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城市环境项目APL三期南汇支线工程----QNZ-C2标施工监测方案.doc

    • 资源ID:982727       资源大小:407.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城市环境项目APL三期南汇支线工程----QNZ-C2标施工监测方案.doc

    1、上海城市环境项目APL三期南汇支线工程QNZ-C2标施工监测方案 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简况- 1 -1.2 顶管井概况- 1 -1.3 工程地质条件- 3 -1.4 水文地质条件- 4 -1.5 周边环境- 5 -第二章 监测依据及内容- 8 -2.1监测依据- 8 -2.2监测目的- 9 -2.3监测方案编写原则内容- 10 -2.4监测内容- 10 -第三章 控制点的布设- 11 -3.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11 -3.2控制测量- 11 -第四章 监测点(孔)的布设及监测- 12 -4.1围护墙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2 -4.2围护墙顶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13

    2、 -4.3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14 -4.4地表沉降监测- 14 -4.5 支撑轴力监测- 15 -4.6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16 -4.7 周边地下管线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 17 -4.8监测频率- 18 -4.8监测警戒值设定- 20 -第五章 仪器设备及技术措施- 21 -5.1仪器设备- 21 -5.2监测精度- 21 -5.3质量保证措施- 22 -第六章 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 22 -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 23 -第八章 其他说明及有关承诺- 25 -附 图- 26 -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况上海城市环境项目APL三期子项目青草沙南汇支线工程规模为128万m3/d,工程

    3、内容包括:金海泵站至川沙水厂管线、金海泵站至南汇北泵站管线、南汇北泵站至A2与大治河交叉口输水管线、交叉口至航头水厂输水管线、交叉口至惠南水厂管线以及南汇北泵站。本标段施工内容为QNZ-C2标的管道、顶管井以及附属工程的土建及设备安装总承包施工,包括材料、管道、顶管施工、管道防腐、设备安装、试压清洗、临时设施、施工影响区域现有设施及各种管线的保护等。QNZ-C2标施工范围为:至南汇北泵站的2根DN2000钢管和至川沙水厂的1根DN1800管道(后分为2根DN1200管道),其中至南汇北泵站,输水规模为108万m3/d,至川沙水厂,输水规模为20万m3/d(校核规模为40万m3/d)。2根DN2

    4、000管道、1跟DN1800管道自J6井起(不含J6井),至J7井、经J7井至J10井为三线并行段,J10井后1根或2跟(待设计变更确认)DN1800管线向东穿越华东路至东侧的J94井后,向南经过J94井(连通阀门井)后分为2根DN1200管道、分别经过J95井、96井、J97井、98井、J99井至川沙水厂内的J100井(含J100井)。J6井(不含)至J100井之间为全线顶管,设计变更后J6井至J7井之间长度为827.5m,J7井至J10井之间长度为1191.5m,J10井至J94井之间长度为87.1m,J94井至J95井之间长度为342.3m,J95井至J96井之间长度为446.3m,J9

    5、6井至J97井之间长度为272.6m,J97井至J98井之间长度为288.1m,J98井至J99井之间长度为313.3m,J99井至J100井之间长度为272.5m。工作井有7座,接收井有7座,沿用线顶管井内设有排气及排水等设施。1.2 顶管井概况本标段共有4座工作井、5座接收井。表1 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结构情况统计表井位性质平面净尺寸(m)井位性质平面净尺寸(m)J7工作井18J97工作井137.4J10接收井18J98接收井7.47.4J94接收井15J99工作井137.4J95工作井137.4J100接收井7.87.4J96接收井7.47.4表2 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结构形式井室性质平面净

    6、尺寸埋深围护结构桩长J7工作井1819.1设计变更为沉井J10接收井1810.9设计变更为沉井J94接收井1510.15800灌注桩+850600搅拌桩24.5J95工作井137.49.53设计变更为沉井J96接收井7.47.49.98设计变更为沉井J97工作井137.411.05设计变更为沉井J98接收井7.47.49.68设计变更为沉井J99工作井137.415.05800灌注桩+850600搅拌桩30.05J100接收井7.87.415.4900灌注桩+800500旋喷桩32.75表3 支撑体系、坑底加固以用进出洞加固方式井室支撑系统坑底加固进出洞加固J94圈梁+3道钢砼围檀搅拌桩裙边+

    7、压密注浆,厚4.5m水泥搅拌桩加固,宽2.4mJ99圈梁+3道钢砼围檀+1道钢支撑搅拌桩裙边厚4.5m,压密注浆,厚3.0m水泥搅拌桩加固,宽2.4mJ100圈梁+3道钢砼围檀旋喷加固厚4.5m旋喷加固,宽2.0m1.3 工程地质条件经勘察查明,在本次勘察40m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属第四纪全新世Q34-上更新世Q23的沉积岩,主要由填土、粉土、淤泥质土、粘性土等组成。根据沉积时代、成因类型及其土性可划分8个主要层次,其中、层各分为若干亚层。具体为:1层杂填土(夹建筑垃圾)、2层淤泥、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层灰色粘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2层灰色粘质粉土、层灰色淤泥质

    8、粘土、1-1层灰色粘土、1-2层灰色粉质粘土、2层灰色粘质粉土、3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砂、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1层草黄色砂质粉土、2层灰色粉砂、1层灰色粉质粘土。1层杂填土厚度普遍较大,一般为0.2-3.5m,局部较厚达5.2m。土质夹碎砖、石子等建筑垃圾以及植物根茎等,结构松散,土质不均。2层淤泥,主要分布于暗浜、明浜,勘探孔中厚度一般为0.3-3.0m,夹少许碎砖等杂物,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不均。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为弱渗透性的土层,在上海地区俗称“硬壳层”,土质自上至下逐渐变软,在上部填土较厚及明浜地段变薄或缺失。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低强度,高含量,高压缩性,高灵

    9、敏度,弱渗透性的软弱土,具有流变、触变特性,工程性质差,该层为天然地基的主要软弱下卧层。夹层灰色粘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松散状态,该层土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坍塌、流砂、管涌现象,在场地内有均有分布。2层灰色粘质粉土,松散-稍密状态,该层土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坍塌、流砂、管涌现象;本标段中未出现。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属于低强度,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弱渗透性的软弱土,具有流变、触变特性,工程性质差,该层为天然地基的主要软弱下卧层。1-1层灰色粘土,软塑状态,土性一般,具有流变、触变特性。1-2层灰色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土性一般,工程性质较1-1层稍好。2层灰色粘质粉土,稍密状态,

    10、工程性质较好,是典型的古河道沉积地层,局部埋深较大。厚薄不均,且为不连续分布。3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砂,软塑状态,工程尚可,埋深及厚度较大。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态,工程性质较好,局部地段埋深较大。1层草黄色砂质粉土,中密状态,工程性质良好,其下卧层为密实状态的2层灰色粉砂,工程性质更佳。1.4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有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微承压水以及深部粉(砂)土中的承压水。潜水:对工程基础设计及施工有直接影响的主要为浅部土层的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江水渗流与地表径流,排泄方式以蒸发消耗为主。潜水位埋深随季节、气候、湖汛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勘察期间测得钻孔中地下水埋

    11、深约0.402.60m,相应水位为1.905.10m。上海地区潜水水位埋深一般0.3-1.5m,受降雨、潮汛、地表水的影响有所变化,年平均水位埋深0.5-0.7m,高地下水水位埋深0.3m,低地下水水位埋深1.5m。承压水:拟建场地浅部有夹层灰色粘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2层粘质粉土及2层粘质粉土微承压水分布,深部有1、2粉(砂)土承压水分布,1、2属于同一水文地质层,夹、2层连通,系同一水文地质层,2层为古河道沉积区微承压水含水层。根据上海市长期观测资料,承压水水头高度一般均低于潜水位,水头埋深一般为3.0-11.0m,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1.5 周边环境本工程顶管线路主要沿着华东路南北走向

    12、,穿越众多的地面桥梁、道路、建筑物及河浜。主要情况如下:u 华东路上与华东路平行的管线包括:上话,9孔,管顶埋深1.0米;军通,4孔,管顶埋深0.8米;上话,2孔,管顶埋深1.0米;上煤,管径300毫米,管顶埋深1.60米;电力,20孔,管顶埋深3.1米;电力,一组,顶埋深1.6米;浦东有线,3孔,顶埋深0.80米;信息,9孔,管顶埋深1.60米;,非开挖施工;上水,管径300毫米,管顶埋深1.30米;污水,管径300毫米,管顶埋深4.10米;雨水,管径500毫米,管顶埋深2.30米;煤气300在过俞浦桃河时为非开挖施工,最深处管道底标高为-4.8米;在过北界河时为非开挖施工,最深处管道底标高

    13、为-6.5米。雨水,管径600毫米,管顶埋深2.20米;污水1000毫米也为顶管过川杨河,管底底标高为-3.2米。u 华东路上与华东路垂直的管线从北到南包括:污水,管径300毫米,管顶埋深1.60米;污水,管径1000毫米,管顶埋深5.30米;污水,管径300毫米,管顶埋深4.20米; 上话,3孔,顶埋深1.10米;上煤,管径300毫米,管顶埋深1.10米;在过北界河时为非开挖施工,最深处管道底标高为-6.9米。雨水,管径600毫米,管顶埋深1.40米;污水,管径300毫米,管顶埋深1.70米;雨水,管径500毫米,管顶埋深1.10米;雨水,管径600毫米,管顶埋深2.10米;u 华东路沿线主

    14、要障碍物华东路吕家浜河桥桥台长52米、宽26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沈沙港河桥桥台长52米、宽42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南新沟河桥桥台长48米、宽29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俞浦桃河桥桥台长48米、宽29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北界河桥桥台长48米、宽29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川杨河河桥北岸桥台长6米、宽46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川杨河河桥南岸桥台长40米、宽7米,下有桩基础;本工程基坑监测、环境保护监测保护等级均为一级。第二章 监测依据及内容2.1监测依据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5、12897-2006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6) 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7) 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TJ08-61-20108) 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9) 上海市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10) 上海市民用机场航空油料管线保护办法(2002年修正)11) 上海市燃气管道设施保护办法(2005年)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13)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保护对象权属部门对监测的技术要求等。14) 同

    16、类工程实践经验。2.2监测目的在围护结构、土体加固、顶管施工期间,由于土体应力平衡受到破坏,会对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周期性地对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应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营和正常使用。在基坑开挖、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情况、材料性质、施工工况和外界其它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理论预测值尚不能准确、全面、充分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本工程的监测目的主要有:1) 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判断上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

    17、是否合理或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实现对下步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 通过监测确保本工程地下结构、顶管施工期间,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等的正常运行和使用;3) 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支护体系处于受力均衡、安全、可控状态;4) 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围护结构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封堵止漏,防止大面积涌砂而出现险情;5) 将现场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实时工况,进一步优化方案,细化措施,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即好又快的建设目的;6) 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拆撑阶段,能做到施工科学有序,确保基坑围(

    18、支)护体系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2.3监测方案编写原则内容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关单位的要求,本监测方案的编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 监测保护范围根据国家及上海市监测规范(规程)、上海市基地基础设计规范及本次招标必选文件内容,施工监测基本范围为确定:顶管井:以基坑外边线四周2.53.0H(H为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顶管区段:以管线中心轴线每侧出去D/2+H(D为管道直径,H为管顶至地面的覆土深度)范围内。对特殊重大基础设施及重大管线,如轨道交通、磁悬浮、航油管、中高压燃气等,按照轨道交通的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其保护监测范围为50m。故本次监测

    19、布点对超出上述监测范围的监测对象根据具体的分布距离作适当监测布点。2) 监测内容和监测点的布设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必须能客观全面反映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基坑围支护体系的变形。2.4监测内容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监测内容为周边环境监测及基坑本体监测。各监测点的布设与施工顺序和保护对象必须相对应,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作业位置,监测保护的重点也会有所侧重。本次拟定监测项目具体如下:周边环境监测1) 地下管线变形监测;2) 道路、地表变形监测;3) 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基坑围护体系监测4) 围护墙墙顶变形(水平、竖向位移)监测;5) 围护墙墙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6)

    20、支撑轴力监测;7) 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第三章 控制点的布设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能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3.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地下管线、建筑物沉降、立柱沉降、围护墙顶的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深层土体测斜等方面的监测。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监测控制网分两种:平面控制网用于水平位移监测;水准控制网用于竖向位移监测。平面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计划为同点,在每个工作井周边不少于3点,在顶管沿线每200米布设1点,用于控制整

    21、个监测区竖向及水平位移。基准点设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之外较稳定的地方,且尽量采用固定观测墩;无条件布设固定观测墩时用划十字的测量道钉埋设。具体布设将在进场后据现场条件确定。并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以后每个月应进行一次联测以校核它的稳定性。3.2控制测量3.2.1、仪器设备选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用Leica TS02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2+2ppm*D)mm,测角2。水准测量用DS05水准仪配合精密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其标称精度为:0.3mm/km。3.2.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1、 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二等水准0.3m

    22、m0.5mm2L mmL为公里数2、 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级城市导线,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备注二级导线21/100001 mm3、 测量过程中应遵守“五固定”原则: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尽可能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测量成果经内业检查合格后,通过平差方法求得各点的最终结果。第四章 监测点(孔)的布设及监测4.1围护墙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孔设置:在每个钻孔灌注桩围护的顶管井分别布设4个围护墙体水平位移监测孔,共布测点12孔。埋设方法:预先将测斜管连接好固定在钢筋笼内与其一起下到墙中,以墙底作为不动点、墙顶水平位移作为修正

    23、值进行计算。埋设时,测斜管的一对槽口必须与所在的围护墙成垂直位置。在未确认导槽畅通时,不得放入真实的探头。测斜管内注入清水,防止其上浮;测斜管口高度与围檩设计高度相当。埋设结束后,量测导槽方位、管口高程,做好记录,并用红油漆标记编号。工作方法:图4-1 围护结构变形量测示意图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垂直于基坑边线方向A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0.5m (或1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电压读数为Ui(+)、Ui(-)。其中“+”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 180。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

    24、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4.2围护墙顶垂直、水平位移监测测点布设:在测斜孔旁边埋设监测点,共布设12个测点。埋设方法:将划有“十”字的钢筋埋入圈梁中,用混凝土固定,确保测点牢固稳定。工作方法:(1)垂直位移:从高程控制网引入高程,固定测站进行闭合或者附合线路测量,经内业校核合格后进行平差并计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累计变化量=本次测量值-初始测量值本次变化量=本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2)水平位移:从平面控制网检查观测站的稳定性,并以实测检查数据修正观测站。观测时采用坐标法、视准线法或者小角度法观测。累计变化量=本次测量值-初始测量值本次变化量=本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4.3坑外地

    25、下水位监测测点布设:在每个工作井周边布设2孔,共布设18个点。埋设方法:用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孔底部以上2m处安放100mm的PVC透水管,在其外侧用铜网包好。然后逐节将水位管插入孔内至设计深度。在透水管的深度范围内回填黄砂,以保持良好透水性,其它段采用回填膨润土将孔隙填实。成孔后加清水,检验成孔质量,孔口用盖子盖好,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工作方法:利用水位仪测试管口至管内水面之深度即为本次地下水位观测值,测量水位管口高程,将水位观测值换算成吴淞高程:h=h管一h实其中:h-水位高程;h管-管口高程;h实-地下水位高程(管口与管内水面之深度);本次水位测试值与上次水位测试值之差为本次水位变

    26、化量;与初始值之差为水位累计变化量。4.4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布设:在每个顶管井基坑四周共布设4组断面,每断面根据场地情况设5点,自围护墙外侧2米开始,共设36组断面,180个监测点。顶管轴线地表监测点布设原则是,在每根原水顶管轴线上方每5米布设一点监测点,每50米布设一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根据原水管埋深布设58个监测点。具体见监测点汇总表。埋设方法:在道路上埋设道钉,在绿化带中埋设不短于30cm的钢筋,使钢筋顶部不高于地坪,所有测点做标记并统一编号。工作方法:同围护墙顶垂直位移监测图4-2 井位基坑监测点位布置示意图4.5 支撑轴力监测目的:基坑围护支撑体系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随着基坑施工工况的

    27、变化建立新的平衡。通过支撑轴力监测,可及时了解砼、钢支撑受力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基坑围护支撑体系稳定情况和安全性,以指导基坑施工程序、方法,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仪器选用:轴力监测选用反力计、钢筋计和钢弦式频率接收仪。测点布设:在每个有支护结构基坑内布设1组支撑轴力,其中钢支撑使用反力计、砼支撑使用钢筋计。反力计安装:支撑轴力反力计(钢筋计)在安装前,要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及标定系数的检验。反力计有一套安装配件:两块400*400*20mm的钢板,一只直径为15cm的圆形钢筒,钢筒外翼状对称焊接有4片与钢筒等长的钢板。安装时,一块钢板与圆钢筒一端焊接,并焊接在钢支撑一端的活络头上;反力计一端安放在钢筒中

    28、,另一端与钢板焊接,并随钢支撑的安装一起焊接支撑在围护墙的钢围檩上;对于砼支撑,在混凝土支撑的主筋上焊接钢筋计,4个为一组,浇捣混凝土时注意保护,拉出导线到集线箱。拟在每个钻孔灌注桩围护的顶管井基坑水平支护体系中布设1组支撑轴力监测点。J94井为3道支撑,布设3点,每点4个钢筋应力计,总计12个钢筋应力计。J99井为4道支撑,布设4点,每点4个钢筋应力计,总计16个钢筋应力计。J100井为3道支撑,布设3点,每点4个钢筋应力计,总计12个钢筋应力计。本标段共计布设40个钢筋应力计。4.6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测点布设:对每个工作井基坑外边线四周2.53.0H(H为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

    29、结构特征部位布设沉降监测点。对管线中心轴线每侧出去D/2+H(D为管道直径,H为管顶至地面的覆土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结构特征部位布设沉降监测点。埋设方法:在离墙角50cm处的墙面钻孔,埋入弯成“L”型的14圆钢筋,用混凝土浇注固定;或用射钉枪直接打入钢钉于相应部位。工作方法:同围护墙顶垂直位移监测。4.7 周边地下管线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测点布设:对井位周边管线重点监测,布点间距为8米;与顶管管位平行的点距为1520米。平行管线交叉布设,距离较近的两条监测管线,重点监测抗变形能力小的刚性管,比如煤气、上水等。管线太多的地区,选择距离施工面近的管线进行监测,较远的、抗变形能力较大的管线采用适

    30、当的取舍,少布设或不布设监测点。横穿管线布点间距自顶管中心向两侧每3-5米布点,监测断面长度为40米。埋设方法:采用直接监测点和间接监测点埋设相结合的原则:(1)直接监测点:将监测的管线开挖暴露后,监测点直接作在管线上,对管线作直接沉降、位移测量;(2)间接监测点:在地下管线上方将钢筋打入地表内,以地表土体沉降位移,间接了解管线沉降位移情况。工作方法:同围护墙顶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点汇总表 表4-1 井位、顶管区段监测内容监测点数量J7,J10,J94-J100地下管线变形80点(约)道路、地表变形36个断面,180点建筑物变形20点围护墙墙顶变形(水平、竖向)各12点围护墙墙体水平位移

    31、(测斜)12孔支撑轴力3组,40个钢筋应力计; 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19孔J6J7区段(3根原水顶管)地下管线变形477点(约)道路、地表变形轴线:1603=480点断面:156=90点建(构)筑物变形109点J7J10区段(3根原水顶管)地下管线变形622点(约)道路、地表变形轴线:2333=699点断面:226=132点建(构)筑物变形30J10J94(2根原水顶管)地下管线变形222点(约)道路、地表变形轴线:1782=356点断面:26=12点建(构)筑物变形-J94J95 (2根原水顶管)地下管线变形106点(约)道路、地表变形轴线:632=126点断面:66=36点建(构)筑物变形8

    32、J95J96 (2根原水顶管)地下管线变形173点(约)道路、地表变形轴线:812=162点断面:76=42点建(构)筑物变形8J96J97 (2根原水顶管)地下管线变形105点(约)道路、地表变形轴线:482=96点断面:56=30点建(构)筑物变形-J97J98 (2根原水顶管)地下管线变形114点(约)道路、地表变形轴线:482=96点断面:56=30点建(构)筑物变形8J98J99 (2根原水顶管)地下管线变形112点(约)道路、地表变形轴线:552=110点断面:56=300点建(构)筑物变形80J99J100 (2根原水顶管)地下管线变形94点(约)道路、地表变形轴线:472=94

    33、点断面:46=24点建(构)筑物变形-4.8监测频率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保护对象权属部门要求,整个监测工作视施工工况及监测对象变化情况,将采取定时与跟踪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本方案初定监测频率见表4-2、表4-3。 1)顶管井施工期间:监测频率表 表4-2施工工况监测频率施工前初值测试3次围护桩基施工(指有挤土效应的施工方法)1次/37d进出洞口加固和降水1次/37d顶管井开挖至底板浇好3天内1次/1d顶管进出洞口1次/1d顶管期间1次/7d2)顶管推进施工期间: 监测频率表 表4-3监测内容施工阶段监 测 频 率推进面前20m、后30m推进面后3050m推进面后50m以上管道贯通后3个月内地下管

    34、线沉降2次/天1次/3天1次/周1次/月地表沉降2次/天1次/3天1次/周1次/月建/构筑物沉降2次/天1次/3天1次/周1次/月注:1,监测频率可根据数据变化情况作调整;2,当测量数据报警或有突变时应加密测试频率直至跟踪监测。特殊情况下监测频率调整:在监测过程中,根据施工及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遇下述异常情况需加密监测频率,直至进行跟踪监测:a)监测数据急剧变化并在短时间内报警;b)施工过程中出现有安全隐患的异常情况如超深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c)遇不良地层时,加密监测频率;e)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下雨、周边管道出现泄露破坏现象;d)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制;f)支撑或围护墙体

    35、结构出现裂缝;g)临近房屋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h)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明显开裂或冒浆现象;i)基坑底部、侧壁出现渗漏、流沙或管涌现象等。4.8监测警戒值设定警戒值原则上由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方共同协商决定,因此本方案提出的值仅供参考。(1)参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提出的一级、二级基坑要求的控制指标,结合本项目招标文件、天燃气监护单位、航油管监护单位、轨道交通及围护设计单位的要求,提出以下警戒建议值(需经相关管理部门及设计单位确认):报警值如表7-1。监测项目报警建议值 表7-1。序号

    36、监测项目变化速率(mm/d)累计值(mm)1高压天燃气282航油管线283煤气、供水管线位移2104电缆、通讯管线位移 3105建(构)筑物变形根据建筑物类型,参照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相关规定或相关管理部门规定6深层土体测斜3550607支撑轴力设计值的80%8圈梁及地表沉降3420309圈梁水平位移35304010坑外水位5001000(2)报警制度1)监测数据接近报警值时(即达到报警值的80%时),在监测日报表上对相关测点作预警提示,报告施工管理人员。2)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知监护单位,并在监测日

    37、报表上盖报警专章,报告甲方、监理及施工管理人员,提出相关建议。3)监测数据持续大于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并提供有关测点的变化速率等相关数据,分析报警原因,对变化趋势进行预判,直接向甲方项目经理及总监报告,督促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第五章 仪器设备及技术措施5.1仪器设备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见表5-1: 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表5-1 序号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分辨率/精度使用项目1水准仪DSZ050.1mm垂直位移2铟钢尺2m垂直位移3全站仪徕卡TS022,2mm+2ppm水平位移4经纬仪J22水平位移5测斜仪航天CX-030.02mm/500mm测斜6频率接收仪国产 ZXY-10

    38、.1Hz轴力观测7水位仪国产1mm水位观测8电脑国产数据处理9打印机国产输出设备10复印机国产输出设备所有监测仪器设备在开工前送国家认可的计量校准/检定试验室进行强制检定,施工期间监测仪器需进行连续标定。5.2监测精度在监测工作中,监测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高程采用水准测量,进行闭合路线或往返观测:按照要求水准每站观测高程中误差M0为0.5mm,每月对水准每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中误差M0均小于+0.2mmm。水准附合路线,其附合差Fw为1.0mm(N为测站数);2、基坑围护桩体测斜误差0.5mm;3、平面位移监测误差1mm;4、根据要求NA2水准仪“i”角不大于6秒;所以我们每月对水准仪进行

    39、“i”角检测,控制“i”角在6秒内。5.3质量保证措施1、认真执行我公司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文件。2、对参与本工程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和质量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职责。3、经常和业主、监理、施工方联系,提供监测资料,及时将情况反馈到各方面。4、对投入使用的仪器定期检校,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5、积极主动保护监测点。第六章 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1.数据处理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录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方面。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当天提交正

    40、式报告。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即向建设方、总包方、监理方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每个施工阶段提供监测阶段报告,监测工程结束后四周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2信息反馈1) 建立值班日志,每天详细记录工程进度及监测情况。2) 建立日报表制度,每天及时提交日报表,其内容主要有:a) 当天的监测结果在量测完毕及时反馈数据变形情况,当天向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单位提交监测成果。b) 附基坑施工工况简图及典型监测点(孔)曲线图。c) 通过监测数据对基坑周围环境变形作简单分析。3) 监测数据如果发生异常或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后,及时向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单位发出警报

    41、,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4) 工程结束后提交监测成果报告,并附电子文件。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组织体系:此项监测项目本公司极为重视,力争以优良的工程质量,按时完成本工程,由总经理指导工程施工,公司总工、各职能科室全力配合,由长期从事监测的工程师项目经理及工程师,并配以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工程测量、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内业资料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协助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做好本工程。工作流程如下:业主、总包、监理不合格综合判断分析施工方采取措施再次监测比较结果监测成果合格继续施工该项目将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向公司领导负责,施工队必须服从项目经理的领导和协调,凡

    42、涉及工程计划、工程施工方案变更、工程组织等重大问题,请示公司领导决定,一般问题由项目经理处理。项目部拟选择具有监测测量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投入相应的施工仪器、设备、材料及人员,确保工程按计划、有步骤的施工,拟投入人员约3-5人,内业整理1人。2、加强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施工前详细技术和质量交流,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人。施工组织是决定本次监测工作效果的关键,为此本公司特成立由经验丰富的监测工程师组建的监测项目部,确保工程顺利展开。项目部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监测工作人员按岗位职责范围开展工作。现场监测项目部组织结构图第八章 其他说明及有关承诺1、项目部有关人员均配备交通与通讯工

    43、具,保证测试工作开展。2、项目开始实施时间根据工地的施工进度,安排人员驻地监测测量。3、野外作业工作中,我单位测人员即能将监测每次报表通知现场有关人员,当天提交初步成果,每一阶段提交阶段报告,待监测工作完全结束后,提交监测成果报告。4、一旦在测试工作中发现问题,我单位工作人员将保证在第一时间通知监理和建设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5、我单位将对监测工作采取的方法技术和所提交的成果负责。 6、为了更好地使监测工作确实起到施工的“眼睛”作用,根据我单位以往的类似工作经验及建设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于本次工作的要求,我单位做出以下服务:(1)本次监测点布置原则:按一定的点距较均匀布置监测点。为研究变形原因和变化规律,监测点的布置既考虑纵向变化又考虑横向变化,监测点布置具有一定的对称性。(2)我单位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自行负责仪器和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围护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我公司将进行24小时现场办公,可进行跟踪监测。 附 图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城市环境项目APL三期南汇支线工程----QNZ-C2标施工监测方案.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