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本科毕业论文--德国会展经济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影响与启示.doc

    • 资源ID:824968       资源大小:80.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本科毕业论文--德国会展经济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影响与启示.doc

    1、德国会展经济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影响与启示一、会展经济概述(一)经济概述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样,经济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会展概述 会展的定义包含公司业务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 Tour)、协会(学会)或团体组织的会议(Conference or Convention)展览(Exhibition)等大型的集体性活动。 过聚荣等.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101.北京:社

    2、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业内人士通常称之为“E & C Industry”。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等的统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会展业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广交会”为代表的展览会和博览会;第二类是会议,尤其是各种大型的国际会议;第三类是各种活动,包含体育比赛等。目前国内的会展业还只是停留在第一类的经营上,因而本文主要讨论以博览会和展览会为主要代表形式的会展经济活动。

    3、博览会:博览会指规模庞大、内容广泛、展出者和参观者众多的展览会。一般认为博览会是高档次的,对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能产生影响并能起促进作用的展览。 展览会:展览会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媒介的传播方式,通过现场展览和示范来传递信息,推荐形象,是一种常规性的公共关系活动。 因此,展览会的概念内涵要比博览会广,博览会是展览会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展览会。 展览会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分类:按性质展览会分为贸易和消费两种性质;按内容展览会分为综合展览和专业展览两类;按规模展览会分为国际、国家、地区、地方展,以及单个公司的独家展;按时间展览会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的有一年四次、一年两次、一年一次、两年一次等

    4、;按场地展览会室内展览会、室外展览会及巡回展。(三)会展经济概述会展产业是指有会展相关服务企业、机构、部门形成的产业体系。会展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会展业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因此,会展产业受到很多地区和城市的重视。 会展经济是指由会展及相关产业构成的经济范畴,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即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商机,吸引投资,进而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

    5、经济群体。会展经济可分为:“政府推动型”(如德国和新加坡)、“市场主导型”(如法国、瑞士和香港)、“协会推动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市场结合型”(如美国)四大模式。二、德中会展经济介绍(一)德国会展经济概述 德国是世界第一会展强国,全球顶级的专业会展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德国举办;世界收入最高的10家会展公司中,德国占了5家;全球最大的5大展览中心,德国占了4家(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和杜塞尔多夫);全球营业额最大的10大会展公司,德国就有6家。德国目前拥有室内展出面积260多万平方米,约占世界展览总面积的20%,室内展厅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就有10个。德国通过会展这个平台每年

    6、为世界各国和地区20万以上的展商和生产厂家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场所。德国每年举办的商贸会议有1万多场,与会者高达250万人。此外还有与会展密切相关的其他活动。 全球十大工展会城市中有六个在德国,德国最重要的展会城市为柏林、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汉堡、汉诺威、科隆、莱比锡、慕尼黑、纽伦堡和斯图加特。 德国著名的展览会: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国际娱乐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博览会、绿色食品周、国际航空航天展,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国际卡车展,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国际书展、家纺展,科隆国际五金展、国际食品展、国际家具展、国际自行车展,杜塞尔多夫国际时装展、国际印刷工业展、国际鞋展,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展、国

    7、际手工业博览会、国际体育用品展等。(二)中国会展经济概述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早,近年会展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场馆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全国正在建设或规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展馆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二是会展活动空前活跃,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三是会展形式丰富多彩。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综合会展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会展,如广交会、高交会、上交会等。专业化会展比重增加,如北京

    8、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国际航空展成为亚洲第二大航展。四是组展主体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五是会展群聚效应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时,逐步形成新兴的会展业市场和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在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化程度低,不正当竞争猖獗,缺乏品牌会展,诚信不够等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

    9、重要,同时国外会展企业不断的进入中国。三、德国会展经济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影响(一)德中会展经济比较 (一)德中会展经济比较:德国会展业特点 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览会基地。德国的会展业渗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规模大、质量高。德国会展行业积极向海外开拓,主要在海外培育展览项目,开始建设展览场馆。德国会展业有以下显著特点:1. 德国会展业经营模式独特 德国的展馆全部由各州和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展览公司由政府控股,实行企业化管理。德国展览公司既是展览中心的管理者,又是许多大型博览会的举办者和实施者。由于德各级政府将会展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对展馆及其配套设施和交通建设均予大力支持,德国绝大部分

    10、展览中心都拥有先进的设施,为举办高水准的专业博览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2. 德国会展业人才优势明显 德国西门子媒体学院院长、被誉为德国“会展行业第一人”的贝恩斯2002年就说过,“ 会展在德国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德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会展经理人市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会展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同时设置了专门的会展专业人才认证制度。如德国科隆大学的展览商贸学院和德国瑞文斯堡会展管理系是最著名的展览教育培训基地。德国会展业发达的优势在于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和流程以及先进的人才机制。3. 德国会展中心规模大、知名度高 目前,德国共有25 个大型展览中

    11、心,展厅总面积264 万平米,加上室外展览场地100 多万平米,展览总面积达365万平米。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及与其相配套的技术设施,加上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德国所处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为展览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全球150 个世界顶级的行业博览会中有三分之二在德国举办。最负盛名的有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CEBIT) 、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科隆五金展、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纽伦堡国际玩具博览会等。4. 德国会展业国际性和专业性强 德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 外国参展商比例平均超过50%。德国的展览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很强的国际战略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早在2

    12、0 世纪60 年代,德举办的博览会就向国外参展商开放,并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外国参展商和观众,从而使德国举办的博览会的国际性日益提高;二是德展览公司能洞察国际展览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到国外投资办展。目前,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及中东欧国家正成为德国会展业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 (一)德中会展经济比较: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与差距 近几年来,中国的会展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大陆被认为是会展业发展最快的地区。有专家提出国际会展业重心“东移”和亚洲展览中心“北上”的观点,即从西方发达地区向东亚特别是中国转移,亚洲会展业的中心正从东南亚的新加坡向中国大陆转移。今后,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还是世界经济发展

    13、潮流来分析,中国会展业都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在会展业定位、展览场馆和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和会展业体系、会展人才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我国与德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有以下问题: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定位不明确 中国很多城市的会展业缺乏明确定位,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组织管理模式落后。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大连等大城市,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也有数百个。但由于定位不准,缺乏品牌,所办的会展给人的印象是专业化程度低、主题不明确、市场营销目标不鲜明、杂乱无章、规模过小、质量不高。2. 中国会展业专业人才相对短缺 中国会展业从业人员缺乏对展览理论及运作方式的研究,已经成为制约会展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4、。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会展专业,但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出现的情况是会展行业从业人员普遍专业素质良莠不够,缺乏对展览理论及运作方式的研究,因而达不到展览会市场运作的规范化。3. 中国会展硬件设施相对落后 中国现有会展场馆设施及配套设施相对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装修简陋、设备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在国内展馆的应用还不普遍。4.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知名度不高。据中国贸促会对全国42个主要展览馆举办的1064个展览会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这些展览会中参展商总量为34万个,其中国际参展商3.1万个,约占参展商总数的9%;参观总人数1.2

    15、亿人次,其中国际参观者人数为55万人次,占参观总人数的0.44%。(二)德国会展经济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影响1.德国会展经济对中国会展组织模式、举办周期性、种类构成的影响(1)会展组织模式 全球范围内的新兴的力量是中国会展业,在过去10年间其份额翻倍,达到世界第14位。 过聚荣等.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1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中国会展大多由政府组织,这对中国会展经济的既有利也有弊。在会展业起步及发展初期由政府出面组织,会排除政策壁垒、行政阻碍等,为会展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政治环境,对会展经济的发展指明大方向和发展模式,对会展经济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中国经济

    16、的发展壮大,在其影响之下中国会展经济也逐渐发展和成熟,中国业已成为世界会展大国。政府层面过多的管理和干预已经成为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阻力,其中一点表现是:政府主导建设的会展场馆过多注重外在形象而忽视了其内在功能及软环境的配置,造成场馆实用价值过低、使用成本过、资源浪费等。 中国会展经济受中国自身的文化背景及消费习惯的影响,在发展初期会展多以集贸市场式的综合型会展活动为主。“广交会”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代表会展。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外会展经济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尤其是德国会展经济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影响。受其影响中国会展的组织模式逐渐向政府引导企业主办、专业性的会展方向发展。(2)

    17、会展举办周期性 中国会展业目前的一大弊病是会展举办时间不固定,会展举办周期不稳定。在会展业发育良好的会展经济带以及著名会展城市尤为突出。在中国目前的会展活动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国家级的会展周期时间相对固定,除此之外大数会展多存在时间和周期不固定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会展业发展不够成熟。中国会展业同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一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虽然发展迅猛,取得较大并且很可观的成绩,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欠缺,没有一清晰明了的规章制度可以参考和遵循。 地方政府的政策作用。各地的政策都是大力支持和鼓励举办会展活动,其后果是办展的随意性太强,规划不够严密,甚至以地方政府的政治需要为

    18、是否举办会展的前提,有些会展不断重复举办,有些会展办一次停了几年再办,这就大大降低了会展的规划性和周期性。 各地会展公司的举办会展的理念问题。会展公司以经营和盈利为目的,往往扎堆举办比较时尚和热门领域及行业的会展活动。会展能够吸引参展商则举办,能够带来利润则举办,根本不顾及时间和周期问题。 随着中德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德会展行业的不断接触和了解,中国政府及会展行业内的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会展活动无周期性对中国会展长远发展阻碍和不利影响。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德国著名会展公司及著名会展城市的周期性举办会展。其中最重要的参照性会展是按年度周期举办的:ITB-Berlin柏林国际旅游交易展览会、法兰克福书

    19、展、吉特威世界食品博览会、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汉堡国际造船设备及海洋技术博览会等。(3)会展种类构成 中国会展经济在发展初期时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领域,会展种类为贸易、展销会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深,中德两国政治经济交流的深入和扩大,中国不断学习德国先进的会展经济,国内的会展种类不断趋向多元化。在传统的贸易、展销会展之外,中国会展种类逐渐涵盖了会展的三大领域:一是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贸易洽谈会等,二是各种类型的大型国内外会议,三是体育竞技运动、文化运动、大型节庆活动、民俗风情活动等。2.对形成集聚性会展城市的影响 全球十大工展会城市中有六个在德国,德国最

    20、重要的展会城市为柏林、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汉堡、汉诺威、科隆、莱比锡、慕尼黑、纽伦堡和斯图加特。这不仅显示了德国会展经济的世界级领先水平,也反映了德国会展经济的一种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即以著名展会城市为依托、以著名会展活动为载体实行集中式的集约型会展经济,以最有限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中国会展业经过前期的粗放式自由发展阶段后也必然采用这一发展思路及模式。中国在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导下,在业已形成的五大会展经济带中对大的会展城市实施政策倾斜,以促进其形成地区性、全国性著名会展城市,最终将这些会展城市打造为国际性会展都市。例如环渤海会展经济带的北京、天津,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的上海为、南京、杭

    21、州,东北会展经济带的大连、沈阳、长春,中西部会展经济带的成都、郑州、重庆等这些城市,未来将是中国会展业集聚城市。3.德国会展公司进军中国对中国本土会展业的挑战与激励中国经济的突起和巨大的市场,令很多境外会展公司“垂涎”。德国汉诺威、科隆、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等著名会展公司十几年前就开始进入中国,设立中国总部,投资建馆,收购展会,合资入股,甚至将本土展会移植到中国主办。与德国相比,中国的会展览业,无论会展的规模、数量、场馆面积等硬件方面,还是会展组织能力、服务手段、策划水平等软件方面,与德国差距极大。所有这一切,再加上中国对外开放的环境和发展会展业的急迫心态,都为德国会展公司的进入与发展

    22、创造了良好条件。 德国会展业简介 2011-07-13中国本土会展业目前处于急速发展阶段,属于初期、无序、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成熟阶段转型的时期。由于搭乘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高铁”,中国会展经济经过前一阶段的快速发展之后,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但是粗放式发展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盲目发展会展业、进行会展场馆建设,中国会展经济已经出现泡沫,国内会展业即将迎来一轮大洗牌,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期。德国会展业也已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会展公司,无论是对中国会展经济、会展市场,还是对中国会展业及会展公司都将发生大的影响。德国会展公司进军中国对中国本土会展业而言既充满了挑战也提供了不可错失的大好机遇。挑战方面

    23、,中国会展公司在品牌知名度、国际化程度、集约化 、规范化及服务水平等方面远不如德国著名的会展公司,与其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德国会展公司凭借其自身的上述优势以及集团式的模式,会在中国会展市场抢占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德国会展公司在组织国内展商参加德国本土的知名展览活动及其它境外会展活动具有国内会展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德国会展公司都将是中国会展公司的强劲竞争对手,对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机遇方面,中国会展公司面临德国会展公司的竞争和压力,不得不进行积极的努力,探索对策和新的出路。这将促使中国会展公司不断学习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办展水平

    24、和服务质量,向着国际化、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开拓国内新的市场领域和积极参与海外竞争、开发拓展海外市场,促使会展业相关联行业和产业层次的提升,使中国会展经济整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对中国会展公司将起到积极有利的激励促进作用。4.对中国会展在经济中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的影响会展业是德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也是重要经济发展引擎。2001年德国展览组织者年收入达25亿欧元,展览业对德国经济的总体贡献约为230亿欧元,并提供了约25万个就业岗位。 经济参考报 2012-03-05 在德国频繁的会展造就了一大批专门依靠会展生存的企业和职业。会展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还带动

    25、了一大批服务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以物流业为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柏林航空和航天博览会以及一年一次的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每次上百吨展品、机械和装备都需要长途运输,送达展会现场,其运送服务费用可想而知。此外,由会展形成的230亿欧元的订货合同,同样离不开物流业的服务,这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会展业的繁荣为德国服务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中国会展在发展初期时国内对会展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远远不够,与之相相应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仅仅把会展作为扩大进出口贸易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未能发现发展会展产业对国内经济的巨大推动促进作用。虽然目前会展业在中国服务业总体中的比重并不大,但对

    26、地方经济和产业经济以及服务业的影响和联动效益日益增大。随着中德两国的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在关注德国高度发达的科技的同时对德国高度成熟会展经济的也越来越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会展在经济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会展业也越来越重视。在“十一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到了发展会展业;国务院在关于鼓励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里也提到了发展会展业。 李智玲 德国会展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启示 城市问题 2009年第5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除了对会展活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参与组织主办各层次级别的会展活动,大力投资会展场馆建设。会展公司越来越多,企业界参展的意识越来越强,注重通过参加会展获得先进的技

    27、术、开发维护销售渠道。在会展在经济中作用的认识层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会展业的重视程度也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四、启示(一)转变驱动因素 展览行业由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组成,这三者构成了会展市场的主体,在整个会展市场中扮演着功能不同但互补的重要角色。政府的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方式,调控会展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引导并约束企业的行为,为企业公平竞争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业规则;企业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政府制定的行业规则,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占有会展市场并获取利润;会展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的社团组织,主要功能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行业规划、行业统计和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工

    28、作,通过会员的自律行为和行业的制裁措施实现行业自身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协调,建立起会展业的正常秩序,使之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总之,会展协会作为政府和会展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是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会展业属于以德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垂直运作模式”,是一种政府行政作用参与其中、大型会展企业起主导、中小会展企业广泛参与的行业协会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政府的推动作用,对内是政府机构,对外是民间团体。政府通过机构改革与职能调整,大大削减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使专业经济管理由过去偏重单一性的部门管理向偏重综合性的行业管理转化。这样,从政府职能中逐渐剥离出一些职能转交给行业协会,使行业协会在

    29、政府的主导下得以产生,并且都积极致力于高速发展本国市场经济,力图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作或官民协调的宏观管理模式。行业协会具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和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协会的覆盖面广,政府与行业协会是一种合作协调关系。 这种“垂直运作模式”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者的合力。而目前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却出现了错位,导致了驱动因素不合理,会展业的发展方向偏离了正确道路。政府职能错位,没有处理好幕后工作,制定必要法律法规,没有发挥好宏观引导作用,反而热衷于到前台参与演出。企业发展不具有长远战略,过于注重短期经济利益,不注重品牌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不按行业规则举行会展活动,行业操守道德意识薄弱。行业协会发

    30、育不完善,实力及影响力弱小,无法真正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参与过度,错位参与,该管的不该管的都要管,使行业协会活动空间不够,职能无法行使,无法发挥协会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没有明确法律规章制度、没有明确行业规则的情况下会展企业所开展的会展活动必然具有无序性且质量参差不齐。从德国会展业发展经验中可以得出,在中国会展业今后的发展中政府应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发挥正确职能做好立法执法工作,做好场馆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分离出相应的职能转交行业协会。同时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给予充分的自主权,支持和确认行业协会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制定的行业规则。此外,对于搞虚假会展的公司坚决按相关法律

    31、和规章处理,为会展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最终结束现在这种“一强两弱”的局面,达到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者平衡,做到会展经济驱动因素三者平衡,真正发挥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共同推动会展业的健康发展。(二)学习创新 仿效德国会展培育适合中国的会展形式与会展种类。学习德国先进的组织管理模式与观念,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融入民族因素,实现本土化和创新。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收获和成果是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结合中国本土的特殊文化背景及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创新,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国情的发展方式及新技术。中国会展经济在转型期更应该采用这一做法,实现快速转型和发展。根据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现阶段情况,应注重以

    32、下几个方面。首先规范会展场馆建设,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流的配套设施及综合服务是会展成功举办的基础,也是会展业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以上,且展览会设施先进。足够的展馆面积、合理的展馆结构,交通便利、通讯方便,同时辅以高科技手段,可以帮助参展商取得最好的展示效果。德国的博览会都配备了会议中心,服务设施先进齐备。而中国目前虽然会展场馆建设正大规模开展,但总体来说质量不高。尽管各地都已建或在建占地面非常大的场馆,但由于展馆结构设计不合理,实际可利用的展馆面积大打折扣。其它相关配套设施也无法满足需要,交通问题、通讯问题大都存在,高科技手段利用意识差。目前中国要做

    33、的就是规范会展场馆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成立国家级的场馆建设审批和监督机构,杜绝盲目和随意的低质量的场馆建设。第二参照德国展博委员会()的模式,尽快成立全国展览行业协会,制定我国展览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协调全国各地展览计划的制定,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会展内容重复的现象。同时在各地成立地方性会展行业协会,协同全国展览行业协会进行工作。以上各级协会应有权利制裁违反规则的会展公司,并协同工商等部门对搞虚假展览和骗展行为进行打击。第三树立品牌意识,学习德国先进的品牌化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以先进的品牌营销策略与品牌管理技术抢占展览市场的制高点,是会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稳定的客源、较高的

    34、利润和附加值的关键。为了获得品牌优势,会展企业从市场调研、品牌构思、主题选择、场馆设计、展会规划、展会组织与管理等各方面注重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第四尽快为会展立法和制定全国性会展行业规则。没有完善和合理的法律和规则做后盾,会展的品牌和专利权就无法受到保护,会展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就无法实现。有发展潜力的会展公司和会展模式无法正常发展。第五进行会展专业化,开展专业性的会展活动,即使是目前已存在的比较成功的综合性会展如广交会、高交会等,也要在内部进行专业领域的细分,并分专业区域进行展览。这种“专业性综合会展”可以在商品贸易、农副产品等领域开展。(三)政策扶持引导加大对会展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推

    35、进中国会展公司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国会展业正处在转型发展期,各级政府都应对会展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并适加以引导,以确保中国会展业健康转型,向着正确轨道发展。首先在场馆用地方面给予优先权。当然这种优先要以严格的场馆规划审批为前提,只能给予那些场馆设计科学合理、配套服务规划完善的会展场馆建设项目。其次提供宽松的税收政策。对于刚起步的会展公司实行三大五年免税政策,对于举办大型国际性的会展公司实行单项展览收益减税政策,对于会展行业的整体实行返税政策,以减轻会展公司负担,促进会展业发展。第三提供和保障会展公司及相关服务公司的融资渠道。对会展场馆建设实施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战略,这种投

    36、资不以获得直接经济收益为目的,而是将相关收益再投资于场馆等实现国有资产的增殖。提供宽松的银行贷款政策,对会展公司和会展相关项目,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第四树立国际化意识,鼓励和引导走出去,到海外举办会展,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开发和利用国际市场。对于会展公司在海外举办会展活动实行免税政策。(四)教育促进加大对会展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培养高端会展行业人才。高素质的会展人才是会展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之一。而中国目前的会展人才缺口非常大,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尤其欠缺。中国会展业从业人员缺乏对展览理论及运作方式的研究。在人才市场上,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西安的各会展公司招聘难,招聘项目经理更难,已经成为制约会展行

    37、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我国会展行业起步较晚,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会展专业,但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出现的情况是普遍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知识不深,行业标准混乱,人文知识不够,公司对项目经理及展览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对展览理论及运作方式的研究,因而达不到展览会市场运作的规范化。 张燕:德国会展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德国会展教育模式被概括为“定向培养,半工半读”,其实质是产学研合作教育。 曹 扬:世博会会展教育与研究-13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虽然中国的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也已经实行了一些年,但究其实质仍然是僵化的

    38、应试教育,高校必然无法培养出满足会展经济所具有的“极强的实践性”的行业特点的会展人才。会展业具有行业知识的隐含性和默会性、行业的善变性和新颖性、行业的经验性和操作性等特点。中国会展教育应注重两个方面。一、会展业长期从业人员,他们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缺乏理论和研究。这类人员应定期到高校学习相关理论课程,并结合实际工作教育进行相关研究,探讨会展业未来发展的理论和战略等。二、会展业短期从业人员、一线操作人员以及各高校会展专业的在读学生,他们的教育应侧重于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可以一个月在校学习、一个月到公司实习。学生反复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呈螺旋上升式,不断强化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会

    39、展教育工作者应时刻关注会展行业动态,不断改进和深化会展教育,以适应会展业的最新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五)根据地域特色建设特色会展城市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地域性文化风俗丰富多彩。这也是中国会展经济发展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在特殊地域发展特色会展,建设特色会展城市应是未来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点之一。在西部地区可以利用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开发特色农牧会展活动,在云贵地区可以利用广西、云南的沿边优势,开展热带、亚热带产品及经济特色会展活动,在内蒙古地区可以举办草原特色的会展活动等。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等城市可以作为特色会展城市。五、结语我国会展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很多方面都不够成熟,与国外的会展业,尤其是与德国的会展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近一些年我国会展业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对提升我国会展业发展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德国著名的会展公司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会展业带来了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抢占市场、挤压国内会展业的发展空间,除开设子公司之外,同时以收购、注资等方式对国内会展公司进行控制。因而中国方面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国内会展业。德国会展公司对中国会展业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中国会展业要充分利用德国会展业经验技术和其启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利用机遇快速发展转型以应对挑战,获得最大优势。14


    注意事项

    本文(本科毕业论文--德国会展经济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影响与启示.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