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毕业论文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doc

    • 资源ID:969355       资源大小:223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论文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doc

    1、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摘要“三农”问题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在向工业化全面迈进的过程中,农业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工业化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海南省作为农村人口占80以上的经济落后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关系到农民能否持续增收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能否获得有效发展的问题。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了海南省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和估计了海南省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量。第三部分则通过对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从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

    2、应,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几方面来对海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进行了全面、客观、深入地分析与研究。第四部分则根据对上述各问题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了研究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增加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不明显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发展Study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in Hainan ProvinceAbstractThree rural issues is a

    3、major issue in the long-term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a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Great powers,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toward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e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must

    4、be resolved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 Hainan Province as the rural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more than 80% of the economy backward province, rural labor transfer is not only related to farmers can continued to increase, but also to the rural economy as a whole and the availabil

    5、ity of effective development.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rural labor transf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inan provincial labor transf

    6、er and estimate the amount of the existing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of Hainan Province. The third part i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ainan province, the economic effect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from Hainan province and Hainan province r

    7、ural labor transfer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labor transfer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ainan province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The fourth par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the above question, thu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of rura

    8、l labor transf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rease on their household income is significant, but the labor transfer is not obvious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Keywords: Hainan province,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目录摘要IABST

    9、RACTII1绪论1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1.1选题简介11.1.2选题背景11.1.3选题意义11.2文献综述21.2.1国内文献综述21.2.2国外文献综述21.3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32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42.1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42.2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分析42.2.1人力资源结构失衡52.2.2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偏低52.3海南省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估计62.3.1耕地劳动比例法与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估算63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83.1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83.1.1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的测算和分析83.2海南省农村劳

    10、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的影响103.2.1模型的建立103.2.2数据整理及回归分析113.3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33.3.1农村劳动对力转移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133.3.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134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154.1研究结论154.2对策建议16参考文献18致谢191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1选题简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海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海南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其他方面

    11、的效应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并且有效地解决。1.1.2选题背景海南省位于祖国的南端,突起于浩瀚的南海之上,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20平方公里,占全国热带面积(80000平方公里)的42.4,是我国热带地区中所处纬度最低,热带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省是经济较为不发达的省份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势十分严峻。根据海南统计年鉴-2015中“海南省六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调查表中数据,2010年海南省总人口为867.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0.85万人,乡村人口436.30万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1;截至2014年末,海南省农业人口仍有571.2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3.23。据曾德立(20

    12、06)的测定,到2020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达314.44万人,根据较为合理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测算标准和现有的土地承载力,同时考虑耕地面积有限且在不断减少和技术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等因素造成农业就业机会进一步减少,为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到2020年在全省农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从现在开始每年需要转移约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任务十分艰巨、十分紧迫。海南省农村劳动力存量大、增速快,全省现有劳动力543.10万人,其中在乡村未从业的劳动力资源307.85万人, 其中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能顺利地转移到位,将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1.1.3选题意义劳动力作为影响经济增

    13、长不可或缺的要素研究,而劳动力转移问题就是热门话题,通过结合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实际了解海南省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境况,深入分析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影响,寻求对策。因此,本研究以海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例,通过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对海南省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文献综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这领域都有所涉足,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专著和报告。我国学者在这一方面有系统地研究,但由于研究对象、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有些理论有待延续和检验。11.11.21.11.2

    14、.1国内文献综述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其产生的根源是很复杂的,不仅与人口条件、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的特点、产业结构及技术水平有关,而且受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长期积累的综合影响。黄顺祥(1994),刘晓平、李敏(2001),李小阳等(2003),赖小琼(2004),黎炳成(2005),林欣、林素絮(2006),崔越(2009)。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数量是一个尺度,能够衡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都对农村劳动力剩余数量进行了推算(郑晓云,徐卫彬,2010)。虽然已有的研究大都认为农业经济增长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动因(刘学功,吴国玺,2010),但鲜有学者对经济增长与剩余

    15、劳动力转移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并认为产业增长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牛若峰,1995;王德文等,2004)。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产业间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是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非农业部门转移,而这是中国改革以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蔡昉,杨涛,2010)。1.2.2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起步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人口学家拉文斯坦于1885年发表的劳动力转移的规律一文。目前,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己经形成不少经典学说。从大的方面看,从宏观视角的解释,理论有刘易斯模型、费景汉一拉模型、托达罗模型、

    16、乔根森模型、康纳德博格的“推拉模型”等。刘易斯模型由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W.A.Lewis)(在曼彻斯特学派经济和社会研究上发表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的著名论文,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型的结论是在排除一些限定条件的前提下才得以成立的。此外,针对刘易斯模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经济学家拉尼斯(Gustav Ranis)和费景汉(John CHFei)对其进行了修正,形成了拉尼斯一费模型(Ranis-Fei Model)。与刘易斯模型相比,拉尼斯一费模型在分析结构内部大部门的相互关系及演变时,还着重考虑到了生产率、技术等因素方面并认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条件。 另一类

    17、是从个人或家庭行为的微观视角出发来解释,例如舒尔茨的成本一收益理论、皮奥里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等。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理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转移的成本一收益理论。理性的劳动力在做出流动和迁移决策前,必然要对流动和迁移所要付出的成本与其所能带来的收益衡量,只有当迁移或流动的收益大于成本吋,迁移或流动才会发生。乔根森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根森(Dale W. Jorgenson,1961)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的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劳动力流动模型。另外,该理论也无法解释经济结构类似的发达国家或城市,为什么流入的移民数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刘秀梅,2004)。1.3研究内容、思路和

    18、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包括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效应、政策选择的理论分析,也括了对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转移特点、运行趋势、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政策措施的选择,其中尤以后者为主。理论研究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进行总结和比较,就海南省农村劳动力产生的历史阶段、产生原因、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农业产出的关系等问题做出分析和概括。实证研究部分主要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因素对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评价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动力部门转移对海南省的经济增长、农民

    19、收入及农业产出的影响。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在进行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时,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为手段。首先,认真分析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借鉴他们的成果,构建了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决定模型,接着结合年来的统计数据,利用和计量软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达到认识问题的目的。在海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预测其数量变动趋势、分析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产出的关系时也使用了定性分析方法。2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1.12.1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海南省位于我国南端,海南岛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0、整个地貌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呈环形层状分布,梯型结构明显。2014年海南省户籍人口916.34万,其中农业人口571.29万,占总比62.34%,非农业人口345.01万,占总比的37.65%。 2014年,海南省全省农村劳动力342.6732万人,其中农林牧渔业劳动力214.106万人,占整个乡村劳动力的62.48%,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为1251.3万人,占整个乡村劳动力的41%,转移人数众多。 就性别上看,转移劳动力以已婚男性为主,在2014年全省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所占比例达到62.3%,而女性占比仅为37.7%。虽然近几年女性外出务工的人数和比例一直增加,但是直到2014年

    21、,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男性农民仍占63.38%,女性只占36.62%。表 2.1 2014年全省转移劳动力青壮年占比资料来源: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就年龄结构而言,全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2014年全省转移劳动力中50 岁以下的青壮年占比超过90%。近些年来,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出现新的转变,随着大批 80、90 后新一代劳动力的形成以及他们对城市的向往,大批 80、90 后农民工向城市转移,逐渐形成新一代劳动力的主力军,由上表可以看出年龄在 30 岁以下的 80、90 后年轻劳动力占比已经超过转移总人口的50%,转移农民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就受教育程度来看,全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平

    22、均受教育年限仍然不高,主要是因为30岁以上的转移人口在所有转移人口中还是占主体地位。据统计,2014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初高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截至2010年底,海南省全省农民工中,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为22589人、42005人、14857人、7728人,文盲人口有35.26万人,占比率5.07%。2.2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分析在量的变化上,长期以来,海南社会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具有典型的农业特征。海南农业从业人口的变化中间虽有波动,但总体仍呈增加趋势。如1980年总就业人口为84.1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的人数为46.02万人,占总就

    23、业人数的54.7%;1985年总就业人口为97.9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的人数为52.5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3.6%;1990年总就业人口为303.3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的人数为213.23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0.28%。1990年后,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格局被逐渐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所打破,非农业人口数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城市化率)逐年稳步上升(表)。2014年,虽从业人员增加到333.3万人,但第一产业的人数却下降到201.53万人,所占比重降为61.46%,而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占到39.54%,总人数达到131.78万人。在质的变化上,海南的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是总体素质偏

    24、低,地区差异较大。从1978年到2001年,从业人员从221.48万增加到338.39万,总共增加了116.91万人。其中农业部门增加了27.59万人,占增加人员的23.6%;工业部门增加劳动力约占增加总额的13%;其中63.4%都被第三产业所吸纳。2014年,海南农业总人口505.3万人,农村劳动力256.01万人,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5.56万人,占17.8%;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38.65万人,占54.1%;小学文化程度的也有56.58万人,占22.1%;文盲或半文盲人口有15.36万人,占6%。可见,海南的农村劳动力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高达82.2%,素质明显偏低,据测算,海南

    25、农村劳动力的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只有城市居民的1/5。2.2.1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海南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仍然占整个就业人口的绝大部分。90年代以来农业劳动力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总量仍然在增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偏低。201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还不到3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在1978-1994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从1995年至今,呈逐年下降趋势。2.2.2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偏低以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例,1978-1988年,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劳动力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上升趋势,由每公顷3.89人增加到4.80人。1988-1998年虽有所下降,降到1998年的4.

    26、63人,但1998年后又略有上升,2001年为4.78人。1965-2005年,随着海南农村人口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也随着增加,比重有所下降,但至1990年后,比重越来越大。如1965年农村人口为299.36万人(表),比重占39.91%;至1990年农村人口发展到447.43万人,农村劳动力增至190.10万人,比重占42.48%;2005年农村人口为452.82万人,农村劳动力为263.69万人,比重增至今8.23%。有学者进行的海南建省以来的农业总产值与劳动力投入及其他要素投入进行的回归分析显示,农业劳动力的要素弹性为负值。说明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海南人力资源在第一产业处于边际报酬递减

    27、阶段,也就是说明劳动力处于过剩状态。2.3海南省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估计海南人口约为916.34万,占全国人口0.65%;农村人口571.29万,占比约为61.7%,高于全国的50.32%,在海南农村的生产率并无突出表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至少不会低于76万的规模,这虽然相对于1.2亿的规模来说不算什么,但就海南本岛来说,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形势下,尤其是考虑到海南本地彪悍的民风,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也是一件急迫且重要的事情,更何况这只是估计的最低值。2.3.1耕地劳动比例法与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估算耕地劳动比例法由胡鞍钢(1998)提出。

    28、基本思路是:以某一时期为基期,并假设基期农业劳动力实现了充分就业,用当前拥有的耕地和园地数量除以基期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耕地和园地数量,得到当前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再用当前总劳动力数量减去农业实际需要劳动力数量得出剩余劳动力数量。具体计算公式为:Y=L-q/gaY:农业剩余劳动力人数;L:当前实际种植业劳动力人数;q:当前实际耕地面积;g:基期每个种植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a:农业机械装备和集约化扣除系数。表 2.3 海南农村人口和耕地资料表指 标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底常住人口(万人)828.00835.88845.03854.18864.07868.5

    29、5年底户籍人口(万人)819.03833.44849.26864.73879.56896.09农村人口比重(%)54.853.952.85250.950.19农村户籍人口(万人)448.83449.22448.41449.66447.70449.75常用耕地面积(万公顷)71.6272.7571.0073.8473.5571.91资料来源: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我们以2009年为基期,2009年海南省农村人均负担耕地约为2.39亩;2014年海南省实际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为205.29万人,实际耕地面积71.91万公顷;通常将农业机械装备和集约化扣除系数确定为4。据此,2014年海南省农村剩

    30、余劳动力估算值约为92.46万人。 总之,通过耕地劳动比例法的测算方式,我们估计出海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在80-100万左右。因为是估算,在这里,我们通过取中间值来确定海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约90万左右,相对于农村第一产业农业从业人员205.29万人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比重。即海南省农村仍面临很大的转移压力。3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2.3.23.1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劳动力转移的实质是劳动力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高效率的非农业部门流动,在这过程中,一方面总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测量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使要比较

    31、生产率总增长率与生产率部门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劳动力再配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3.1.1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的测算和分析下面采用1984-2014年的全省数据对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大小进行测算。在测算时,总劳动生产率=GDP/全部就业人员数,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值、农业从业人员,非农业劳动生产率= 非农业劳动/非农业劳动从业人员,地区生产总值、农业产值(用第一产业产值代替)、非农业产值(=GDP-农业产值)均以1984年不变价格计算:国民经济增长率即GDP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是指期末的劳动生产率比期初的劳

    32、动生产率增长的百分比。 单位:元图 3.1 海南劳动生产率统计年鉴资料来源: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图3.1是经过处理计算后的海南省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图。从图3.1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省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均有明显的增长。按1984年不变价计算,全省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由1984年的432.98元/人年增加到2014年的2368.48元/人年,增长了5.47倍,年均增长5.38;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由1984年的2816.2元/人年增加到2014年23710.31元/人年,增长了8.42倍,年均增长7.36。然而,通过比较,部门间的劳动省查很不平衡,劳动省差率在农业部门

    33、增长较缓慢,其他则相反,造成两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1984年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是农业部门的6.5倍,到2014年扩大到10.01倍,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到全社会平均生产率水平的一半。表 3.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项目1984-1993年1994-2002年2003-2014年1984-2014年增长率(%)mY10.6315.0112.5812.24mY 16.436.164.545.55mY 212.5717.8714.0814.13mL2.643.821.612.43mL10.311.21-1.83-0.26mL28.837.664.446.31mg7.7910.7810.

    34、809.58mg16.104.906.495.83mg23.439.489.237.36转移效应(%)N(g)3.422.341.902.56贡献率(%)Kg43.8921.7017.6226.74Kg156.0147.7729.3043.95Kg288.5424.6720.6134.80KL129.6761.24118.44105.50KL11101.95193.54-103.93-983.27KL238.7030.5342.8140.62KY32.1615.5815.1320.93KY153.1537.9541.8746.13KY27.1913.0913.5118.13资料来源:2015年

    35、海南省统计年鉴海南省各部门应该为劳动力从生产效率低的农业部门转向生产效率高的非农业部门带来较好的再配置效应,并带动相应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表3.2显示,1984-2014年间,海南省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的总劳动生产率由937.07元/人年增加到14574.22元/人年,增长了15.55倍,年均增长9.58;总产值中的农业产值所占比重1980年的为36.4,2014年下降到9.2,年均下降速度4.48;与此同时,非农部门产值所占比重1984年为63.6,2014年上升到90.8。由此可见,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的农业部门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总劳动生产率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

    36、经济结构优化。3.2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根据刘易斯模型假定,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传统的农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工艺粗糙,该部门缺乏必要的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生产效率非常低下,导致农村存在大量低效率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持续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现代工业部门。按照刘易斯模型假定,海南省农业产值在农村劳动力流出的同时却不会减少,农村存在大量冗余劳动力,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数量是否已经多至出现农村人均生产率低于零的情况,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3.2.1模型的建立农业生产中的技术主要包括先进物种的培育、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进,考虑到这些技术在短时间内不仅很难生产设计出来,更难

    37、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推广,形成实际生产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推广力度和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起着决定作用,海南省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业劳动者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到85%,这种局面在短期内也很难得以改变,会严重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因此在构建生产函数时暂且不考虑技术要素。我们可以设定农业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AGDP=f(L,C) AGDP 代表单位土地农业产值(元),在这里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我们将农业产值除以土地面积,换算成单位土地农业产值;L代表农业劳动力(万人);C 代表资本投入(亿元)。农业资本投入的方面很多,包括农用机械、化肥、农田基础设施、灌溉、土壤盐碱治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

    38、目计量单位不统一,计算非常复杂,鉴于农业机械和化肥是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最经常和最主要的资本投入选用农业机械总动力(亿瓦)P 和化肥施用量(万吨)F作为资本的替代形式不影响模型的科学性,其中分别为农业劳动力替代弹性、农业机械总动力替代弹性和化肥施用量替代弹性, 为随机变量。假定农业生产函数符合 C-D 模型,其对数据形式的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3.2.2数据整理及回归分析本部分实证分析所使用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19962010 年各指标的统计数据,农林牧渔 GDP 换算成 1995 年不变价格。本文之所以选取这一段时间的数据,是因为海南省农村劳动力也发生了规模宏大的转移,农村劳

    39、动力转移数量由 1995 年的 646.9万增加的 2009 年的 1251.3 万,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由 1995 年的 1945.3万下降到 2009 年的 1566.1 万。在此期间海南省农村经济不仅经历了高速发展,从事农林牧渔的劳动力数量也出现了下降态势,对于研究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表 3.2-1 第一产业劳动力变化时间L农业劳动力(万人)F化肥施用量(万吨)P农业机械中动力(万千瓦)AGDP(元/公顷)19961945.3203.281832.9822843.8719971968.6249.612101.726271.4119981979.2240.

    40、632239.6228784.5419901994.3253.82546.5828890.0920002015.2255.72766.1729094.2920012018.9253.152975.8728843.6720021992262.293164.9829011.6620031948270.333372.1129123.5620041878.3281.283544.6631683.2520051833.1277.563784.4436429.0520061783.3285.673983.8336543.9420071741294.294239.9335682.8420081639.730

    41、5.024535.340569.7420091593.1307.374807.4645096.420101566.1312.795108.8544594.17资料来源:2015年海南省统计局 运用 EVIEWS软件对其公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表 3.2-2 回归分析结果 得出初步回归模型: LNAGDP = 45.33 - 3.47*LNL + 1.23*LNP - 3.90*LNF (4.81732)(-4.36650)(2.51119)(-5.5546) =0.991846 D.W.=1.615011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方程 F 统计量显著,调整后=0.99,整个方程拟合效果非常

    42、好,各指标统计值也均显著。进行T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临界值t/2(n-k)=2.160。由EVIEWS数据可得1 、2、3、0对应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都大于2.160,即三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影响,t检验通过。从中可以看出农业劳动力LNL 的系数和化肥施用量 LNF 的系数均为负值,农业机械总动力LNP 的系数为正值,均符合当前安海南省农村经济生产现状。 LNL 的系数说明,当前海南省农业生产已经逐渐摆脱人口投入的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通过转移更多的农村冗余人口,可以提升农业单位土地产值。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单位土地产值增长率可以提升3.4

    43、7个单位。农业机械总动力P的正值系数说明,海南省农村机械化耕作远未完成,还需要更多的机械投入。机械化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农业单位土地产值可以增加1.23个单位。对于化肥的投入量为负,意味着化肥量每减少1个单位,海南农业单位土地产值增加3.9个单位。因此大量土地经过长期无序开采已经非常贫乏,长时间的农业产量只能依靠持续的化肥投入维持,如若减少化肥投入,保持土地肥力,当然可以增加农业单位土地产值了。3.3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民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其中农民在本地或外出打工所获得的劳动报酬,被视为工资性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

    44、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呈现高度的相关性;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促使资性收入总收入比重的不断上升,从而影响农民的收入结构。3.3.1农村劳动对力转移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农民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其中农民在本地或外出打工所获得的劳动报酬,被视为工资性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呈现高度的相关性;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促使资性收入总收入比重的不断上升,从而影响农民的收入结构。 农村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45、两个方面: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转移出来,劳动力转移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民收入也就相应提高;二是非农部门接纳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也有一定的帮助。3.3.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表 3.3 农民收入百分比年份人均纯收入(元)其中构成(%)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其中:第一产业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其中:第一产业财产和转移性收入20042659.20850.561676.901267.23131.7431.9963.0647.654.9520052804.51965.671705.291306.36133.5434.4360.8146.584.7620062953.971032.691752.721302.76168.5734.9659.3344.105.7120073150.491095.451874.451398.34180.5934.7759.5044.385.7320083507.431178.322147.471654.48181.6333.5961.2347.175.1820093930.551437.572258.051727.87234.9336.5757.4543.965.9820104368.331671.542409.781824.97287.0038.2755.1641.786.5720114985.341950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论文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