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 项目名称: 110kV油甘埔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盖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编制日期:2010年11月建设项目基本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建设必要性2007年凤岗镇最高负荷约50万千瓦,比2006年增长16%。油甘埔变电站供电区域现主要由220 千伏白玉站及110 千伏狮岭站通过10 千伏线路供电。2006 年白玉站、狮岭站供凤岗镇10千伏负荷已分别达7万千瓦和10 万千瓦,容载比仅为1.7,已无法兼顾油甘埔站供电区内的新增负荷。2007 年该地区用电负荷3.1万千瓦,随着工业区产业高速增长,估计2010年该地区用
2、电负荷将达6万千瓦。因此为满足该地区用电负荷的增长需求,完善东莞电网结构,结合电网规划与凤岗镇总体规划,建设110kV油甘埔输变电工程是十分必要的。2、项目基本组成及性质(1)新建110kV油甘埔变电站,主变规模本期363MVA,终期363MVA。(2)新建1个110kV单回线路(T 接葵狮线)和1个110kV双回线路(T 接白狮甲乙线),三回同塔架设,其中三回路架空线路2.1km,三回路电缆线路0.5 km,线路全长约2.6km。3、110kV油甘埔变电站概况3.1站址地理位置110kV 油甘埔变电站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南岸村西南面的老虎山山脚下,站址西南面背山,东北面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地理位置
3、见附图1。3.2变电站建设规模(1)变压器容量本期363MVA,终期363MVA,主变压器选用63MVA 三相双卷低损耗高阻抗自冷型油浸有载调压变压器。(2)电压等级及出线回路数本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10kV/10kV两级。各电压等级出线规划如下:110kV:终期出线3回,本期出线3回(一回T 接葵狮线、双回T 接白狮甲乙线),三回同塔架设。10kV:终期出线36回,本期出线36回(根据环评分类管理目录,10kV线路属于豁免范围,因此10kV出线不属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无功补偿装置:本期装设容量为3(28016)kvar,终期容量为3(28016)kvar。3.3 占地面积及总平面布
4、置本工程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3340.14m2(71.60m46.65m),土石方开挖量30000m3,总填方量21000m3,弃方量约为9000m3。弃方运至市政部门指定弃渣场堆放,并做好防护及水土保持措施。110kV 油甘埔变电站为户外常规变电站,主变压器户外布置在站区中部,由东至西依次为1#、2#、3#主变;110kV 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北侧,向西北侧出线;综合楼布置在站区东南侧,紧邻主变压器,一层为10kV 高压配电室、通讯室、工具室、蓄电池室等,二层为主控室、监控室、资料室等;站区入口设在东北侧,新建约37m长进站道路与东深二路连接;事故油池和消防水泵房布置在站区北侧。变电站电
5、气总平面布置见附图2。4、输电线路概况4.1线路路径本线路沿线左侧靠近外环公路、右侧靠近拟建的4 幢楼房(外环公路拆迁户搬迁房)、居民区、厂房,为避开这些建筑物,本线路必须采用大量转角,此外考虑已建成的110kV 狮岭变电站和110kV 白玉狮岭线路的地理位置,根据当地规划建设部门提出的要求,选出了本站110kV 出线唯一的路径方案,本线路路径方案已经通过东莞市风岗镇建设部门的审批,并同意设计单位提出的方案,并在路径申报图上盖章认可(详见附图3)。本工程线路自110kV 油甘浦变电站西北方向出线至终端塔,线路转向东南方向,跨过外环公路沿其东侧向西北走线,在L点左转上山至K点,右转下山跨过外环公
6、路至J,左转向北行进至H,左转上山跨过外环公路至G,右转下山跨过外环公路、避开两处民房至F,左转平行外环公路东侧至电缆终端E,由此线路由架空改为电缆敷设,经D、C、B,至狮岭站外山坡A电缆终端,与白玉狮岭甲乙线、葵湖狮岭线路分别T接。本工程线路全长约2.6km(其中新建三回架空线路2.1km,新建三回电缆线路0.5 km)。本工程线路跨越较多,且所经地形大部分是平地(靠近外环公路),局部为丘陵,只需要进行少量树木砍伐,沿线无房屋迁移。线路路径走向详见附图3。4.2电压等级、回路数电压等级:110kV回路数:三回4.3 杆塔和导线型号本工程新建塔基13基,其中110kV直线杆1基,110kV耐张
7、塔10基,110kV耐张杆2基。导线型号:LGJ-400/35 型钢芯铝铰线;电缆型号:选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4.4 线路占地及土石方量本工程线路包含2.1km的架空线路及0.5km的埋地电缆,线路工程占地主要来自杆塔施工区、电缆沟施工区、堆料场及牵张场施工区、施工道路占地等。线路总占地面积2039m2,其中永久占地1034m2,临时占地1005m2。线路工程总挖方量为1720m3,填方量为1100m3,土石方平衡后弃方量为620m3。架空线路土石方临时堆放于塔基临时占地区,施工结束后将剥离的表土用作绿化覆土,不能利用或多余的弃土平铺于塔基的连梁内并整治绿化;电缆弃
8、渣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并做好防护工作。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10kV 油甘埔变电站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南岸村西南面的老虎山山脚下,本工程涉及区域无大、中型工业污染源,总体上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变电站东北侧38m是东深二路,交通噪声是变电站周围的主要噪声源。本工程地形地貌以平地为主,沿线未发现无线电测向台、收信台、导航台站等重大电磁场、无线电干扰等污染源。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形、地貌、地质拟建站址地貌上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局部残丘山地,站址西南面背山,东北面地形较为开阔平坦,地势由西南向
9、东北略微倾斜,地面高程在4458m,坡度较缓。山坡种植有荔枝树、龙眼树及蔬菜等经济农作物。本工程地形主要以平地为主,其中平地占63.5%,丘陵占36.5%。2、水文站址西面地势开阔,水势总体向西汇入雁田河后北流,雁田河站址断面地面高程仅32m,本站场地设计标高定为43.5m,较其西北村镇地势高近11m,站址不受50 年一遇洪水威胁。3、气象110kV油甘埔变电站位于东莞市境内。东莞市位于东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区的东南,受海洋调节影响,夏季不热,冬季不冷;本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集中在4-9月的雨季,其中以6月份最多;年内盛行东风,大约10月开始至次年2月转成东北偏北风,大风主要集中在盛夏
10、的7月。雷暴终年可见,其中8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4、植被、生物多样性变电站及线路沿线地形地貌主要为平地,植被以荔枝树、龙眼树等低矮植物为主。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凤岗镇位于东莞市最南端,总面积为82.5 km2,是深圳进入东莞的门户地带。全镇地势中部平坦,四面环山,形成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盆地特征;整个地形北部较宽,南部较窄,似“平”字。紧邻深圳市龙岗与宝安两区,南距深圳市区25km,距香港32km,北距东莞市区50 km,距广州120km,西距深圳国际机场60 km。改革开放以来,凤岗镇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形成以塑胶、五金、电子为主的工业体系。2009年凤岗
11、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2 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工农业总产值84.1 亿元,同比增长55.60%,其中工业总产值83.7 亿元,同比增长56.2%。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参见下表。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序号环境功能区划名称所属类别或是否属于该功能区划1水环境功能区划类区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二类区3声环境功能区划4a类区4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风景保护区否6水库库区否7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否2、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
12、)(粤府函1999553号),工程区域附近的主要地表水体雁田水执行类水质标准。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2009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2009年东莞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年均值为57。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为361天,占全年的99.18%(全年有效监测天数为364天)。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4、噪声环境现状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序号检测点/位置昼间夜间执行标准1变电站东北侧61.548.2(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2变电站东南侧55.344.9(GB3096-200
13、8)2类标准要求3变电站西南侧55.042.54变电站西北侧57.045.65变电站中部56.443.76看果园住房55.845.27朱罗记农庄58.946.08艾普电子科技55.645.2(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9甬升五金厂56.045.610居民住房楼53.442.011力盛电业制品厂54.842.312毅承五金厂54.642.113岗力针织制衣厂54.942.4从表中的数据表明,变电站东北侧和沿线保护目标处噪声昼间在53.461.5dB(A)之间、夜间在42.048.2dB(A)之间,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变电站东南侧、西南侧、西北
14、侧、中部和变电站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处昼间噪声监测值在55.058.9 dB(A)之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在42.546.0dB(A)之间,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变电站站址四周和环境保护目标噪声值偏高,主要是受东深二路交通噪声影响。5、电磁环境现状为了解本工程周围的电磁环境现状,我所委托深圳市清华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工程周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进行了现状监测,有关情况如下: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 检测点/位置工频电场(V/m)工频磁场(T)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综合值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综合值变电站周边监测点变电站东北侧(N2242.713 ,E114
15、10.564).40.40.60.0110.0120.016变电站东南侧(N2242.698 ,E11410.551)3.13.64.80.0110.0110.016变电站西南侧(N2242.718 ,E11410.533)3.54.05.30.0110.0110.016变电站西北侧(N2242.725 ,E11410.549)0.91.31.60.0110.0120.016变电站中部(N2242.715 ,E11410.546)2.02.93.50.0110.0120.016看果园住房(东南侧70m)(N2242.676 ,E11410.567)2.72.63.70.0110.0110.01
16、6朱罗记农庄(西北侧250m)(N2242.762 ,E11410.481)4.45.97.40.0110.0140.018线路沿线监测点艾普电子科技(线路东侧6m)(N2243.643 ,E11410.341)4.25.06.50.0250.0410.048甬升五金厂(线路东侧15m)(N2243.624 ,E11410.302)3.45.16.10.0180.0370.041居民住房楼(线路东侧10m)(N2243.236 ,E11410.322)2.33.94.50.0140.0200.024力盛电业制品厂(线路东侧12m)(N2243.134 ,E11410.345)2.94.65.4
17、0.0160.0250.030毅承五金厂(线路东侧12m)(N2243.088 ,E11410.366)2.64.35.00.0150.0230.027岗力针织制衣厂(线路东侧11m)(N2243.031 ,E11410.380)2.74.45.20.0160.0240.029 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5MHz时)现状监测结果表检测点/位置结 果dB(V/m)变电站中部35看果园住房37朱罗记农庄38艾普电子科技39甬升五金厂38居民住房楼36力盛电业制品厂38毅承五金厂37岗力针织制衣厂37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变电站站址四周的工频电场强度在0.65.3V/m之间,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
18、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的工频电场强度限值4kV/m,满足评价标准要求;磁感应强度为0.016T,低于规范推荐的磁感应强度限值0.1mT,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无线电干扰值为35dB(V/m),满足0.5MHz 的晴天条件下的无线电干扰限值46dB(V/m)要求。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在3.77.4V/m之间,磁感应强度在0.0160.048T之间,无线电干扰值在3639 dB(V/m)之间,分别满足4kV/m、0.1mT、46dB(V/m)的标准要求。通过现场监测,本工程所在区域及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水平较低,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的要求,项
19、目所在区域电磁环境质量良好。6、生态环境变电站及线路沿线地形地貌主要为平地及丘陵,植被以荔枝树、龙眼树等低矮植物为主。工程区域不涉及国家、省、市县设立的保护林区。据调查,工程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区域内植被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较低,未发现珍稀保护动植物。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结合本工程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电磁场及在工程施工期影响,确定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附近的居民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目标及其与工程的最近距离见表9,环境保护目标见图7。环境保护目标地理位置和本工程与环境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详见附图4。表9 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
20、境保护目标位置最近距离环境保护目标特征可能的影响因素看果园住房站址东南侧70m3户、10人电磁场、施工扬尘、噪声朱罗记农庄站址西北侧250m约12人电磁场、施工扬尘、噪声艾普电子科技线路南侧6m约500人电磁场、无线电干扰、施工扬尘、噪声甬升五金厂线路东侧15m约250人电磁场、施工扬尘、噪声居民住房楼线路东侧10m30户、约80人电磁场、施工扬尘、噪声力盛电业制品厂线路东侧12m约180人电磁场、施工扬尘、噪声毅承五金厂线路东侧12m约200人电磁场、施工扬尘、噪声岗力针织制衣厂线路东侧12m约100人电磁场、施工扬尘、噪声看果园住房朱罗记农庄艾普电子科技甬升五金厂10m居民住房楼力盛电业制
21、品厂毅承五金厂岗力针织制衣厂图7 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适用标准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和4a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排放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值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和4类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主要评价标准数值见表10、表11:表10 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标准值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工频电场4kV/m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
22、J/T24-1998工频磁场0.1mT无线电干扰46 dB(V/m)(0.5MHz)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表11 噪声排放标准值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噪 声施工期:白天6585dB(A),夜间55 dB(A)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运行期昼间60dB(A),夜间50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运行期昼间70dB(A),夜间55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1、施工期工序流程本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及施工便道
23、的施工,之后进行主体工程阶段的基础施工,包括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杆塔基础及电缆沟开挖、回填,边坡防护等,开挖完成后,变电站设备进行安装,线路杆塔组立和架线施工,电缆敷设、回填,施工完成后,对基面进行防护。工程竣工后进行工程验收,最后投入运营。本工程施工期工序流程见下图:噪 声、扬尘、废污水、固体废物、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噪声、扬尘、生态影响基础施工,场地平整,基坑、电缆沟开挖回填,边坡防护等施工准备(施工备料和施工便道施工)基础浇筑、站区建构筑物搭建噪声、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杆塔组立和架线施工,电缆敷设、回填工程验收投入运营变电站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图8 施工期工序流程图2、
24、变电站运行工序流程110kV配电装置1#主变3#主变2#主变10kV配电装置楼图9 变电站运行工序流程图3、线路运行工序流程110kV油甘埔变电站T接葵狮线T接白狮甲线T接白狮乙线线路全长约2.6km(其中三回架空线路2.1km,三回电缆线路0.5 km)图10 输电线路运行工序流程图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 1.1 变电站变电站施工期主要污染因子有:水土流失;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排水对周围区域环境的影响。(1)水土流失主要污染工序:变电站施工时的土方开挖,产生建筑垃圾,土方平衡中的填土、弃土,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3340.14m2,土石方开挖量30000m3
25、,总填方量21000m3,弃方量约为9000m3,弃渣运至市政部门指定弃渣场堆放,并做好防护工作。(2)对植被的破坏主要污染工序:变电站的建设和进站道路的施工,导致项目占地范围内的植被破坏。(3)施工噪声主要污染工序:变电站的施工机械设备(推土机、碾压机、吊车、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机、自卸卡车等)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产生影响。(4)施工扬尘主要污染工序:变电站的施工开挖,造成土地裸露产生的二次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5)施工排水主要污染工序:变电站施工人员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和施工时的混凝土搅拌废水对周围水体的影响。1.2 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土地占用、生态环境影
26、响及施工噪声等。(1)土地占用主要污染工序:输电线路塔基占地及线路走廊的建立,可能影响土地功能,改变土地用途。(2)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污染工序:基础、电缆沟开挖及混凝土搅拌施工等将破坏地表植被;杆塔组立、牵张架线将踩压和破坏施工场地周围植被,并产生扬尘,弃土弃渣将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3)施工废污水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生产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4)施工噪声主要污染工序:由塔基和电缆沟开挖施工、张力放线作业产生,主要有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推土机、牵张机组、张力机组、振捣器和卷扬机等机械设备噪声、施工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5)水土流失线路塔基开挖和电缆沟开挖会造成一
27、定的水土流失。线路土石方挖方总量为1720m3,填方总量为1100m3,弃方为620m3。弃渣大部分作为绿化覆土,其余在塔基的连梁内就地平衡。2、运行期:本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高压线及各种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场、无线电干扰、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变电站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事故排油。(1)工频电磁场由于稳定的电压、电流持续存在,高压线路、变电站电气设备附近产生工频电磁场;或者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如开关操作、雷击等)的高电压、大电流及其快速变化的特点均能产生工频电磁场。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火花放电和输电线路电晕放电引起无线电干扰,频率范围为0.130MHz左右,频率在0.151.0MHz时干扰
28、值最大,随着频率增加,干扰值迅速减少。(2)噪声本工程的噪声源主要是变压器、110kV断路器的电晕放电声以及架空输电线路的电荷运动产生的交流声,同时因高空风速大,线路振动发出一些风鸣声。本工程110kV电缆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非常小,且采用加保护套管直接埋地的方式敷设,噪声经过套管及土壤的屏蔽,传播到地面已十分微弱,不会对周边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3)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变电站、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本身不产生生产废水。变电站在运行期间仅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变电站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或周边林草地浇灌,雨水经雨水口等集水装置收集后排至站外低洼处。变压器为
29、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一般只有发生事故时才会排油。变电站出现事故时,变压器和其它电气设备会立即排出其外壳的冷却油。变电站内设有事故油池,所有含油污水均汇集于此,然后定期将油和水进行真空净化分离处理,分离出来的油全部回收利用,剩余的少量废油渣及含油污水由由资质危险废物收集部门回收处理。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污染物名称产生时间、地点处理前产生量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建筑机械、机动车尾气施工期极少量极少量运行期 无无扬尘施工期极少量极少量运行期 无无水污染物生活污水施工期6.0m3/d无运行期 0.4m3/d无生产废水施工期2.5m3/d无运行期 10t/次
30、(变电站事故排油)回收利用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施工期15kg/d15kg/d(无害化处理)运行期 1.6kg/d1.6kg/d (无害化处理)噪声施工期:吊车 90dB(A);运输车辆 7085dB(A);推土机、碾压机、挖掘机80110dB(A);打夯机、液压机70110dB(A);卷扬机、牵张机组、张力机组 7080dB(A);营运期: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噪声4045 dB(A);电气设备:变压器65dB(A);断路器60dB(A);电容器50dB(A)。电磁辐射工频电场变电站(离地1.5m)4kV/m4kV/m线路 (离地1.5m)1516V/m(最大值)1516V/m(最大值)工频磁场变电
31、站(离地1.5m)0.1mT0.1mT线路 (离地1.5m)5.27T(最大值)5.27T(最大值)无线电干扰(频率0.5 MHz)46 dB(V/m)46 dB(V/m)主要生态影响:本工程总占地6048m2,其中永久占地4374.14m2。变电站的建设将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站区建筑物基础开挖将改变原地貌、损坏原有水土保持功能,诱发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输电线路塔基高挖低填,形成裸露坡面,改变了土体结构,加剧水土流失;杆塔运至现场进行组立,需要征占一定临时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扰动了原地貌、损坏了土地和植被;工程线路的塔基建设、弃渣的临时堆放将压占部分土地,改变原有地貌和植被,亦会造成水土
32、流失。电缆沟开挖产生的弃渣,若得不到妥善处置,也将造成水土流失。以上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工程线路所经区域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所经地形主要以平地为主,其中平地占63.5%,丘陵占36.5%。植被以荔枝树、龙眼树等低矮植物为主。由于沿线树种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因此,该工程线路的建设对建设区域内的物种造成影响较小。由于本项目新建线路较短,沿线施工点分散,局部占地面积较小,故本线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工程建设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亦将逐渐得到恢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站区建构筑物基础和塔
33、基及电缆沟开挖、回填,材料及电气设备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施工机械、机动车产生的废气,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站区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些防尘、降尘措施,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变电站周围和沿线居民点的影响不大。通过对杆塔施工区及交通路面洒水、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措施,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很小。2、声环境影响由于变电站的施工过程具有短期性和暂时性,其对周边的影响也将随着变电站施工的结束而终止。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规划施工场地,同时选用低噪的施工机械设备或安装有消声器、隔振垫的施工设备等措施,可以使施工场地的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
34、B12523-90)标准。电缆敷设及填埋以人工为主,施工机械少,噪声源相对较小;架空线路各施工点分布零散,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工程产生的施工噪声经过当地地形和林木的阻挡,对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影响较小。3、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废水主要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施工产生的少量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池处理后用作洗车水及喷洒降尘用水;施工生活污水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因此,工程施工期废污水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4、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的废建材分类回收,无法回收的集中堆放和生活垃圾清运至附近居民点的垃圾收集点处理处置,可以使工程建设产
35、生的垃圾处于可控制状态。5、水土流失本工程总占地6048m2,总挖方量为31720m3,总填方量为22100m3,弃方为9620m3。工程施工期间,变电站站区建筑物基础的开挖和土方临时堆放、线路塔基开挖及电缆沟开挖的土石方由于雨水的冲刷和侵蚀,会引起一定的水土流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一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变电站施工和电缆沟开挖所产生的弃土应及时清运到指定的弃渣场处置;根据杆塔施工区的地形需要,在杆塔施工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基坑开挖的土石方集中堆放;对容易流失的建筑材料集中堆放、加强管理,在堆料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将临时弃土用于塔基回填,并在临时堆土回填
36、及平整堆放于塔基连梁内并整治后,及时进行绿化,减少土地的裸露时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量。6、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变电站的建设将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站区建筑物基础开挖将改变原地貌、损坏原有水土保持功能,诱发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输电线路塔基高挖低填,形成裸露坡面,改变了土体结构,加剧水土流失;杆塔运至现场进行组立,需要征占一定临时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扰动了原地貌、损坏了土地和植被;工程线路的塔基建设、弃渣的临时堆放将压占部分土地,改变原有地貌和植被,亦会造成水土流失;电缆沟开挖产生的弃渣,若得不到妥善处置,也将造成水土流失。以上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37、由于工程区域植被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且线路工程沿线施工点分散,局部占地面积较小,故本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施工期对环境的生态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恢复。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声环境1.1 变电站声环境影响由预测数据可知,变电站东北侧围墙外1m处昼间噪声预测值为61.93 dB(A),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1.34 dB(A),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4类标准;变电站其余侧围墙外1m处昼间噪声预测值为55.0557.13dB(A),夜间噪声预测值为42.9546.78dB(A),均能
38、满足(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因此,预测110kV油甘埔变电站建设投产后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站址周围100m范围内无人口密集的居民点,因此,110kV油甘埔变电站运行期间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很小。1.2 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线路投入使用后,110kV高压线的电晕放电能引起无规则噪声,线路的电荷运动产生交流声,同时因高空风速大,线路振动发出一些风鸣声。电缆线路均在地下走线,通过水泥盖板覆土隔离后,对外界声环境基本无影响,项目建成后,沿线声环境基本维持背景值。2、电磁场影响2.1变电站电磁场影响变电站产生工频电磁场的电气设备主要有主变压器、电抗器、母线等大电流导体。在正常运
39、行情况下,110kV变电站内主变压器旁、母线下方以及110kV配电区内的电磁强度较大,但由于工频电磁场随距离的衰减很快,在围墙外的电磁场强度已很弱。本变电站选择深圳市龙岗110kV锦龙变电站作为类比对象,进行工频电磁场与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由类比数据可知110kV锦龙变电站北侧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变电站围墙外20m处的0.5MHz无线电干扰值均分别小于国家规定的4kV/m、0.1mT和46dB(V/m)的标准限值。因此,预测110kV油甘埔变电站投入运行后,周边电磁场亦能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要求。2.2输电线路电磁场影响本工程线路电磁场预测主要采取理论计算和类比分析的方
40、法。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为三回架空线路(四回路塔挂三回架空线路)和三回电缆线路,故电磁场对环境保护目标及周围环境影响的类比调查对象分别选择三回架空线路(四回路塔挂三回架空线路)和三回电缆线路。通过理论计算和类比分析,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建成投产后,其导线两侧30m内的工频电磁场强度均能满足国家规定的4kV/m、0.1mT和46dB(V/m)的标准限值。2.3线路环境保护目标居民住房楼处电磁场分析线路环境保护目标居民住房楼位于龙平路与东深二路交叉路口的北侧,距离本工程架空线路边导线投影约10m。预测本工程架空线路边导线投影外10m处(即线行中心外15m处)的居民住房楼第六层的工频电场强度
41、和磁感应强度最大,分别为371.2V/ m、2.08T,仍远低于国家规定的4kV/m、0.1mT的标准限值。因此,预测本工程架空线路建成后不会对居民住房楼产生不良电磁影响。3、环境空气影响项目建成投运后无废气产生,对环境空气无影响。4、水环境影响在运行期间,本工程的输电线路无废水产生,只有变电站产生少量废污水。生活污水经过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或周边林草地浇灌,不外排。废油渣及含油污水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收集部门回收处理。5、固体废物变电站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站内设置垃圾桶,应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集中处理。妥善处理后,变电站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2、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机械和机动车尾气、地面扬尘NO2、SO2、CO、TSP1)加强保养,使机械、设备状态良好;2)在施工区及运输路段洒水防尘;3)汽车运输的材料和弃土表面应加盖蓬布保护,防止掉落; 4)对出入工地且车身、车轮粘有泥土的车辆进行清洗,以防止泥土被带出污染公路路面。尾气达标排放,有效抑制扬尘产生。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SSCODcr租住在附近民房中,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施工废水SSCODcr通过简易沉淀池处理,除去大部分泥砂和块状物后,用作洗车水及喷洒降尘用水。营运期变电站员工生
43、活污水SSCODcr生活污水采用三级化粪池处理,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区绿化或周边林草地浇灌,不外排。主要电气设备产生的含油废水石油类含油废水经过真空净化分理处理后,分离出来的油可回收利用,剩余的少量废油渣及含油污水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收集部门回收处理。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建筑垃圾废建材、弃土石方等弃土及时清运至指定的处置场所;废建材分类回收利用;无法回收利用的集中堆放,统一清运至指定场所。达到垃圾无害化营运期生活垃圾办公旧品、果皮、菜叶等设置足够的垃圾箱,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噪声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等效A声级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加强管理;运输车辆途径环境保护目标时采取限时、限速行驶、不高音鸣号等措施。减少噪声影响营运期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导线电晕放电等效A声级变电站合理布置,利用围墙、站内树木和建筑的阻隔和吸收作用,缩短噪声的传播距离;在设备订货时要求提高导线加工工艺,防止由于导线缺陷处的空气电离产生的电晕,降低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可听噪声水平。声环境保持良好电磁场营运期变电站电气设备、架空输电线路、电缆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对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