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佛山段S4标(K35+112.500K42+436.896)云东海互通现浇箱梁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佛山段S4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九年四月.目 录一、 工程概况11.1工程概述11.2自然条件13二、编制依据142.1编制依据142.2编制范围15三、施工部署153.1施工进度计划153.2人员组织机构163.3主要材料配置计划173.4主要机械配置计划17四、施工工艺技术184.1总体施工方案184.2施工工艺流程204.3施工准备234.4现浇支架施工234.5支架预压314.6支座安装4
2、04.7模板安装404.8钢筋制作与安装434.9混凝土施工464.10预应力施工524.11模板及支架拆除564.12施工监测57五、影响质量、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关预防措施58.1影响质量的风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58.2影响安全的风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66六、质量保证措施706.1工程质量目标706.2质量保证体系706.3质量检查程序716.4质量管理措施716.5质量控制实施细则736.6施工质量控制措施74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817.1安全管理目标817.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817.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827.4安全设施837.5安全生产保证措施84八、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938.1文明施
3、工措施938.2环境保护措施95九、应急预案979.1目的979.2现浇箱梁施工主要风险和危险程度分析979.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989.4应急准备1009.5应急处理程序1039.6常见事故应急预案1039.7急救知识1099.8应急处理与反馈110.一、 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佛山段S4标段起于佛山市三水区西乐公路西侧洞溪附近,起点桩号K35+112.5,向西北偏离西乐公路后,在西乐公路与安泰路中间布设三水服务区,向西经塘布、龙岗,在X521(原防汛公路)处设置云东海互通与X521相接,在鸡笼岗村北侧进入利宏管桩厂与云东海饮水泵站间空地,跨越北江,终点桩号
4、K42+436.896,路线全长7.324km。主线桥梁全长7324.396m/4座(北江大桥、三水服务区主线桥、云东海互通主线桥、兴云路高架桥),均为特大桥,互通式立交1座,服务区1处,匝道桥梁全长2134.4m/10座,天桥1座。1.1.1云东海互通主线桥Y23-Y25现浇梁简介云东海互通主线桥Y23-Y25现浇梁为225m,采用单箱五室等高度斜腹板箱型截面,梁高1.5m,梁顶宽20.315m 27.828m,梁底宽15.795m22.84m,单侧悬臂长 2m,悬臂端厚18cm,悬臂根部厚45cm。腹板厚度45cm70cm,顶板厚度25cm-45cm;底板厚度22cm-42cm。 图1.1
5、-1 云东海互通主线桥Y23-Y25现浇梁桥型布置图图1.1-2 云东海互通主线桥Y23-Y25现浇梁立面图图1.1-3 图1.1-2 云东海互通主线桥Y23-Y25现浇梁平面图图1.1-4 云东海互通主线桥Y23-Y25现浇梁断面图1.1.2云东海互通A匝道桥现浇梁简介云东海互通A匝道桥19跨为3(317m)现浇连续箱梁,采用单箱三室等高度斜腹板箱型截面,梁高1.4m,顶板宽17m,底板宽12.52m,悬臂板宽2m,悬臂端厚18cm,悬臂根部厚度45cm,腹板厚度45cm80cm,顶板厚度28cm48cm,底板厚度22cm42cm。图1.1-5 云东海互通A匝道现浇梁桥型布置图图1.1-6
6、云东海互通A匝道桥现浇梁立面图 图1.1-7 云东海互通A匝道桥现浇梁平面图图1.1-8 云东海互通A匝道桥现浇梁断面图 1.1.3云东海互通B匝道桥现浇梁简介云东海互通B匝道桥17跨为16.197m+2(317m)现浇连续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箱型截面,梁高1.4m,顶板宽9m9.706m,底板宽5.02m5.957m,悬臂板宽1.734m1.838m,悬臂端厚18cm,悬臂端根部厚45cm,腹板厚度43.6cm80cm,顶板厚度28cm45cm,底板厚度22cm42.7cm。图1.1-9 云东海互通B匝道桥桥型布置图 图1.1-10 云东海互通B匝道桥立面图 图1.1-11 云东海互通B
7、匝道桥平面图 图1.1-12 云东海互通B匝道桥断面图 1.1.4云东海互通C2匝道桥现浇梁简介云东海互通C2匝道桥14跨为17.574m+317.5m现浇连续箱梁。采用单箱四室斜腹板箱型截面,梁高1.4m,顶板宽17m23.18m,底板宽12.52m18.537m,悬臂板宽2m2.082m,悬臂端厚18cm,悬臂根部厚45cm,腹板厚度43.6cm78.6cm,顶板厚度28cm48cm,底板厚度22cm42cm。图1.1-13 云东海互通C2匝道桥现浇梁桥型布置图图1.1-14 云东海互通C2匝道桥现浇梁立面图图1.1-15 云东海互通C2匝道桥现浇梁平面图图1.1-16 云东海互通C2匝道
8、桥现浇梁平面图1.2自然条件1.2.1气候条件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季风影响显著,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大气环流随季节变化,夏季盛吹东南风和偏南风,冬季常为北风和偏北风。四季的主要特点:春季阴雨,雨日较多;夏季高温湿热,水气含量大,暴雨集中;秋季常有热雷和台风雨;冬季低温,雨量稀少。主要气象特征叙述如下:(1)气温佛山市气候温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 21.7,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8.7,年最低气温为-0.7。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83之间,年内相对湿度一般以 36 月为最大,最小值在12月和1月。(2)降雨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全年总雨量在 14002000mm 之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
9、1677.4mm。49 月为雨季,总降雨量占全年的 79.5,前汛期为 46 月,后汛期为79 月中旬。历年最大降雨量 2343.8 毫米(2008 年),最小降雨量 1075.7 毫米(1991年),历年最大月降雨量为 909.2mm(2008 年 6 月),历年日最大降雨量 279.8mm(1999 年8 月 23 日受 9908 号台风影响,造成的特大暴雨),历年最大 1 小时降雨量 102.6mm(1994年 8月 14日),历年最大十分钟降雨量为 30.5mm(1975年 5月 20日)。年蒸发量在 14001600mm,潮湿系数大于 1。(3)风春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北风为主
10、,年平均风速2.2ms。710月为热带气旋季节,对有较大影响的热带气旋年平均为 1.6 个。多年平均大风日数(8 级)3.2d。历年最大值风速 24.0ms(1973 年),瞬时最大风速 36.0ms(1975 年)。三十年一遇设计风速 36.0ms。本区属台风影响区,79 月为台风季节,登陆风速可达 3338m/s,并伴随有暴雨。1.2.2地质条件沿线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残丘、河谷。该区沿线覆盖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淤积土层、残积层;下伏基岩多为古近纪古新世莘庄村组(E1x)、古近纪始新世宝月组(E2by)及古近系始新世华涌组(E2h)砂泥质岩类综合体。二、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1)公路工
11、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8;(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5) 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佛山段第S4标段施工图设计;(6)佛山市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手册(2013年);(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10)广东省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2017);(11)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12、;(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13)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14)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15)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2016;(1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6;(17)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11352-2009;(1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16;(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7;(2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21)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2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130-2011;(23)钢管满堂补充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24)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25)佛山市交通运输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评审工作指南(2017版)的通知;2.2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佛山段S4标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三、施工部署3.1施工进度计划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计划2019年5月20日开始施工,2020年7月13日完成,具体计划见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计划表,配置支架6跨。表3.1-1 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计划表序号部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工期(天
14、)备注1主线桥2019/5/202019/7/18602B匝道2017/7/192019/11/151203C2匝道2019/11/162020/1/14604A匝道2020/1/152020/7/131803.2人员组织机构为满足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工期,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配置,主要人员配置计划见表3.2-1。表3.2-1 主要管理员配置计划表序号岗位姓名备注1项目经理尚庆果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统筹管理2现场负责人张望明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现场施工3技术负责人杨先玉全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技术管理4质检负责人王道云全面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
15、现浇梁施工质检工作5安全负责人吴金山全面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安全监督管理6物资、机械负责人谌军全面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机械、材料供应7测量负责人蒋朝辉全面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测量8技术员彭文帅、张声金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技术指导9质检员杨峰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质量检验工作10测量员胡健、高攀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测量工作11专职安全员卜志鑫、钱立岗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12机械设备管理员彭思富负责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机械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表3.2-2主要劳动力配置表序号人员类别数量计划进场时间备注1电工22019.05.152砼
16、运输车、吊机、平板车司机252019.05.153钢筋工352019.05.154支架、模板工502019.05.155混凝土工202019.05.15合计1322019.05.153.3主要材料配置计划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主要钢材、水泥、砂、碎石等材料均统一招标,择优选取合格供应厂商。施工前提前统计墩身施工所需各种材料的规格和数量,编制物资计划申请单,由物机部统一采购进场,进场材料按要求进行存放,以先到先用为原则。施工材料到达砼搅拌站及钢筋加工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相关规范要求,逐项检查确保质量合格,可用于现场施工。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材料如下:表3.3-1 主要材料配置计划表序号部
17、位钢筋(t)钢绞线(t)C40砼(m3)C50砼(m3)备注1主线桥186.823.5820.42A匝道591.21751.33B匝道226.8675.14C2匝道341.6911.3合计1346.423.53337.7820.43.4主要机械配置计划根据现场具体施工条件、施工组织规划、工期计划以及机械设备资源情况等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见表3.4-1。表3.4-1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拌合站HSZ1202座2电焊机BX1 -40010台3振捣棒HZ6-50/3010台4电锯MJ1052台5吊车25T2台6汽车泵3
18、7米2台7平板车1台8砼运输车12m36台9发电机150KW2台备用电源10钢筋弯曲机WJ403台11钢筋切断机GJ-403台12钢筋调直机GT4-143台13水准仪苏一光DSZ2型3台14全站仪徕卡1201+型1台四、施工工艺技术4.1总体施工方案结合以往同类型现浇桥梁已有成熟经验和本桥结构特点,现浇梁施工采用满堂支架法,支架采用盘扣式钢管支架,钢管支架选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A类(60系列)。混凝土浇筑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及腹板,安装内模及顶板钢筋后浇筑顶板及翼板。现浇梁外模采用竹胶板,内模采用木胶板。架体横向间距:腹板下最大间距0.9m,空箱下最大间距为 1.5m,翼缘板下间距为1
19、.5m。架体纵向间距:架体纵向间距以1.5m为主,靠近墩柱位置应缩小立杆间距,最大间距不超过1.2m。支撑架搭设形式为满堂红支撑架,顶托上表面依次摆放主龙骨、次龙骨和模板。支架底支垫厚度不小于3cm模板,提高底托与基地混凝土面的接触面。支架一侧设置上下爬梯,爬梯基础采用混凝土硬化,并用斜杆支撑,保证其稳定性。图4.1-1支架横立面图图4.1-2支架纵立面图图4.1-3支架平面图图4.1-4爬梯布置立面图图4.1-5爬梯布置平面图4.2施工工艺流程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4.2-1 普通现浇梁施工工艺流程图图4.2-2 预应力现浇梁施工工艺流程图4.3施工准备4.3.1 安全、技
20、术交底云东海互通支架现浇梁作业前对直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的该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的培训,并通过书面文件方式予以确认。施工前,项目部应按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施工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清楚,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完毕后,所有参加交底的人员必须履行签字手续并纪录存档。4.3.2 原材料试验检测原材料钢筋、钢绞线、锚具、水泥、砂、碎石、减水剂经试验室或第三方委托单位检验合格之后才能使用,并出具有效的检测报告。4.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云东海互通支
21、架现浇梁设计混凝土强度C40和C50,施工前,我标段试验室进行了配合比试验,并通过认证,设计配合比见下表:表4.3-1 C40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原材料名称水泥粉煤灰中砂碎石外加剂水原材料用量(kg/m3)3358472510895.03151.3表4.3.2 C50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原材料名称水泥粉煤灰矿粉中砂碎石外加剂水原材料用量(kg/m3)373474768011097148.74.4现浇支架施工4.4.1支架基础处理支架基础应满足施工对基础的强度、稳定性及变形的要求,当不满足要求时,应对支架的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可根据桥位所处的地质条件,局部软弱地基采用换填等方法提高地基承载力。对回填
22、土采用机械分层夯实,回填到原地面。回填压实后在地面做混凝土垫层。(1)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需要满足大于200Kpa(采用轻型触探仪检测)。对原地面进行测量抄平,设置纵向排水2%坡面,两侧设置排水沟宽20cm,深15cm。防止雨水浸泡支架地基。(2)支架基础采用合格的路基利用方,经过25t压路机碾压,调平,测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后,进行15cm的C20砼硬化,横向硬化范围为支架最外侧立杆外延1米。(3)特殊地段,高差较大的采用分台阶搭设支架,设计为台阶宽度不小于3m,需经过碾压成型并浇筑20cm混凝土,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4.4.2支架安装(1)总体步骤检查搭设现场,搭设现场应平整无障碍物,基础要
23、符合承载能力要求。依照支撑架配置图纸上尺寸标注,用全站仪放出梁体中心线,然后用钢尺放出底座十字线,并标示清楚。按标示的底座位置先安放底托,然后将旋转螺丝顶面调整在同一水平面上。注意底座与地基的密贴,严禁出现底座悬空现象。从一端开始,严格按设计图纸中要求的立杆纵横间距、横杆步距、斜撑布置间距等施工,严禁擅自改变支架参数。支架搭设至顶面以后,两侧设置不小于50cm施工通道,两侧设置高度不小于1.2米的临边防护栏杆,栏杆立杆与支架立杆连为一体,横向按间隔40cm左右设置三道,栏杆设置20cm高踢脚板,且外侧挂密目网。施工通道底面铺设竹夹板,并与支架捆绑连接,防止出现翘头板。使所有立杆联成整体,为确保
24、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在每三排横向立杆和每三排纵向立杆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采用483.5mm钢管,且在钢管连接处用两个钢管扣件紧固。剪刀撑按规范连续设置,确保支架整体稳定。顶层及底层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中间段每五排设置一道。在顶托调整好后铺设纵向1015cm方木,铺设时注意使其两纵向方木接头处于U型上托座上接着在箱梁底板所对应的位置按25cm布置,翼板其余位置按30cm间距铺设横向1010cm方木,根据放样出的中线铺设15mm的竹胶板做为箱梁底模。(2)盘扣式支撑系统的搭设步骤步骤1:可调底座安装依脚手架配置图尺寸放样后,将可调底座排列至定点。图4.4-1 可调底座示意图步骤2:标准基座安装
25、将标准基座的套筒部份朝上套入调整座上方,标准基座下缘需完全置入扳手受力平面的凹槽内。图4.4-2 标准基座示意图步骤3:第一层横杆安装将横杆头套入圆盘小孔位置使横杆头前端抵住标准基座圆管,再以斜楔贯穿小孔敲紧固定。图4.4-3 横杆安装示意图步骤4:起步立杆安装未加装(连接棒)的立杆统称为起步立杆,依下图所示将起步立杆长端插入标准基座的套筒中。以检查孔位置查看起步立杆是否插至套筒底部。起步立杆仅使用在第一层搭接,第二层往上均使用立杆。图4.4-4 立杆安装示意图步骤5:第二层横杆安装第二层横杆如下图位置,依照步骤3安装第二层横杆。图4.4-5 第二层横杆安装示意图步骤6:第一层斜杆安装将斜杆全
26、部依顺时针或全部依逆时针方向组搭,如下图。将斜杆套入圆盘大孔位置,使斜杆头前端抵住立杆圆管,再以斜楔贯穿大孔敲紧固定。注意!斜杆具有方向性,方向相反即无法搭接。图4.4-6 斜杆安装示意图步骤7:第三层横杆安装如下图位置,依照(3)安装第三层横杆。图4.4-7 第三层横杆安装示意图步骤8:第二层斜杆安装如下图所示,依照步骤6组搭方式,和第一层相同方向搭接第二层斜杆。若第一层为逆时针方向组装,则第二层以上的斜杆同样需以逆时针方向组装。图4.4-8 第二层斜杆安装示意图步骤9:立杆安装立杆以四方管(连接棒)连接,如下图所示将连接棒插入下层管中即可。若需使用立杆插销则务必检查圆盘对齐孔是否在同一方向
27、。图4.4-9 立杆安装示意图步骤10:第四层横杆安装如下图位置,依照步骤3安装第四层横杆。横杆需每1.5m安装一层,依实际高度组装。若安装于支撑架最上层(即U型可调顶托下方),不管高度搭接几层,每层间距都不得超过1.5m。图4.4-10 第四层横杆安装示意图步骤11:第三层斜杆安装如下图所示,依照步骤6组搭方式,和第一层、第二层相同方向搭接第三层斜杆。图4.4-11 第三层斜杆安装示意图步骤12:U型可调顶托安装如下图所示,立杆搭设到设计高度时再将U型可调顶托牙管插入立杆中,再以扳手调整至所需高度。图4.4-12 顶托安装示意图上述组装流程为盘扣式支撑系统各项构件的组搭方式及注意事项,每种杆
28、件均有不同长度规格提供设计者设计规划,实际搭接需使用的规格及搭架高度需依照支撑架施工图按图施工。4.5支架预压支架安装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开始预压,预压采用分级进行加载。4.5.1预压目的为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需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和挠度值。通过模拟支架在箱梁施工时的加载过程来分析、验证支架的弹性变形,消除其非弹性变形。通过其规律来指导支架施工中模板的预拱度值及其混凝土分层浇注的顺序。4.5.2预压荷载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预压重量不少于箱梁恒载的1.2倍,故预压荷载为1.2(箱梁恒载+模板荷载)。预压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和砂袋作为预压荷载,同时考虑节约堆载材料,预压采用逐跨预
29、压,逐跨预压时过孔预压至下一跨梁2m范围。箱梁荷载:26KN/m3内模及支架荷载:1.8KN/m2; 底模荷载:0.7KN/m2;外模荷载:0.5KN/m2;(1)云东海互通主线桥图4.5-1 云东海互通主线桥预压分块图图4.5-2云东海互通主线桥预压布置图表4.5-1 云东海互通主线桥预压荷载汇总表序号荷载代号计算式荷载大小(kN)备注1箱梁(1)(35.8+25.5)0.526769.92箱梁(2)18.4126478.43箱梁(3)12.7720.46266793.14内模及支架(4)17.0322.461.8688.55底模荷载(5)19.3323.460.7317.46外模(6)42
30、3.460.546.97合计(7)(1)+(2)+(3)+(4)+(5)+(6)9094.28预压荷载(8)1.2(7)10913(2)云东海互通A匝道桥图4.5-3 云东海互通A匝道桥预压分块图图4.5-4 云东海互通A匝道桥预压布置图表4.5-2 云东海互通A匝道桥预压荷载汇总表序号荷载代号计算式荷载大小(kN)备注1箱梁(1)(0.4+0.3+0.4)19.6326561.42箱梁(2)12.36226642.73箱梁(3)9.912.36263181.54内模及支架(4)11.6214.361.8300.45底模荷载(5)12.5215.60.7136.76外模(6)415.60.53
31、1.27合计(7)(1)+(2)+(3)+(4)+(5)+(6)4853.98预压荷载(8)1.2(7)5824.7(3)云东海互通B匝道桥图4.5-5 云东海互通B匝道桥预压分块图图4.5-6 云东海互通B匝道桥预压布置图表4.5-3 云东海互通B匝道桥预压荷载汇总表序号荷载代号计算式荷载大小(kN)备注1箱梁(1)(0.4+0.3+0.4)11.2726322.32箱梁(2)5.3226275.63箱梁(3)4.912.9261643.54内模及支架(4)4.415.21.8120.45底模荷载(5)5.27160.7596外模(6)3.5160.5287合计(7)(1)+(2)+(3)+
32、(4)+(5)+(6)2448.88预压荷载(8)1.2(7)2938.6(4)云东海互通C2匝道桥图4.5-7 云东海互通C2匝道桥现浇梁预压分块图图4.5-8 云东海互通C2匝道桥现浇梁预压分块图表4.5-4 云东海互通C2匝道桥支架预压荷载汇总表序号荷载代号计算式荷载大小(kN)备注1箱梁(1)27.67(0.4+0.3+0.4)26791.42箱梁(2)(16.39+11.77)126732.23箱梁(3)12.512.93264202.34内模及支架(4)15.2315.91.8435.95底模荷载(5)15.9316.50.7184.06外模(6)15.9340.531.97合计(
33、7)(1)+(2)+(3)+(4)+(5)+(6)6377.78预压荷载(8)1.2(7)7653.24.5.3预压前准备(1)检查支架各构件联接是否紧固,金属结构有无变形,检查支架的立柱、横杆连接是否牢固。(2)照明充足,警示明确。(3)完全模拟浇注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全面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预压工作。(4)场地要求:在预压范围内无杂物,设置安全圈及告示:闲杂人员等一律不得入内。4.5.4堆载预压预压采用混凝土块和砂袋预压,横梁及腹板区采用混凝土块预压,其他地方采用砂袋预压,砂袋预压,需考虑下雨时,雨水浸透砂袋,砂袋自重增加,若下雨,应立即停止堆载,并做好防雨措施,防止砂袋被雨淋。(1)加载
34、方式加载分五级进行:60%、80%、100%、110%、120%预压荷载。每次加载完毕后,对托架进行沉降观测,当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进行下一次加载。若监测点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大于2mm时,应继续观测;若持续处于沉降,则在查明原因、处理后再重新进行预压。(2)加载顺序为保证混凝土预制块的稳定性,在上下层加载时,混凝土预制块应交错布置, 翼缘板砂袋堆放需稳固,以防滑动。加载时按照跨中向两侧,梁中向梁端加载。(3)监测点布设纵向在跨中及墩顶各设置一排,横向在中间及两侧腹板中布置一列。图4.5-2 监测点布设图(4)观测方法在加载前先观测一次并作为起始观测值,以后每加载完毕一次观测一次
35、,全部加载完成后每2h观测一次,一直观察到两次沉降观测误差不大于1mm为止。根据观察值绘制称出托架预压变化(时间下沉量)关系曲线。按精密水准测量作业要求,加载前观测一次加载完成后每天观测四次,直至托架稳定24h以后。即可卸载,卸载完成后观察一次。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托架的弹性及非弹性变形值。非弹性变形值=加载前高程-卸载后高程弹性变形值=卸载后高程-卸载前高程预压过程中进行精确水准测量,可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托架产生的变形弹性值,将此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其他因数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采用的预拱度。按计算值设置底面模板标高。(5)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对各个压重载荷必须认真称量、计算和
36、记录,由专人负责。2)所有压重载荷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3)在加载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要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并对支架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应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4)加载过程要求左右对称加载,吊装左右对称吊装,砂袋、混凝土块的堆载从一端向另外一端分层堆载,模拟浇注顺序。5)加载全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现场协调。6)每加载一级都要测试所有标记点的数据。如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停止加载,对
37、体系进行补强后方可继续加载。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后,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支架的弹性恢复情况。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上报预压指导小组,现场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汇报。4.6支座安装支座安装前先确认支座型号、不同型号对应的安装位置,支座安装方向,确认无误后方可安装。安装前须确保支座的临时锁定装置完好,并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至支架拆除之前不得拆除支座的临时固定装置。安装支座前,先验收支座垫石顶面高程、四角相对高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放出支座中心十字线,根据不同型号的支座查出其底板四个地脚螺栓纵横向间距,分别按纵横向间距用钢卷尺以十字线为基准直接量出,用钻孔机对准地脚螺栓放样中心垂直钻孔
38、,直径比地脚螺栓外径大70mm,深度比螺杆底端超深25mm。也可在施工墩柱时,提前在柱顶预埋,注意保持管孔孔位的正确。安装支座板及地脚螺栓:如支座底板不平整,在下支座板四周用钢楔块调整支座水平,并使下支座板底面高符合设计要求,找出支座纵、横向中线位置,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地脚螺栓时,清除孔内积水,湿气烘烤干燥后,用无收缩高强度环氧树脂砂浆将螺杆灌注在孔内;保持位置居中,高度适宜。环氧砂浆硬化后,拆除支座四角临时钢楔块,并用环氧砂浆填满抽出楔块的位置。支座安装应注意以下事项:(1)支座出场前应由厂家调平,按图检查各零件及相关技术要求,符合图纸后方可组装。(2)按图示在支座垫石上预先设置预留孔,
39、清除预留孔中的杂物,务必使支座垫石顶面平整、光滑。(3)支承垫石顶面与下支座板结合面四角高差不得大于2mm。(4)支座安装位置画出中心线,支座中心线应与主梁中心线平行。(5)支座上、下支座板顺桥方向的中心线应重合,其交叉角不得大于5。(6)待支座就位对中并调整水平后,用环氧树脂砂浆灌注支座锚杆孔及支座底板垫层,待砂浆硬化后撤除调整水平用的垫块,并用环氧砂浆填满垫块位置。环氧砂浆要求灌注密实,不得留有空洞。4.7模板安装(1)底模的制作及安装箱梁底模,采用大块的厚15mm的竹胶模板,纵向主龙骨采用14#工字钢,横向次龙骨采用100mm100mm方木,底模设置需考虑桥的纵横向坡度。安装时首先在支架
40、顶面铺设纵向工字钢,顶托顶面与工字钢密贴,不密贴处须加木楔调整,然后在在纵向主龙骨上安装横向方木。箱梁的底模应比梁底设计尺寸每边多出30cm,以利侧模安装。支座处梁底楔形块立模时,底模在支座处开洞,方木制作楔形块外侧模,底模包围支座顶钢板,与主梁一起浇筑楔形块。墩顶支垫处增设砂层,利于工后拆除。木胶板锯割使用圆锯,以便划线后一次锯割成型,在安装时做到拼缝紧密平整。板面拼缝外如出现高差,不允许刨去高出面,而在较低的板与下方支撑间用薄木板或铁片垫平。底侧模安装结束后清除模板表面的杂物,用玻璃胶嵌补所有缝隙。模板接缝处必须有横纵方木拖垫。因箱梁底板的纵坡、横坡较大,横坡方向底模较低处与外侧模相连,在
41、外侧模使用顶托撑住外侧模,保证底板滑动。纵坡方向底模较低处使底模及木方卡死在墩柱上,防止纵向滑移。根据支架预压的结果将底模预抬弹性变形高度。(2)侧模的制作及安装侧模与底模一样采用厚15mm的竹胶模板。由于砼为外露砼,腹板出于美观的要求不设对拉杆,采用在外部支架加顶撑的方法加固,腹板外侧模竖向用10cm10cm方木作为背楞,横向间距30cm,在竖向方木上钉横向10cm10cm方木,设置5根,间距60cm。在翼缘板下支立的架管上用扣件扎3根水平横向钢管,3根斜杆,顶住侧模横向设置的3根方木,每个支撑管应保证有2个扣件与支架相连。侧模支立完毕。为了防止翼板下支架混凝土浇筑时在侧压力作用下发生水平位
42、移,将翼缘板下支架与底腹板下支架相连,以保证翼板下支架刚度,并向外斜挑钢管,斜挑钢管设水平钢管与另一侧斜挑杆相连。(3)内模的制作及安装箱梁内模:箱梁内室体截面变化不大,竖向方木采用5cm7cm方木,间距设置为30cm,横向方木为10cm10cm,横向支撑采用钢管支架配合托撑进行加固。安装时先装底板两侧倒角模板,整理及连接固定后,再由下向上安装立面侧模。在两侧箱室上下倒角接平直段处支立竖向方木或钢管支撑。底板倒角、侧模与钢筋间提前垫上预制砼垫块,保持箱室位置准确。为确保底板砼浇筑密实及防止内模底模上浮,故不进行安设,倒角位置与底板钢筋连接,且底板处设有倒角,都对内模上浮有一定抑制作用内模施工顺
43、序:支底侧模板支撑横向钢管浇筑底板、腹板混凝土安装顶模。箱室高度与宽度通过顶托丝杆调节所需尺寸,使每处不同截面箱室高度与宽度内模板材料重复使用。顶板上交错预留2个1.51的人孔,一般设在L/4处,以便内模支架的拆除。(4)端模的制作及安装采用方木和木胶板制成端头横模。端头横模安装完毕,全面检查标高、顺直度和竖直度,符合要求后按上中下部位加设斜向支撑。芯模所有外模、端头横模均需涂抹清机油涂抹剂。以上模板加工制作均考虑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几何尺寸均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质量要求,特别是砼外露部分模板的平整度,光洁度以及线条的顺直度要超过技术规范的要求。预留通气孔:每条腹板沿纵桥向每隔5m设置8cm透气孔,在每隔箱室底板最低处开设10cm泄水孔,跨中隔板最低处开设8cm泄水孔。泄水孔、通风孔安装好后内填黄砂,顶口用宽胶带封闭,施工完成后通开。(5)模板施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