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康复与康复医学第一节 康复的概念康复一词rehabilitation由前缀re和词根habilitation构成,意为重新获得某种能力、资格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意思。Rehabilitation并非一开始就用在医学上:在中纪它用于宗教一教徒违反了教规而被逐出数门,如得到赦免恢复其教藉就称为rehabilitation;在近代它义依法律上囚徒服刑期满或得到赦免就称为rehabilitation;及至现代,美英等同将残疾人医疗福利事业综合称之为rehabilitation,意为使残疾人重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重新恢复队的权利、资格和尊严。 1942年,在美国的全美康复讨论会上,才给康复下了第
2、一个著名的定义:“所谓康复,就是残疾者最大限度地复原其身体、精神、社会职业和经济的能力”。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康复下了一个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数育膳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社会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81年WHO进而给康复做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疾病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需要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在拟订康复实施计划时应有残疾者、治疗师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他们所在的社区参与。”直至目前,国际上仍沿用这个定义。第二节 康复
3、医学的概念 一、康复医学定义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地得到最大限度顺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等功,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现代康复医学在概念和理论体系上对传统医学是一场革命。现代康复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即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身心上使病伤者得到全面康复。不仅要保全生命,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不仅要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在活亡自理还要使其重返社会。具有职业并在经济上自立,成为自食其力和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康复
4、作为一种概念应贯彻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领域。残疾的预防、早期诊。二、康复医学的构成 康复医学足一门综合性学列,它包括四个方面:基础康复学、康复残疾学、临床康复评价学和临床康复治疗学。 基础康复学的内容包括:运动学、人体发育学、运动生理学、组织再生学、神经生理学、神纤病学和运动治疗学等。 康复残疾学的内容包括:骨关节肌肉系统残疾学和神经系统损害残疾学、功能障碍学(生活活动障碍和社会活功障碍)等。 临床康复评价学的内容包括:身体的评价(全身情况、关节活动度、肌力和麻痹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轮椅和矫形器的使用等情况)、语言和听力功能的评价、心理功能评价、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等。 临床康复治疗学
5、的内容包括:物理治疗学、作业疗法学、社会福利和保障学、康复护理学等。 康复残疾学是康复医学学科体系中的核心,是康复医学的支柱,这是因为康复学科的本质是以残疾和障碍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而且这种残疾个仅包括狭义的残疾(病损impairment,还包括能力上的障碍(disability)和社会活动上的障碍(handicap)。三、康复医学研究的对象 康复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伤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能力受限的病伤残者以及名年人当中的活动功能受限者。伤病与障碍的关系包括:与伤病共存的障碍;伤病之后遗留的永久性障碍:与伤病无关的独立障碍。残疾一般分为身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两大类,细分如下:身体残疾分为:活动受
6、限(运动障碍);视觉障碍;听觉、语言障碍;内脏障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肾脏、其他脏器)。精神残疾分为:精神薄弱;精神疾患;癫痫。目前两种以上的残疾同时存在即“多重残疾”者逐渐增多,而且从总体看有重症化、老年化的趋势。康复服务的对象已内残疾人扩展到有功能障碍的各类患者,康复服务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日趋紧密,同时也派生出许多新的分支,如骨科康复、儿科康复、心肺康复及老年康复等康复学科:近年来,一些康复医疗的于段也被普遍应用于急件病患者的手术前后,对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都起到良好作用。第三节 康复的程度和目标一、康复的程度 残疾人中约60具有康复的潜力并需要康复医疗的帮助以改善功能;届永久
7、性残疾者约占30,他们需要康复医疗以外的其他措施以帮助其适应环境而重新参与计会生活;余下的约10残疾者已经或基本康复并重返社会: 康复目你的拟定应根据残疾者自身的需求和客观的可能。“需求”与“可能”协调致方能达到预期的康复目的;自身的需求包括:上学、就业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客观条件是:残疾及其程度能否获得有效的康复。总之,康复的目标不可能是完全恢复到伤前的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是要求患昔尽量充分利用其残存的功能,通过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必要改变和调整以适应环境和满足其自身基本的或较高的要求。 康复程度的三个层次: 1低水平 只在身体功能和或心理功能上有某些改善,尚未能走出家门至返社会。 2中等水
8、平 身心功能有显著改善,牛活能自理或基本自理,YU尚有各种障碍而影响其重返社会。 3高水平 身心功能显若恢复,生活可自理或基本自理;或虽然生活未能完全自理但可藉助于人工辅助器具而重返让会,参加计会生活。 康复程度的高低决定于患者能否重返社会、与社会相结合c身体功能状态是基础们不是惟一的因素个乘轮椅的患者可能达到高水平的康复,而一个能行走的残疾者如果在其他方而缺乏应有的条件,很可能只达到低水平的康复。二、康复的目标是以病伤残有为中心,致力于病伤残者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病伤残者最终能回归家庭和社会井实现经济自立成为社会独立的一员。从康复的对象来分析,康复的目标应是多样的。因为障碍的情况和
9、程度不向,康复的口标必有差异;即使障碍完全相同,也i7因年龄、性别、体格、职业等差异而使康复目标有所不同。确切的康复目标是在进行全面康复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的能够发蝴患者全部潜在能力,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客观目标。达到了既定的日标,康复治疗就应告一段落,患者返回到适当的环境,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网归c因此,准确地制定康复目标是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要注意既不能将恢复职业和经济白立作为康复的惟一目标也不能因为康复目标的多样化而不左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应当遵循实亨求是的原则,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康复效果。第四节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康复概念的更新(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科
10、学的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进程。早期的医学倾向于以整体的观念对待病人,即“整体医学模式”或“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其特点是以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来概括防治疾病的经验,解释疾病的种种现象,把人体及人体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视为统一的整体。在祖国传统区学的理论中就有“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思想和“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的病因学说,并强调治“病”必先治“神”等方面的记载,这些都体现了整体观念。古代的希腊医学也属1:这一类型的模式,认为区生所医的不仅是“病”,而是强调作为一个“整体的人”c因此,占代的E者在为人治病中很币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病人及其亲属心理上的影响。但拘于时代的条件,占时尚无法探索
11、生物病因,还难以控制和防治严重的传染病。 白公元14、15世纪以来,资本主义1:业生产的进步,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科都有决速的发展,医学领域内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技术的进步促使医学的重点转向于通过研究人体在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去探索疾病的病冈和治疗方法,产生f以实验生理学与细胞病理学为思础的“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较前一种模式有较大的进步,它把医学放在实验和定量的基础上,把理化和工程技术等应用到医学中,推动了医学的更快发展,而动物试验的大量应用也促进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吃速发展。病原微生物的发现,使学者们找到了控制急件病相传
12、染病的源头。各种维生素和激素的成功研究以及近代在细胞勺分子水平亡的研究成果器官移植和人工器官的应用等等方面的成就,确实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在医学的实践中,“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渐显现出其种种的缺陷和局限件。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凸显出的缺陷是在根本上忽视了作为医疗对象的“人”的完整性,它将人体只做了局部的、孤立的、静止的研究,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在器官、组织、细胞学上找到测量的形态或化学上的变化,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方面的特定原因,都可以找到针对某一疾病病因的特异治疗手段。然而,医学科学并非单纯的自然科学,它4(仅有自然科学的内
13、涵还同时包含着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利于对患者的诊疗和现代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 从20世纪的30。40年代起,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开始受到重视。由于大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枚会生活中出现的激烈竞争,也使人际关系变得复杂,随之而出现的一些慢性病口趋增多,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和恶性肿瘤等以及各种意外伤害成为常见病:同时,由此顺导致的残疾也呈直线上升之势。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有其一定的片面性它没有考虑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们的健康和次晌中的作用c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在这 新的医学模式下临床医学研究就必须从生物、
14、心理和社会这个方面左了解、体察病人,制订合乎实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新医学模式的建立将促使医学更全面地探明人类的心变化和躯体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深刻地揭不人类为战胜疾病与维护健康而斗争的科学本质,并据此探索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也更仑利于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 (二)康复概念的充实更新 现代康复医学足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学科,它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兴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虽然其形成的历史与医学科学漫漫数千年的发展进程相比较非常短暂,直至近数十年才有完整充实的概念,但就在其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康复”的定义就有厂三次较重大的充实与更新。 现代康复医学莫蛙人之一被
15、告为美国现代康复医学之父的告名康复医学教授Howard A腊斯克博士在3949年时提出“康复是继预防和内科、外科临床治疗后应进一步采取的医护措施,是医疗护理的第三阶段”;同样是因为时代的限制,对“康复”广泛而深刻内涵的认识在当时还是有局限性的。随着社会的前进、利学技术的发展,在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提出“康复”是指综合地棚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台的和职业的措施等综合手段,为残疾者进行康复以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此时的康复概念仍是局限于残疾者个人的活功能力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对残疾者的影响。进入20世纪的80年代以后,康复的目标更侧重在使残疾
16、人能够重返社会,世界卫生组织给“康复”下了新的定义*在这一新定义中,特别强调了康复的目标不仅是让患者的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最终的康复目标应是使残疾人“回归社会”;同时,还强调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因素对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影响,指出:全社会也应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以便于残疾人能够重返社会。到广个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将国际损伤、残疾和障碍分类(ICIDH)修订为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1cF),更突出了对残疾古人权的尊重。 由此可以看出,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与时俱进”地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而“康复”概念的衍进、不断地充实的过程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也是相协调一致的。二、健康的新概念与心理健康 (
17、一)健康的新概念 由于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健康的内涵也就不尽相同。长期以来人们把健康的概念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片面地把“无疾病”看做是健康的惟一标准,这无疑是很不确切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新近为健康所下的定义,应这是:“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亡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患病或衰弱。”心理(精神)健康是健康组合的有力补充和发展c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充实、和谐安宁的状态,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均衡。 人类具有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的双重性,在生活的经历中,人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居住环境以
18、及感情的冲动、孤独、紧张、恐惧、悲伤、失落、忧患等等一些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某些因素常使人们在心理亡难以承受,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众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许多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增强、冲动的持久等,均能造成人体应激能力的降低,使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失调,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身疾病:因此,在医疗工作的过程中,应4既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又绝对不忽略人的社会属性;既重视健康对人的价值,又强调人对健康的作用,并将两者结合起来f这种对健康与疾病、人类与健康多因素的因果关系的认识是人类对健康观念的更新。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
19、高的健康水平是队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初i”。内此可见,应当把人们的健康问题看做是全社会、全民的学业,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这就要求个人不仅要珍惜和促进白身的健康,还要对他人和群体,乃至全社会人群的健康承担义务,医务工作者更要为人类的健康肩负起主要的责任。残疾人康复事业是残疾人的人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康复事业的建设也是对维护人权的重要贡献。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与否对人体的生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变化常常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强烈或持久的负性情绪能引起生理器官或系统功能的失调,从而可以诱发心身疾病。俄罗
20、斯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忧愁、悲观的情绪可以使人患病;而积极向上、愉快、意志坚强和乐观的情绪可战胜疾病,更能使人健康和长寿e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变化,人们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新的挑战,学生时代的学习、青年人的择业和恋爱、成年人的家庭稳定和职业变化、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以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等都需要健康的心理来支持。从康复医疗的角度来看,残疾人的心理状态对整个康复治疗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信,心理健康对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意味着人们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也协调、和谐,心理活动与心理特征相对稳定能与客观环境统和适应。但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僚生理健
21、康那样精确,L理健康的正常与异常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是一种连续的心理状态,仅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心理健康与否是指在较长的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且是动态的、变化的。心理状态可以从健康转变为不健康,也可以从不健康转变到健康,并非一成不变,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心理治疗的干项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人都需要不断调整变化着的心态,增进心理健康,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 心理健康有其基本的标推即:人们应具有正常智力、能控制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良好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有坚强的意志和完整的人格、生理发育的各阶段与心理特征相符合。具备上述各要素的有机整合就构成完整的心理健康。但心理不健康并非是上述
22、各个方面都不健康,因此它是谱系性的,人们可以在某些方由,也可以在多方面表现出心理的不健康。如前所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增强,心理健康的问题已日趋突出,心理康复也就愈加显示出重要性了。 三、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近几广年来,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2002年8月,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是就卫牛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的批复。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康复工作极为重视,加快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就是指口可待的事情了。 (一)社会和患者的迫切
23、需要 在医学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很多传染病已得到控制,目前人类的主要死因足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和创伤等: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之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对于存活的患者康复医学就有巨大的作用G如在心肌梗死疗活的患者中,现己证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参加康复治疗者比不参加者,其后的病死率低368c在肮卒中后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使30的患者恢复一些较轻的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宰相应地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k4F康复组低12。在癌症方面,据统计目前有40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在余下的60不可治
24、愈的患者中又有60可以存活515年之久。这些患者在5。15年中,成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或田癌瘤进行手术而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需)选职业,或因遗留的慢性疼痛、身体衰竭而受折磨。所有这些都需要应用心理治疗、整形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康复工程等积极的康复措施来解决。在创伤方面,以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为例,1950年前截瘫后的患者平均只能存活29年,50年代后患者寿命虽然延长到59年,但由于截瘫,他们不仅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反而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c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3976年已有53的截瘫患者能重返学习和工作岗位,及至1980年这部分患者已达到83左右。这就使许多严重残疾的患者不但不致成为社会和
25、家庭的负担,而且还能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为社会做贡献,这也是康复医学能使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而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的原因之一。至于肢体伤残,由于现代假肢技术的进展,很多患者在装配了肌电手或其他各种假肢以后绝大多数能够生活自理和重新选择一种合适的职业,这更是显而易见的康复效果。 (二)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发达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下述各方面的变化向康复医学提山了更边团的需求。 1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存活者中残疾比例增高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以后,老年人的比重明显增多,老年人中残疾者所占比例也相应提高迫切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另一方面,老年人中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癌症的发病率亦较年轻人高,这也使得康
26、复医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2工业与交通意外伤害人员增多 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的社会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但只能降低工伤和车祸的发生率,而因其意外伤害致残的绝对人数却呈明显增加趋势,这部分残疾人更需积极的康复治疗。 3文体活动日益发展,意外损伤明显增加 文体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趋活跃。从杂技、体操、游泳、摔绞、拳击、赛车等难度高而危险性较大的体育竞技项日来看,无论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受伤致残的危险,且因此致残者的人数亦口趋增多,这类患者对康复的需求十分迫切。 (三)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必要准备 在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遏制战争的发生之际,地震和局部战争都是
27、难以避免的,世界各地的地震和不同地区的局部战争都造成了为数不少的伤残者。对这些患者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其后果是大不样的,这也足必须歪视康复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种原因,世界上先进同家都十分重视康复医学,而WHO则对社区康复(commun)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尤为积极,因为只有社区康复的发展和推广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字受康复治疗”的目标。四、康复医学的原则和特点 现代康复学以残疾者、因慢性病或老年病而有功能障碍者为主要康复象,以“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为指导原则,大量使用功能方面的评估、训练、补偿增强等技术和心理学社会学的方法,采用协作组的工作方式(team work)对患者进
28、行康复。 (一)旧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1功能训练 方式多种多样,功能活动包括运动、感知、心理、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2全面康复 亦即整体康复,是指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领域内全面地进行康复。 3重返社会 人生活于社会之小,康复的最终日的是通过功能的改善和环境的改变而使人重返社会牛活,履行社会职责。参加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职责府具备以下的基本能力:意识清楚,有辨人、辨时、辨向的能力;个人生活能自理;可以行动(借助于工具);可进行社交活动;有就业能力以求经济上的自立。 4改善生活质量 由于社会的发展、医疗和康复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康复项
29、目的早期介入对于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话多并发疗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将更有利于患者参与社会生活。康复工作就是为了帮助患者上述的各项能力得到补偿或重建,促使患者重新与社会结合。 (二)团队工作方法team worL) 康复工作分强调各专业之间的通力协作。从康复医学来说,除医师之外,与其相关的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尤其重安,这种工作方法被称为多学科工作方法。在,team work中,康复医师是协作组的领导者和协调人,物治疗师(PT)、作业疗法师(0T)、言语矫治师(ST)、心理治疗师、假胶与矫形器技师、文体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是协作组的主要成员。H1队工作方法的优点是;处理
30、全面,技术精良,效率高;缺点足:分工过细,需要专业人员多,规模小的康复医拧机构难于办到:此外,协作组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否则成员之间易发生相互依赖和脱节现象。WH()提侗对发展中国家培养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以解决分工过细、人员编制过多的问题。(三)康复医疗的工作流程和三期评定 图142 书11页康复治疗组的核心与组成 RD:康复医师;DP;残疾者;RDP:残疾者亲属;PT:物理疗法师;0T:作业疗法师;ST:言语疗法师;RE(Po):康复工程师(含假肢与矫形器师);Psy:心理学家;RN:康复护士;RT:文娱治疗师;CTNT:中医康复技师;VC:职业顾问;SW:临床社会工作者。 康复医
31、疗工作流程与一般临床医疗工作相似但有其特点。从对患者的接诊至出院,整个流程如下:康复科门诊及由临床各科转诊患者一接诊临床观察、影像检查、实验室检壹及方关专科的会诊对患者进行初期功能和能力的康复评定一制定康复治方计划一门诊或住院的康复治疗”治疗中期的康复评定、治疗计划的修订进一步的康复治疗一治疗后期的康复评定和结局的评定一出院后的安排(重返工作岗位、转到休养所治疗、继续门诊治疗或当地让区治疗等去向)。 上述流程中,体现出“三期评定”的重要性。所谓“三期评定”,就是在总协调入的组织领导下,定期召开康复评定会(一般为三期)。在会上,各专业人员对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转归
32、等充分发表意见并提出问题、对策、康复计划、康复目标(包括近期、中期、远期),最后归纳总结为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方案,格专业人员分头实施这就是“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是指对一期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修改和补允;末期评定是指对康复的效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并为下一阶段或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提出建议和方案。这种评定会一般每月为患者召开一次,若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其间的评定可以进行多次以更加有利于康复计划的实施。 近些年,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出于不断上涨的昂贵医疗费用,康复患者约住院周期明显缩短,一般情况下,仅有一个月左右的住院期。在住院期间对患者采用强化康复训练(intensive training)的方
33、法,即在一天之内安排多次的PT与OT治疗交替进行,目的是使患者适应康复训练,也让其亲属了解一些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家庭或社区的康复训练。这样,出于住院的周期短,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的次数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了。但是在我因由于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发达国家的做法一时尚难以做到,因此,临床康复的“三期评定”在我们的康复实践中仍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第五节 康复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将来 我国的现代康复医学体系是在20世纪形成的,但其基本组成的内容康复治疗的名手段,在古代就已萌芽。占代的中国与外国、东方与西方都曾使用过一些简单的康复疗法世界范围看,康复医学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
34、个历史时期。一、史前期(19l0年以前) 在公元前温泉、口光、砭针、磁石、按摩、健身运动等方法已应用于治疗风湿、慢件疼病、劳损等疾忠。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将温热和按摩用于治疗疾病,素问异法方宜论小已有“其病多痪职寒热,其治宜导引按照”;家问血气形志篇中亦有“病生于筋,治之以贸引”的记载:汉代已用医疗体操或运动疗法米进行医疗保健,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已绘有医疗体操图多种,名医华他的五禽戏同样是最早的医疗体操形式之一。我国古代武术是早已为世界公认的运动疗法,M现A川ffc就曾写道,中国的功夫(a。nx fou)是最早的治疗性锻炼。康复医学中的松弛疗法其起源和发展包深受我国古代气功坐掸的影响: 古希
35、腊时代已相当重视自然疗法,希腊出土的文物亡其至已绘有“假足”,这都说明古代西方也在应用一些原始的康复治疗技术。公元后至1910年以前阶段,初期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法和光疗法已逐渐形成,残疾者的职业培训、聋人与盲人的特殊教育、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患者的社会服务等丁作亦已开始;此阶段的主要治疗对象为风湿性洪病、轻型外伤后遗症、聋人与旨人(特殊教育如府用盲文、于语)等。二、形成期(19101946年)1910年开始,康复一词才正式应用在残疾者身亡,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伤病贝的康复才公71:使用这一名词。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厂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这成为最伊的康复机构:1942尔,
36、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令美康复会亡才结康复P了第一个著名的定义:“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神的、衬会的、职业的和经济的能力。”英q于943午发表公告、公开展认了康复的概念。在此期间,第k世界大战后的战伤、截脓、脊髓刀闹剧神经损伤,加亡2030年代的脊髓从质炎的流行,使得在康复评定方面出现了手法肌力检杏等方法:存治疗方面出现了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取代和矫正肢体功能的假肢和矫形器等电诊断、超声治疗、看语障碍的评定和治疗、文娱治疗等方法亦增添到康复治疗中来。在此阶段,土要面对的病种有截肢、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后退症、周围神经损伤、脑卒牛后偏瘫、小儿肺瘫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遗的伤残又进一步
37、促进了社会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三、确立期(1947-197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Rusk教授等积极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客观的需要也显著地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美英都把战时取得的康复经验运用到和平时期,建立了许多康复中心,康复的热潮逐渐波及西欧和北欧。在这时期康复医学的概念得以确立,康复医学成为医学领域牛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领域中也形成了制度的、科学的、技术的体系,各部门、领域问的配合协作进人了轨道并有了国际间的交流1955年,Rusk教授在美国成立了世界康复基金会(W。rld RehaM:Lati。n Fo M Md8tion
38、,wRF)。1922年建立的国际伤残者协会也于969年更名为康复国际(只eh况Mation Intern则io MJ R1);同年,Licht成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InernaionalRehabmtation Mcdicine AssociaUon,IRMA)o这些都标志着康复医学已臻成熟,并已走向世界,得到世界人民和医学界的公认。四、发展期(1970年以后) 1970年以后,在医疗、教育和科研方面康复医学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医疗方面,一些先进的国家,康复病床、康复医生和主要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的数量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不少康复中心和康复科已因成绩显著而闻名于世,如美国纽约大学的康复医学研究所,
39、它出现今认为是康复医学之父的HowarD ARusk教授建立,成为世界著名的康复医学中心和康复专业人才培训的基地,为了表扬他对康复医学的卓越贡献,1982年已将IRusen更名为Rusk康复医学研究所。在美国还有著名的、属于世界物理医学之父的K rMsen和著名专家Kouke学派的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医学与康复科(DepaMmc腻。fPky6ical Medicine and只ehobilitali。n U niverstty。f Mennesoa);全美规模最大的芝加哥康复研究所(1tctIaLi比Mionnstf,M幅of chj。ago,R1c)和在康复工程等方面研究成果卓苫的(R肥chnL
40、os Amixo,RLA)医学中心等;在加拿大商猩太华皇家康复中心和IYnhMrM脊髓损伤康复中心;在英国有由全球闻名的治疗师B。bdh领导的脑瘫中心(tbc weskrn Ce舱brd Palsv Ce门路)利世界著名的5t。kc MaMdeviue脊髓损伤中iCJ我国于1988年建成集康复医学、康复工程研究和康复专业人员培养于一体的小国康复研究中心(China Rehab51i2功;on Re咒anrk Cen陀cRRc)。1983年美国两大康复医学学术团体美国康复医学会和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制定厂统一的医学康复资料系统(U心form 0a幅,vMem of MedicalKehabi比
41、aU。n,UDSMR),并已由全文70多个康复机构统一使用,明显促进了康复医学的规范化和发展。20 Lk纪80年代以后,我国也相继成立了小华队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小国民政系统康复医学研究会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四大学术团体,出版4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杂志,国际、国内的康复学术交流活动也积极展开。 在教学方面,此期间各国已有较成熟的毕业前和毕业后康复专业培训方案。国际康复医学会于1976年发表了教育与培训白皮书v其后二次修订。美国目前已有81个康复医师培训点,我国也在中山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和中国庆复研究巾心等处建立
42、丁康复医师培训基地。在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培养方向,世界物理治疗师联合会(wcPT)于1972年提出了PT的教学制度;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于1974年在全球确认了130所0T培训学校;美国于1973年也制定出了言语治疗师oT的确认标准。我国近年也在安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和小国康复研究中心建立了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 在康复医学研究方面,除建立了IRM、RIc、RLA、CRRc等大量研究机构外,1990年美国又成立了国家医学康复研究小心(the N成i。M a1CcMre for MedicalRehab山t则ion Reseamh)。在此之前,美国还建立了国家脊髓损伤资料研
43、究系统(N此onalscI Re赡a耽h D功a SYskM)、国家颅脑外伤资料库(NationalT r别mn比9rdn刨。rY M。del5ystem D霸ab服e)等。我国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也正在大力开展有关的研究。目前康复医学的研究重点已由较成熟的躯体残疾转向“3A”即失语(aPh。nia)、失认症(ag。sia)、失用症(印axia),以及认知(c。g”比on)即记忆、注意、思维残疾的领域,在治疗方面亦更新了不少旧的观点。人们对康复整体的长远效果日益重视,于是创造了一些功能评估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疾病后残疾者的数量必然增多,这些患者对恢复功能和改
44、善生活质量的要求必定更为迫切。顺应这种形势,康复医学的将来和发展必定更加辉煌。第六节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20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较之发达国家为晚,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视之下,近20年来在原有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基础之上,“泛吸取国际问现代康复的技术和系统理论,己取得飞跃发展和显著成就,逐步建立起具有小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残疾人以及有各种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1:作的老年病人及慢性病患者。我国有6500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5;同时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口趋突出,
45、据截至2000年8月的统计资料,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26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8600万分别,k总入n的10和7c6,预测到2015牛60岁以上老龄入1将逾2亿,l总入的14、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的功能障碍者也必然增多,因而、康复医学的发展实为势在必行。一、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更视1982年初,卫生邪提出选择若干综合医院和斤养院试办康复医疗机构,通过试点逐步报厂r1984年卫牛部提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最近两年开始有了进展,各级卫生部门要重视和支持这项1:作,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后,卫生部又指出,卫生工作有可能而月。应该
46、把保健医学、预防医学、治疗医学和康复原学紧密结合起来,为保障人民健康及生活和劳功能力服务c1990年12月我国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入保障法、该法的第二章“康复”对于设置康复医yf机构、培养康复专业人才等都做出厂明确的规定。1996年8月国家颁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对于设置老年人康复设施等也做了规定。1997年颁发的关于卫生故革与发展的决定,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2001年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难的中华人民共和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重申“发展康复医疗”的决策。国家的立法,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政
47、府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既为卫生工作和康复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励了康复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促使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二、康复医学学术团体的建立卫生部于1983年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康复医学专业学术团体中国康复医学会,目前全由已有20余个二级专业分会,2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厂分会。1986年中国残疾入联合会系统成立了“中国残疾入康复协会”,1988年民政部成立了“全国民政系统康复医学研究会”。多年来,这些康复医学专业学术团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康复医学在国内更广泛地开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三、新建和扩建的康复医疗机构 1988年在北京落成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是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起
48、步和形成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日前,我国有独立的康复中心,综合医院和疗养院中设立的康复医学科以及康复站、点,共同组成了康复网络。独立的康复中心有专科的(如聋儿康复中心等),也有综合性的(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便于临床各科之间的相互配合,KJ以充分发挥院内人才和设备的作用,也有利于早期康复医疗工作的介入,既可提高临床医疗的疗效,又可预防继发性残疾的发生,这种形式应予积极推广。四、康复医疗工作的成就1987年我国做了首次全国残疾入的抽样调查,对全国残疾人的数量、残疾类型、残疾程度进行了统计,为各项残疾人事业的开展提供厂依据;在“三项康复”(小儿麻痹后遗近的于术矫治、穴内障手术发明、聋儿言语训练)方向的工作取得了显各成就;公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