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ppt

    • 资源ID:951043       资源大小:41.07M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ppt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v前言前言v群测群防体系的构成群测群防体系的构成v防灾预案的编制、明白卡的填报防灾预案的编制、明白卡的填报v地质灾害天气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地质灾害天气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v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救灾工作组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救灾工作组织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民众的防灾减能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则是府和民众的防灾减能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则是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和创

    2、新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我国近年我国开展群测开展群测群防工作群防工作开展省、市开展省、市(州州)、县、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市、区)地质灾害调查编制省、市编制省、市(州州)、县、县(市、区)年度防灾预案市、区)年度防灾预案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防灾、避险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实施受灾农户的避让搬迁工程实施受灾农户的避让搬迁工程气象地质灾害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气象地质灾害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取得的成果取得的成果(十二五期间)(十二五期间)1.累计开展县域地质灾害调查、排查、详查达252县次,调查核实各类

    3、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4万余处。2.建立5万余人的地质灾害专职监测队伍。3.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510处,有效保护了68余万群众、近450亿元的财产安全。4.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及防灾避险应急演练近3万场次,累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近500万份,培训地质灾害防灾(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受威胁群众、在校学生以及在建工地相关人员500余万人次,参与应急避险演练达220万人次。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完善和规范此项工作;完善和规范此项工作;供各级政府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借鉴;供各级政府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借鉴;增强政府和公众防灾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政府和公众防

    4、灾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让受威胁的民众了解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让受威胁的民众了解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成为地质灾害防治防治工作的主人和主体。成为地质灾害防治防治工作的主人和主体。存在问题存在问题认识上存在差异认识上存在差异(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关系与争论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关系与争论);相关要求和标准,需随群测群防工作推进而变化与改进;相关要求和标准,需随群测群防工作推进而变化与改进;防灾、减灾中,预测预报存在亟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防灾、减灾中,预测预报存在亟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培训目的培训目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构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构成一、法律依据一、法律依据二、工作组织

    5、二、工作组织三、调查制度三、调查制度四、监测制度四、监测制度 五、预防制度和措施五、预防制度和措施 六、宣传和培训六、宣传和培训体系的构成体系的构成一、法一、法 律律 依依 据: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六条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

    6、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群防工作。第十七条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地质灾害预报制地质灾害预报制度。学习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重要性的重要性 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明确了群测群防体系的构成明确了群测群防体系的构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受威胁的基层政府、相关人员和居民受威胁的基层政府、相

    7、关人员和居民责任、义务、作用责任、义务、作用作出了相关规定作出了相关规定认真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精神,是编制好认真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精神,是编制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案,指导、构建适合当地的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案,指导、构建适合当地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重要条件。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重要条件。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工作组织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工作组织组织工作的重点组织工作的重点建立群测群防的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群测群防的行政管理体系群测群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1 1、行政管理工作体系与群测群防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体系与群测群防工作行政管理工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定义作体系定义根据地

    8、质灾害分级(特大型、大型、中型、根据地质灾害分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划分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事权和财权小型)划分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国土的基础上,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和群众参与,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相关部门和群众参与,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行政管理工作体系。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地质灾害行政管理工作体系示意框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体系可表述为:1、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同级人民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负有领导责任;2、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

    9、及国土资源相关部门负有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责任;3、地质灾害发生属地的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受威协的基层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及民众按职责分工,有积极参与的防灾、減灾的责任;危及铁路、公路、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危及铁路、公路、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在在所所在在地地政政府府领领导导下下和和国国土土资资源源主主管管部部门门的的指指导导和和监监督督(会会同同)下下,作作好好本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十条第十条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 当加强地质灾害的

    10、群测群防工作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中,强调属地原则,更加重视此项工作)县县人人民民政政府府和和国国土土资资源源管管理理及及相相关关部部门门、乡乡(镇镇)村村基基层层政政府府和和基基层层群群众众组组织织是是地地质质灾灾害害群群测测群群防防的的主主体体和有生力量和有生力量。应应在在前前述述行行政政管管理理工工作作体体系系框框图图表表征征的的上上级级政政府府和和国国土土资资源源管管理理部部门门的的指指导导下下,组组织织好好县县、乡乡、村村三三级级群群测测群群防防网网络络体体系系建建设设,开开展展好好地地质质灾灾害害群群测测群群防防工工作作的重点。需花大力

    11、气去落实相关工作。的重点。需花大力气去落实相关工作。.群测群防工作体系的建立,一定要牢记“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的宗旨和“防治地质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宗旨。协调和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和社会资源,创建和谐、协调、高效务实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及工作体系。2.2.群测群防工作责任落实的三个方面:群测群防工作责任落实的三个方面:(1 1)行政分工行政分工 及组织及组织(2 2)相关的基)相关的基 础工作础工作(

    12、3 3)责任制的责任制的 落实:落实:国土资源部、各级人民政国土资源部、各级人民政 府负有府负有领导的责任领导的责任;县以上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有县以上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有组织、协组织、协 调、指导、监督的责任调、指导、监督的责任;县(市)、乡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组织负有县(市)、乡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组织负有组组 织实施的责任。织实施的责任。开展县开展县(市、区市、区)域地质灾害域地质灾害调查、排查、详查调查、排查、详查,确定地质,确定地质灾害防治点;编制群测群防预案灾害防治点;编制群测群防预案;避让搬迁避让搬迁 方案方案(避险搬迁对避险搬迁对象确定、选址象确定、选址);编制国家、省、市、

    13、县四级编制国家、省、市、县四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国家地质灾害国家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建立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建立。省、市、县省、市、县年度预案的编制与组织实施年度预案的编制与组织实施。突发地质灾害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应急防治应急调查和应急防治制度及预案编制。制度及预案编制。在县政府领导下,国土资源部门要编好群测群防工作预案,在县政府领导下,国土资源部门要编好群测群防工作预案,落实县、乡、基层群众组织的落实县、乡、基层群众组织的防灾责任人;防灾责任人;按灾点明确按灾点明确监测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对危险区内的居民和相关人员,作好地质灾害宣传,按户到对危险区内的居民和相关人员,作

    14、好地质灾害宣传,按户到人填制好人填制好避险明白卡、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防灾明白卡。.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在加强群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在加强群测群防工作,落实防灾责任和监测责任测群防工作,落实防灾责任和监测责任人的同时,还应人的同时,还应重视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重视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的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期内的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按要求及时启动群测群防工作预险情,按要求及时启动群测群防工作预案。案。三、地质灾害调查制度三、地质灾害调查制度(2020年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年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群测群防群测群防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编制编制防治规划的

    15、重要依据防治规划的重要依据。制定好县制定好县年度预案和点预案年度预案和点预案的保障条件。的保障条件。重要性重要性如何作好如何作好 调查调查充分注意成灾、致灾的充分注意成灾、致灾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与相关部门配合与相关部门配合好,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好,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划分好易发区(高、中、低)和非易发区划分好易发区(高、中、低)和非易发区,确定重点确定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划定危险区,为危险性分级、划定危险区,为危险性分级、编制防灾预案提供依据。编制防灾预案提供依据。完成调查、详查规定的其他任务完成调查、详查规定的其他任务(防治分区、治理工程防治分区、治理工程等等)

    16、四、地质灾害的监测制度四、地质灾害的监测制度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在地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

    17、时处理和报告。情及时处理和报告。20202020年完咸监测预警体系建没任务年完咸监测预警体系建没任务 。监测网络监测网络构成构成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群测群防工作手段;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群测群防工作手段;了解地质灾害状态、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了解地质灾害状态、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及时了解临灾前兆,启动防灾预案或采取避让、搬迁等及时了解临灾前兆,启动防灾预案或采取避让、搬迁等措施。措施。重要性重要性监测工作注意事项监测工作注意事项 监测项目的测量、数据记录和分析;监测项目的测量、数据记录和分析;临灾前兆和引发因素的判别;临灾前兆和引发因素的判别;险情的及时处理和报告;险情的及时处

    18、理和报告;监测设施保护。监测设施保护。专业监测点专业监测点群专结合监测点群专结合监测点群测群防监测点群测群防监测点监测点监测点 类型类型结合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布设;结合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布设;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专业监测点:专业监测点:危害性大、监测资料和成果对区域地质危害性大、监测资料和成果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有借鉴、指导意义灾害防治有借鉴、指导意义;以及当地技术经济条件许可,以及当地技术经济条件许可,采用多种方法和仪器监测,并配置专业监测员;采用多种方法和仪器监测,并配置专业监测员;群测群防监测点:宜采用简易监测方法群测群防监测点:宜采用简易监测方法;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对监测人

    19、员对监测人员 要求要求:能较熟能较熟练掌握练掌握五、地质灾害的预防制度和措施五、地质灾害的预防制度和措施地质灾害的监测(前已述,略)地质灾害的监测(前已述,略)地质灾害预报地质灾害预报年度地质灾这害防治方案编制年度地质灾这害防治方案编制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措施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措施避让搬迁工作避让搬迁工作预防工作预防工作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第三条)(第三条)”群测群防工作也不能例外。群测群防工作也不能例外。避让

    20、搬迁工作避让搬迁工作目的目的通过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隐患点的调查核实、通过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隐患点的调查核实、避险搬迁选址、编制区划报告,为我省搬迁避险搬迁选址、编制区划报告,为我省搬迁安置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安置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搬迁安搬迁安置对象置对象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分散农户、村落为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分散农户、村落为主基本基本规定规定1 1、调查与区划工作须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各级调查与区划工作须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各级 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协调、指导、监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协调、指导、监 督实施。督实施。2 2、调查与区划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调查与区划工作以县(市、区)

    21、为单位开展。3 3、调查与区划工作成果须经批准后,方可作为搬调查与区划工作成果须经批准后,方可作为搬 迁安置工程实施的依据。迁安置工程实施的依据。搬迁调查搬迁调查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引发因素(人为、自然)引发因素(人为、自然)搬迁户、村社。搬迁户、村社。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搬迁安置搬迁安置户调查户调查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住房条件、生产现状、家庭财产及年收入、生住房条件、生产现状、家庭财产及年收入、生活环境以及搬迁意愿等。活环境以及搬迁意愿等。具体调查内容见附表。具体调查内容见附表。选址原则选址原则安全原

    22、则:安全原则:就近原则:就近原则:安置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安置与发展相结合原则: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原则: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原则:搬迁选址评价表搬迁选址评价表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不适宜安全性安全性危险区外、安全危险区外、安全危险区边界外、较安全危险区边界外、较安全危险区内,不安全危险区内,不安全生产生活条件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改善持平或略下降持平或略下降明显下降明显下降农户村社认同农户村社认同认同认同宣传解释后认同宣传解释后认同不认同不认同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坡度坡度1515度度地基稳定地基稳定15152525度度地基较稳定地基较稳定2525度度地基不稳定地基不稳定紧迫性评价表紧迫性分级紧迫性分

    23、级引发因素引发因素频发程度频发程度隐患点隐患点稳定性稳定性临灾征兆临灾征兆紧紧 迫迫高高极不稳定极不稳定明明 显显较紧迫较紧迫较较 高高不稳定不稳定较明显较明显一一 般般中中 等等欠稳定欠稳定不明显不明显注:三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较高级别即划为较高级别。注:三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较高级别即划为较高级别。安置要求安置要求就近安置就近安置集中安置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分散安置自主安置自主安置安置方式安置方式紧迫性为紧迫紧迫性为紧迫农户不认同时农户不认同时注注意意不宜强行组织搬迁不宜强行组织搬迁作好预案、落实监测措施和监测责任人、作好预案、落实监测措施和监测责任人、防灾责任人防灾责任人 有明显前兆时,按条

    24、例要求,可采取强制有明显前兆时,按条例要求,可采取强制措施,避让至安全地带措施,避让至安全地带 地质灾害预报地质灾害预报是世界性难题!是世界性难题!成功预报可提高减灾成效成功预报可提高减灾成效“国家实行地质灾害的预报制度国家实行地质灾害的预报制度”(第十七条)(第十七条)预报预报内容内容时间、时间、地点、地点、成灾范围成灾范围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可能发生可能发生的的预报预报方式方式(1)发布区域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区域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2 2)群测群防点出现临灾征兆时,进行)群测群防点出现临灾征兆时,进行临灾预报临灾

    25、预报 (由政府委托的村、社或受灾威胁群众来承担)(由政府委托的村、社或受灾威胁群众来承担)强调预案启动的结合强调预案启动的结合预报信预报信息发布息发布(1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 管机构才能发布管机构才能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 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2 2)来不及进行发布审批的临灾预报来不及进行发布审批的临灾预报,县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可可在防灾预案中委托村(社)(社区)基层组织在防灾预案中委托村(社)(社区)基层组织 进行发布。进行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年度地

    26、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已成为省、市(州)、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已成为省、市(州)、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内容,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减灾防灾效果工作重要内容,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减灾防灾效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谁编制谁编制谁批准谁批准年度预案年度预案编制内容编制内容(1 1)主要灾害点的分布;)主要灾害点的分布;(2 2)威胁对

    27、象、范围;)威胁对象、范围;(3 3)重点防范期;)重点防范期;(4 4)防治措施;)防治措施;(5 5)监测、预防责任人)监测、预防责任人1 1、发现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尤其、发现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尤其规模小,危害大点规模小,危害大点,仍是地,仍是地质灾害调查和年度预案编制须攻克和不容忽视的工作难点和重点。质灾害调查和年度预案编制须攻克和不容忽视的工作难点和重点。2 2、年度预案须结合、年度预案须结合上年度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潜在危害性的变上年度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潜在危害性的变化编制,化编制,有针对性的有针对性的年年编调年年编调。3 3、省、市、县的年度预案应按事权、责权划分,确定自身的防、

    28、省、市、县的年度预案应按事权、责权划分,确定自身的防灾重点和职责。灾重点和职责。县级预案编制相对薄弱县级预案编制相对薄弱,应加强。,应加强。需重视需重视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的防灾措施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的防灾措施1.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予以公公告告,并在其边界设置明显,并在其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警示标志。2.2.禁止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在危险区内进行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可从事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3.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

    29、者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4.4.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时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时,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及时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六、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六、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宣传和培训第六条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

    30、救、互救能力”。第八条第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推进先进的地质灾国家鼓励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推进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害防治技术,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相关相关规定规定分类指导分类指导提高培训提高培训效能效能培训对象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基层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加强预案编制、临灾征兆的识别、预案组织实施易发区内的官员和公民地域内的地质灾害类型,职责及防灾减灾方法危险区内的居民和 相关人员明白卡的填报,听从指挥按预案规定及时撤离至安全地带路径群测群防工作的关键在发挥基层政府和广大民众在防灾群测群防工作的关键在发挥基层政府和广

    31、大民众在防灾减灾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宣传培训工作的重点,也应在减灾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宣传培训工作的重点,也应在基层。基层。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编制、明白卡填报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编制、明白卡填报一、地质灾害预案点的确定一、地质灾害预案点的确定二、引发因素、临灾征兆的判定二、引发因素、临灾征兆的判定三、灾情、危害性的确定三、灾情、危害性的确定四、危险区的划定四、危险区的划定五、地质灾害预案点的分级与职责分工五、地质灾害预案点的分级与职责分工六、主要灾种地质预案编制方法(案)六、主要灾种地质预案编制方法(案)一、地质灾害预案点的确定一、地质灾害预案点的确定1 1、组织专业队伍调查确定:

    32、、组织专业队伍调查确定:通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确定地质灾害预案点,编制预案,通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确定地质灾害预案点,编制预案,落实监测责任人和防灾责任人。划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区。落实监测责任人和防灾责任人。划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区。2 2、群众报灾,经专业技术人员核实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报灾,经专业技术人员核实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群众报灾的点,省、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应及时派群众报灾的点,省、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应及时派技术人员或专家组调查核实,确定预案点。并及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技术人员或专家组调查核实,确定预案点。并及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33、3.3.突发性地质灾害点突发性地质灾害点 对依然存在险情隐患或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灾害点,及时纳入防灾预对依然存在险情隐患或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灾害点,及时纳入防灾预案点,并编制防灾预案案点,并编制防灾预案。二、引发因素、临灾征兆的判定二、引发因素、临灾征兆的判定.引发因素引发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人为因素降雨、降雨、地震、地震、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活动、地下水活动、重力作用重力作用采矿、采矿、建房、建房、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等水利工程等临灾征兆判定临灾征兆判定地质灾害发生前,都会有一定的前兆特征。地质灾害发生前,都会有一定的前兆特征。正确判定临灾征兆,是启动预

    34、案和减少误判、正确判定临灾征兆,是启动预案和减少误判、盲目采取不必要措施的的前提条件盲目采取不必要措施的的前提条件 崩塌崩塌 在陡峻或有凹腔的斜坡上,发生危及人在陡峻或有凹腔的斜坡上,发生危及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土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土 石崩落现象。石崩落现象。斜坡上部的不稳定土石体称斜坡上部的不稳定土石体称“危岩危岩”,崩落土石在斜坡,崩落土石在斜坡下部堆积成下部堆积成“倒石锥倒石锥”。崩塌灾害以坐落、倾倒等方崩塌灾害以坐落、倾倒等方式发生。式发生。危害性与崩塌过程中崩塌体危害性与崩塌过程中崩塌体影响的范围及危害对象有关。影响的范围及危害对象有关。屋后有凹腔或多组裂隙构成屋后有凹腔或多组裂隙构成

    35、稳定差的危岩体,高位不稳稳定差的危岩体,高位不稳定的危岩体的危险性大。定的危岩体的危险性大。崩塌类型坐落型压裂溃屈倾倒型压裂溃屈倾倒型崩塌灾害临灾前兆识别:崩塌灾害临灾前兆识别:前兆识别前兆识别:地形条件:高陡斜坡、凹腔坡地形条件:高陡斜坡、凹腔坡高陡逆向坡、不稳定的楔形体高陡逆向坡、不稳定的楔形体、上硬下软的岩性组合坡、背斜、上硬下软的岩性组合坡、背斜轴部沿横张结构面形成的高陡斜轴部沿横张结构面形成的高陡斜坡等(地质构造条件)坡等(地质构造条件)引发因素分析引发因素分析 自然:降雨、地震等自然:降雨、地震等 人为:地下采动、切坡形成凹人为:地下采动、切坡形成凹腔、爆破腔、爆破危岩体裂缝加大、

    36、掉块与凹腔危岩体裂缝加大、掉块与凹腔变形等(稳定性降低)变形等(稳定性降低)危险区划定:危险区划定:危岩体分布范围及崩塌影响的范危岩体分布范围及崩塌影响的范围。围。应结合危岩体体积及位能、崩落应结合危岩体体积及位能、崩落下斜坡形态、是否会产生气垫作用下斜坡形态、是否会产生气垫作用及影响、堵塞沟谷的次生灾害范围及影响、堵塞沟谷的次生灾害范围等因素综合确定等因素综合确定 崩塌危险区划定崩塌危险区划定危岩体的分布区与崩塌堆积区危害范围危岩体的分布区与崩塌堆积区危害范围坡度坡度1010卸荷带与凹腔形成崩塌模式示意图反映卸荷裂隙与凹腔地形常构成崩落、倾倒式崩塌模式;跳跃式常指在危岩下部斜坡45时的运动方

    37、式,高位崩塌常有较大的冲击力和跳跃高度;10吋,为滚落方式;100010050大型1001000101002050中型10100110220小型1012灾情、险情危害性的确定灾情、险情危害性的确定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危害性大小,中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危害性大小,分为四个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四、危险区划定的重要性四、危险区划定的重要性 1、正确确定危险区,对编制防灾预案和健全群防体系正确确定危险区,对编制防灾预案和健全群防体系 有重要作用;有重要作用;2 2、是确定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基本依据;是确定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基本依据;3 3、危险区大小取决于地

    38、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危害方式;危险区大小取决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危害方式;4 4、地质灾害不同类型危险区,应依据地质灾害分布区地质灾害不同类型危险区,应依据地质灾害分布区 和发生后的影响区来综合分析判定。和发生后的影响区来综合分析判定。五、地质灾害预案点的分级及职责分工五、地质灾害预案点的分级及职责分工可分为省、市(州)、县(市、区)可分为省、市(州)、县(市、区)三级。三级。一、省级预案点省级预案点 1、特大型地质灾害预案点 2、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制和实施。3、每年开展省级预案点的汛前检查及监测工作的落实,建立监测查询制度,4、省国土资源厅或省地质环境总站派出人员至现场,调

    39、查实情,指导救灾工作。二、市(州)级预案点市(州)级预案点 1、大型、中型地质灾害预案点 2、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州)地质环境监测站编制市(州)级预案,3、每年需开展预案点的汛前检查及监测工作落实。建立监测查询制度。4、出现重大险情时,市(地、州)人民政府及时启动预案,落实防灾措施。5、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地环站赶赴现场,调查灾情,指导救灾工作,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三、县级预案点三、县级预案点 1、小型地质灾害预案点 2、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县级预案的编制和实施 开展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完善地质灾害 巡查制度、速报制度和值班制度。3、组织各乡镇落实本行政区域的群测群防工 作,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

    40、监测责任人。4、监测人员发现重大险情时,及时向县人民 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报告,按授权启动防灾预案。六、地质灾害防灾六、地质灾害防灾年度预案年度预案编制方法编制方法(一一)省、市、县省、市、县年度防灾预案年度防灾预案的编制的编制(1 1)简要说明上年度地质灾害的预报、灾情及防灾减灾情况。)简要说明上年度地质灾害的预报、灾情及防灾减灾情况。(2 2)根据相关部门资料对当年降水、地震等引发因素作出初步的评估。)根据相关部门资料对当年降水、地震等引发因素作出初步的评估。(3 3)确定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确定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4 4)对城镇、大中型厂矿、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水利水电工程)对

    41、城镇、大中型厂矿、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水利水电工程的灾害隐患作出评价预测,提出防治措施建议。的灾害隐患作出评价预测,提出防治措施建议。(5 5)对重大隐患点提出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对重大隐患点提出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6 6)作出汛前检查、汛期突发地质灾害或隐患点调查检查计划。)作出汛前检查、汛期突发地质灾害或隐患点调查检查计划。(7 7)按行政区编制灾害点预案表)按行政区编制灾害点预案表(二)地质灾害点预案编制内容二)地质灾害点预案编制内容1 1、位置:、位置:行政区位置、坐标,附平面图、剖面图及照片行政区位置、坐标,附平面图、剖面图及照片2 2、规模及主要特征、规模及主要特

    42、征3 3、危险区范围、危险区范围4 4、危害性评估、危害性评估5 5、引发因素、引发因素6 6、临灾特征细心观察临灾征兆,综合分析判定,、临灾特征细心观察临灾征兆,综合分析判定,切不可捕风捉影,导至误判。切不可捕风捉影,导至误判。7 7、防灾责任人及监测责任人、防灾责任人及监测责任人 8 8、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9 9、防灾建议、防灾建议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地质灾害天气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地质灾害天气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 我国多数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每年降雨量的我国多数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每年降雨量的70%70%左右均集中左右均集中在在6 69 9月的丰水期降落,且常有多次大暴雨的降雨过程出现。月的

    43、丰水期降落,且常有多次大暴雨的降雨过程出现。受其影响,这期间也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受其影响,这期间也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和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期。降雨成为上述主要地质灾害多发期和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期。降雨成为上述主要地质灾害灾种的重要引发因素。灾种的重要引发因素。如何将气象监测和预报的资源与地质灾害预报的工作结合起如何将气象监测和预报的资源与地质灾害预报的工作结合起来,近年受到国土资源部、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来,近年受到国土资源部、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一、地质灾害天气预报预警简介一、地质灾害天

    44、气预报预警简介 1.1.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根据致灾地质环境条件和气候因素,利用根据致灾地质环境条件和气候因素,利用1:5001:500万基础图件,将全万基础图件,将全 国划分为七个大区,国划分为七个大区,2828个预警区。个预警区。对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与灾前对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与灾前1515日内实际降雨量及降雨过日内实际降雨量及降雨过 程统计分析,建立各预警区预报预警数据图和数据校正图。程统计分析,建立各预警区预报预警数据图和数据校正图。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未来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未来2424小时,全国降雨量预报数据,结合前小时,全国降雨量预报数据

    45、,结合前 期降雨情况,对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和范围作出预测。期降雨情况,对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和范围作出预测。一级一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不发布预报;不发布预报;二级二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小;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小;不发布预报;不发布预报;三级三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注意级;注意级;四级四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预警级;预警级;五级五级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预报级预报级 2.2.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采用对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和已发生地质灾害的发生频采用对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和已发生

    46、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数的统计,建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分区模型数的统计,建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分区模型 提出判别的数据和准则;提出判别的数据和准则;按气象台未来按气象台未来2424小时降雨预报资料,对单元进行评价小时降雨预报资料,对单元进行评价值易发程度的计算,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值易发程度的计算,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结果,作为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结果,作为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3.3.市(地、州)地质灾害预报市(地、州)地质灾害预报少数市(地、州)正开展此项工作。其预测预警模型,少数市(地、州)正开展此项工作。其预测预警模型,多与省级模型相似。多与省级模型相似。市级预

    47、报工作是对全国和省级预报工作的完善、校核市级预报工作是对全国和省级预报工作的完善、校核和补充。开展好此项工作是增加预报的准确性,缩小和补充。开展好此项工作是增加预报的准确性,缩小预报预警范围,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具针对性有十预报预警范围,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具针对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重要的意义。二、结合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开展群测群防工作二、结合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开展群测群防工作1.1.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应结合预报预警的信息,指导群测群防工作。应结合预报预警的信息,指导群测群防工作。(1 1)预报会出现大暴雨等引发因素时:监测未发现地质灾害点出现临灾征)预报会

    48、出现大暴雨等引发因素时:监测未发现地质灾害点出现临灾征兆,继续进行监测。兆,继续进行监测。(2 2)出现大暴雨等引发因素,)出现大暴雨等引发因素,监测点出现临灾征兆;监测点出现临灾征兆;应及时报告,加强巡查,启动防灾预案应及时报告,加强巡查,启动防灾预案 立即组织避让,确保危险区内居民和人员生命安全为主要目标。立即组织避让,确保危险区内居民和人员生命安全为主要目标。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财产的搬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财产的搬迁。2.2.非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非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没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地区,仍需注意其他引发因素的影响,没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地区,

    49、仍需注意其他引发因素的影响,按预案要求,开展常规监测工作。出现临灾征兆,也应按条例要求,加强按预案要求,开展常规监测工作。出现临灾征兆,也应按条例要求,加强巡查及时上报,并及时启动防灾预案,组织避让搬迁和抢险救灾工作。巡查及时上报,并及时启动防灾预案,组织避让搬迁和抢险救灾工作。三、非多发期(无气象地质灾害预三、非多发期(无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群测群防工作报预警)的群测群防工作 应根据非多发期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和地质灾害的特征,应根据非多发期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和地质灾害的特征,作好群测群防工作。作好群测群防工作。1.1.未未发发现现临临灾灾预预兆兆的的引引发发因因素素,应应按按预预案案要要求求

    50、,作作好好常规监测工作;常规监测工作;2.2.有明显临灾预兆;应查明引发因素,加强监测和巡有明显临灾预兆;应查明引发因素,加强监测和巡查,并及时报告;查,并及时报告;3.3.存在地震等自然因素或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的引发存在地震等自然因素或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的引发因素,并出现临灾预兆时,除采取加强和加密的监因素,并出现临灾预兆时,除采取加强和加密的监测、巡查的措施外,还应及时上报,按预案及时组测、巡查的措施外,还应及时上报,按预案及时组织避让。织避让。四、地质灾害天气预报与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四、地质灾害天气预报与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 目前,三级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处于提供区目前,三级气象地质灾害预


    注意事项

    本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ppt)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