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文献综述】.docx

    • 资源ID:990694       资源大小:32.1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文献综述】.docx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 为 活 着 而 活 着 试 论 活 着 中 福 贵 的 生 存 方 式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 主题争论焦点)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人,1960 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 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的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 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从 1984 年开始发表 小说,是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其作品被翻译成 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著有短篇小说 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

    2、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等。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 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 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 002 年)。写于 1995 年的活着,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分水岭, 它标志着余华创作风格 由“先锋”向“写实”的转型。长期以来,余华的作品创作的灵感都是源于与现 实的那层紧张关系和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正因为如此,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 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 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 活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

    3、愤怒渐渐平息,他的心态也渐渐的变得平和, 他发现了一个真正作家所寻求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控诉、揭露,而是 向人们展现高尚,是对万物理解后的一种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 眼光看世界。当时他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 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 首歌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这就是 我们今天看到的活着。它奠定了余华在当代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它是充满 温暖的情感之力作,小说以一种淡漠的话语基调,朴实平和地叙述着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故事,在悲剧性氛围里发掘种种人性的善良和光辉,凸现人格尊

    4、严的力 量,寻找内心温暖的亮光,并显示了余华对人生、世界的独特审美观。在活着中,主人公福贵与老黑奴有着类似的生存方式在遭受苦难后 仍然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就字面意思来说,生存方式是指生命的存在方式, 也就是生命生存样式和活动。相对于一般的存在物,人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主 要体现为人不仅是有生命的,而且具有自我意识。因此,人的生存活动也相应不 仅仅具有对象性和主体性纬度,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意向性纬度,即人的生存还具 有意义性。这样,相对于一般存在,人是有生命的存在,而相对于有生命的存在, 人又是不断追求生活意义的存在,也就是说,生存是否具有意义成为人的生存区 别于一般生命生存的根本特征。活着中的

    5、福贵,竟然在一次次灭顶之灾的打 击下,一次次在死亡的边缘止步,于苦难悲伤的极限处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苦 难并无怨无悔的活着,而且越活越通达,这就让人不得不就他的生存方式做一番 特别的研究了。对此,余华在活着的中文版自序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 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1 也就是说,余华认为生存 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本身,而不是其他。此外,“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 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2 ,余华就以福贵为例,讲述中国下层民众的生存方式 是怎样的。本文试从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着手,通过对福贵的少年、中年、老年 三个时期不同的生活状况分析福贵是如何活着的,从而来阐述中国下层民众

    6、是如 何活着的,从而剖析出余华写福贵的这种生活状况的创作目的是什么,并进一步 深入阐述他想告诉人们怎样的追求,以期更加接近作家内心,呈现一个更为透明 的余华。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 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关于福贵的生存方式,很多评论家都关注到了这一点。他们大多将福贵的生 活方式与余华的另一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的生存方式进行对比着 论证,因为许三观卖血记是活着的延续与升华,并且这两部作品表达着 相似的主题,那便是“活着”,两个主角的生存方式很类似,想要弄清“活着”的意义,就得先研究他们这种生存方式。 对于这种生存方式,评论界分歧甚大,甚至尖锐对立。一派意见

    7、认为,余华“为没有任何外在于生命的名利追求可能的百姓提供生存下去的信念和意义” 3,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本身,并体现了“深切的意义追问和民间关怀。” 4 姜飞、洪治纲等人都持这种观点。另一派的观点则基于存在主义的“人”的 立场,批评余华在鼓吹“苟活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从精神上自行阉割 自身对苦难的痛感神经”,展示了“某种以民族精神的集体遗忘为标志的良知 的贫困。”5夏中义、谢有顺、赵歌东都持这种激烈否定态度。昌切、叶李提供 了中间意见,认为“福贵们的生存态度无疑是缺乏存在主义悲剧精神的,然而在 这种无可抗拒的宿命中宁静地继续着生存,这本身一样可以感受到人类那种永恒 的对生命的热爱

    8、与坚韧。这与存在主义主体的精神立场不同,但结果却呈现出殊 途而同归。”6在这些歧异的意见中,我比较认同姜飞等人的观点。支持并赞成余华笔下福贵的生存方式的评论家们,认为余华揭示了某种中国 式的生存方式,深刻体现中国老百姓的生存状况,表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人道 主义关怀,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哲学。在福贵历经苦难之后, 最终昭示出的是一种宁静、忍耐、温情的受难,执著于此生此世的人性光辉,这 也正是一种中国底层老百姓在残酷的境遇中对付生存困境的努力。他们忍受痛 苦,植根于广阔的大地上,用坚忍享受痛苦中的幸福,为“生命寻找充足的理由 和神圣的哲学意义。” 8 於可训也认为,“(活着)不但反

    9、映了在一个特定的 历史阶段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艰难的生活历程,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 义,而且,也借以在一个更深入的层面上,揭示了一种带有某种乐生主义色彩的 生存哲学的奥秘。”9并且,夏中义、富华也认为活着是“乡土中国的生存 启示录或本土圣经”10,这是批评者亦承认的。张新颖认为,“这样的作品 特别能够唤起朴素的、深厚的、本土的现实感受和文学感受。”11 著名学者张 梦阳先生认为,“富贵承继并凸现了阿 Q 的乐天精神,说明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 以至几千年是如何熬过来的,是怎样乐天地忍受着种种苦难,坚忍地活着的。 正是本根于这种精神,阿 Q 才不致发疯或自杀,福贵也没有跟随他所有的亲人 去死,

    10、中华民族也才坚韧不拔地顽强延续了五千年。” 12 这些表述,与余华写 出了“活生生的中国人”13的说法,可以互相参考。同时,余华所说的“中国人”应该是指“没有自己名字”的底层群体,而非官、绅、士等各种握有政治、 经济、话语强权的人,这是与精英知识分子人生很不相同的、异质的生存哲学, 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此外,“忍受”,福贵生存方式最关键的一种生存“方法”, 在他们看来也是很值得探讨学习的,“默默地忍受着这些难以忍受的人生苦难无 怨无悔、无怒无争地活着”14。除此之外,以洪治刚为代表的赞同者们还认为“在福贵的这种活着的 背后洋溢着一种对生命的感恩,也折射出了对命运的自然承受,包含了某种宽广 无边

    11、的生存意味,也体现了自然生命的坚韧,具有非凡的潜在力量”15。认为 “活着”这个语汇本身,就是以最简单最平凡的方式,展示了生命中最深厚最顽 强的精神力量,它的包容性很强大,足以覆盖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尤其是 当余华将它安置在一个乡间农民的命运之中时,又无形之中赋予了其深厚的悲悯 情怀,使创作主体的情感力量与人物的命运之间达成了内在的共振关系。并且, 他们认为余华其实试图通过对福贵这种生活方式的描绘来回答一个这样问题:如 果活着意味着苦难,如果苦难并不来自社会的不公,如果苦难并不能获得彼岸的 救赎,那么,人是否还有必要活着?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人应该活着,并且, 在活着的期间,我们要心存善意

    12、。当然,也不是所以的评论家都赞同福贵的这种生存方式的。与赞同这种生存 方式观点相对的“苟活哲学”,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夏中义先生的观点。夏先生认 为,“余华对福贵活法之倾心当近之,余华所以尊福贵为偶像,是企盼自己 乃至中国人皆能像福贵那样温情地受难,即增强全民忍受苦难的生命韧性, 其最佳途径,便是模拟福贵从精神上自行阉割自身对苦难的痛感神经” 16 , 并且也显示了“某种以民族精神的集体遗忘为标志的良知的贫困” 17 。关于这 一点,他和富华的长文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 中谈得较详细,他们认为这些“乡野父老何以世世代代地熬到今天呢?想穿了, 也挺简单,无非是苦惯了,皮厚了,眼

    13、昏了,心糙了,苦点难点也就不在乎了, 仿佛人生自古便如此,也就不再或无力想象山外有山楼外楼,人竟还会有另种更 好的活法。” 18我发现持有“苟活哲学”评论家们,都有着相似的观点,就是认为福贵是盲 目的乐观,他是对苦难已经麻木的人,在痛苦面前失去自我。并且,他们颇为反感所谓的“忍受”,认为他没有抗争,没有挣扎,对自己身上的伟大品质也没有 任何发现,他只是被动、粗糙而又无奈地苟且的活着。比如评论家谢有顺认为, 福贵“对自己的痛苦处境没有意识” 19 ,这“与一头猪、一条牛没有什么区别” 20 。尽管余华指着活着说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但在他看来余华忽视了 这种高尚里所包含的虚假性福贵对苦难的承受是

    14、被动的,他的乐观也是盲目 的,他虽然学会了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仿佛有着与那头老牛一样的超然, 但是,存在的幸福并不会因此而到来。因为人和牛毕竟是不同的,牛永远不会追 问“我是谁”这样的问题,但是人会,人在被迫反省自身时会进入到“我是谁”、 “我何以为人”这样的意识和自我追问中,这是人和动物的一个界限。他还认为, 到活着的最后,福贵主动将那头老牛称为福贵,并与自己同名,主动的将自 己的存在等同于动物的存在,实际上就是“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放弃,就是宣布 自己从人的“世界”里退出,意味着一个人对自身的存在自动的放弃;而福贵表 现出来的所谓平静,实际上只是一种麻木之后的寂然而已。这不是一种高尚,而

    15、 是一种存在的悲哀。赵歌东也指责“福贵、许三观们执着地将药渣式的人生 和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苟活哲学进行到底”,体现了“一种受虐者和苟活者的 人生哲学。” 21虽然反对者们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但我个人认为,他们的观点难免有 些片面。余华笔下的福贵虽然在某些角度中显示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一种类 似于阿 Q精神胜利法的精神,但从福贵由少时福贵到年老时孑然一身的一生中, 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坚毅的精神以及一种活着的力量。尤其他对于苦难来临的抵 抗的态度,更让人感慨人性的美好、生存的艰辛。从作品中让我感受到生命意义 的所在,积极鼓励人们应努力地活着,给予我们以生存下去的动力和勇气。三、总结部分(将全文

    16、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 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每个活着的人都有他们各自的生存方式,只是每个人实现自己生存价值的方 法不同罢了。有的人是为追逐功名利禄而活着,而有的人不为其他只是为了单纯 的活着而活着。在活着的过程中,难免要遭受到各种各样的苦难与挫折,有的人 因无法承受苦难与挫折而放弃生命,而有的人却乐观的面对它们并坚强的活下去。那么,到底我们要怎么活?用什么样的态度活着?我们为什么而活?余华用 他的笔,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解答,从而把最本质的人生,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他 的活着这部作品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巨大的成功。历代研究者也正是以文本 为基础,从人生的角度、哲学的角度等各个方面展

    17、开对福贵的生存方式的研究, 无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信随着新一轮余华研究高潮的到来,福贵式的生存方式必将为更多人所理 解与喜爱。四、注释(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1、2 余华活着,南海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 页。3 、4姜飞“活着”:过程和意义对余华 90 年代小说的一种理解,贵州 师范大学学报,2001(2)。5 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01(4)。6 昌切、叶李:苦难与救赎:余华 90 年代小说两大主题话,华中科技大学 学报,2001(2)。7 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

    18、01(4)。8 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01(4)。9於可训:中国当代文学概论,页 348,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第 348-349 页。 10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01(4)。 11陈思和、张新颖、王光东:余华:由先锋写作转向民间之后,文艺争鸣, 2000(1)。12张梦阳阿 Q 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典型问题,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2000 年,第 6 期(1)。 13余华、杨绍斌:“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当代作家评论,1999(1)。14 於可训:中国当代文学概论,武汉

    19、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348-349 页。15 洪治纲:悲悯的力量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当代作 家评论,2004(6)。16 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01(4)。 17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01(4)。18 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01(4)。 19、20谢有顺: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问题,钟山,2002(1)。21 赵歌东:从愤怒的写作到虚伪的活着余华创作的后现代叙事策略,烟台大学学报,2005(3)。五、参考文献(根据文

    20、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1、余华活着,南海出版社 1998 年版。2、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变,南 方文坛2001 年第 4 期。4、昌切,叶李苦难与救赎余华 90 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话语, 华中科 技大学学报2001 年第 4 期。 5、富华人性之恶与人世之厄余华小说中的苦难叙述,华东师范大学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5 期。 6、张学昕对苦难的平静叙述论余华的两部“生存小说”,萍乡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1999 年第 3 期。7、余华现实一种,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年版。8、金汉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1、 年版。9、杨婷婷从李泽厚的“活着“哲学看余华的,文学教育, 2007年第 10 期。 10、袁载莲余华作品 的另一种解读,作家杂志,2 009 年 08 期 。11、蒋小波、余华作为成规的破坏者 J ,当代文坛1994 年第 5 期。12、董雪莲冰冷的叙述笔调,深切的人世关怀,黑河学报,2 010 年 08 期。13、丛尧原始批评视野中的 ,华章,2 010 年 07 期。14、洪治纲:悲悯的力量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当代作 家评论,2004(6)。 15、崔玉香从苦难主题看余华对传统宿命观的承袭,山东社会科学2006 年第 6 期。 16、谢有顺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钟

    22、山2002年第1期。17、郑阿平中国式的生存哲学的阐释解读,唐都学刊,2 007 年 7月第 23 卷第 4 期。 18、楚静死亡重击下的生命承担与温情救赎余华的解读,聊城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 2 期。 19、邱明淑为尘沙打磨的灵魂余华的生命意识,涪陵师范学院学 报,2 003 年第 2 期。 20、吴义勤主编余华研究资料(乙种),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 年版。21、洪治纲余华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22、黄伟林以坚忍的姿态承担不可抗拒的苦难余华的现代主义解 读,南方文坛,2007 年第 5 期。 23、李育红后悲剧时代的来临_从余华的谈起,小说评论,2006 年01 期。24、杨玉东生命与生存从和看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本 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 001 年第 4 期 。


    注意事项

    本文(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文献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