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doc

    • 资源ID:982779       资源大小:13.84MB        全文页数:16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doc

    1、第一篇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概述1.1复习笔记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稀缺性与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稀缺性(scarcity)又称稀少性,在经济学中特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资源具有相对有限性。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学科。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把稀缺性的资源配置到相互竞争的各种用途上,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

    2、了生产的效率。3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信息完全假设该假设主要是指市场交易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商品的质量、衡量标准有完全充分和对称的信息。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

    3、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问题。2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因此,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的选择、厂商的供给以及收入的分配。(1)均衡价格理论。该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主要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该部分主要研究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实现问题。(3)生产者行为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

    4、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包括成本与收益理论和生产者均衡理论。(4)市场结构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类型,分别研究在每一种市场结构条件下市场均衡的条件及其效率状态。(5)福利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公平与效率、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市场结构与帕累托最优、阿罗德布鲁模型等内容。(6)博弈论与厂商策略。博弈论目前已成为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该部分主要研究博弈论的基本问题、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重复博弈以及厂商策略。(7)不完全信息、外部性与市场失灵。该部分主要研究市

    5、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以及政府行为理论和政府微观规制理论。3基本假设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其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1)经济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主体的所有行为都是理性的和有意识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者随机型的决策。(2)资源有效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3)产权明确。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4)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且不需要任何成本。(5)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利润最大化

    6、是厂商的唯一目标。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个量研究方法个量研究即个体的研究方法,它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为着眼点和研究对象,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其特点是把一些复杂的外在因素排除掉,从而突出个体经济主体运行的主要现状和特征。个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主要有:(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注意到宏观经济问题对个量关系或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2)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常常是有条件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种研究方法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排除了一些外部经济因素来研究个体经济问题的。2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1)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

    7、象是什么的问题,也即对客观事物的状况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真实性陈述。该方法不包含价值判断,是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2)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一方法强调科学及其发展是与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在科学研究中不可能没有价值判断。在西方经济学中,福利经济学和政策理论往往属于规范分析方法。3均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就是研究各种经济变量如何趋于平衡的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局部均衡分析法和一般均衡分析法。局部均衡分析是将经济事件分为若干部分,将某些部分存而不论,而集中考察其中的某一部分;一般均衡分析法则侧重于通过研究各种经济因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分析整

    8、个经济体系的均衡,重视不同市场中各种商品和资源的产量和价格的相互关系。4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一回事,边际分析方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5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1)静态分析方法静态研究方法是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而静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主要致力于说明什么是均衡状态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而不管达到均衡的过程和取得均衡所需要的时间。当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均衡状态会由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

    9、2)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如果一种研究方法只着眼于前后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而不考虑从一个均衡点到另一个均衡点的移动过程和经济变化中的时间延滞,则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方法。(3)动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是对经济体系变化运动的数量进行研究,通过引进时间的因素来分析经济事件从前到后的变化和调整过程的方法。是否考虑经济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是区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关键。6数理模型分析方法数理模型分析方法是指在经济分析过程中,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字算式的推导来研究和表示经济过程与现象的研究方法。模型分为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模型的变量包括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建立的步骤为:第一步,选择变量;第二步,估算参数;第三步,

    10、验证与分析;第四步,预测。四、微观经济学的演化及其新进展1微观经济学的演化过程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微观经济学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价值论的研究初期。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作宏观考察的同时,也对其作了微观的探讨。在西方经济学的初创时期,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是经常混合在一起的,两者没有明确的界限。(2)第二阶段:新古典经济学阶段这阶段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基时期。微观经济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

    11、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以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这些研究初步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3)第三阶段:微观经济学建立体系的阶段20世纪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厂商理论为主体形成了理论体系。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张伯伦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无差异曲线的应用对需求理论的修正、一般均衡分析对局部均衡分析的补充以及福利经济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该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4)第四阶段:微观经济学的扩充和完善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微观经济学在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等方面都有所扩展,福利

    12、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5)第五阶段:微观经济学的深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一些新的经济学理论随之产生,如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非均衡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寻租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以及显示性偏好理论等。2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所招致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促使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获得了新的进展:(1)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研究的新进展显示偏好理论。“显示偏好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如果能找到选择行为与偏好之间的某种关系,通过消费者的“选择”来显示其“偏好”,那么需求理论和偏好

    13、理论就可以建立在可观察的消费者行为基础上,这就为检验消费者行为与最大化公理的一致性提供了可能。时间偏好与跨时期选择理论。人们对当前消费胜过对未来消费的评价,就是时间偏好。在这种观念下,消费者面临着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即跨时期选择。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在确定条件下,理性公理假设成立,而在模糊或不确定条件下,人的行为常常违背理性公理假设。因此,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必须考察人们的复杂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望理论、遗憾理论和模糊模型。因此,对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合同等问题的研究,成为微观领域的一个活跃分支。最为突出的成就包括风险资产理论、代价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

    14、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等。厂商理论的新发展。a企业的本质和边界。这一问题最早由科斯使用“交易成本”来解释: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从而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b企业的内部组织效率问题。在这方面,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从团队生产角度解释了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威廉姆森等的研究得出了不同内部组织形式将存在不同效率的结论。c最大化厂商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在现代企业组织条件下,投资者的潜在权力大部分未经行使就丧失了,只剩下资本市场通过被接管的威胁对经理产生一种完全制约。“委托代理理论”正是针对经理对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进行的系统分析。(2)博弈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博

    15、弈论本来是数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博弈论才逐渐融入经济学研究中,成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的选择是相互作用的,不考虑对手的反应是不理智的。同时,博弈论或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现实中大量的经济活动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3)市场失效和政府规制问题的深入研究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价格机制不可能有效调节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领域,这就出现了“市场失效”。从纯经济分析角度看,导致“市场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外部性理论从如下三条路径进行发展:a对众

    16、多的外部不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b针对外在性问题,提出了众多的“内在化”途径。c关于“规模经济”思路的发展。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公共性”,可以提供一种正的外部效应,而且在原则上公共产品能使社会全体成员享受这种外部收益。如果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则永远不可能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的经济运行费用和摩擦力,这些问题又会严重影响企业行为和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科斯将其归结为市场与组织的产权界区上出了问题,并用交易成本来解释,即科斯问题及科斯定理。市场权力与政府规制的理论和实践。在私人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另一类市场失效问题由

    17、市场结构的缺陷或市场权力的失控而引起的失效。这就是:一方面出现了大企业的垄断;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过度的市场竞争,或在信息不完全、预期不准确条件下展开的“盲目的竞争”,这一切都会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失去效率,或者使社会消费的公正原则遭到破坏。(4)不确定分析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将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融入经济分析中,使经济分析的环境条件向经济现实跨近了一大步,增强了经济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不确定性经济学。美国芝加哥学派创立者弗兰克奈特教授首次明确地把不确定性与风险作为一种经济问题来分析,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们的主要成就包括:运用概率论来度量风险和描述不确定性,运用数

    18、学公理化方法刻画不确定性环境下人们的经济行为,引入精细的决策树分析,以及将不确定性分析深入一般均衡模型之中。此外,对规避风险、减少不确定性的途径等问题也有相当多的探讨。信息经济学。从近30年的发展来看,在微观领域,信息经济学有两个重要的研究分支:一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这关心的是“信息成本”和最优的信息搜寻;二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这是现代信息经济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人甚至把这一领域的发展称为微观经济理论的最活跃的研究领域。3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微观经济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现了以下趋势。(1)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趋势数学化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主

    19、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计量经济学的崛起;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博弈论的引入。(2)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趋势“经济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该假定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可是,在20世纪中,“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也被不断地修改和拓展,甚至遭到批评和攻击。(3)研究领域的超经济化趋势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其研究领域与范围开始逐渐超出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畴,经济分析的对象扩展到几乎所有人类行为,小至生育、婚姻、离婚、家庭、犯罪等,大至国家政治、投票选举、制度分析等。对于经济学研究领

    20、域的这种帝国式的“侵略”与扩张,有人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1.2课后习题详解1如何理解“经济人”假设的内涵?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

    21、的利益;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2)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和前

    22、提条件,它存在于经济学几乎所有的理论之中。“经济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石之一。2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答: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

    23、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指把稀缺性的资源配置到相互竞争的各种用途上,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

    24、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3价格是如何配置资源的?答: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而这三个层次都与价格因素有关:(1)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里面都涉及到了价格问题,对消费者来说,其消费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预算约束问题,预算约束问题使消费者不得不考虑自己所要消费的产品的价格水平是否可以接受。对生产者来说,他的生产决策也必须考虑到产品当前的价格问题,高价格会使其增加投资,增加产量,低价格会使其减少投资,减少产量。(2)第二个层

    25、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这个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应该说在第二个层次中,价格是核心。(3)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单个市场的核心是价格,那么多个市场的核心将仍然为价格。价格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决策中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又调节了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和生产者的要素需求,而产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又调节了生产者的产品的供给和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正是价格最终使整个微观经济学得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微观体系得以顺利

    26、流转。4简评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2)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

    27、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3)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

    28、社会利益。5简述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答:20世纪30年代以后,微观经济学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所招致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促使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正是在这种探究中,微观经济学获得了新的进展。这些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研究的新进展关于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新近研究是从理性经济人行为假定开始的。从检验消费者行为是否符合效用最大化或偏好最大化开始,相继出现了显示偏好理论、时间偏好与跨时期选择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厂商理论围绕着企业的本质和边界、企业的内部组织效率、最大化厂商模型与

    29、委托代理问题三个问题,面向现实逐步得以发展起来。(2)博弈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博弈论本来是数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博弈论才逐渐融入经济学研究中,成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传统微观经济学在谈到个人决策时,通常认为这是一个在给定价格参数和收入条件下的最优选择问题,个人的选择不影响他人,也不依赖于他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的选择是相互作用的,不考虑对手的反应是不理智的。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现实中大量的经济活动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绝大多数应用模型都是在20世纪70

    3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大约从80年代开始,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已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3)市场失效和政府规制问题的深入研究论证市场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构造和完善一般均衡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传统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构成了当代微观经济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但是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有效调节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领域,这就出现了“市场失效”。从纯经济分析角度看,导致“市场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产品、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市场权力与政府规制的理论和实践。(4)不确定分析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确定性经济学

    31、和信息经济学已构成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微观经济学将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融入经济分析中,使经济分析的环境条件向经济现实跨近了一大步,增强了经济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6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答:方法论的变化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微观经济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现了以下趋势:(1)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趋势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本来不是始于20世纪,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如此的专门化、技术化、职业化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从而使经济学这个大厦体系更严密、表达更准确

    32、、思维更成熟。数学化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计量经济学的崛起;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博弈论的引入。(2)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趋势“经济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该假定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可是,在20世纪中,“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也被不断地修改和拓展,甚至遭到批评和攻击。例如,西蒙认为经济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理性”的;贝克尔拓展了“经济人”的假定,认为个人效用函数中具有利他主义的因素;鲍莫尔主张用“最大销售收益来代替最大利润的目标函数”,因为实证经验表明经理层的薪金与销售收益的关系

    33、大于它与利润的相关程度;莱本斯坦一反“利润极大化、效用极大化、成本极小化”的经济人的传统假定,认为上述假定在完全竞争下是适用的。公共选择学派提出的挑战是,“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并不能得出集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阿罗定理”说明个人福利的简单加总不一定与社会福利一致。新制度主义认为“经济人”假定过于“简单化”,因为除了物质经济利益以外,人还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会性的需要。(3)研究领域的超经济化趋势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并非完全建立在对前一种方法或另一种方法的否定之上,而更多的是随着时代主题和研究角度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其研究

    34、领域与范围开始逐渐超出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畴,经济分析的对象扩展到几乎所有人类行为,小至生育、婚姻、离婚、家庭、犯罪等,大至国家政治、投票选举、制度分析等。对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这种帝国式的“侵略”与扩张,有人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4)案例使用的经典化趋势在西方经济学中,用案例阐明一个定理、寓意一个规律已经司空见惯。但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中的“举例”,不仅已经发展到“经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举例已不足以说明问题,甚至所举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案例的唯一性,既通俗易懂,又代代相传,成为一种象征。科斯定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牛群到毗邻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来完成的;1977年诺贝尔

    35、奖获得者米德在论述外部性的发生与补偿时,给读者讲述的是“蜜蜂与果园”的例子;同样论述外部性,庇古的举例更为浪漫与优美,是“火车与飞鸟”的故事。第二章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2.1复习笔记一、产品市场的需求分析1产品市场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1)需求的含义产品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现实的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购买欲望;其二是购买能力。(2)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通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就少;相反,价格低,则需求就多。相关商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会

    36、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动。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和需求正相关。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又称“消费者嗜好”,是指消费者主观上对某种商品的偏爱心理。它是对商品或劳务优劣性所产生的主观的感觉或评价。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消费者认为预期的经济增长形势乐观、自身收入水平稳步上升、商品或劳务价格将会上涨,就会增加当前的需求;相反,则当前的需求会减少。政府的政策。政府实施的某些政策会刺激或抑制消费,从而增加或减少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此外,社会人口及其构成、历史传统、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

    37、也会对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指需求与影响需求的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若只考察商品本身价格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需求函数可表达为:(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及其相应的需求量的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可以由需求表中给出的价格一需求量组合得出,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如图2-1所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表示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图2-1 需求曲线3需求定理(1)需求定理的内容需求定理的具体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38、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2)与需求定理相悖的情形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来说,其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与需求定理相悖:吉芬商品主要指在贫困地区中生活所必需的低档商品。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低档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为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主要指某些价格昂贵、能够用来炫耀消费者财富和地位的商品。这类商品的象征意义与其价格正相关,价格越高,其炫耀作用越强,需求量越大,反之,需求量下降。4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与需求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为需求

    39、曲线上的一个点。需求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需求量,需求为一条线。(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曲线的变动就分为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两种情况:需求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原有需求曲线的移动。图2-2中点沿着原来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至点。需求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收入变化、偏好改变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动,这种变动会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图2-2中移动至。图2-2 需求曲线5产品市场的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所有个人

    40、对某种产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将每一价格水平上个人的需求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需求量。由于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加总而来,因此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就是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此外,市场需求还受消费者人数的影响,与消费者人数正相关。将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可得出市场的需求曲线,它表示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市场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二、产品市场的供给分析1产品市场的供给及其影响因素(1)产品市场供给的含义产品市场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根据定义,现实的供给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厂商供应商品的意愿;

    41、其二是厂商供应商品的实际能力。(2)影响产品市场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厂商利润的大小。价格上升,厂商可获取更多利润,使供给量增加;反之,供给量减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减少;互补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厂商会减少商品的供给;相反,供给增加。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使供给增加。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厂商预期未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价格水平上升,厂商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供给。反之,则减少供给。政府的税收政策。政府的税收政策对厂商的生产成本有直接影响,政府税

    42、收增加,会提高厂商的生产成本,厂商的供给会相应减少。相反,政府减税有助于刺激厂商增加供给。厂商的商品供给还受生产规模、进出口贸易、厂商的经营发展战略以及气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1)供给函数供给函数是指供给与影响供给的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若只考察商品本身价格对其供给量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供给函数可表达为:(2)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及其相应的供给量的数字序列表。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3所示,横轴表示商品的需求量,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表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43、图2-3 供给曲线3供给定理(1)供给定理的内容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2)违背供给定理的情形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劳动力和土地等来说,其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与供给定理并不相符: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价格表现为工资。在一定范围内,劳动力供给会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增加,但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工资水平的进一步上升,劳动力的供给不仅不会继续增加,相反会逐渐减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的,其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无论价格怎样变动,其供给量始终不变。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1)供给量与供给供给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

    44、水平下,厂商供应的商品数量,供给曲线上的一个点。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供给量,为一条曲线。(2)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供给曲线的变动就分为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两种情况:供给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原有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2-4所示,点沿着原来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点。供给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生产技术改变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整体向右下方移动,即由移动至。图2-4 供给量变动和供给的变动5产品市场的单个厂商供给与市场

    45、供给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厂商对某种产品或劳务供给数量的总和。将每一价格水平上单个厂商的供给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供给量。由于市场供给是由单个厂商供给加总而来,因此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因素也是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此外,市场供给也受厂商数量的影响,与厂商数量正相关。市场供给曲线如图2-5所示。图2-5 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由图2-5可知,将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场供给曲线,它表示某种产品的市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市场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因此,市场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三、产品市场的均衡与均衡价格1产品市场的均衡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这

    46、两种力量决定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意味着产品市场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即产品市场实现了市场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如图2-6所示。图2-6 产品市场的均衡在图2-6中,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表示价格,表示需求曲线,表示供给曲线,点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此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为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产品市场的均衡也可以用供求函数来表达:2均衡价格的决定(1)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等,称为均衡产量。图2-6中,为均衡价格,为均衡产量。(2)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双方的竞争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

    47、成过程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状态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而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干预。一旦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在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下,价格会逐步调整直至均衡。3均衡价格的变动(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一般而言,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如图2-7所示。图2-7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图2-7中初始均衡点为点,由于某种原因如收入增加导致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与供给曲线相交于点,新的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显然,。可见,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随需求的减少而减少,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一般而言,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图2-8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如图2-8所示。初始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与需求曲线相交于点,新的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显然,。可见,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均衡价格随供给


    注意事项

    本文(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