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有图.doc

    • 资源ID:858199       资源大小:10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有图.doc

    1、1. 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2. 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4. 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5. 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6. 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7. 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8.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9. 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天、海、冥(类木行星)10.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11. 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一、大

    2、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 29.53 日12. 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 23 小时 56 分 4 秒。13. 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 15 / 小时 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14. 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左北右赤无。15. 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16. 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17. 黄赤交角 目前 23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34 ,与极圈的纬

    3、度相同。18.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北半球春分日( 3.21 )或秋分日( 9.23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夏至日( 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冬至日( 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9.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

    4、 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 6.22 达到最小。南 . 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 90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20.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春分日 - 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秋分

    5、日 - 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21. 天文含义上的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反之。春秋是冬夏之过渡。22. 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23. 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24. 水圈的特点 :连续、不规则25. 生物圈的范围 :水圈全部、地壳圈表层、大气圈底层。26. 地球的内部圈层组成 : 地壳、地幔、地核 。 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 。27.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地下约 33km 纵波和

    6、横波速度明显增加)以上是地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地下约 2900km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之间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28. 地壳、地幔、地核自上而下,厚度、压力、密度、温度均递增 。29. 地壳 :固态。 陆厚洋薄 ,岩石组成。可分两层,上层硅铝层(花岗岩,密度小,海洋部分缺失),下层硅镁层(玄武岩,密度大)。30. 地幔 :呈固态。可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海陆热力差异 ( 亚洲东部季风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南亚和我国西南 )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64. 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 :冬季:亚洲大陆亚

    7、洲高压(蒙古高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65.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 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66. 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67. 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68. 梅雨准静止锋 6 、 7 月69. 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70. 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71.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76. 洋流分布的规律 :1.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 副热带海区为

    8、中心 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2. 在 北半球中、高纬 海区的大洋环流,呈 逆时针 方向流动。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3. 北印度洋 海区的洋流 夏顺冬逆 。4. 南纬 40 度附近, 西风漂流成为全球性规模洋流的典型 。77 .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78. 四大渔场分布 :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79. 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低 。80.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补给。81 . 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 , 雨

    9、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82. 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 春汛 ,以降水补给为主, 积雪融水 为辅。 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83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84. 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具有稳定和均匀 的特点。85. 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 ,径流量季节变化缓慢,湖沼具有 调节作用 。调节量取决于湖沼的面积大小。86.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87. 潜水和承压地下水的比较埋藏条件:潜水埋藏浅,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承压地下水埋藏深,在两个隔水层之间。开采条件:潜水方便;承压地下水:困难,但有

    10、的可以自流。水质:潜水易污染;承压地下水水质好。更新周期:潜水短,承压地下水长。88. 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后果 :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地上建筑物陷坍,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枯竭,水质变坏合理利用地下水89. 要保护承压地下水区的 补给区 的环境(地势高)90.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地域差异性91. 地域差异主要有: 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分异92. 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93. 纬度地带性:形成受 热量 条件影响为主,主要在 高、低纬度94. 经度地带性:形成受 水分 条件影响为主,在 中纬度 最明显95. 垂直地带性:主要受 山地地形 和 海拔高度 的影响, 中低纬度高

    11、山 地区明显96. 非地带性分异:受 地貌 、 海陆分布 、 岩石性质 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沿海是干燥的沙漠,同纬度的西侧沿海是多雨的森林;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等;我国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赤道附近有企鹅。97. 地理环境演化的特点: 趋向性和不可逆性98. 太古代全球一片海洋;元古代大气臭氧层已形成。古生代 :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我国东北与华北抬升成陆。早期 三叶虫 ;中期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两栖类,蕨类植物,为 全球最重要的成煤时期 。中生代 :泛大陆开始解体、分离,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岩浆活动广泛而频繁, 恐龙 ,始祖鸟,裸子植物。 重要的成煤时期与

    12、石油生成时期 。新生代 :全球海陆的分布已逐渐与现代与现代状况接近,喜马拉雅山。 第四纪冰期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石油生成时期 。99. 气候资源是变化最大、最频繁的自然资源 。人类目前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主要是 趋利避害 。 100. 气候资源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101. 光照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 。光照最丰富 的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最高值青藏高原;较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 102. 热量资源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 。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103. 水分资源看大气降水(降水量)和地面湿润状况

    13、(干燥度)104. 狭义的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105. 衡量水资源的数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106. 水资源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107. 径流量最多的大洲亚洲 ;最少大洋洲;单位面积径流量最多南美洲。108. 径流量最多的国家巴西;中国第六 。109. 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年际变化大) 。110. 世界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 111. 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 建立蓄水工

    14、程 ;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112. 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113.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人均 0.08 公顷,是世界平均 1/3 , 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114. 我国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印、俄,居第四位 ,但后备资源少。115. 土地资源 亚洲最多 ; 大洋洲草地多人均多 ; 欧洲耕地比重大,利用率最高 ;非洲旱地比重大发展潜力低;北美洲林地广,主要在美国; 南美洲 人口密度低, 发展潜力较大 。116. 不合理的灌溉土地盐碱化,治理措施排水117. 我国土地

    15、资源利用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18. 森林资源的环保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美化环境(城市广种大树的原因) ,容纳动物。119. 世界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现存的主要是热带森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热带森林 :南美洲的 亚马孙平原 、非洲的 刚果盆地 和亚洲的 马来群岛 。亚寒带针叶林 : 亚欧大陆的北部 和 北美大陆的北部120. 世界森林面积: 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五 。121. 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东北林区122. 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123. 中国造林重点北方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124. 既有热带草原又有

    16、温带草原的大洲 南美洲125. 草场资源澳大利亚第一; 中国第二126. 世界三大矿产国 俄罗斯、美国、中国127. 我国铁矿主要分布在 辽宁、河北、四川128. 我国 钨、锑、钒、钛、稀土 等矿储量居世界首位129. 能源资源按 能源的形成和来源 分:第一类是 来自太阳 。如生物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第二类是 来自地球134. 石油储量产量最大的地区 中东波斯湾地区 。135. 我国主要油田 大庆(最大) 、胜利、辽河、华北、中原等油田最为重要136. 西气东输工程是将 新疆 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 上海 的输气工程。137. 水能蕴藏量取

    17、决于水位落差和径流量的大小138. 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最丰富139. 世界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法国朗斯电站;我国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140. 利用潮汐一天最多可以发 4 次电141. 解决能源短缺的根本途径是 开源节流 。142. 产业部门的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产业部门结构即三大产业的比重。14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其生产力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异很大,其次还表现在 产业部门结构 上: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普遍很低,第三产业比重则很大;发展中国家正相反。144.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按照国民生产总值,

    18、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位次靠后,但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产业结构正在改变,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145. 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广义农、林、牧、渔;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146. 农业生产的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误农时、因时制宜);地域性(因地制宜)147.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148. 垦殖指数与地形相关,垦殖指数高地形平坦;垦殖指数低地形崎岖。149. 上海的近郊多肉、禽、蛋等副食品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150. 农业主要的两大部门 种植业和畜牧业 。151. 农业的部门结构:发展中国家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发达国家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 152. 世界谷物产量前

    19、四位的国家是 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 。153.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小麦 ;“亚洲的粮食” 水稻 ;单产最高 玉米154. 小麦最大生产国 中国 ;最大出口国 美国155. 中国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界线长城156. 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 。157. 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158. 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 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159. 世界粮食问题的产生 各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不平衡 。160. 畜牧业的分类 : ( 按 发展途径 )改良草地: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剩余粮食:美国、法国。种植业服从于畜牧业:丹麦、比利时。进口饲料

    20、:荷兰、日本。天然草场和剩余粮食:中国161. 畜牧业产值居首位的国家美国;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新西兰162. 最大的农业国中国163. 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粗放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164. 水田农业和传统旱作农业我国界线秦岭 - 淮河;粗放畜牧业年降水量少于 250mm 地区,我国四大牧区;热带种植园农业我国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云南南部165. 商品化程度很高,基本上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166. 为国际市场提供粮食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167. 非洲南北两端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地中

    21、海型农业168. 地中海型农业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葡萄、柑橘、麦类、油橄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169. 水田农业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东亚、南亚、东南亚雨热同期。 170. 工业部门分类:重工业、轻工业171. 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172. 接近原料产地 甘蔗、甜菜制糖,水产品和水果等食品罐头。173. 接近能源供应地 炼铝174. 接近消费市场 棉纱织布、石油加工等工业;瓶装饮料等食品工业、家具制造、印刷工业175. 在矿区和重工业区配置轻纺工业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176.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钢铁厂、火电厂)应布局在 盛行风(主导风)的下风向

    22、;季风盛行地区,应布局在 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177. 有水污染的工厂(如化肥厂、造纸厂、化工厂、电镀厂、印染厂)应布局在 河流下游178. 需洁净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等)应布局在 河流上游179. 需洁净大气环境的工厂(如照相器材厂、仪表厂等)应布局在 盛行风(主导风)的上风向 180. 装配厂(如电视机装配厂)应布局在 劳动力充足的地方181. 能源主要生产国 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182. 能源消费量最高的国家 美国183. 发达国家能源能自给的国家 加拿大、英国184. 最大的能源进口国 日本和美国 。185. 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最大的煤炭进

    23、口国日本186. 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日本、美国187. 最大的石油生产、出口国沙特 俄罗斯 美国 伊朗中国188. 电力生产居前四位的国家: 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189. 水力发电量最大的国家 美国 ;水电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法国 ;水电占发电量比率最大的国家 巴西 ;190.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 伊泰普 水电站191. 世界在建的最大的水电站长江 三峡 水电站192. 核电工业最发达核电发电量最大的国家 美国 ;核电占总发电量比率最大的国家 法国 193. 我国核电站 浙江秦山 、 广东大亚湾194. 我国的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195. 钢铁工业布局有 “煤铁复合体型

    24、”和“临海型”196. “煤铁复合体型”接近原料地和燃料地美国的五大湖沿岸、德国的鲁尔区、乌克兰的克里沃伊罗格顿巴斯,我国的鞍山本溪。197. “临海型”是远离原料、燃料地而接近消费市场,如 上海宝山 ,日本的太平洋沿岸 21 个钢铁企业, 法国的敦刻尔克,意大利的塔兰托 。198. 世界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 福山199. 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 工业点或工业小区 - 工业枢纽 - 工业区 - 工业地带200. 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小的基础单位 工业点201. 中国最大的工业枢纽上海202. 工业区按形成条件划分采矿型鲁尔,加利福尼亚,辽中南;加工型日本京滨,沪宁杭;混合型京津唐203. 中国最大

    25、的工业区 沪宁杭204. 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大单位 工业地带205. 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地带 北美工业地带206. 工业化最早、经济第二位的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地带207. 资源型的重工业地带 东欧工业地带208. 对外依赖率最高的加工贸易型的临海工业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209. 我国经济特区深圳(最早、香港、大亚湾)、珠海(澳门)、汕头(北回归线)、厦门(台湾)、海南(最大) 210. 世界最繁忙的航线 ,连接西欧北美 北大西洋航线 ,最繁忙的大洋 大西洋211. 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量最大的运输方式 海运 ;最快的运输方式 航空 ;最灵活的运输方式 公路212. 最大的港口荷兰

    26、 鹿特丹; 中国最大的港口 上海213. 贸易额最大的大洲欧洲 ,最少的大洲大洋洲(人口占比重小);非洲较低的原因经济落后 214. 最大的贸易集团欧盟;最大的贸易国家美国;亚洲最大的贸易国家日本215. 国际贸易中首屈一指的贸易商品 石油216. 浦东开发区 1990 年成立,上海要成为 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217.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218.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的严重老龄化、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持续衰减 。老龄化问题还带来劳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19. 发达国家的人口

    27、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220. 老龄化: 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7% 为 老龄化, 10% 为 严重老龄化221. 老年人口的比重最高的国家瑞典;老年人口的比重最低的国家孟加拉国222. 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约旦;最低德国223. 少年儿童比重最大的国家肯尼亚224.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重大。225.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措施:实行或赞同 计划生育 的政策,以期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226. 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人口年龄构成轻 。* 人口的经济结构长期没有改善。*

    28、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低。* 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人口政策: 坚决贯彻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逐步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27. 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 (人 / 千米)228. 人口分布的三趋向: 趋向低平地势;趋向中低纬;趋向沿海229. 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亚、欧洲 60 N 以南、北美洲东部230. 人口密度最大的人口稠密区 南亚231. 人口稀疏区:寒带(西伯利亚)热带雨林(亚马孙、刚果)沙漠(撒哈拉、塔克拉玛干)和干旱草原高原(青藏高原)、高山232

    29、. 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黑河 - 腾冲线233. 城市分类:按城市规模:各国的标准不同我国的标准非农业人口 100 万以上的为特大型城市; 50100 万的为大城市; 2050 万的为中等城市; 20 万以下为小城市234. 城市职能:我国的标准综合性和专业性。综合性:全国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各特大型城市和主要的大城市。专业性:工矿城市、农林城市、交通枢纽、旅游城市、文化名城、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235. 城市内部的职能分区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236. 城市化 :是指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大批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37. 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 。

    30、238. 城市化的本质 居民由从事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是整个社会生活发生根本变革的过程。239. 城市化中的问题大量乡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 , 是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 城乡差异过于悬殊。大城市畸形发展,大中小城市比例失调。城市规模过大对城市本身也造成或加剧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240. 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 分散城市职能 ,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并在大城市周围建设 卫星城 ;进行城市规划,重视城市立法,加强城市的管理和建设241. 自然灾害的分类按所在地球圈层及成灾的原因:大气圈的自然灾害:水圈的自然灾害、岩石圈的自然灾害、生物圈的自然灾害:242. 自然灾害的特性: 突发

    31、性、群发性和连发性243. 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244.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水旱灾害 ;旱涝灾害严重的地区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频繁 245. 黄淮海平原治理过程: 淮河黄河海河246. 三北防护林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 ,冬春风沙灾害,防风固沙,保护农田247. 海防林 辽宁的鸭绿江口到广西的北仑河口,东部沿海夏秋台风灾害,防海岸侵蚀248.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49.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250. 荒漠、荒漠化最严重地区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251. 荒漠、荒漠化成因:气候变异(干旱)和

    32、人类活动(滥垦、滥牧、滥伐)252. 环境污染 按 环境要素 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 污染物形态 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253. 大气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危害成正比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取决于排放总量、排放源高度、气象条件和地形因素有关。254. 水体污染类型 按污染物划分 为病原体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石油污染、需氧物质污染等。 按水体类型 可分为河流污染、湖泊污染、海洋污染、地下水污染。255. 防止富营养化的根本途径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可采取疏浚底泥、去除水草、人工曝气、 使用无磷洗衣粉 等措施。256. 国土指一

    33、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陆域、海域、空域的总体及其间的全部资源 。257. 重点开发区的类型:? 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武汉、哈长、山东半岛? 具有全国意义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区 山西、攀西 - 六盘水、红水河、兰州、重庆 - 宜昌兖滕 ? 对外开放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 珠三角、闽东南、海南岛? 资源比较丰富,但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边远地区 新疆、南岭、澜沧江、乌江258. 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北京; 1810 年后百万人口城市伦敦259. 发达国家的人口分布取决于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程度260. 我国光照和地热资源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261. 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有影响;地理环境对

    34、人类社会有 反馈 作用262. 世界水日 3.22 ;世界环境日 6.5263. 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线264. 神舟 5 号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宇航员)265. 西气东输(新疆上海)、西电东送(北、中、南三通道)、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三峡工程、嫦娥计划(登月)266. GPS 全球定位系统(至少 3 颗卫星定位) ; GIS 地理信息系统267. 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268. 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269. 东海大桥,大、小洋山港,海港新城(芦潮港)物流业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

    35、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

    36、小时。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

    37、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

    38、能量交换】1、岩石分三大类: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型谷)、堆积地

    39、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

    40、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低纬度环流: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

    41、、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中纬度环流: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高纬环流: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

    42、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

    43、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洋流:()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

    44、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

    45、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有图.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