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少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目录(2015年)目录必唱歌曲:走向复兴第一单元祖国你好第一课时:祖国不会忘记我第二课时:在灿烂阳光下欣赏课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欣赏c小调练习曲第二单元温馨家园第一课时:月之故乡第二课时:故乡的小路第三课时:“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四课时:可爱的家第三单元西部放歌第一课时:心愿第二课时:学唱天路、欣赏达勃河随想曲第四单元协奏流芳第一课时:让春风带着歌声飞翔第二课时:化蝶第三课时:复习歌曲化蝶及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四课时:黄河船夫曲第五单元悠远古风第一课时:阳关三叠第二课时:演唱但愿人长久及演奏满江红第六单元舞台咏叹第一课时:欣赏扎红头绳第二课时:欣赏天
2、鹅湖第三课时:回忆必唱歌曲:走向复兴教学内容:歌曲走向复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走向复兴的学习,体会歌曲4/4拍的节奏,稳健有力的旋律。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聆听教学法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走向复兴,体验歌曲的旋律,分析歌曲的结构,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体会乐曲带给大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感受音乐对于抒发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走向复兴,学会分析歌曲的结构。难点:1注意演唱时的声音位置要竖起来,要有一定的表现力。2注意歌曲的附点音符、旋律的大跳。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材分析:走向复兴创作于2009年。该曲当年被
3、选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复兴之路中,作为推向高潮的压轴曲目,后又相继作为举世瞩目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和中央电视台国庆交响合唱音乐会祖国颂的压轴曲目。2012年9月荣获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曲采用进行曲体裁,大调式,4/4拍及主歌、副歌加尾声组成的二部曲式结构。主歌部分稳健有力,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和渴求民族复兴、期盼国家富强的热切愿望。副歌部分昂扬向上,以反复的“前进,前进,向前进”简洁、昂扬的歌词,直抒自信之情,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创造辉煌”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和一往无前的气概。歌
4、中多处运用富有推动力的附点节奏和昂扬向上的分解主和弦,多处采用重复与变化重复的手法,既情真意切又朗朗上口,充满力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在ppt课件上,播放出关于祖国母亲的相关图片和影像,从而导出本节课向学生展示的三首歌曲。设问学生知道那些有关表达对祖国感激之情的歌曲,应该通过怎样的情感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赞叹和感激。(二)播放歌曲走向复兴提问::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以怎样情感进行演唱的?直观的听这首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觉(情感)?(三)歌曲简介:走向复兴创作于2009年。该曲当年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复兴之路中,作为推向高潮的压轴曲目,后又相继作为举世瞩目的国庆60周年大阅
5、兵和中央电视台国庆交响合唱音乐会祖国颂的压轴曲目。2012年9月荣获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曲采用进行曲体裁,大调式,4/4拍及主歌、副歌加尾声组成的二部曲式结构。主歌部分稳健有力,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和渴求民族复兴、期盼国家富强的热切愿望。副歌部分昂扬向上,以反复的“前进,前进,向前进”简洁、昂扬的歌词,直抒自信之情,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创造辉煌”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和一往无前的气概。歌中多处运用富有推动力的附点节奏和昂扬向上的分解主和弦,多处采用重复与变化重复的手法,既情真意切又朗朗上口
6、,充满力量。(四)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2、识谱。难点解决:1、跟琴齐唱。2、歌曲演唱处理:情感,演唱形式。3、跟伴奏演唱歌曲。本课小结。第一单元祖国你好第一课时:祖国不会忘记我教学内容:演唱歌曲祖国不会忘记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祖国不会忘记我的学习,体会歌曲2/4拍的节奏,进行曲速度。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聆听教学法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祖国不会忘记我,体验歌曲的旋律,分析歌曲的结构。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对中华文化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祖国不会忘记我,学会分析歌曲的结构。难点:1、注意演唱时的声音位置要竖起来
7、,要有一定的表现力。2、注意歌曲的弱起拍、旋律的大跳。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材分析这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由月谭作词,曹进作曲。歌曲歌颂了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热情、青春生命的人们,唱出为共和国默默奉献的人们的心声。歌曲为D大调,四二拍,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段由6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采用前密后疏的节奏形式,紧凑、流畅,充满活力。整段采用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富有动感,给人刚毅,勇往直前的音乐形象。第二段是“副歌”,一改前段的进行曲特征,节奏拉宽,音域提高,抒情中不乏坚定意志的流露,既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又从另一个角度投射出祖国与儿女血脉相融的深厚情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歌曲走向复兴(
8、二)新课导入。学唱歌曲祖国不会忘记我1.播放歌曲。2.识谱学唱。难点解决。跟琴演唱歌曲。对歌曲进行处理歌曲演唱处理:情感,演唱形式。(三)欣赏合唱曲祖国不会忘记我1、欣赏歌曲。2、分析歌曲旋律特点。歌曲为D大调,四二拍,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段由6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采用前密后疏的节奏形式,紧凑、流畅,充满活力。整段采用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富有动感,给人刚毅,勇往直前的音乐形象。第二段是“副歌”,一改前段的进行曲特征,节奏拉宽,音域提高,抒情中不乏坚定意志的流露,既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又从另一个角度投射出祖国与儿女血脉相融的深厚情感。3、欣赏并学唱歌曲。本课小结第二课时:在灿烂阳光下欣赏课
9、教学设计作品简介:在灿烂阳光下是为了庆祝国庆五十三周年而作。是一首四声部混声合唱的大型作品,是歌颂体裁,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曾经苦难、几经风雨,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了和平稳定和繁荣。是由我国音乐家印青创作的,作品采用了一种南北方音乐融合为一体的创作手法,赋予了音乐一种独特的魅力。一举夺获了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金钟奖。教学内容:欣赏在灿烂阳光下合唱。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音乐听赏中领会到其中的情感及表现内涵,激发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通过欣赏印青的两部耳熟能详的作品走进新时代、天路导入新
10、课。(约5分钟)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这里有两首歌曲,先放给大家听一听,猜到歌名的请举手哦!(师播放走进新时代,能唱的就唱一段。)生:师:对,这首走进新时代词作者是蒋开儒,曲作者是印青。板书词曲作者(播放天路,能唱的唱几句。)生:师:这首歌曲同学们可能更为熟悉,它的词作者是屈塬,曲作者是印青,演唱者是谁呢?板书词曲作者生:韩红。师:这两首歌曲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生:曲作者都是印青。师:这两首歌曲都是由印青作曲的。印青是我国总政歌舞团的团长、著名军旅作曲家。20多年来,他先后创作了1000多首讴歌党的领导、讴歌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军人的主旋律作品,其中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等多部作品荣获
11、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全军文艺新作品奖”和“解放军文艺大奖”。接下来,咱们再欣赏一首印青的作品。二、新课教学(约30分钟)1、师播放在灿烂阳光下。(整体欣赏)师:好听吗?这首歌曲是第五单元的第一首欣赏曲目,在在灿烂阳光下。板书请把书本翻到40页。(师发翻印的歌词)2、简介作品:在灿烂阳光下是近年来印青所创作的优秀的合唱歌曲。说到合唱,我们都应该了解,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下面老师来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结构。它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BA)板书结构A段是抒情风格,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饱含深情
12、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思想上的启迪。接着歌曲以高昂的气势将音乐引入对比性B段,音乐转向进行曲风格。歌词以排比的手法陈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的风雨历程,赞颂建国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歌中充满了自豪和赞美。A段再现唱响了A段的主题,但在调性上升高了一个小三度,使音乐有着升华的感觉。此时已不仅是诉说,而是一篇庄严的誓言,激情的歌颂把音乐推向高潮。3、二次欣赏作品,让学生根据老师对作品的简介划分乐段,并说说三段在情绪、速度上区别。师:接下来,我们再次完整地欣赏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对歌曲的介绍划分乐段,并仔细聆听这三段在情绪和速度上的区别。可以适当地在歌词上做些记号或是讨论,以便交流
13、。(播放歌曲)生:学生认真聆听,也可互相交流。师此时可以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启发学生感受情绪、速度的变化。师:有结果了吗?说说你们是如何分段的?生:答案:段落划分:A段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B段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荡了亿万人的热血;难忘那场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难忘那回归大典的升旗,激起了亿万人的热泪;难忘那世纪大检阅,扬起了民族气魄。闪耀金光,铁锤镰刀,代表民族的希望。A段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
14、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点评。)你们同意他这样分吗?生:师:老师也完全赞同你这样划分方法。4、分段欣赏并分析。师:段落划分好了,那再来谈谈每段情绪和速度的变化,咱们边听边谈。答案:三段情绪、速度的区别A段情绪深沉、真挚,以中速演唱。B段情绪豪迈、激昂,速度稍快,节奏推动力强。A段和A段基本相似,但情绪上更加炽烈,是一种火热的激情。师播放A段,并用手势指挥学生随之哼唱。(3/4拍)师:请听第一段,会唱的同学跟着老师的手势轻轻地唱。师:哪位同学说说这一段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深沉、真挚。师:速度上呢?生:中速。师:说得非常好,其实在这一段歌词中还有一
15、个小故事呢!在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就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师:好!咱们继续。(师播放B段)师:谁来说说这一段的情绪和速度?应该来说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生:豪迈、激昂,速度上稍快了一些。师:同学们,你们可别小看这段歌词,它可蕴藏着祖国历史中的多次精彩而伟大的瞬间啊!咱们先来读一读。(师和学生一起读词)师:你们知道这其中发生的一些大事吗?(师启发引导学生)生:答案: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2、1979年邓小
16、平提出了改革开放;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4、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5、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大阅兵。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歌词通过开国大典、香港、澳门回归、国庆检阅等几个经典画面,展现了新中国成长的历程。而歌词中的铁锤镰刀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着我们排除艰险,克服万难!师:第三段和第一段基本相似,但情绪上更加炽烈。让我们带着火热的激情,一起来重温第三段,会唱的请跟着一起唱。(师播放A段,学生随着师的指挥唱一唱。)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同一首歌曲。(女声领唱、合唱)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老师在刚开始介绍过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还记得吗?生:合唱
17、。师:对,其实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唱,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接下来,请欣赏一首采用女声领唱、合唱的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播放王霞演唱的歌曲在灿烂阳光下)师:这首歌是由著名歌唱家王霞领唱的。你们能说说两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带给你们怎样不同的感受吗?你更喜欢哪一种呢?生:师:第一首让人感觉到非常地有气魄,精神也随之振奋,而第二首加上女性的柔美更能体现出对祖国的赞美之情。三、课堂小结(约5分钟)师:同学们,一首好的歌曲让人喜听爱唱,而这首歌曲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内容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厚意。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优秀的歌曲在
18、灿烂阳光下。(学生随录音完整地演唱歌曲)板书:在灿烂阳光下结构:ABA走进新时代词蒋开儒曲印青天路词屈塬曲印青磁带:走进新时代、天路各一分钟左右在灿烂阳光下完整版3遍在灿烂阳光下王霞版1遍在灿烂阳光下完整半版1遍。第三课时:欣赏c小调练习曲教学目标:1、沿着西方古代音乐发展的轨迹,聆听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感受大师的情怀。2、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创作成就,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并分析作品。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欣赏世界著名钢琴大师肖邦的代表作品,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教学难点:1、感受从浪
19、漫乐派的音乐特点。2、学习伟大钢琴大师的爱国情操,感受曲中渲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浩瀚的音乐曲库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音乐题材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不敢忘忧国”,这些名言警句,一直告诉我们每个人:要同祖国的命运共呼吸,共患难,要为祖国而奋斗,为祖国而讴歌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展示图片(肖邦的照片)出示课件1、提问:同学们,图中的人物是谁?有什么代表作品?曲名是?2、师:对,这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作曲家肖邦,伟大的钢琴诗人。今天让我们随着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旋律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跃时空,感受欧洲音乐的魅力,聆听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20、。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音乐是思想。导入主题:介绍肖邦生平(出示课件)(二)学习新课欣赏C小调练习曲:(出示课件)1、介绍肖邦:肖邦(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的肖邦,七岁时就写了波兰舞曲。1829年离校成为知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肖邦流亡国外,后定居巴黎,潜心创作。1849年肖邦因病死于异邦。临终时嘱咐亲人把自己心脏运回祖国。肖邦一生处于民族危亡时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他创作的主旋律。而为表达自己思念祖国、怀念故土之情,他的作品又深深植根于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壤之中。像一首首美丽的诗篇,因此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肖邦创作的主体是钢琴
21、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降b小调奏鸣曲、玛祖卡等,以及写于早年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他的作品中的哀情,犹如他自己说的,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的”心声;他的作品的战斗气质,就象舒曼高度评价的那样,是“埋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2、作品创作背景:1831年秋天,肖邦带着自己祖国的热土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当时欧洲文化艺术中心维也纳和巴黎。旅途中,他听到了华沙革命失败的消息,沙皇俄国军队侵入了波兰的首都,爱国的作曲家悲愤震惊,夜不成寐,在他的脑海,激昂的音符此起彼伏,汇成汹涌的音响洪流,创作了C小调练习曲又叫革命练习曲。3、欣赏音乐:提问:下
22、面我们来聆听作曲家是怎样用钢琴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a、乐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愤怒,痛苦,悲壮)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爱国主义)C、欣赏乐曲有何联想?师:肖邦的这首革命练习曲实质上是一部反映波兰民族魂魄的大型交响巨作。钢琴键盘的有限天地包容了作曲家和他的同胞惊天动地的革命心声。其音响之丰富,激情之充沛,使人们想到肖邦有一段动人心腑的话:“我愿意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能作为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4、分析作品:(通过展示原谱)a、情绪体会:请同学们用神态和肢体做情绪体会:愤怒、忧伤、震惊、焦虑、冲击力。b、左手:奔腾激荡的旋
23、律和悲壮的情绪,是作者痛苦心情的宣泄。C、右手:和弦反映了果敢、坚定的音乐形象,体现出作者的愤怒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称为C小调革命练习曲体现了它的标题性。5、艺术价值:音乐史大都将肖邦称为浪漫主义音乐家,但他所创作的许多充满波兰乡土气息的作品,又不得不使人承认,他是波兰民族音乐的创始者。他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不仅是波兰人民的骄傲,也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6、肖邦诞辰200年的相关新闻2、介绍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出示课件)A、音乐特点: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刻画,往往不同现实的本来面目,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
24、满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归纳:崇尚激情、感情奔放、结构自由、追求个性、民族风格。浪漫主义音乐崇尚激情、感情奔放、结构自由、追求个性、民族风格。(三)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做小结)1、音乐风格: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同祖国的命运共呼吸,共患难,要为祖国而奋斗,为祖国而讴歌3、同学可以继续在课后探究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欣赏这一时期的音乐。下课!第二单元温馨家园第一课时:月之故乡教学内容:歌曲月之故乡教学目标:1、在听赏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大胆地即兴表述自己的感受。2、学生能够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注意歌唱方法,明确速度在歌曲的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月之故乡并能够用自然、深情
25、、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月之故乡。3、学生能够根据月之故乡创作自己的作品、表现自己的作品。4、复习掌握4/4的强弱规律、连音线的作用以及分类、升降音记号的识别及作用、切分节奏,能够初步了解曲式结构以及划分方法。教学重点: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较流畅的演唱歌曲。2、能够主动积极的创作和表现。教学难点:1、变音记号、连音线等的处理。2、第一乐段中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第三乐句的区别。3、尾音的时值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音视频材料以及视频播放器等。教学过程:一、由歌舞乐自然融入主题。教师播放自己07年排的舞蹈床前明月光和学生共同感受、品味作品思想内容,并跟学生一起讨论、总结主题“思乡之情”进入本课正题。(运
26、用自己学校校队的舞蹈床前明月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对月亮的感觉,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总结出了主题“思乡之情”)二、感受歌曲,学习歌曲1、播放月之故乡,师生闭上双眼徜徉歌曲的优美旋律之中,共同赏析。A、即兴表述自己对作品情绪情感特点以及表现作品什么思乡感情的认识。B、师生介绍词作者彭邦桢以及作品由来。(闭上眼睛听赏音乐,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学生讲述对作品的认识,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这样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也在作品作者以及作品背景的讲述中,更深刻的理解作品,有助于以后对作品的表达)2、随录音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学生朗诵第二段歌词,哼唱(
27、哼唱时敲打节奏)第二段歌曲,进一步感受歌词魅力、歌词表现内涵以及熟悉歌曲旋律。(教师提醒第四、第八乐句微妙的差别、提醒朗诵的语气和感情的处理。)(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可以提升自己对作品的更深理解,提升对歌词魅力、内涵的认识。学生哼唱能进一步熟悉旋律,锻炼学生的视听能力和模唱能力。)3、再次聆听录音。A、感受、了解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这种速度对表现歌曲的情感又和作用?B、教师和学生讨论速度在歌乐曲的表现上的作用。速度是声乐作品的心跳、脉搏,速度对于表现歌曲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欢快活泼的歌曲,演唱速度较快;哀痛而忧伤的歌曲则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坚定而有力的情绪用进行速度。速度反映情绪和情感,情绪
28、和情感决定速度。例如,表现悲伤和怨恨的情绪和情感的歌曲黄河怨(歌词: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冤.命啊,这样苦!生活啊,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决定了演唱的速度是稍慢的,表现愉快和欢乐情绪的越来越好决定了演唱速度是稍快的。C、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有没有重复的乐句?它分为几个部分?(歌曲曲式结构)4、发声练习。(发声练习的时候也必须融进情感,也要把音乐的节奏、节拍融合进去。)A、用急吸慢呼的方法练习气息的支撑和声音的位置。B、用打哈欠状态发一些母音。C、用“呜”来哼鸣发声练习曲。D、高位置说歌词,追求头腔
29、共鸣。(发声练习可以看出学生还是没有完全掌握发声方法的,是不是动辄就大声喊叫,只有长期不懈的练习,有了好的发声练习基础才能较好的唱出歌曲来)5、突破难点(1)第一乐段中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第三乐句的区别A、由教师范唱,再分段随琴演唱,用对比的手法找出乐曲中相同和不同之处,便于学生掌握。B、用划旋律线的方式解决乐句之间的差别。C、用哼唱的比较的方法解决乐句之间的差别。D、用唱谱的方法来解决乐句之间的差别。(学生用以上这些方法来解决作品中的难点、重点,应该是非常有效果的)(2)、解决旋律中的装饰音和特殊符号。可先让学生随琴学会曲谱(注意歌曲中的“”升记号这个变化音以及连音线、切分节奏的唱法。)(3)
30、尾音的时值的练习。6、视谱演唱教师提醒注意:A、两小节一换气。B、变音记号、连音线等的处理。C、第一乐段中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第三乐句的区别。D、尾音的时值(学生学唱歌曲之后的视唱谱子,孩子的快速、准确视谱能力都能提高。)7、完整演唱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独唱、齐唱等方法。三、探讨与交流、实践与表现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收集有关月亮的资料。以及用不同形式来以月亮为主题表现思乡之情。(学生到了初三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月亮的诗词歌赋等,而且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距离中秋节也很近了,所以以学生以往对月亮为主题的作品的认识加深对月之故乡的更深刻的理解。学生
31、有了“说”的欲望,“论”的激情,以及“唱”的兴趣,学生对作品的不同形式的表现(分组、个人、师生合作)就积极多)了。四、师生共评。五在学生熟悉的乐曲但愿人长久中结束本节课。六、教学反思1、欣赏时,学生对于这种美声的唱法还不能够完全接受,但欣赏后,让学生自由的发言还是积极踊跃的,回答的也比较准确,因为有关月亮主题的诗词学生学的比较多,所以相对理解比较深刻,也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理解。2、课堂上,学生练习非常认真,但由于作品中第一乐段中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的第三乐句之间存在微妙的差异,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较难,音准不太准确,经过老师用划旋律线等方法有一些进步,但还是不尽人意,需要更进一步的熟练和提高。演唱
32、情绪也不是很到位,需要唱熟练之后再准确表达。3、在“探讨与交流、实践与表现”这一环节中,学生在通过古诗词方面表现歌曲内涵方面表现的非常突出,虽然学生的其他创作、表演水平有限,但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总体说来效果还不错。第二课时:故乡的小路教学内容:学唱二声部合唱故乡的小路,并进行表演创编活动。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节奏富于变化,歌曲生动明朗,表现出少年儿童对故乡的思念。歌曲为D大调,4/4,3/4变换拍,是二段式结构的三度和声叠置的二部合唱曲。第一段有4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开头为弱起,中间有升4的变化音,是歌曲更加生动。第二段也是4乐句,旋律相比第一段更加的舒展,节奏型和
33、第一段一样,最后落于主音上,进一步抒发少年儿童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并做到二声部和谐,用歌声表现热爱家乡之情。2.能够主动与同伴合作,根据音乐特点为故乡的小路创编动作并进行歌表演。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合唱故乡的小路并进行适度创编。教学难点:掌握变化音以及二声部的和谐教具:钢琴、多媒体,鼓,碰铃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念故乡2.在播放前提问: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大家还知道哪些写故乡的歌曲?二新课教学:1.初步聆听故乡的小路在聆听前提问:歌曲是怎样来表现故乡的,歌曲中唱到哪几样故乡的事物?(小花,路)(设计意图:根据
34、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聆听入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在聆听前提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是被动欣赏变为主动)2.学唱歌谱。(1)学唱独唱部分A.复听歌曲故乡的小路并轻声哼唱(关注音准和节奏)B.跟着钢琴学唱旋律。(关注弱起拍和变化音)(2)学唱高声部A.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B.连贯的演唱高声部。(要求熟练,流畅,感受歌曲的情绪)(3)学唱低声部A.跟钢琴轻声学唱第二声部(要求在力度和速度准确)B.完整地演唱低声部。(4)二声部旋律合唱A.师生合作:教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要求音准,感受二声部合唱的声音效果)B.生生合作: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合作。(要求声音均衡,音准节奏准确)(设计意图:先学低
35、声部再学高声部,在掌握了音准节奏的前提下再开展二声部的练习,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3.学唱歌词。(1)带着节奏,有感情的朗诵歌词。(要求表现出热爱和思念家乡的情绪)(2)进一步讨论歌词内容,了解歌词中抒发的情感。4.学唱歌曲。(1)教师逐句教唱歌曲的高低声部.(要求注意气口,拖满句末的三拍)(2)重点教唱一遍低声部。(要求熟练,流畅的演唱)(3)完整地进行二声部合唱(要求注意3/4,4/4变换节拍的律动感和情感的抒发)5.处理歌曲。复听歌曲故乡的小路。(关注咬字,吐字以及声音强弱处理,要求声音饱满,气口明确)三拓展新课。1.把全班分成4小组,相互合作,并自主选择表演方式,对歌曲故乡
36、的小路进行创编。(可加入鼓,碰铃等)2.选几小组上台展示。四课堂小结。简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老师指挥再演唱一遍故乡的小路。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小路。让我们再一次用最美妙的歌声,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第三课时:“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2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生平简介,感知音乐情绪的变化。2.赏
37、析盼及演奏可爱的家。教学方法:以视听为主,欣赏。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前言:本学期来,我们欣赏了交响音乐中的序曲、交响诗、组曲、协奏曲等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的作品。2听一音乐主题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此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何种情感?是哪个国家、那一位作曲家的什么作品?导入本课将欣赏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二、介绍作品、作者1简介交响曲(1)提问交响诗的特点?(交响诗是一种内容比较具体的、有标题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它多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为题材。(2)介绍交响曲的特点(课件):交响曲是
38、结构宏伟、庞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它通常包含四个乐章,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交响曲可以容纳丰富的内容,反映重大的题材表现深刻的情感体验。曲中几个乐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乐章可以单独演奏,但连续演奏时几个乐章的顺序不能改变。2介绍德沃夏克(课件一组配乐画像)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
39、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3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其
40、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三、听、辨、分析音乐主题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2唱a主题,讲故事(1)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开始上课时我们已听过,现在请同学们演唱并感受一下。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
41、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2)讲有关这个主题的来历的黑人姑娘的故事。3听辨b主题(课件旋律)是何种乐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是否相同?(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4吹奏、比较c、d两个主题(课件两个主题和问题)(1)听两个主题的录音。page(2)讨论、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念主题节奏旋律调式情绪c主题紧密、多三连音旋转型大调激动D主题较宽、多切分音平稳小调回忆、期待两主题的节奏;对比旋律时,教师用竖笛吹奏c主题,学生吹奏d主题;讨论、比较后,表格。(课件)5听连接部活泼、欢快的舞蹈性主
42、题四、完整欣赏由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课件)1要求: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2观看录像。(课件)3讨论乐曲的结构和自己的感受。(1)请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乐曲结构;(2)(课件)结构图,并讲解;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图复三部曲式(3)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你自己有何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现作者对新大陆的印象,又表达了他身处“新大陆”,对遥远祖国的思念,还表现他对美国黑人、印第安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五、欣赏盼1简介:自新大陆交响曲在美国纽约首演一举成功,轰
43、动美国,从此名扬世界,其中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更为人们喜爱。德沃夏克的学生将这首曲子填词成独唱回家去,风行美国,流传全世界。我国音乐家李叔同根据乐曲情感填词为歌曲念故乡。2全体同学用竖笛吹奏可爱的家。3唱词。注意理解、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思念故乡、痛恨侵略者、愿为民族解放献身的情感。4.欣赏歌曲盼(男高音独唱)A、作者简介:陆在易,又名梓钧,当今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历年来特别是在合唱及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所表现出的近乎痴情的执著追求和取得的艺术成就更深为音乐界所称许。其中混声合唱雨后彩虹被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
44、等则早已流传海内外,并被各音乐院校选入声乐教材;陆在易还出版有陆在易音乐作品选专辑唱片及陆在易艺术歌曲选、陆在易合唱作品选(上、下册)等。陆在易的声乐组歌桥家盼创作于1988年,2001年荣获第一届金钟奖。三部作品步步递进,盼是其中的第三首。桥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江南水乡风情画,描绘了家乡美丽的景色;家是游子对家、对祖国深情的思念;盼是祖国人民热切期盼海外儿女回归的真情表达。B、作品分析:盼的歌词采用一连串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结合呼唤的语调显得格外情真意切。歌曲为g大调,结构为带尾声的单二部曲式。作曲家把西洋宣叙调的形式运用到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因此运用了四种节拍组成的变换拍子。前段用三连音与
45、歌词“回来吧”结合成朗诵版的音调,将同音反复与抒情性旋律对比,形成召唤性的情感期待。后段的“啊”是感情的迸发,用感人至深的呐喊与激动人心的、起伏跌宕的旋律相配,以三次“回来吧”的呼唤,表现了盼望游子回归的急切情感,尾声在短暂的离调后,于再一次“回来吧”的飘忽的呼唤声中结束,全曲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六、小结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欣赏了歌曲盼,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第四课时:可爱的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培养和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感受。(2)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使学生能用情来演唱歌曲并了解英国歌曲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学难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讲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和目的。二、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