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学论文中国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分析 目录中国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分析3一、 过度包装的定义3二、 我国商品过度包装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势3(一)结构过度3(二)材料过度3(三)装潢过度3三、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4(一)商家的“争宠”心理4(二) 设计师的创作心理4(三)消费者的非理性心理4四、 过度包装带来的危害4(一) 浪费大量资源4(二)污染环境4(三)浪费大量物流资源4(四)损害社会利益5(五)诱发社会奢侈风气,暗藏腐败行为,加剧社会不和谐5五、 应对过度包装的对策5(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5(二)建立良好的包装循环机制5(三)通过立法禁止过度包装5(四)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5(五)借鉴
2、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5六、 结语6word文档 可自由编辑中国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分析论文关键词:过度包装、现状、原因、危害、对策【摘要】: 目前我国商品包装过度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而且在众多方面带给了我们危害,因此我国必须采取各项措施加以控制、制止,从而走上绿色之路、生态之路。 商品的包装通常分为物流包装和销售包装。包装的作用最主要是保护商品,其次是方便物流,促进销售和方便使用。在商品的物流包装上,各厂家都能够理性对待,自觉做到适度、实用、节约,然而在销售包装上商家各显其能,过度包装也就应运而生。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定,包装成本不应超过产品出厂价格的15%,超过15%就属于“过度
3、包装”。 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提出,只要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和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的30%,就可判定为“商业欺诈”。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进而过度包装也愈演愈烈。一、 过度包装的定义过度包装(OverPackage),就是: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说词过于溢美等。二、 我国商品过度包装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势 目前,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的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结构过度 有的商品故意增加包装层数,在内包装和外包装间增加中包装,外观漂亮,名不副实;有的商品包装体积过大,实际产品很小,喧宾夺主;还有的商品采用
4、过厚的衬垫材料,保护功能过剩,也属过度包装。某商场一件售价为500元的男士衬衣,先是装在一个塑料薄膜里,再装在一个纸盒里,再用无纺布将纸盒包装,最后装在一个超大的手提袋里,反复包装现象严重。 (二)材料过度 在月饼、茶叶等的包装中,很多采用实木、金属制品,内衬精美的绸缎,有的还“附赠”手表等物品,里三层、外三层,剥开层层叠叠的商品包装,最终的实物却小得可怜或者价值不高。一盒不到半斤的茶叶,按市场价还不到100元,但因有木盒包装并放在皮制的手拎袋里,价钱就升到800多元。打开某品牌的精美包装的月饼,里面的单个包装和散装销售的一样,而价格却高出散装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用促销员的话说其实就是卖包装。
5、(三)装潢过度 商家往往盲目采用上好的包装原材料,增加包装成本,有的甚至还在商品中附加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商品价值的礼品,提升商品价格。三、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 (一)商家的“争宠”心理 人们购物时,与商品直接接触,任何一种商品都有众多品牌,如何在纷繁的同类竞争者中凸显自己,攫住消费者的眼睛,非常重要。这也就是当今我们所不断强调的“注意力经济”或曰“眼球经济”。攫取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成功的开始,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这时,包装成了无声的推销员,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因此厂家、商家把包装设计推上前所未有之地位,基于争得消费者 “宠爱”的心理,商家便为“悦己者容”。(二) 设计师的创作心理 从包
6、装设计师自身的行为动机出发,也可探究过度包装产生的根源。设计师希望有更多的展示空间,有更多显现才能的机会,希望藉设计运用自己更多的特色和元素,然而一旦适当的“度”没有把握好,便滑向了“过度包装”的美丽陷阱。(三)消费者的非理性心理 华丽而昂贵的包装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消费者也心知肚明,为什么仍趋之若骛呢?当今时代,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强化,奢侈的消费品,特别是高档包装的礼品,其奢华的包装,诱惑人们消费,投合人们追求时尚品位的欲望,同时满足送礼者和受礼者双方的虚荣心理。四、 过度包装带来的危害包装美观大方一点,有利于商品销售。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过度包装走向另一个极端,夸大包装的功能,误导消费观
7、念,损害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过度包装过度消耗了资源,使社会承担了过度的包装成本,其危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浪费大量资源 包装工业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这些都是中国的紧缺资源。如果用于过度包装大量使用,而没有相应地进行回收利用,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二)污染环境 消费者抛弃大量包装废弃物,加重对环境的污染,过度包装产生的成本相当可观,而这些耗费大量资源的过度包装物,到了消费者手中全部变成了生活垃圾,从而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三)浪费大量物流资源 包装物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有的甚至比商品本身体积大好几倍,造成正向无效物流和逆
8、向回收物流运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运输效率低下,严重违背了节约物流运力运能的理念。(四)损害社会利益 首先过度包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其在支付了必要的商品价值后,又被强加了额外的巨额包装费。其次伤害了企业利益。激烈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了过度包装在市场上的泛滥,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利用夸大包装装饰功能的方法从消费者身上取得更多的价值。在短期内,企业营利可能会有明显上涨,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损害了社会利益。过度包装之风形成了奢华、浮夸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五)诱发社会奢侈风气,暗藏腐败行为,加剧社会不和谐 各地频频出现的天价商品,诱发了社会奢侈之风,有
9、悖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更有害的是,过度包装的节日礼品被有些人作为“遮羞布”,搭配着贵重的有价证券、礼品甚至金钱,大开贿赂之道,进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五、 应对过度包装的对策(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个人要建立绿色消费观,提倡朴素消费。人际交往中应重情谊轻礼品,重实际轻面子,这样过度包装就没有生存的土壤;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朴素、理性的消费观念,培育健康的社会风貌;政府及行业协会要加强指导,大力引导企业树立和增强朴素包装的理念,反对过度包装,提倡适度包装,从而达到节省费用、节约资源的目的;企业更是义不容辞,商品包装应从实际出发,合理设计,提倡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包装理念
10、,既要达到包装的功能,又要避免过度。 (二)建立良好的包装循环机制 我们应逐步完善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机制,鼓励商品供应链上的企业联手做好包装物回收。建立从终端零售店铺到批发商或配送中心再到生产企业的回收渠道,在商品配送物流的同时顺便实现包装物逆向物流,既不增加人员、车辆,也不增加费用。 (三)通过立法禁止过度包装 应该看到,我国对过度包装只进行了原则性的界定,而没有制定合理化包装的专业标准、过度包装的标准以及对过度包装的处罚标准。这就使得规定执行起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和标准。过度包装的标准要分行业、类别细化落实,科学合理,使操作者能够清楚界定过度包装。 (四)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 既然我国已
11、经对过度包装做出了明确的界定,那么我们也可以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在工商等部门下设立相应的工作单位专门负责接受举报、查实、处罚、监督等工作,从而起到逐渐改变我国商品过度包装的现象。 (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如建立标准控制制度,对包装物的容积、包装物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商品价值的比例等设定限制标准;生产者责任制度,减少包装废弃物的总量,削减使用包装材料和减少原材料消耗,从而降低成本,使产品更有竞争力;“绿色采购”制度,如日本的绿色购物法就纸张、文具、家电产品、汽车等18个大类237种商品制订了各种环保标准。六、 结语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虚假代替真实,造作代替自然,刻意的
12、粉饰僭越主体,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不仅在产业界,在金融界、学术界、演艺界也有过度包装的行为。适度的、正常的包装是一种促销手段和审美传播,而且它是以货真价实作为基石的。如果以少充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是内外不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么包装就超过了其特定的限度,沦为了纯粹的商业伎俩,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面对这种虚假、过度包装行为,只要消费者擦亮眼睛,戳穿它的西洋镜,那么无论它被装饰得多么奢华,包装得多么花哨,其阴谋都不能得逞。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包装走向绿色包装之路、生态包装之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欣喜地看见我国的各行业协会、国家立法机构和一些地方政府正在为此努力着,因此我们相信:我国遏制过度包装行为的前景必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