 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7,其点间平均距离不应超过50 km。布设二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在均匀布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用服务和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等因素。复测周期二等大地控制网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2年。4)三等大地控制网作用目的三等大地控制

    24、网布测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技术指标三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问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不应大于10 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不应大于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l10-6,其点间平均距离不应超过20 km。布设原则三等大地控制网点的布设应与省级基础测绘服务、现有技术状况、应用水平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目标相一致,并应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路线上。复测周期三等大地控制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5)四等大地控制网四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士20 mm,垂直分量的

    25、中误差不应大于士40 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5,其点间平均距离不应超过5 km。四等大地控制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建造觇标标石埋设外业观测数据处理1)技术设计规范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产品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步骤如下:(1)收集资料(2)实地踏勘:(3)图上设计4)编写技术设计书(1)收集资料:收集测区有关资料,包括测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交通运输,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交通图,气象资料,以及已有的大地测量成果资料,如点之记、成果表及技术总结等。对收集资料加以分析和研究,选取可靠和有价值的

    26、部分作为设计时的参考。(2)实地踏勘:拟订布网方案和计划时,需要到测区进行必要的踏勘和调查,作为设计时的参考。(3)图上设计:根据大地测量任务,按照有关规范和技术规定,在地形图上拟定出控制点的位置和网的图形结构(4)编写技术设计书:按照编写设计书的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书。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一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2)实地选点按照实地情况检查落实图上设计,修改其中不恰当或不完善的部分,选点工作结束后,提交资料:选点图、点之记及选点工作技术总结。3)建造觇标(或观测墩)觇标或观测墩的建造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技术规定的要求4)标石埋设埋石工作结束后,要到所在地的乡

    27、(镇)人民政府办理控制点托管手续。5)外业观测仪器的选取和检验制订观测计划观测作业数据检验等工作。提交资料:专业技术设计、原始观测手簿、观测数据观测网图数据检核结果观测工作技术总结。6)数据处理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平差方案的制订起算数据的分析和确定平差处理、精度评定数据处理成果整理技术总结编写。7)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检查验收的依据是专业技术设计书中的技术依据、技术质量指标等。样题1在上述案例中,假设设计gps b级点点位28点,其中新埋设20点,利用旧标志8点;设计gps c级点点位229点,其中新埋设119点,利用旧标志110点;gps b级点埋设为基本标石,gps

    28、 c级点埋设为普通标石。gps b级网观测采用基于连续运行站的同步观测模式,要求每点观测3个时段,每时段不少于235 h,gps c级网采用基于连续运行站的观测模式,要求每点观测不少于2个时段,每时段观测4 h。gps b级网观测要求联测测区及周边的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点4个(此4点不包含在gps b级点的设计点位中),gps c级网的观测至少需要联测10个gps b级网点。生产单位现有gps接收机12台,作业人员、车辆等其他装备能够满足12台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要求。数据处理时要求收集测区及周边5个gps连续运行站点的数据一同进行数据处理。城市困难类别按类计算。问题:1.请进行下列计算:

    29、(1)所需的工程总经费(包括内外业)是多少?(2)不考虑迁徙时间,采用12台仪器同时作业的点连接观测模式,先观测gps b级网,再观测gps c级网,则该工程的外业观测(不包括选埋)需要多少时间?(2)不考虑迁徙时间,采用12台仪器同时作业的点连接观测模式,先观测gps b级网,再观测gps c级网,则该工程的外业观测(不包括选埋)需要多少时间?请在此处填写内容!答:gps b级网的观测总点数为32点,每点观测3天3夜,用12台仪器同时作业,采用点连接观测模式,每个同步环间需要重复观测1个点,则需要观测3个同步环。第一天同步环观测12个点;第二天同步环观测12个,其中1个点为重复观测点第三天观

    30、测10个点,其中1个为重复观测点。则gps b级网观测总天数为33=9天。gps c级网:同步环个数为(n一1)(m一1)的最小整数,其中,n为设计观测点数,m为同步仪器总数;观测总天数=每点观测所需天数同步环个数。gps c级网的观测总点数为239点,每点观测2个时段,每时段4 h,且每天每台仪器可观测1个点。则gps c级网需要观测23912=1992天,最少需要20天。因此不考虑迁徙时间,该项目需要9+20=29天能够完成外业观测工作2简答题(1)简述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2)简述b级、c级gps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如何回答简答题:辅导教材规范工作经验(1)简述国家

    31、二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二等网布网目的: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技术要求: 精度要求布网要求控制网维护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不应大于5 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土10 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ll0-7,点间平均距离不应超过50 km在均匀布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用服务和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等因素。图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2年gps b级网观测要求:星截止高度角为l0度;同时观测有

    32、效卫星数4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颗;观测时段数3;时段长度23 h;采用间隔为30 s。gps c级网观测要求:1.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度; 2.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颗;3.有效观测:卫星总数6颗; 4.观测时段数2;5.时段长度4 h; 6.采样间隔为1030 s。重点是大地控制网 :分级作用布网的方法观测技术要求相关精度指标的计算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第一篇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第1章大地测量1.4 高程控制网案例1建立高程控制网的方法2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基本原则1建立高程控制网的方法高程控制测量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的等级依次分为一、二、三、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代替四等水准测

    33、量。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的图根高程控制和山区以及位于高建筑物上平面控制点高程的测定。2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基本原则(重点)1)一般规定水准测量按照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高程控制网主要采用水准测量方式布设,按逐级控制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等水准网。水准点的点间距离为48 km,在通行困难地区经批准可适当放宽。2)国家一等水准网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精度传递。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布设应充分顾及地质构造背景应闭合成环形,构成网状;周长不超过2 000 km。千米偶然中误差不大于0.45 mm,千米全中误差应不大于10 mm。每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

    34、超过5年。3)国家二等水准网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加密,国家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750 km。布网:应充分顾及地质构造背景,选择最适当路线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大于1omm,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大于20 mm。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20年。4)三、四等水准网是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进一步加密。三等水准路线一般应构成环形,或闭合于高等级水准路线。四等水准路线应闭合于高等级水准路线间或形成支线。技术指标三等30 mm和士50 mm,(往返)四等:60 mm和100 mm (闭合环)三、四水准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布测、复测或更新。1)技术设计编制利用区域内已有的测绘资料,进行初步设计;实地踏勘落

    35、实或修正初步设计,形成布网方案;制定作业方法、精度等级、作业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书。2)选点埋石坚实稳固安全僻静,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对埋石过程中各个环节拍摄照片水准点标石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标石。提交选点埋石资料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水准点完整性和高程有效性。选点埋石后提交资料: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水准点之记和路线图、标石建造关键工序照片或数据文件技术总结。3)观测仪器经过检定,检验合格后在有效期限内使用。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测区水准观测中天为记录器根据经、纬度计算的当地中天。二等水准观测采用单路线往返,受旁折光影响大的路段,同一测段的往返测注意分别在上、下午进行;外业工作结束

    36、后数据整理、编写观测技术总结:(1)外业数据整理和检查,(2)计算规范要求的各种测段高差改正项;(3)计算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和每千米全中误差;(4)编写观测工作技术总结。观测高差系统改正:二等: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及日月引力改正。三等观测高差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4)数据处理原则1)起算数据采用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成果,2)正常重力采用iag75椭球相应公式。3)定权:二等按测站数定权,三等按距离定权。4)使用技术部门认可的平差软件和改正量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5)质量保证严格按is09001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与控

    37、制。质量控制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采用中队、队(院)、局三级控制,即中队100详查,队(院)级30检查,局级验收。6)技术依据规范、项目设计书、专业设计书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2009);数字水准仪检校及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试行);测绘技术设计规定(-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1-200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2009)项目设计书;本专业设计书。7)提交成果(1)技术设计书;(2)埋石工作技术总结;(3)水准观测数据及成果;(4)数据处理资料;(5)高程控制点成果(点之记、网图、高程成果);(6)技术总结;(7)图表;(

    38、8)检查验收报告。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高程框架的构成各等级的控制网及其作用,技术标;技术设计的内容选点埋石提交的资料高程控制点成果几个基本概念和知识高程基准高程框架大地高、水准高正高正常高高程异常高程原点基本计算:高差系统改正权的确定方法简单近似平差计算简单间接平差计算误差及各项限差、精度指标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各等级水准观测计算规定和方法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因素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每千米高差中误差概念及其计算每千米全长中误差1.计算题如图所示,ha=142.156m, h1=7.412m, s1=2.5km, h2=4.356m, s2=3.0km , h3=-11.762m, s3=2

    39、.0km试计算b、c两点的高程最或是值。, 分析:控制网的形式两种符合网闭合网已知条件:已知点高程,高差观测值、距离求:最或然值,可以采用近似平差的方法计算按距离成比例调整高差闭合差计算过程:闭合差距离之和改正数计算公式各段高差计算高程计算思考:水准测量相关计算每千米往返中误差每千米全中误差条件平差、间接平差定权方法单位全方差计算高程放样计算建议阅读高程测量规范:技术设计、观测计算测量学: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相关知识高程测量规范:测量平差:高程数据处理相关内容控制测量:高程系统相关内容2.简答题(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2)什么是大地高、正高、正常高?大地高和正常高有什么关系?分析:关于误差的问题如何回答误差产生的四个方面:仪器观测值外界环境其他客观因素减弱消除误差的措施:(1)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有: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风力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天气因素、仪器及尺承沉降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1.docx)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