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土路基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范围及地质情况本合同段软基主要分布在K37+936.714K38+490和K38+589K38+675两段。K37+936.714K38+490段,地表分布着层厚0.5m左右的种植土,下面淤泥质土厚度约1.97.3m,下部为层厚3.413m的亚粘土或中粗砂,下伏中密的卵石。K38+589K38+675段,软土层厚6.6m,层顶埋深1.5m,上部为亚粘土,下部为含砾石亚粘土。1.2软基处理方法桩号处理方法填土时间(月)预压时间(月)K37+936.714ZK37+968清淤换填(田地)ZK37+968ZK38+071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86ZK3
2、8+154ZK38+252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66ZK38+293ZK38+490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76K37+936.714YK37+968清淤换填(田地)YK37+968YK38+071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86YK38+071YK38+082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66YK38+122YK38+155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66ZK38+071ZK38+101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66ZK38+139.5ZK38+154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66YK38+155YK38+252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66YK38+082+122、ZK38+101+139.
3、5管桩+碎石垫层YK38+082+122、ZK38+101+139.5袋装砂井(管桩间)YK38+252+293、ZK38+252+293管桩+碎石垫层YK38+252+293、ZK38+252+293袋装砂井(管桩间)YK38+293YK38+490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76YK38+609+648、ZK38+600+632.5管桩+碎石垫层YK38+609+648、ZK38+600+632.5袋装砂井(管桩间)YK38+648YK38+675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76ZK38+632.5ZK38+675砂垫层+等载预压+袋装砂井761.3 设计标准1、基准期及工后沉降基准期设计为1
4、5年。工后沉降;一般路段30cm,桥梁及桥式通道台后57H(H为台后填土高,以m计)10cm,其它涵洞、通道20cm。2、加载速率(填土+预压)总时间按12个月控制,填筑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加载(填土)速率:当填土高H3m(极限填土高度)范围,按100cm/周控制;当H3m以上范围,按25cm/周控制。3、预压期预压期不少于6个月。1.4 预压高度本路段在满足容许工后沉降及稳定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土源的具体情况及软土性质和地基处理方法设计采用等载预压。等载预压-路面当量荷载+路基填至路床顶标高+沉降补偿土方(后期)。二、编制依据1、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公路路
5、基施工技术规范(JGJ F10-2006)。三、监测目的、内容 软土路基的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施工观测是控制路堤稳定的有效方法,是验证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观测的沉降量也是计量支付的依据,是推算路面铺筑时间的基础资料,并通过观测验证和完善软土地基设计和探索软土地基施工工艺。一般软基观测项目包括变形(位移)观测和应力观测两类,而变形(位移)观测包括沉降观测和稳定观测,详见下表。软基施工观测项目一览表序号观测项目、方法常用仪具名称观测内容及目的一沉降观测1地表沉降量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根据测定数据控制、调整填土速率。根据实测沉降曲线观测地基固结情况,根据推定的残余下沉量确定填方预留沉降量、余宽及涵
6、洞的预留沉降量和断面余量;预测沉降趋势,确定预压卸载时间和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2深层分层沉降标观测磁环式沉降仪二稳定观测1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监控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定路堤施工的安全与稳定。2地下土体内部分层水平位移量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进入测斜管测定沿深度方向各点的水平位移值,用作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的位置。 三应力观测1地下土体内部应力压力盒测定土体内部应力四、监测断面及项目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标段软基仅在下列两个断面作沉降板、边桩和测斜管观测。观测断面沉降板(块)测斜管(个)边桩(个)YK38+
7、278328YK38+600328合计6416五、监测技术要求5.1 沉降观测1、沉降板观测沉降板为6006009mm的钢板,直杆为一根40mm的钢管,并由三根10mm斜钢筋将其焊接在沉降板上。沉降板埋设在路基底面或砂垫层下。为了使沉降杆不受破坏,杆长应随填土升高而逐渐接高。每接管长度为2030cm,两端由螺纹接头连接。、观测频率:施工期: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三天至少观测一次;预压期:第一个月每三天观测一次,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每七天观测一次,从第四个月起每半个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每个时期做观测记录,最后绘制加载-时间-沉降曲线图,以备存查。、水准点的设置
8、:水准点应设在不受垂直和水平向变形影响的坚固地基上或永久建筑物上,其位置应尽量满足观测时不转点的要求,每三个月用路线测设中设置的水准点对其校核一次。、观测仪器:观测仪器应采用S1、S2型水准仪,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高程,观测精度应小于1mm。5.2、稳定观测(水平位移观测)1、边桩:水平位移观测边桩应布设在路堤两侧护坡道外缘,以及边沟外缘以远10m、30m的地方,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埋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边桩为C25砼预制,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不小于1.2m,桩顶露出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0cm。位移边桩的观测采用全站仪量测,测距精度5mm,测角精度2。观测频率为每天观测一次,直至路堤预压结
9、束。2、测斜管:为铝合金管,布设在路堤两侧坡趾外1m处,两侧应在同一横断面上。斜测管埋设应为钻机导孔,其底部应置于水平位移为零的硬层中不小于50cm,且应确保测斜管在土中埋设的垂直度。5.3、观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1、不稳定状态的判定标准路堤在填筑过程中,若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10mm/天,或坡脚处水平位移5mm/天,或测斜仪测得的最大位移5mm/天,即标志着不稳定状态的出现,应立即停止加载,但每天仍需观测,并且当连续观测三天的沉降与位移在控制值之内时才能继续加载。2、路基稳定(卸载)的确定 采用双标准控制: 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 同时连续两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沉
10、降及稳定观测示意图5.4 观测设施及测点保护工作标点桩、沉降板观测桩、工作基点桩、校核基点桩等桩点及观测设施在观测期均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并设醒目警示标志,严禁施工机械及人为碰撞。第1页加载-时间-沉降曲线图六、监测人员及设备6.1 监测人员二广高速公路第10合同段软基监控量测小组职务人员名称组内分工联系电话备注组长孙红强全面负责13929837885项目总工、高级工程师副组长万德兴监控测量负责人,负责资料填写及报送13580618790质安部长、工程师组员钟敏达现场测量13580618470测量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组员黄赞现场测量15986933572测量员组员王博威现场测量15986933564测量员组员赵祥虎现场监测设施保护13580618469现场施工员、助理工程师6.1 监测设备精度2的高精度全站仪一台(托普康GTS-602)、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数码相机一台。七、安全保证措施等载预压填筑时,对沉降和水平的观测应及时,当变形速率骤增时,应立即进行动态跟踪观测,加强观测频率,分析原因,采用减缓速率或停止填筑等有效措施,防止路基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