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宗教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三、中国道教文化三、中国道教文化四、基督教文化四、基督教文化五、伊斯兰教文化五、伊斯兰教文化六、宗教文化与旅游六、宗教文化与旅游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1 1 1 1、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2 2 2 2、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3 3 3 3、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5 5 5 5、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
2、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6 6 6 6、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1 1 1 1、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 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教”;西方文化的宗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是从拉丁词“re”和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再”和和“聚集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
3、不畏生死。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不畏生死。宗教是指有一定教义、教规,有一定仪式和组织系统的宗教是指有一定教义、教规,有一定仪式和组织系统的信信神的社会神的社会“实体实体”。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1 1 1 1、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l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宗教教徒相信在现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宗教教徒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
4、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l泰勒说:泰勒说:“宗教是对神圣的存在物之信仰。宗教是对神圣的存在物之信仰。”l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神、自然在头脑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神、自然在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自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自然人的心灵、死亡祖先等以超人间的形式出现然人的心灵、死亡祖先等以超人间的形式出现.l宗教的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所谓
5、宗教的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所谓“神神”,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基督教的超自然力量,如基督教的“上帝上帝”、伊斯兰教的、伊斯兰教的“真主真主”、佛教中的、佛教中的“菩萨菩萨”、道教中的、道教中的“神仙神仙”。人们信仰这些神秘的偶像,谋求心灵安慰与心理平。人们信仰这些神秘的偶像,谋求心灵安慰与心理平衡,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衡,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1 1 1 1、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2 2 2 2、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3 3 3
6、 3、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5 5 5 5、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6 6 6 6、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2 2 2 2、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vv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vv宗教仪式宗教仪式宗教仪式宗教仪式vv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宗教组织和
7、神职人员vv特殊的情感体验特殊的情感体验特殊的情感体验特殊的情感体验vv道德规范(如佛教五戒、道教十戒)道德规范(如佛教五戒、道教十戒)道德规范(如佛教五戒、道教十戒)道德规范(如佛教五戒、道教十戒)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1 1 1 1、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2 2 2 2、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3 3 3 3、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5 5 5 5、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
8、宗教的基本功能6 6 6 6、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3 3 3 3、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vv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vv宗教的历史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原始文化在原始宗教宗教的历史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原始文化在原始宗教宗
9、教的历史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原始文化在原始宗教宗教的历史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原始文化在原始宗教(如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的母(如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的母(如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的母(如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的母腹中孕育、诞生。腹中孕育、诞生。腹中孕育、诞生。腹中孕育、诞生。vv宗教的发展与各种文化现象有联系。宗教的发展与各种文化现象有联系。宗教的发展与各种文化现象有联系。宗教的发展与各种文化现象有联系。宗教与哲学认识对象一致,解释世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与哲学认识对象一致,解释世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与
10、哲学认识对象一致,解释世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与哲学认识对象一致,解释世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与科学的发展,对自然与生命奥秘的关心,医药、化学、天文学、宗教与科学的发展,对自然与生命奥秘的关心,医药、化学、天文学、宗教与科学的发展,对自然与生命奥秘的关心,医药、化学、天文学、宗教与科学的发展,对自然与生命奥秘的关心,医药、化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与宗教有关(炼丹、观天象等);地理学、数学与宗教有关(炼丹、观天象等);地理学、数学与宗教有关(炼丹、观天象等);地理学、数学与宗教有关(炼丹、观天象等);宗教与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书法等;宗教与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
11、文学、书法等;宗教与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书法等;宗教与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书法等;促进了人类伦理道德观念体系的建立,提倡趋善避恶。耶稣倡导心灵纯促进了人类伦理道德观念体系的建立,提倡趋善避恶。耶稣倡导心灵纯促进了人类伦理道德观念体系的建立,提倡趋善避恶。耶稣倡导心灵纯促进了人类伦理道德观念体系的建立,提倡趋善避恶。耶稣倡导心灵纯洁,默罕默德行善济贫,佛家倡导大慈大悲,伦理道德观崇高;洁,默罕默德行善济贫,佛家倡导大慈大悲,伦理道德观崇高;洁,默罕默德行善济贫,佛家倡导大慈大悲,伦理道德观崇高;洁,默罕默德行善济贫,佛家倡导大慈大悲,伦理道德观崇高;宗教与社会
12、政治制度关系密切。宗教与社会政治制度关系密切。宗教与社会政治制度关系密切。宗教与社会政治制度关系密切。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1 1 1 1、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2 2 2 2、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3 3 3 3、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5 5 5 5、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6 6 6 6、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4 4
13、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1 1 1 1)自然神崇拜:)自然神崇拜:)自然神崇拜:)自然神崇拜: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
14、。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山神山神山神山神山地部落,如藏族,汉族对五岳的崇拜山地部落,如藏族,汉族对五岳的崇拜山地部落,如藏族,汉族对五岳的崇拜山地部落,如藏族,汉族对五岳的崇拜 水(海)神水(海)神水(海)神水(海)神沿海部落,如高山族沿海部落,如高山族沿海部落,如高山族沿海部落,如高山族妈祖(海神)妈祖(海神)妈祖(海神)妈祖(海神)妈祖:福建湄洲湾,名林默,出生不凡。妈祖:福建湄洲湾,名林默,出生不凡。妈祖:福建湄洲湾,名林默,出生不凡。妈祖:福建湄洲湾,名林默,出生不凡。日、月、空、土地日、月、空、土地日、月、空、土地日、月、空、土
15、地普遍人群普遍人群普遍人群普遍人群 日神崇拜:太阳神日神崇拜:太阳神日神崇拜:太阳神日神崇拜:太阳神 月神朝拜:嫦娥奔月月神朝拜:嫦娥奔月月神朝拜:嫦娥奔月月神朝拜:嫦娥奔月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高僧现象。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高僧现象。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高僧现象。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去,进入佛
16、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宫中。宫中。宫中。宫中。虹化“米特拉米特拉米特拉米特拉”:波斯与印度:波斯与印度:波斯与印度:波斯与印度的太阳神,是从发源于波的太阳神,是从发源于波的太阳神,是从发源于波的太阳神,是从发源于波斯的祆教衍生出來的一個斯的祆教衍生出來的一個斯的祆教衍生出來的一個斯的祆教衍生出來的一個分支。分支。分支。分支。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2 2 2 2)动物崇拜:)动物崇拜:)动物崇拜:)动物崇拜:动物是生存之源动物是生存之源动物是生存之源动
17、物是生存之源原始人没有把动物与自己区分开来原始人没有把动物与自己区分开来原始人没有把动物与自己区分开来原始人没有把动物与自己区分开来人在动物面前常表现出软弱无力人在动物面前常表现出软弱无力人在动物面前常表现出软弱无力人在动物面前常表现出软弱无力新疆的古代游牧民族普遍崇拜狼。新疆的古代游牧民族普遍崇拜狼。从事农业的古代和阗人崇拜老鼠从事农业的古代和阗人崇拜老鼠 (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3 3 3 3)植物崇拜:)植物崇拜:)植物崇拜:)植物崇拜:植物献身人类,人类应有感激之心。植物献身人类,人
18、类应有感激之心。植物献身人类,人类应有感激之心。植物献身人类,人类应有感激之心。如:原始人砍树后习惯用石头做赠品如:原始人砍树后习惯用石头做赠品如:原始人砍树后习惯用石头做赠品如:原始人砍树后习惯用石头做赠品 傣族,村里大树下盖屋祭拜树神傣族,村里大树下盖屋祭拜树神傣族,村里大树下盖屋祭拜树神傣族,村里大树下盖屋祭拜树神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4 4 4 4)鬼魂崇拜:)鬼魂崇拜:)鬼魂崇拜:)鬼魂崇拜:鬼魂脱离肉体,人和其处于不同世界;一般不发生联系。鬼魂脱离肉体,人和其处于不同世界;一般不发生联系。鬼魂脱离肉体
19、,人和其处于不同世界;一般不发生联系。鬼魂脱离肉体,人和其处于不同世界;一般不发生联系。灵魂:与肉体联系在一起,只有做梦或生病时会发生脱离。灵魂:与肉体联系在一起,只有做梦或生病时会发生脱离。灵魂:与肉体联系在一起,只有做梦或生病时会发生脱离。灵魂:与肉体联系在一起,只有做梦或生病时会发生脱离。人类对鬼魂崇拜,对灵魂不崇拜。人类对鬼魂崇拜,对灵魂不崇拜。人类对鬼魂崇拜,对灵魂不崇拜。人类对鬼魂崇拜,对灵魂不崇拜。原始人认为灵魂住在血液之中,人死但灵魂不死。因此:原原始人认为灵魂住在血液之中,人死但灵魂不死。因此:原原始人认为灵魂住在血液之中,人死但灵魂不死。因此:原原始人认为灵魂住在血液之中,
20、人死但灵魂不死。因此:原始人开始不食同类或随便抛弃同类尸体;在死者身上或周始人开始不食同类或随便抛弃同类尸体;在死者身上或周始人开始不食同类或随便抛弃同类尸体;在死者身上或周始人开始不食同类或随便抛弃同类尸体;在死者身上或周围撒上赤铁粉,给死者输血;陪葬死者生前用品,为使死围撒上赤铁粉,给死者输血;陪葬死者生前用品,为使死围撒上赤铁粉,给死者输血;陪葬死者生前用品,为使死围撒上赤铁粉,给死者输血;陪葬死者生前用品,为使死者阴间生活更好。者阴间生活更好。者阴间生活更好。者阴间生活更好。例:北京山顶洞人:上室(公共住宅)、下室(公共墓地);例:北京山顶洞人:上室(公共住宅)、下室(公共墓地);例:
21、北京山顶洞人:上室(公共住宅)、下室(公共墓地);例:北京山顶洞人:上室(公共住宅)、下室(公共墓地);死者身上撒赤铁粉,陪葬石器和饰品。死者身上撒赤铁粉,陪葬石器和饰品。死者身上撒赤铁粉,陪葬石器和饰品。死者身上撒赤铁粉,陪葬石器和饰品。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4 4 4 4)鬼魂崇拜:)鬼魂崇拜:)鬼魂崇拜:)鬼魂崇拜:鬼魂崇拜的原因鬼魂崇拜的原因鬼魂崇拜的原因鬼魂崇拜的原因 鬼魂在监视周围人的生活,如果人犯忌,就会受到惩罚。因鬼魂在监视周围人的生活,如果人犯忌,就会受到惩罚。因鬼魂在监视周围人的生活,如果人犯
22、忌,就会受到惩罚。因鬼魂在监视周围人的生活,如果人犯忌,就会受到惩罚。因此,需向鬼魂提供祭品或体罚犯禁者,以求宽恕。此,需向鬼魂提供祭品或体罚犯禁者,以求宽恕。此,需向鬼魂提供祭品或体罚犯禁者,以求宽恕。此,需向鬼魂提供祭品或体罚犯禁者,以求宽恕。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5 5 5 5)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祖先崇拜 :英雄崇拜的反映英雄崇拜的反映英雄崇拜的反映英雄崇拜的反映神农氏:耕种、采药神农氏:耕种、采药神农氏:耕种、采药神农氏:耕种、采药燧人氏:钻木取火燧人氏:钻木取火燧人氏:钻木取火燧人氏:钻木取
23、火伏羲氏:织网、渔猎伏羲氏:织网、渔猎伏羲氏:织网、渔猎伏羲氏:织网、渔猎黄帝炎帝黄帝炎帝黄帝炎帝黄帝炎帝 祖祖先先崇崇拜拜图图腾腾柱柱 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6 6 6 6)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图腾一词来自图腾一词来自图腾一词来自图腾一词来自“totemtotemtotemtotem”,是印第安语,是印第安语,是印第安语,是印第安语,意为意为意为意为“它的亲族它的亲族它的亲族它的亲族”。畲族畲族畲族畲族狗狗狗狗 纳西族纳西族纳西族纳西族青蛙青蛙青蛙青蛙 黄帝(有熊氏)黄帝(有熊氏)黄帝
24、(有熊氏)黄帝(有熊氏)熊熊熊熊“黄帝率众野兽黄帝率众野兽黄帝率众野兽黄帝率众野兽大战炎帝大战炎帝大战炎帝大战炎帝”中国中国中国中国龙的偏爱,一些国家在国旗上龙的偏爱,一些国家在国旗上龙的偏爱,一些国家在国旗上龙的偏爱,一些国家在国旗上饰以狮、鹰、象等饰以狮、鹰、象等饰以狮、鹰、象等饰以狮、鹰、象等 图案(泰国图案(泰国图案(泰国图案(泰国象),美国象),美国象),美国象),美国秃鹰。秃鹰。秃鹰。秃鹰。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宗教的发展阶段宗教的发展阶段宗教的发展阶段宗教的发展阶段原始宗教阶段原始宗教阶段原始宗教阶段
25、原始宗教阶段:原始社会诞生的,低级、简单、原始社会诞生的,低级、简单、原始的宗教。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惧怕。原始的宗教。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惧怕。社会宗教阶段社会宗教阶段社会宗教阶段社会宗教阶段:阶级社会出现的有阶级特征的一阶级社会出现的有阶级特征的一种神学观念系统化和宗教组织严密化的宗教。种神学观念系统化和宗教组织严密化的宗教。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1 1 1 1、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2 2 2 2、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3 3 3 3、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4 4 4 4、原
26、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5 5 5 5、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6 6 6 6、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5 5 5 5、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1)认同功能)认同功能(2)行为规范功能)行为规范功能(3)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整合功能(4)心理调节功能)心理调节功能(5)审美功能)审美功能(6)麻醉功能)麻醉功能(7)排他功能)排他功能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1 1 1 1、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宗教的概念2
27、2 2 2、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宗教的五大要素3 3 3 3、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4 4 4 4、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原始宗教的形式5 5 5 5、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的基本功能6 6 6 6、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6 6 6 6、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我国的主要宗教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宗教名称宗教名称宗教名称宗教名称发发发发 源源源源 地地地地在在在在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中国
28、历史佛佛佛佛 教教教教印印印印 度度度度2000200020002000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道道道道 教教教教中中中中 国国国国1700170017001700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1300130013001300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基督教基督教基督教基督教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耶路撒冷1370137013701370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天主教天主教天主教天主教罗罗罗罗 马马马马800800800800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年历史一、原始宗教一、原始宗教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三、中国道教文化三、中国道
29、教文化四、基督教文化四、基督教文化五、伊斯兰教文化五、伊斯兰教文化六、宗教文化与旅游六、宗教文化与旅游1 1 1 1、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2 2 2 2、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3 3 3 3、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4 4 4 4、佛教名山、佛教名山、佛教名山、佛教名山5 5 5 5、佛教名寺、佛教名寺、佛教名寺、佛教名寺6 6 6 6、佛教常用的礼仪、佛教常用的礼仪、佛教常用的礼仪、佛教常用的礼仪7 7 7 7、佛教常见的法事、佛教常见的法事、佛教常见的法事、佛教常见的法事二、中国
30、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1 1 1 1、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1 1)佛教的创立)佛教的创立)佛教的创立)佛教的创立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佛教的创始人:佛教的创始人:佛教的创始人: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乔达摩乔达摩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悉达多悉达多(前(前(前(前566-566-566-566-前前前前486486486486),被后世称为,被后世称为,被后世称为,被后世称为“佛陀佛陀佛陀佛陀”。是公元六世纪中叶。是公元六世纪中叶。是公元六世纪中叶。是公元六世纪中叶古印度古印度古印度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的净饭王的
31、净饭王的净饭王之子,之子,之子,之子,15151515岁为岁为岁为岁为太子,太子,太子,太子,16161616岁婚育,岁婚育,岁婚育,岁婚育,29292929岁出家岁出家岁出家岁出家苦修苦修苦修苦修6 6 6 6年年年年,发觉苦行并不是解脱之路,弃发觉苦行并不是解脱之路,弃发觉苦行并不是解脱之路,弃发觉苦行并不是解脱之路,弃而至菩提伽耶菩提树下打坐,而至菩提伽耶菩提树下打坐,而至菩提伽耶菩提树下打坐,而至菩提伽耶菩提树下打坐,35353535岁岁岁岁悟道悟道悟道悟道成佛。成佛。成佛。成佛。45454545年的传教活动。年的传教活动。年的传教活动。年的传教活动。“释加牟尼释加牟尼释加牟尼释加牟尼
32、”是尊称,释加是族姓,是尊称,释加是族姓,是尊称,释加是族姓,是尊称,释加是族姓,牟尼是明珠、圣人。牟尼是明珠、圣人。牟尼是明珠、圣人。牟尼是明珠、圣人。1 1 1 1、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1 1)佛教的创立)佛教的创立)佛教的创立)佛教的创立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佛祖四大圣迹佛祖四大圣迹佛祖四大圣迹佛祖四大圣迹“释加牟尼释加牟尼释加牟尼释加牟尼”的出生地:毗尼花园的出生地:毗尼花园的出生地:毗尼花园的出生地: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成道地:菩提伽耶成道地:菩提伽耶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初转法轮地:鹿野苑初转法轮地:鹿野苑初转法
33、轮地:鹿野苑涅磐地:拘尸那迦涅磐地:拘尸那迦涅磐地:拘尸那迦涅磐地:拘尸那迦 尼泊尔毗尼花园遗址尼泊尔毗尼花园遗址尼泊尔毗尼花园遗址尼泊尔毗尼花园遗址太子出生 印度菩提伽印度菩提伽印度菩提伽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树耶的菩提树耶的菩提树耶的菩提树与大塔与大塔与大塔与大塔印度鹿野苑遗址印度鹿野苑遗址印度鹿野苑遗址印度鹿野苑遗址初入法轮菩提树下1 1 1 1、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2 2)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佛教在印度境内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境内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境内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境内的发展 原始佛教时期(前
34、原始佛教时期(前原始佛教时期(前原始佛教时期(前6 6 6 6世纪世纪世纪世纪-前前前前4 4 4 4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阿含经阿含经阿含经阿含经 部派佛教时期(前部派佛教时期(前部派佛教时期(前部派佛教时期(前4 4 4 4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1-1-1-1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根本分裂:上座部、大众部根本分裂:上座部、大众部根本分裂:上座部、大众部根本分裂:上座部、大众部 大乘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1 1 1 1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7-7-7-7世纪)世纪)世纪)世纪)密乘佛教时期(密乘
35、佛教时期(密乘佛教时期(密乘佛教时期(7 7 7 7世纪世纪世纪世纪-12-12-12-12世纪)世纪)世纪)世纪)1 1 1 1、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2 2)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佛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佛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佛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佛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佛教传播分为三条路线:佛教传播分为三条路线:佛教传播分为三条路线:佛教传播分为三条路线:北传佛教北传佛教北传佛教北传佛教 古印度古印度古印度古印度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以大乘佛教为主,朝鲜、日本、越南等,以大乘佛教为主,朝
36、鲜、日本、越南等,以大乘佛教为主,朝鲜、日本、越南等,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汉语系佛教也包括密乘佛教,汉语系佛教也包括密乘佛教,汉语系佛教也包括密乘佛教,汉语系佛教 南传佛教南传佛教南传佛教南传佛教 古印度古印度古印度古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以小乘佛教为主,巴利语系佛教小乘佛教为主,巴利语系佛教小乘佛教为主,巴利语系佛教小乘佛教为主,巴利语系佛教 藏传佛教藏传佛教藏传佛教藏传佛教 密乘佛教密乘佛教密乘佛教密乘佛教+苯教,俗称喇嘛教,藏语系佛教苯教
37、,俗称喇嘛教,藏语系佛教苯教,俗称喇嘛教,藏语系佛教苯教,俗称喇嘛教,藏语系佛教1 1 1 1、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2 2 2 2、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3 3 3 3、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4 4 4 4、佛教名山、佛教名山、佛教名山、佛教名山5 5 5 5、佛教名寺、佛教名寺、佛教名寺、佛教名寺6 6 6 6、佛教常用的礼仪、佛教常用的礼仪、佛教常用的礼仪、佛教常用的礼仪7 7 7 7、佛教常见的法事、佛教常见的法事、佛教常见的法事、佛教常见的法事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
38、化2 2 2 2、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1 1)佛教的经典与标志)佛教的经典与标志)佛教的经典与标志)佛教的经典与标志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佛教经典佛教经典佛教经典佛教经典我国最早的译经是我国最早的译经是我国最早的译经是我国最早的译经是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迦什摩腾、竺法兰)。(迦什摩腾、竺法兰)。(迦什摩腾、竺法兰)。(迦什摩腾、竺法兰)。大、小乘佛教的经典:经藏、律藏、论藏,三藏经或大藏经大、小乘佛教的经典:经藏、律藏、论藏,三藏经或大藏经大、小乘佛教的经典:经藏、律藏、论藏,三藏经或大藏经大、小乘佛教的经典:经藏、律
39、藏、论藏,三藏经或大藏经现存我国的藏译本和汉译本最为完整,现存我国的藏译本和汉译本最为完整,现存我国的藏译本和汉译本最为完整,现存我国的藏译本和汉译本最为完整,三藏经典三藏经典三藏经典三藏经典是佛教是佛教是佛教是佛教 宗教总集。宗教总集。宗教总集。宗教总集。佛教的标志佛教的标志佛教的标志佛教的标志表示吉祥万德表示吉祥万德表示吉祥万德表示吉祥万德佛佛佛佛教教教教的的的的标标标标志志志志也也也也往往往往往往往往以以以以法法法法轮轮轮轮表表表表示示示示。因因因因为为为为佛佛佛佛之之之之法轮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法轮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法轮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法轮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
40、恼。2 2 2 2、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2 2)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四谛四谛”、“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和和“三法印三法印”等。等。基本精基本精神是空、苦两论,即世界一切皆苦,苦海无边。神是空、苦两论,即世界一切皆苦,苦海无边。四圣谛四圣谛苦、集、灭、道苦、集、灭、道苦谛苦谛-社会人生等一切本性皆苦。社会人生等一切本性皆苦。人生是苦,带来鄙薄人生,悲观厌世的思想。人生是苦,带来鄙薄人生,悲观厌世的思想。集谛集谛-造成痛苦与烦恼的原因,苦的根
41、源造成痛苦与烦恼的原因,苦的根源灭谛灭谛-如何灭却苦如何灭却苦道谛道谛-如何解脱,即通向涅磐之路。被总结为如何解脱,即通向涅磐之路。被总结为“八正道八正道”说明人生的本质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形成的原因指明人生指明人生解脱的归解脱的归宿和解脱宿和解脱之路。之路。四圣谛苦、集、灭、道苦:苦海无边 是对社会人生及自然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认为世俗世是对社会人生及自然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认为世俗世间的一切,包括间的一切,包括生、老、病、死,即四苦生、老、病、死,即四苦,本质都是苦。,本质都是苦。八苦之说:八苦之说:生、老、病、死生、老、病、死 “求不得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爱别离苦”、“怨
42、憎会苦怨憎会苦”、“五取蕴苦五取蕴苦”。前四种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后三种是由人与人前四种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后三种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的。之间的关系造成的。“五取蕴苦五取蕴苦”是苦的总源。是苦的总源。“五取蕴苦五取蕴苦”:色(物质)、受(感情、感觉)、想:色(物质)、受(感情、感觉)、想(理想概念活动)、行(意志活动)、识(统一前四种(理想概念活动)、行(意志活动)、识(统一前四种成分的意识)成分的意识)集谛集谛-集谛讲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集谛讲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也就是佛教通常所谓的痛的原因,也就是佛教通常所谓的“业业”与与“惑惑”。“业业”-一切身心活动,一切身心活动
43、,“惑惑”-烦烦恼之总称,包括世间一切思想观念、恼之总称,包括世间一切思想观念、感情欲望。感情欲望。灭谛灭谛-指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指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根源,人们追求解脱的最高境界一切根源,人们追求解脱的最高境界是涅磐界。是涅磐界。“涅磐涅磐”-“-“灭度灭度”、“圆寂圆寂”等。涅磐的根本特点是达到等。涅磐的根本特点是达到熄灭一切熄灭一切“烦恼烦恼”、超越时空、超越、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生死轮回的境界。道谛道谛-讲的是达到涅磐的道路,即必须遵循佛教所讲的理论讲的是达到涅磐的道路,即必须遵循佛教所讲的理论和规定的方法和规定的方法 。如:。如: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
44、正命、正精进、正念、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定。“三学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戒学、定学、慧学 “戒戒”就是遵守戒律:不杀生、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就是遵守戒律:不杀生、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饮酒。“定定”就是持斋守戒,一种禅定的修行方法。就是持斋守戒,一种禅定的修行方法。“慧慧”就是弄通佛理,坚信不疑,是一种智慧,使佛教徒消就是弄通佛理,坚信不疑,是一种智慧,使佛教徒消除烦恼,达到解脱)除烦恼,达到解脱)2 2 2 2、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2 2)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
45、的基本教义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 十二因缘(又叫十二缘起)是印度佛教的基本理论。十二因缘(又叫十二缘起)是印度佛教的基本理论。无明(无知)无明(无知)行(意志)行(意志)识(精神的统一体)识(精神的统一体)名色(构成人体的精神和肉体)名色(构成人体的精神和肉体)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即心六种感觉器官)即心六种感觉器官)触(对外界的接触)触(对外界的接触)受(感受)受(感受)爱(贪爱)爱(贪爱)取(追求)取(追求)有(生存的环境)有(生存的环境)生生老死老死无明无明行行 即过去二因即过去二因识识名色名色六入六入触触受受 为现在五果为现在五果爱爱取取有有 为现在三因为现在三
46、因生生老死老死 为未来二果为未来二果2 2 2 2、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2 2)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 “三法印三法印”第一,第一,“诸行无常诸行无常”第二,第二,“诸法无我诸法无我”第三,第三,“涅磐寂静涅磐寂静这三条教义要鼓动人们看破红尘,熄灭一切欲望,通过这三条教义要鼓动人们看破红尘,熄灭一切欲望,通过出家,到神秘的、虚幻的彼岸去寻找人的最后归宿。出家,到神秘的、虚幻的彼岸去寻找人的最后归宿。2 2 2 2、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2
47、 2)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 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随着自己的善恶行为,或升天界而为天人;或为阿修罗随着自己的善恶行为,或升天界而为天人;或为阿修罗(一种和天人差不多的好战斗的神一种和天人差不多的好战斗的神);或为畜牲;或为饿;或为畜牲;或为饿鬼;或堕地狱。一切众生永远升沉于天、人、阿修罗、鬼;或堕地狱。一切众生永远升沉于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六道中,犹如车轮没有始终的转着,地狱、饿鬼、畜牲六道中,犹如车轮没有始终的转着,所以叫轮回。所以叫轮回。1 1 1 1、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发展、佛教创立与
48、发展2 2 2 2、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3 3 3 3、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4 4 4 4、佛教名山、佛教名山、佛教名山、佛教名山5 5 5 5、佛教名寺、佛教名寺、佛教名寺、佛教名寺6 6 6 6、佛教常用的礼仪、佛教常用的礼仪、佛教常用的礼仪、佛教常用的礼仪7 7 7 7、佛教常见的法事、佛教常见的法事、佛教常见的法事、佛教常见的法事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3 3 3 3、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1 1)佛)佛)佛)佛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 也称也称“佛陀佛陀”或或
49、“如来如来”。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尊释迦牟尼为尊释迦牟尼为“神神”;大乘佛教宣称;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无数佛。三世十方无数佛。佛有佛有“觉者觉者”之意,同时之意,同时“觉觉”又有又有三义:即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三义:即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凡做到三义即成佛。和觉行圆满。凡做到三义即成佛。3 3 3 3、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2 2)菩萨)菩萨)菩萨)菩萨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 也称也称“大势大势”,是超脱生死的,是超脱生死的神,但还未成佛,是因为菩萨神,但还未成佛,是因为菩萨只作到三义中前二义(自觉和只作到三义中前二义(自觉和觉他),
50、觉行还未圆满,只能觉他),觉行还未圆满,只能低于佛而称菩萨。寺庙中大势低于佛而称菩萨。寺庙中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分位于佛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分位于佛的右、左旁,与佛合成的右、左旁,与佛合成“西方西方三圣三圣”,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神。三个地位最高神。汉族地区影响较大的菩萨:汉族地区影响较大的菩萨:观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王菩萨、弥勒菩萨。3 3 3 3、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佛教供奉对象(3 3)阿罗汉)阿罗汉)阿罗汉)阿罗汉二、中国佛教文化二、中国佛教文化 简称简称“罗汉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