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古代文学论述题答案整理.doc

    • 资源ID:976754       资源大小:163.54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古代文学论述题答案整理.doc

    1、古代文学论述题一、 上古神话与古代小说发展的关系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二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后代诗歌、小说、戏曲多采用神话作素材,只要借助于神话的奇特的想象,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二、 左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作者左丘明。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内容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并且记录了周王室的衰落

    2、和诸侯争霸,解释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书中赞扬了忠良正直之士,批判了暴虐昏庸之辈,尤其是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叙事特征(1) 左将春秋中简短的记事发展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是将事件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体现作者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2) 左创立了一种新形势,即在叙事中或叙事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孔子曰”等对事件或人物做出道德伦理评价。更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立场,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3) 左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但倒叙和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如

    3、“宣公三年”先记载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他的出生和命名。)(4) 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5) 叙事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最突出的成就在于战争描写。左传写战争不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述,而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后果。(如城濮之战)(6) 对于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总结城濮之战时: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7) 叙事充满戏剧性和故事性。(晋景公之死情节曲折怪诞,用三个梦境构成了互相关联的情节。)(8) 描写人物,其言行事迹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进行集中描写,

    4、很多人物形象是通过数年行迹的积攒来表现的。与此同时,其人物写的个性鲜明,展现了人物个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变化。(如晋文公由一个贵公子四处流亡变为一代霸主)(9) 叙事中人物行动和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使用外貌和心理等描写。 记言文字左传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这些辞令由于行人身份和对象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委婉谦卑,有的词锋犀利。 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如晋楚邲之战晋师溃败时的狼狈之状:中军、下军争舟 ,舟中之指可掬也。三、 其他先秦记事散文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反映了儒家尊礼重民等观念。以记言为

    5、主,所记多以朝聘,讽谏,辩诘,应对之辞。由于是国别史的特点,在记述某一国的事件时,多写某个人的言行。如吴语主写夫差,越语上主写勾践等,有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但仅仅是材料的汇集,而不是独立的人物传记。国语与左传相比,其应对辞令有的与左传相同,有的不及左传精彩,有的难分高下;其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不及左传普遍完整,很多都是一笔带过,将重点放在大段的议论性文字上。总之,由于国语以记言为主,虽然叙事和刻画人物有一定特色,但文学成就上比左传稍逊一筹。战国策作者大多是战国的纵横家,由西汉刘向整理成书。主要记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辩论时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

    6、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主张崇尚谋略,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富贵利禄。集中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人物塑造上各阶层人物鲜明生动,尤其是“士”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如苏秦,张仪)但人物情节多为虚构(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行文追求奇热惊人(秦庭献图行刺秦王)。继承国语集中编排同一人故事的方法,出现了一个人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文章。在语言艺上,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为“铺张扬厉,气势纵横”。(邹忌讽齐王纳谏:从生活趣事比喻到咯,贴切深刻很有说服力。);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画蛇添足,狐假虎威);行文铺张华丽,大量运

    7、用对偶排比;同时善于铺张渲染(荆轲易水送别)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1)先秦叙事散文在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重教化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左传国语中“君子曰”等对事件进行评述,也被之后的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借鉴。(2)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结构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的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并且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就已经形成的叙事传统。(3)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经初具规模。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语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子

    8、恶人的共同特点。(4)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过叙事文学的最初成果不无关系。四、 比兴与中国诗歌传统在艺术手法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歌中仍有表现。而大量存在的兼有比义的兴,更为后代诗人所广泛继承,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烦人

    9、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后代的民歌和模仿民歌的文人作品中,以兴起句的很多。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以及魏晋时期许多文人的创作中,都不乏其例,这明显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诗经于比兴时有寄托,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发展了诗经比兴寄托的手法。同时,诗经中不一定有寄托的比兴,在诗经被经典化之后,往往被加以穿凿附会,作为政治说教的工具。因此,有时“比兴”和“风雅”一样,被用来作为提倡诗歌现实性、思想性的标的。而许多诗人,也紧承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了许多寓有兴寄的作品。比兴的运用,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五、 诗经的句式和章法六、 楚辞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10、。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结构离骚大致前后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作者自述身世,谈到其“美政”思想。但因“党人”陷害和君王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展示了自己坚贞的情操。后半段写的幻漫诡奇,展示了屈原在彷徨中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对宗国的挚爱之情。内容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原为之效力而不得的悲愤心情。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哀怨。全是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主旨为爱国和忠君思想。(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曰黄昏以为期兮,呛中道而改路。)离骚中屈原提到了他的“美政”思想。

    11、 (1)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夫唯圣贤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2 ) 国君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3 ) 应明修法度。2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以描写爱情为主,也表达了对神明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之情,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歌、乐、舞合一,是后代戏曲艺术的萌芽。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细腻伸入,善于利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九歌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九章是屈原所做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 、

    12、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对楚国即将覆亡的哀叹,较之离骚更有纪实性。艺术上是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情感较为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叫逊于离骚。天问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的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共172个问题。大致次序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天问以一个“曰”字领起,全诗几乎由问句组成,简短而一问到底的句式,节奏明快而强烈,能有效的宣泄积蓄已久的激情。全诗以四言句为主,四句为一组,整齐而不呆板,参差错落,奇崛生动。3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屈原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的是其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中

    13、坚持真理,敢于反抗和蔼通知的精神。 可以说哪里有士子之不遇,那里就有屈原的英魂,屈原精神成了安顿历代文人士子痛苦心灵的家园。(陆游的“听儿诵离骚,可以散我愁。”)屈原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他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面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4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的深远影响(1) 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无论是句式还是结构上都较诗经更加自由富于变化。句式上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语言上善于渲染形容,重视外在形式上的美感,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 楚辞突出的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其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

    14、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想象的奇幻等,其飘渺迷离的美学特征被之后李白李贺等诗人学习和继承。楚辞的象征手法的运用(香草美人)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曹植的洛神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花妖的渲染。)七、 庄子的艺术境界及其包含的生命哲学庄子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其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创作方法三言。庄子一书,其超长的想象力,构成可奇特的形象世界。他的想象,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诡异奇幻,变化万千。(北冥之鱼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的主要特征是“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不仅形象的表达了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

    15、且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了批判精神。庄子的说理方式是以寓言代替其哲学观点,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庄子的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善于运用极端之词,奇绝之语。八、 先秦其他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是在语录体的发展变化中逐步成熟。论语的对话中说理和老子的重感情和形象性都是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基础。 孟子显示了由语录体想专论体过渡的迹象。墨子中形成了说理文体制。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性。孟子主要记载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的共同创作。其主张施行王道和仁政,蔑视权贵,救民于水火之中。孟子的散文特点是长于论辩。巧妙的运用逻辑推理的

    16、方法,运用类比法,欲擒故纵,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梁惠王下);孟子的论辩文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如缘木求鱼);孟子的论辩文多用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有很强的戏剧性(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的散文的风格特征是气势浩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具有这种浩然之气就可以藐视政治权势,气势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起文章来就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局,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气势。其语言明白

    17、晓畅,平时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荀子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其思想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与孟子继承仁义学说各执一端。)倡导性恶论。 荀子的说理文擅长论辩。以其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骰辟,逻辑的周密著称。(劝学篇。)荀子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其比喻变化多端,正反为喻。同时大量运用排比句法,或以韵句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韩非子韩非子师承荀子,其文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如说难)。韩非子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形成了独立的文学体裁。(之前如庄子的寓言都是议论说理的

    18、一部分)。韩非有意识的系统搜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说林喻老),体现了其法家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韩非子的寓言其语言幽默,描写大胆,在平淡中见奇妙,耐人寻味。九、 贾谊过秦论贾谊的政论文带有浓郁的战国策士遗风,(特点为纵横捭阖,善于夸张和渲染,以气势服人)善于将秦王朝的大起大落的历史情势,内化为自己作品的气势。具体做法就是通过鲜明的对比,造成巨大的感情落差。(以过秦论为例)(1)将秦王朝兴盛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作对比。(2)将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王朝三世而亡的现实做对比。(秦 王 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

    19、)将陈胜起义军和六国诸侯对比。(强者为秦所亡而弱者亡秦)贾谊总结秦亡教训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以古鉴今,联系现实政治。表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的积极参与精神。其浩荡气势主要来自于俩个方面:以数量取胜和以情感相驱动(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的积极参与精神。)十、 史记的艺术特色1) 司马迁著书意图的转变 李陵之祸前是继承古代史学传统,弘扬汉代辉煌(给西汉及前代历史做总结,颂扬圣君贤臣的德行功绩);李陵之祸后世在历经磨难后通过著书抒发心中的抑郁和不平(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蕴含着作者的寄托)。所以史记既是一部通史,有事作者带着心灵肉体创伤所做的倾诉。2) 史记的叙事艺术史

    20、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史记的人物传记是以时间为序,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史记有分传和合传(游侠列传)。史记叙事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追根溯源重视对事件因果的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并非他说:“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而是“予以力征经营天下”)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起因详写,结果略写。(李斯列传中李斯年少时见厕鼠而发的摆脱厕鼠成为仓鼠的感慨,反映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苦贫贱而贪富贵,是人生动力,也是丧命的祸根)对重大事件和场面有强大的驾驭能力。(陈涉世家中秦末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的描写)

    21、3) 史记的人物刻画闾巷之人入传,人物广泛。个性与共性交织。 不同人物之间有鲜明的个性,就连同一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通好士闻名的贵公子,信陵君与其他三公子人格上有高下之别)刻画人物时能准确把握人物特征加以渲染。(李将军列传李广着意表现其高超的祖传射艺。)人物的性格与各方面因素(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有关。(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成将军后莽撞豪爽)使其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人物共性。知恩图报(韩信于漂母);以牙还牙(伍子胥之于楚平王);士为知己者死(荆轲);富贵还乡(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人物的个性寓于共性中,完美结合。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人物有些

    22、有肉,生动丰满。(项羽:礼贤下士VS嫉贤妒能;残暴(焚烧咸阳)VS仁义(鸿门宴不杀刘邦);风云气VS儿女情)刻画人物采用旁见侧出法,(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传记中表现其主要性格,在其他人物传记中表现其他方面的性格。(高祖本纪刘邦:雄才大略,知人善任;项羽本纪刘邦:贪财好色;淮阴侯列传刘邦:猜忌功臣)4) 史记的风格特征人物传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上展开,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形成雄深雅健的风格。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描写了很多悲剧人物。有历史的先行者,主张正确但当时条件不成熟(商鞅变法);相信旧的制度并为之拼搏,行为失去合理性(田横);完美型悲剧人

    23、物(刺客游侠;赵世家之中的程婴);缺失型悲剧人物(项羽)刻画人物具有传奇色彩。(刘邦醉斩巨蛇)。文章笔法来无端去无迹,起程转接变幻莫测。5)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史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发展已经到达高峰。对后世影响:作者在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青史留名;舍生取义;忍辱负重;人格自尊)是纪传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其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为后世效仿。(唐宋古文八大家,明代前后七子,清代桐城派)。其语言上平易简介而富有表现力,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穿凿积累了宝贵经验。(唐传奇,明清小说)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

    24、,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元杂剧中,明列国志传)十一、 班固汉书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历史上经常将它与司马迁的史记相比。(1) 史记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主要是将士和谋士在天下未定的形势下建功立业;汉书所写的是西汉盛世的人物,主要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的戏剧性经历(汉书 公孙弘传)。(2) 史(除世家外)的人物传记都是些单个人为主;汉则记述了很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通过描述这些家族的兴衰史,对西汉社会的变迁做了多方面的展示。(张汤传)(3) 史具有浓烈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的传记;汉中的悲剧人物不如其多。(除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苏武的传记)史记的笔法是疏荡往复

    25、;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严谨有法。(平铺直叙过程中预示凶吉,分寸准确;出了来龙去脉加以叙述,对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特别强调,引起读者注意;对于某些材料的位置固定。如逸闻轶事在史记中可在首,中,尾部,在汉书中固定在篇末)十二、 赵晔的吴越春秋 东汉历史散文吴越春秋,作者赵晔。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 作品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如在伍子胥奔亡这一事的描述,同史记比,文字量大增,情节复杂,险象环生,扣人心弦,更富有小说的魅力和特征。 吴越春秋许多故事荒诞离奇,具有浪漫色彩。其内容是在正史基础上演绎而成,又吸收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品注重人物

    26、形象的刻画。如伍子胥这一人物,他奔亡吴国之后,前期小心谨慎,后期成为了托孤大臣,直言进谏,展现了性格的发展。十三、 五七言诗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先秦的主要诗歌样式是四言,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时开始大量出现,班固、张衡、秦嘉、蔡邕等人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都有这类作品流传下来。东汉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鸿篇巨制,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乐府诗也有许多五言名篇。西汉,七言句子大量出现在镜铭、识字课本等载体中,有的已是标准的七言诗句。汉代辞赋中往往掺杂七言诗句或七言段落,有些已可视为首尾完整的七言诗。附属

    27、于汉赋的七言诗通常是句句用韵,反映了早期七言诗的特点,后来曹丕的燕歌行采用的就是这种诗体。十四、 文学的自觉问题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

    28、,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十五、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陶渊明人生的两大支柱: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道是儒家思想。保持品的节操的纯洁。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希望自己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总之,陶的思想可以概括为: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人物,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是自己的人生艺术化。陶诗的艺术特色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的自然。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其开创的就是讲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醇的诗味。具

    29、体来说,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情,景,事,理的浑融。其诗通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的道理。饮酒:采菊东篱下,欲辨已忘言。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 而实腴。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1)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不注重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 在这篇散文中,他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2)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30、对于后人来说,一切的回归,一切的解放,都可以借由这篇文章来抒发,因此它也有了永恒的生命。(3)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这篇文章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这与他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是空想,但是这个想法是十分可贵的。陶渊明的典型意义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当他们厌倦官场或仕途失意时,经常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以此安慰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堡垒,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中高尚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经成了他的象征。陶渊明所追求的就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而因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这两

    31、句名诗,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十六、 谢灵运的山水诗(一)谢是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人。代表作品登池上楼。他的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二)从陶渊明(魏晋诗歌)到谢灵运(南朝诗歌)诗歌艺术的转变。 魏晋和南朝属于不同的两个阶段,魏晋诗歌上乘汉诗,其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开始追求声色。而这种诗歌艺术的转变,是从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差异开始的。这种诗风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具体来说,这种转变表现在两个方面:(1) 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 陶渊明及之前的诗歌是以写意为主,摹象占从属地位。主要

    32、写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的诗歌中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站了主导地位,他尽量捕捉山水的客观美,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2) 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渊明的诗,十分重视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十七、 五律的定型十八、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李白的人物特征:独立不羁,不收任何约束。是魏晋时期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盛唐诗人积极入世

    33、,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他始终保持着自信,自负,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是盛唐人士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的升华。(2)李白的乐府诗。其创新意识有的两点。一为借古题写现事。具有明显的时代精神,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侠客行,上之回)二为借古题写己怀。因偏重于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这一特点。如蜀道难古辞寓有功业难成,此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时的悲愤。李白的乐府诗,将个性融入其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表现在音节上,为局势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起伏。代表作: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3)李白的歌行

    34、李白的歌行,打破了诗歌创作的固有模式,笔法多变,任意随性之极而达到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用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错落,来现实其回旋的节奏。现实粗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展现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代表作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书云梦游天姥吟留别少年行(4)李白的绝句 李白的五言绝句能够以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做到了真实简练而蕴含丰富。形成了清新飘逸的韵味。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七言绝句以山水诗和送别诗居多,如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穿的表现手法,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了自然美和普遍的人性,极富生活情趣。望

    35、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主观色彩浓厚。李白诗歌的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惊醒具体细致的描述。李白诗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如将进酒变幻莫测的想象。李白诗歌的想象往往发想无端。想象之间跳跃极大且纵横变换。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壮美和优美的意象。李白诗歌的意象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尤其倾心,大鹏,巨鱼,大惊大河,沧海雪山等。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除此之外

    36、,李白的诗歌有时候还有清新明丽的优美的意象。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李白的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呈现出纯净透明而绚丽夺目的棺材,展现出不可苟于世俗的高尚品格。其诗歌喜欢用明丽而非灰暗的色调。用的最多的是白和月。月下独酌(6)李白的影响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在他诗歌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好个性魅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在古代封建社会人格意识受正统思想压迫的传统文化中,其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格有着巨大的魅力。对后世的影响其次在于其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

    37、水出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十九、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诗史价值、叙事手法、律诗成就、风格、地位和影响)(1)杜甫的诗,具有“诗史”之称。最早最全面的反映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破坏。他的诗写了战争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应。收复两京:收京三首。“三吏”“三别”。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也可以补史之不足。忆昔这首诗描绘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

    38、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诗史”的性质,更在于他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史称玄宗后期沉湎声色,记载了不少史实,但杜甫的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中我们才真切的感受到这沉湎声色的景象: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 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诗史”的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杜甫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其叙事即叙述事件经过,又用力细部描写。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画面,将人

    39、引入某种氛围。兵车行等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将叙事诗作为抒情诗来写。客观地真实的叙述与主观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抒发的一己情怀。(2) 杜甫的律诗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它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不仅用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山水,还以律诗写时事,较少叙述而多抒情与议论。作品:王命政府。其次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的较宽泛的内容。如秋兴八首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将律诗写的纵横肆意,变化多端,合律而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看不出对仗的痕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成就其次在于炼字炼句上的成功。自己说自己的诗是:“为人性僻耽佳句

    40、,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3) 杜甫诗的艺术风格。杜诗的艺术风格主要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的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自己的穷困潦倒,其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的处世态度,便将这种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是他变得缓慢低沉,低回起伏。例如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先叙述报复之落空,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带到郁郁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有骊山上奢靡生活,

    41、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要喷薄而出,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为了“荣枯咫尺异,惆怅再难述。”的深沉叹息。“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似乎要难以自抑了。但是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杜诗的另一风格是萧散自然。其风格多样是伟大艺术家成熟的标志,这类作品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4) 杜诗的地位杜诗的地位是集六朝,

    42、盛唐诗歌之大成。杜诗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与屈原类似的深沉忧思;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等。就诗歌传统而言,杜诗的叙事和议论,受到了诗经小雅的影响;其悲歌慷慨的格调,与离骚相近;它的缘事而发,则来自乐府传统;它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又与建安诗歌有关。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叙述加议论,有“小雅”的因素;有赋的铺陈技巧;受乐府的影响;有史笔的痕迹;他的五言古诗受魏晋南北朝诗人的影响;五律主要学习杜审言;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创造意境的经验,将之融入到叙事的技巧中,叙事而又有着意境的美。从语言和意

    43、象上,可以找到与前辈诗人的联系。P242他推崇曹植和建安诗人,推崇陶渊明和谢灵运,鲍照庾信等。对于初唐四杰,李白孟浩然更是推崇备至。(5) 杜诗的影响。 从唐诗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转折点。他兼备众体而自铸伟辞,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后来者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民生疾苦的一面,收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收到杜甫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大的激发。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心念国家安慰,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

    44、,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文天祥:凡我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二十、 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在叙事过程中打破了作者写讽刺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叙事中使用想象和虚构的手法,浓烈的抒情贯穿全诗的过程,为情而作,而非为事而作。使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全诗的主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清“长恨”,戛然而止,其相思变为了不绝的长恨,使其爱情得到升华,天下间痴男怨女都从中看到自己的身影。白居易的琵琶行将诗由历史题材转到现实题材,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

    45、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联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感叹。感情真挚。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的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在艺术表现上明白晓畅而精纯确当,运用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二十一、 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色李商隐诗的内容 李商隐的是表现了他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他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也曲折的显示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和士人的精神风貌。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政治诗。李商隐在诗中体现了藩镇的割据叛乱,统治集团的失政(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人民生活的困苦等。咏怀感叹身世之作。借历史人物喻自己的才

    46、干和抱负,但是生不逢时,志向落空。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咏物诗,表现诗人的人生体验和精神境界。流萤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我国古代的爱情是往往是以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但是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比较进步,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青鸟殷勤为探看。他把爱情纯化,升华的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汇总是罕见的。李商隐诗的特点情调幽美 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表达上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是无题诗,他的其他诗也是一重情思套着一重情思。如春雨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 李商隐的诗为了表现复杂矛盾惆怅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上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象征意义,但是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形成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只是当时已惘然。诗歌分析:这首诗所呈现的是似有而实无,虽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的意象,如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泪珠。这些意象所构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古代文学论述题答案整理.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