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的春节》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828950       资源大小:238.6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的春节》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1、6北京的春节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主 题:民风民俗课 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主 备:六年级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正确。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基于口语表达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基于写作养成留心观察

    2、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一文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他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字词,但要指导“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

    3、是“米”。2.基于阅读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问题不大。对于本文的学习,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一个重点。与此同时,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是一个难点。 3.基于口语表达在学习过程中,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之后,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 4.基于习作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

    4、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评价任务:1.通过指名读,默写,用词语说话检查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通过范读、自读、品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楚全文是按什么写的。3.通过自己概括,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课文写了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其中作

    5、者详写的有哪些,略写的有哪些。4.通过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把自己最喜欢的习俗写一写。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通过自学,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张灯结彩”等词语。环节一 创设情境,提示课题活动一 联系单元导读,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后,清楚课文大概内容。 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导入新课活动二 1、自学生字词。2.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并运用词语。 (完成目标一)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并能够准确读写“腊月、初旬、蒜瓣、张灯结彩”等词语。评价标准: 书写正确,句子通顺。

    6、指导书写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环节二 整体感知,感受年味,理清脉络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活动二:(1)默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时间及对应的风俗。(2)合作探讨,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评价标准:字音准确,语句连贯,注意停顿,读出感情。)准确找出北京春节的活动,用普通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文中所有的习俗中找出作者详写的部分,略写的部分。(详写:腊八、除夕、正月月初一、元宵)朗读训练指导学法相机板书知识普及

    7、 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环节三 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活动一:深入地读详写部分,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小组交流。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的同时,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活动二: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好处:让春节的风俗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活动三:结合文中作者的表达方法,把自己过春节时,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和感受写一写。小组讨论,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详写、略写的好处。自由书写、班级展示 。评价标准:书写达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能够运用到本课学到的修辞手法。指导学法组织互评 布置作业了解“过年”的由来及各地春节习俗。附:板书设

    8、计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课后记:7藏戏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主 题:民风民俗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主 备:六年级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能简单描述。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9、。 扩展阅读面。 3.基于写作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基于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教材分析 藏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的一篇民俗散文。本组课文以“中华民风民俗”为主题,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并结合课文的学习,运用学到的方法,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来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藏戏这篇课文的

    10、知识性、人文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它以准确的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学情分析 我们是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阅读、感悟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查找有关藏戏的资料,也许上课会轻松许多。但由于孩子们对戏剧缺乏兴趣,特别是对藏戏更是一无所知,所以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藏戏的有关感性的资料,让孩子先从感官上认识藏戏,然后产生了了解藏戏的兴趣,从而体会藏戏这种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划出并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通过

    11、圈点品读关键词句,总结藏戏的形成和特色,能说出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评价任务 1.通过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能划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的句子,能说出藏戏的艺术魅力。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环节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1. 课前积累:我国耳熟能详的剧种和戏曲 2.观看藏戏视频 通过“藏”能理解题目意思,准确掌握“藏”的字形字音。(评价目标一)播放视频;板书“藏戏”,提

    12、醒“藏”的字形字音。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划出并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环节二检查预习,词句积累1. 多种方式准确读词。2. 理解词语意思。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所在句子。(完成目标一)通过范读、指名读,能读准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一)评价标准:能够准确说出。95%的学生能够会读。出示词语,相机指导识记、理解词语的方法。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的句子,能说出藏戏的艺术魅力。环节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 自读自悟 根据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在喜欢的语句旁作批注

    13、)通过默读,边读边勾画相关句子。(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默读有一定速度。出示自读提示活动二 合作探究1.藏戏是如何形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藏戏有哪些特色?它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完成目标二)小组成员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出示问题巡回指导环节四 藏戏形成,演出特点活动一 交流展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样形成的。1.藏戏的来源: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2.根据提示“那时候”“于是”“就这样”填空,说出藏戏形成的过程。3.读4-7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语言流畅,表

    14、述准确,有自己的观点。能通过提示词语,说出连贯的句子,讲述藏戏形成的过程。说出喜欢的理由。(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把握主要内容,讲述流畅,大方。适时点拨,相机板书活动二 总结归纳:藏戏有哪些特色?1.出示面具图片,找七名学生在文中依次找出与这些面具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感受藏戏面具的魅力。2.学生回答藏戏还有没有舞台这一特色,并在文中找出相符的句子,做简单分析。3.演出时间长也是藏戏一大特色,学生读课文并欣赏图片,感受观众们看藏戏的状态。语言流畅,表述准确,有自己的观点。能通过提示词语,说出藏戏特点的相关句子。(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语言流畅,能够抓住关键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自己的感受。

    15、出示图片,适时引导。活动三 探讨写作手法,感受艺术魅力1. 归纳藏戏特色,引出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就介绍了藏戏的三大特色,读一读,体会其写作手法。(完成目标二)通过抓关键词句展开思考,体会藏戏的艺术魅力及文章的写作手法。(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语言流畅,表述准确,有自己的观点。适时点拨,课文的表达方法。环节五课文小结,拓展延伸1.藏戏的传承与发展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3.说说我们身边的戏剧艺术、民风民俗。能说出感受到的戏剧艺术的魅力和丰富的文虎内涵。(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语言流畅,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到身边的艺术形式,比如豫剧等。出示图片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16、(完成目标一)1. 搜集河南地方戏豫剧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民俗文化。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出示作业推荐阅读1.推荐篇目:关于戏剧艺术的相关故事。1. 推荐书目:中国民俗风情鉴赏拓展阅读课后记:8各具特色的民居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主 题:民风民俗课 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主 备:六年级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

    17、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4.基于写作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学写常见的应用文。教材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的又一篇说明性散文,本文介绍了客家民居(土楼)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

    18、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章,因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和整理信息方面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最终提高其语文能力。学习目标 1、会正确认读“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相处”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抓住特点运用说明的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评价任务1.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积累词语。2. 通过浏览课文会画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的句子。3.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的例句会用运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说明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检测。教学

    19、过程学习目标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环节一借助图片导入新课(5分钟)活动一( 5分钟)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通过图片能说出是哪的民居。导入新课会正确认读“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相处”等词语环节二读词语(5分钟)活动一( 3分钟)1.教师范读词语,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指名检测,读准重点词语。(完成目标一)1.通过范读、指名读,能读准生词字音。(评价目标一)评价标准:能够准确读出。95%的学生能够会读。朗读训练活动二( 2分钟)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完成目标一)指导学法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环节三学习课文(20分钟)活动一

    20、( 5分钟)略读课文,找出客家民居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1.通过浏览读,会画出客家民居的特点,会读出来分享给大家。(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吐字清楚,表述大方指导学法及时点评活动二(5分钟)学习课文中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句子。2.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句子,会用这些说明方法说句子(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能够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指导学法活动三(10分钟)根据表格自学傣家竹楼(完成目标二)3. 会画出傣家竹楼特点的句子。(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准确找到相应的句子明确标准组织互评学习抓住特点运用说明的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环节四阅读拓展文章北京四合院和蒙古包(6分钟)活动一

    21、(3分钟)自读文章,画出特点1.通过浏览读,画出特点。(评价目标三)评价标准:读出自己的感受。活动二(3分钟)找出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完成目标三)画出相应句子组织互评环节五习作(5分钟)活动一(5分钟)习作模仿课文,可以根据搜到的资料,运用一种或多种说明方法写几句话介绍一种民居。分享自己的作品 组织互评布置作业在网上继续了解不同民风民俗说给父母听课后记:9、和田的维吾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教学主题:民风民俗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主 备:六年级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

    22、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2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的豪气与乐观。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3学情分析作为六年级学生,知道抓住课文的阅读提示来读懂课文,知道课前自读自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因此,依据教材内容,从内容、写法、积累上来突破重点。 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

    23、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 任务一: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任务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任务三: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一1、(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引导新课。1、欣赏歌曲。2、齐读课题。歌曲导

    24、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环节二阅读“连接语”,明确要求。活动一:1、阅读 “连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2、默读,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3、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1、学生明确学习要求。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思考并回答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评价任务一、二)环节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活动一:1、 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理解。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5、课文。2、理解词语。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评价任务一)环节四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活动一: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活动二: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3) 爱美的维吾尔族1、全班默读课文。2、小组讨论交流。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评价任务二)环节五总结全文,体会写法。活动一: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1、指名学生回答问

    26、题。2、小组交流讨论。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评价任务三)板书设计:9和田的维吾尔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样课后记:口语交际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 题:民风民俗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主 备:六年级目标确定的依据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教材分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27、。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情分析基于口语交际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但毕竟是农村的孩子,因此表达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交流前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搜集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学习目标1.说出从本组课文中了解到的民风民俗。2.通过组内交流、开发布会,交流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评价任务1.大胆流利地说出从文中了解到的

    28、民风民俗。2.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回顾本组课文,说出从中了解到的民风民俗。环节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8分钟)活动一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大胆流利地说出从文中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评价目标一)放图片,指导了解一些名族地区的风俗。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环节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29、12分钟)活动一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能积极交流,其他成员能认真倾听并相互补充。(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学生能大胆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95%的学生能够大胆表达。提醒孩子认真倾听,并相互补充。环节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5分钟)活动一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

    30、有关要求。 3评选最佳发言人。 4引导大家总结。各组推选代表在班内交流并进行评议。(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说话有条理,讲述流畅,大方。指导有序发言,巡视课堂,并适时进行点拨。环节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5分钟)活动一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针对同学们的介绍,学生们谈出了自己内心不同的感受(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适时点拨,并总结课后记:习作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

    31、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习作主 题:民风民俗课 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学生主 备:张兰颖目标确定的依据1. 基于写作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修改自己的作文。教材分析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已了解到了一些民风民俗。学情分析 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以及对本单元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民风民俗的文章对于六年

    32、级的孩子应该不难。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进行习作。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评价任务:1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师生互动点评补充的方法,达到清楚、具体、真实地表达自己所说的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手法,进行习作。3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自由修改等方法进行修改创编班级习作集。设计意图: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进行习作。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环节一 导入新课,小组讨

    33、论,全班交流活动一(10分钟)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联系习作建议,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准备讨论、展示。(完成目标一)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具体评价标准:语言流畅,表达准确。(评价目标一)导入新课交流展示组织互评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进行习作。环节二 运用方法发挥想象自由创作活动一 (15分钟)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有选择的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完成目标二)自由练笔,教师相机指导。评价标准:语句通顺,意思连贯,能够运用到本课学到的修辞手法。(评价目标二)指导写法自由创作组织互评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环节三 交流感受当堂修改活动一:(15

    34、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位同学读作文,其余同学进行相应的讨论、补充,修改后进行全班展示。 (完成目标三)通过组内展示、讨论、修改、班级展示等方法进行习作修改。评价标准:展示时朗读流利、清晰,修改时语句通顺,意思连贯。(评价目标三)指导学法组织互评 布置作业回家让父母说说他们小时候的事。 课后记: 回顾拓展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主 题:民风民俗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主 备:六年级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

    35、写习惯。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3.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教材分析回顾拓展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内容的回顾与拓展。本模块由三部分组成:交流平台,分两部分,一是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二是学习本组课

    36、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两首诗,它们与本单元主题有密切的联系,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趣味语文编排的材料,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有趣之处在哪里,然后说说体会到什么,最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趣味语文的材料。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2.基于阅读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

    37、,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基于口语交际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2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3阅读趣味语文,搜集其他趣味语文故事,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评价任务1. 通过回忆、交流等方式了解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2. 通过读、议、说、背积累古诗,增加对古典诗词的积累。3. 通过学生自由朗读,交流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

    38、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检测。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了解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环节一谈话导入(2分钟)活动一( 2分钟)本组课文,我们了解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还要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导入新课环节二交流平台感悟写法(13分钟)活动一(7分钟)1、学生浏览北京的春节藏戏,找出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2、小组交流:与小组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修改并补充自己的想法。3、集体交流,侧重于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详略得当的好处。活动二(6分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外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

    39、验。(完成目标一)1、通过浏览,在文章中勾画、批注。(评价目标一)评价标准:勾画、批注不少于3点。2、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评价目标一)评价标准:乐于参与,敢于表达且有条理。明确标准指导学法组织互评补充总结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环节三积累古诗(10分钟)活动一( 10分钟)1. 学生自由读这两首古诗。2. 理解故事的意思。3. 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4. 背诵这两首古诗。(完成目标二)1. 通过自由读、借助工具书能读准成语字音。2. 通过同桌合作,借助工具书以及组内交流的方式理解古诗意思。3、背诵古诗。(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能够准确读背古诗。90%的学生能够根据背诵默写古诗。读背训练阅读趣味语文,搜集其他趣味语文故事,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环节四学习趣味语文(15分钟)活动一( 8分钟)1.自由读通趣味语文,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1.通过自由读、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说出标点符号的巧妙用法。(评价目标三)评价标准:能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口语表达培养兴趣活动二(7分钟)1. 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标点符号有关的趣味语文。(完成目标三)2.通过个人展示,讲讲这个故事。(评价目标三)评价标准:把握主要内容,讲述流畅,大方。布置作业搜集与标点符号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课外阅读课后记:18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的春节》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