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doc

    • 资源ID:1161904       资源大小:7.29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doc

    1、湖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 略 规 划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2月目 录综 合 报 告第一章 规划的问题在优良条件下逐步边缘化的湖州6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边缘化7二、交通区位的边缘化9三、核心产业的边缘化9四、经济联系的边缘化:大城市的阴影交汇区?10第二章 战略的核心思辨如何从边缘化的现状实现追赶?11一、边缘化的现状所意味的区域强力竞争12二、边缘化过程中湖州自身的失败何在?12三、落后与追赶:“发展机遇期”的重要意义12四、湖州复兴的突破口:后发优势14五、小结17第三章 发展的整体战略整合资源、创造条件、系统优化、后发致胜18一、功能定位(发展战略目标)18二、实现功能定位的配

    2、套策略21三、小结22第四章 发展战略的空间落实(一)市域综合交通网络与空间结构规划23一、市域综合交通网络规划23二、市域空间结构规划与开发控制指引23三、市域、市区城镇体系与人口城市化规划23第五章 发展战略的空间落实(二)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规划25一、走向“太湖时代”的湖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备选方案25二、城市空间结构规划25第六章 城市发展的时序控制26专 题 报 告综 合 报 告规划的目的是实施。因此,从终极蓝图式规划到过程式规划、从目标式规划到情境式规划(scenario planning),城市规划在努力走近发展的客观现实。这些首先在国外城市规划界提出的改变,在中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转

    3、为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尤其具有现实的相关性:静态地对未来某个时点发展状态的设想或定义,只是在构筑海市蜃楼,即便其无比美好也只是幻象;只有在系统思索和规划了发展的合理过程之后,才可能获得对未来的恰当预见。这样的规划,一方面不再只是理想的终极蓝图,另一方面,它在提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的同时,也同时提出一整套的实施方案,是一套关于发展的一揽子的政策建议(a package of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本规划努力成为这样一个真正意义的“发-展-战-略”的规划,一个基于对发展道路、发展情境的深入研究而提出的能够对地方发展的实践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划。第5页湖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4、湖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湖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第一章 规划的问题在优良条件下逐步边缘化的湖州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的提高。和整个中国一样,湖州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是,当思考湖州市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战略时,我们将不会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以审慎、冷静的思索,在把握本地的长处的同时努力检讨存在的不足乃至问题,在对问题的解决中规划湖州更加坚实的前进的脚步。检讨现状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任何具有全局意义的规划所不能绕过去的,尤其是发展中系统性、基础性的问题。区位独特的湖州我们对所获证据的分析显示,湖州市发展中的问题,已经集

    5、中地表现为这个城市在大区域的比较中相对落后、边缘化的发展状态!而尤其值得深思的,是这种边缘化是在湖州市本身拥有优良发展条件的情况下形成的湖州市地处中国自然条件最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的杭嘉湖平原,乃鱼米之乡、天下粮仓,丝绸之府、锦衣九州;更兼双溪合抱、面山濒湖,山水形胜,奠基窈窕城郭,地杰人灵,史上因此盛极一时:工商繁荣、富可敌国,湖学都会、文冠华夏。而反观今天的湖州第13页湖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第一章 规划的问题表1 2001年湖州与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财政收入(亿元)人均GDP(元/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

    6、位次上海4950.8 11.7:47.6:50.71995.6137382140.31苏州1760.3 25.2:56.8:38.0208.9230384311.95杭州1568.0 37.1:50.6:42.3188.55250744124无锡1360.1 44.0:55.2:40.8141.9631248210.47宁波1312.7 57.6:54.8:37.6190.3424213514.53南京1150.3 65.1:47.6:47.3204.8320597617.82绍兴822.579.8:58.1:32.162.491899787.615南通809.3816.8:48.5:34.7

    7、66.8810329148.211常州672.997.0:56.6:36.475.3719704711.26嘉兴604.31010.5:55.2:34.353.51018223108.99扬州505.51113.3:48.7:38.040.71211205138.112镇江502.7126.6:55.3:38.140.8111885298.112泰州450.01315.3:48.0:36.738.5138958158.610湖州385.01413.1:53.9:33.029.51415031117.714舟山126.71526.1:34.1:39.812.41512893129.88资料来源:

    8、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边缘化1、经济发展量化水平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低谷湖州近年来获得获得了长足进步,最近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前列,但我们不能忘记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较低基础上的恢复性增长。正如表1所示,当我们把湖州放进一个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即与同处长江三角洲的其他城市横向相比却发现,湖州经济的近年来的发展实际上是落后了,特别是当与其周边的发达城市如苏州、无锡相比时。我们可以看到,湖州各项经济指标除人均GDP略高外,均处于长三角城市的最后两位。从量化方面讲,湖州的GDP总值仅相当于排在13位的泰州的85。而人均GDP也刚超过15000元,仅为排在第10位的嘉兴的80。可以说,湖州基本

    9、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不发达的城市之一,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最低谷。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呈整体推进的态势下,湖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使湖州的经济地位在长三角区域中日趋边缘化。表2 2001年湖州市企业规模结构统计表 单位:万元企业分类工业产值产值比重比上年增长大中型企业165005940.3%-9.4%小型企业244497859.7%27.8%2、产业发展阶段相对滞后从湖州目前的产业结构比例来看,一、二产业比重较高,初级产业比重高。如表1所示,湖州市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依然保持在13%左右,这可能与湖州的自然资源优越和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有关,但仍然反映湖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同其它绝大多数城市一样

    10、,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的格局,基本处于工业发展的中期阶段。但湖州较高的第二产业比重是建立在小型企业(见表2)与传统的纺织、建材和金属加工工业基础上(参见产业专题),同其它城市本质上不同,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3、发展特色不清晰没有清晰的发展模式,也就是没有可预见、可期待的发展道路,而湖州恰恰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周边的苏州、无锡等城市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同属浙江的温州、台州则成功创造了“温台模式”。而处于江浙交界处的湖州本可以有多种成功发展道路加以借鉴,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可能正是这种多样性使湖州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无所适从,亦步亦趋,始终存在于其他城市的阴影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具有湖州特

    11、色地发展道路。4、中心城市地位边缘化l 城市化发展滞后湖州在浙江省来讲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中游,人均GDP在全省排名第5,而城镇化水平却位居第8,落后于全省平均城镇化水平将近10个百分点,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比左右。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未来城市力量的进一步释放。表3 2000年 浙江全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地区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排名人均GDP(万元/人)人均GDP排名全国36.090.71全省48.681.35杭州市58.6417.521舟山市56.0321.168宁波市55.7532.182台州市51.5441.246温州市51.5251.149绍兴市

    12、48.68610803金华市45.3371.237湖州市38.7381.485嘉兴市37.9791.644丽水市33.09100.5511衢州市29.5711.06710资料来源:嘉兴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l 相比周边城市,知名度小,要素集聚能力弱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的明星城市,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九大科技新城之一。无锡经济文化基础雄厚,交通优势明显,素有小上海之称。 嘉兴区位优势突出,乍浦港作为上海分流港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湖州,对外人来说却是陌生的城市。当我们提起湖州时除了其曾经兴盛的文化外,很难还有其他印象。相比起周边的苏州、无锡等明星城市,湖州的知名度要小许

    13、多。同时,由于其他一系列的限制条件,既不像苏南城市那样获得外资的垂青,又不像温州那样有着极强的自生长能力和扩散能力。城市对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的集聚与扩散能力相对较弱,影响未来城市的扩张和功能的提升。图1 湖州市县GDP增长率比较l 中心城市弱中心特征明显通常来讲,作为地级中心的湖州相对于其郊县由于有着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其发展应更有活力。但是,正如图1所示,历年来湖州郊县的经济增长比市区表现更为出色,市区经济的相对优势正在消失,没有展现出过人的发展前景和夺目魅力。湖州市作为弱中心城市的趋势日益明显。l 经济腹地受到周边城市挤压德清由于其紧邻杭州市的特殊区位和旅游资源,将自身定位于杭州的后

    14、花园,其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是杭州。长兴有着更为突出的交通区位,湖州市区经济的弱小难以给它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安吉借助“浦江源头”的开发,吸引的大量上海游客,据统计高达90的游客来自上海,无疑安吉的经济联系方向在上海。在我国现行的“市带县”的行政体制下,.郊县是中心城市地天然经济腹地。但由于湖州自身作为弱中心城市辐射力较小和周边强中心城市的影响,其经济腹地正受到多方挤压。一方面,湖州中心城区对其邻县的影响力基本只限于政治力,经济力的影响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湖州周边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强中心和嘉兴、吴江、宜兴等次级强中心地存在,极大削弱了湖州对其腹地地影响力,湖州的经济腹地可能被袭夺,

    15、甚至自身也可能附属于其他城市。二、交通区位的边缘化如果说湖州本来在交通区位上并不逊色的话(104、318、大运河、皖赣线、长湖申运河),今天的湖州,已经处于长三角快速干道网“之”字轴线的边缘。在2002年以前,湖州境内没有高速公路,只有104和318两条国道,在现今高速化的时代,这样的公路网已显得十分落后。当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到高速公路时代时,湖州还停留在水运和铁路时代。而境内虽然有宣杭铁路通过,但离市区较远,通达性较差,同时宣杭线没有经过如上海这样辐射力强大的城市和苏锡常这样的增长极,无法取得经济轴线的地位。而运河运输在现在大运量、快速运输的要求面前显得已不合时宜。交通条件的相对落后,极大限制

    16、了湖州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尽管与上海仅165公里,却无法象距离相仿的无锡、常州一样获得来自上海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支持,即使与嘉兴相比也有很大不足(后者交通区位条件更为有利)。长三角核心产业集群分布示意三、核心产业的边缘化一直以来,长江三角洲都将自己定位于世界制造业基地,而从目前长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其核心产业的发展方向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工业。在现有基础上,最有可能形成苏锡常和杭甬两大高科技产业集群以及包括宁镇扬、苏锡常和宁波在内的沿江、沿海的重化工产业集群。这两个产业集群包括了长三角地区所有的先进城市。然而,我们面对湖州时却发现,湖州基本没有这两大产业,也就是说湖州脱离了

    17、区域产业发展的主流,无法借助区域集群竞争的优势。如果从长三角产业发展的动力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外资,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另一个是民资,集中于浙江,并且开始进入快速扩张期。但在湖州的发展动力中,外资经济与整个浙江的情况类似处于起步阶段,与苏南城市不可相提并论,而自身传统上又受苏南影响较大,民营经济弱小,城市产业发展缺少强大动力。四、经济联系的边缘化所谓城市阴影区就是处于某城市的理论辐射腹地的地区,由于一系列限制条件,未能或者很少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l 上海就湖州而言,位于上海经济圈内,但上海目前的主要腹地是苏南地区,未来则主要是北上南下,将南通、嘉兴揽入怀中,湖州

    18、尽管一直希望接轨上海,但上海却未对湖州产生多大兴趣。l 湖州湖州也位于杭嘉湖平原,是杭州的天然腹地,但杭州正由“西湖时代”进入“钱塘江时代”,南进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从历史上来看,杭州对湖州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l 苏锡常湖州与苏锡常的传统联系十分密切,但由于苏南城市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未能对湖州产生明显的辐射拉动作用,只能起到一个发展路径的示范作用。湖州没有能够成为区域内任何一个核心城市的重要组成经济伙伴,成为“离群的大雁”,不能跟上区域整体发展的步伐,处于经济联系边缘化的危险境地。第二章 战略的核心思辨如何从边缘化的现状实现追赶?理解了问题,我们也明确了“战略”所应承担的使命、也是本规划所面对

    19、的巨大挑战:有着良好基础的湖州其发展严重滞后了,那么未来的发展中,湖州不仅仅是能否重新跟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步伐、而更要探询能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复兴湖州的区域地位?事实上,是延续今天的格局、甘于边缘化,还是戮力进取、突破囿围、谋求城市地位的复兴,答案恐怕也只有一个,因为不求突破,可能连长江三角洲“边缘”的位置也保不住,差距会越来越大。而要复兴,挑战首先就在于,边缘化的现状本身按常理而论就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桎梏,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消除湖州自身可能固有的羁绊,第三,湖州必须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突破口,这样,同时配合以相应的发展条件、发展机遇,跨越式的发展、湖州地位的复兴才可能实现。如果只是泛泛地

    20、讨论本地发展的条件或优势,则几乎肯定不可能抓住湖州迈向未来的关键。事实上本地一般的条件或优势人们通常已经认识到,正是在这些条件下,湖州走入了边缘化,因此,如果这样去思考,恐怕连跟上周边地区都存疑,遑论追赶?因此,这里需要的是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用更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可能的具有转折意义的突破口,并围绕这一突破口建构系统性战略。一个战略,最终的行动建议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战略背后的理性,是后者构造、支撑了行动建议,也唯有真正理解了战略背后的理性,才可能真正理解战略,战略也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执行,即便需要调整,调整的合理性也才可能得到保证。正因此,我们强调本章是关于战略的“核心思辨”。第37页湖州市

    21、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第二章 战略的核心思辨一、边缘化的现状所意味的区域强力竞争让我们首先明了一下湖州发展所面临的区域竞争之激烈,湖州市本身的边缘化、矮化是严峻形势的重要注脚。(压力和机遇都来自周边区域。辨证地分析周边区域。)1、 上海、杭州的影响:大树下的小草处于沪杭两大都市圈内,湖州与这两大城市联系密切。而湖州也常常引以为豪,认为自身区位条件优越,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事实上,从目前看来,说他们是动力毋宁说他们是压力,这两大城市对湖州的拉动作用并未显现,而极化效应却十分明显。由于上海和杭州这样的城市中心极化能力过强,湖州始终处于这两大城市的阴影中。正象大树下的小草很难获得阳光一样,湖州很

    22、难留住优秀人才,外来资本、技术、人才也更愿意进入这些大城市,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而越来越密切和便捷的联系可能加剧这种影响。日本在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人口、资本大量流入东京大阪等大都市,由此产生的大都市人口“过密化”和周边地区人口“过疏化”现象同样也可能发生在湖州身上。如何象苏州那样实现“借势发展”是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2000年 湖州与周边地级城市比较2、与苏州的比较:龟兔赛跑的竞争苏州的经济发展轨迹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是整个长三角乡镇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几乎每个城市的乡镇集体经济都得到了极大提高,湖州也不例外,因此这一时期,苏、湖两市基本同步发展。而从90年

    23、代开始,苏州及时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即外资和开发区,经济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从区域经济中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明星。反观湖州,在这一时期既没有象苏州一样发展外资经济也没有象温州那样实现经济的内生发展,被这些城市远远抛在身后。今天的湖州与苏州已不可同日而语,苏州(也包括无锡)以其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前景吸引了流向该区域的大部分资源,起着一种“过滤器”的作用,抢得了最优质得发展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剥夺了湖州发展资源,削弱其发展潜力,湖州的发展正面临同区域发达城市的巨大竞争优势的压力。3、 嘉兴的比较:渐行渐远中落后嘉兴与湖州曾经有着相同的发展经历,有着优良的发展条件却未能取得应有的发展。但新的发展机遇

    24、在向嘉兴招手,嘉兴似乎已经找到的自己的发展思路,即定位于上海南翼副中心,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和港口优势,在与上海的合作中寻求自身的最大发展。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增速,其领先优势正逐步扩大,面对有着相似条件的竞争对手,湖州显然应该感受到直接的威胁。2000年 湖州市区经济与邻县比较4、与邻县的比较:不进则退 上图显示,湖州市区经济与邻县相比并不占优势,甚至要落后于吴江、宜兴这些较为发达的县城,对湖州而言,这些县级经济体的竞争力不容小觑,湖州发展不进则退,而后退已没有余地(湖州已经位居长三角最后列)。5、湖州的矛盾:如何实现自身发展这种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很容易引起这样的问题:对湖州而言,模仿,

    25、还是另辟蹊径?超强度工业化、超低成本竞争,还是珍视、保持自己的环境、文化、社会基底?传统工业还是高科技?内生发展还是外资依赖?二、边缘化过程中湖州自身的失败何在?一个不足是不在两条发展轴线上。但是,这真的具有决定意义吗?应该说,对于湖州这样一个与上海距离并不远、历史渊源也较深的城市而言,这个因素不应该被过分评价。否则,嘉兴又当何解释?而且,这条之字轴线,并不真正是多节点的,真正的节点只有一个上海,因此,这条轴线上的“通过”概念其实是不重要的,也就是,轴线之上的交通其实对地方经济发展施加的影响很小,也就是,苏州其实并未因为南京、镇江、常州、无锡都要经过苏州进入上海而有多少受益,更不要说很多县级市

    26、连“通过”也没有。而对上海本身而言,恐怕也没有沿轴线而扩散的主观故意,它更关心的是自己(上海市)同心圆式的层层推进、扩张,如现在实行的郊区工业发展战略(参见苏州规划)。今天的轴线之谓,与其说是发展的原因,莫如说是发展的结果,是几个地区的良好发展衬托出了“轴线”!而今天交通区位上的边缘化也是发展的结果,它会是今后发展中原因的一部分,但却不能算是过去走向边缘化的原因。因此,对于湖州自身的失败,我们需要有更有力的解释。如果说轴线有意义的话,其意义是与上海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不是因轴线而消长,而是我们并不否认地理距离、交通线都是基本的发展影响因子,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而且湖州显然在区位方面的差距并不突

    27、出三、落后与追赶:“发展机遇期”的重要意义如果,我们探讨的不仅仅是健康发展的问题,而是在健康的基础上跨越发展的问题,那么,宏观的“发展机遇期”这样一个概念似乎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大量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次宏观的发展机遇期中,一个地方最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地方与地方之间发展水平差异的剧烈变化,这也是一个主要时期。因为,宏观的发展机遇期也是微观机遇最丰富的时期,而在平稳发展或者衰落期,一个个体区域要实现比较好的发展,其难度就已经比较大,更不用说快速发展了。进一步的启示就是,在发展机遇期,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那么,即便是平稳的发展,也将因为相对速度的落后而在总体上掉队。发展机遇期,简单地说就

    28、是因为某些宏观因素的改变所导致的具有普遍性的经济快速增长期,其原因是这些改变导致了一些全局性的经济增长刺激因子的出现。发展机遇期的这种性质,决定了要想把握住这种快速发展时期的机遇,一个基本途径是抓住这种改变中产生的经济增长动力,否则,就需要有其它的具有同样足够强的影响力的经济因子。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发展机遇期,其动力来自于大战之后积极进取、乐观创新、和睦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战争破坏的大规模重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相对简单的经济秩序,我国在这个时期初期的良好发展正是对这些动力的把握,而中后期的掉队与逐步改变了这些“动力源”不无关系,最终也导致由于发展机遇期的掉队

    29、而使国力与一些良好发展的国家之间不仅没有缩小,还拉得更大了。总体上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直处于一个经济发展机遇期中,其动力主要源于改革对很多经济活力因子的释放。由于主要活力因子的转换,这个长机遇期又可以分出几个小的机遇期。 苏州、湖州经济发展比较(GDP总量,单位:亿元)依据这样的理论,我们发现,湖州现状的边缘化正是由于两次发展机遇期错过机会而造成的,甚至,这种时期湖州其实也保持了平稳的发展,但是,因为发展机遇期的平稳就是相对滞后,湖州与周边地区的差距拉开了。嘉兴、湖州经济发展比较(GDP总量,单位:亿元)表现:经验数据图表原因:活力因子未能抓住,也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更深层次原因:两次机遇期

    30、中活力因子是通过改革、创新释放、创造出来的,湖州不行。思想观念偏于保守、缺乏突破、没有有效的创新就不可能走在自己(现状)的前面,何谈走在别人的前面。首批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的放弃,也是一个佐证。湖州的惰性、保守、封闭是自身发展中的最大敌人,行政体制的反复更迭进一步削弱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对发展道路的认真选择!这与客观上湖州周边地区经济低谷、湖州自然地理优良、历史辉煌当然不无关系,如果说轴线有意义的话,其意义是与上海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不是因轴线而消长,而应该与时间距离关系更密,恰恰在这方面,湖州的保守、惰性也使之未能主动在与上海的交通联系方面寻求更新、提高.对比地区其它城市,当用发展机遇期的理论来

    31、解释他们的快速发展时,我们就能对湖州发展中的缺陷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事实上,长江三角洲或者扩大至整个上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与其说是(发展轴)带状的,毋宁说是块状的,如总体上苏锡常属于一块,湖嘉杭北地区属于一块,宁波及其周边属于一块,温台地区属于一块等等。似乎可以用地理特征、区位等来区分这种经济区块,但真正导致它们在“发展”方面趋同和分异的,最有效的解释应该是集体行为范式(collective commitment)当地人的文化、思考方式、行为模式等一系列决定人的行为的因素的统称。集体行为范式表现于当地的总体行为特征,包括领导和体制方式。每一个块中的所有地区总体上都分享了同一种集体行为范

    32、式,而所有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地区,都是因为这个地区的集体行为最有效地抓住了发展机遇期中“机遇因子”,同时,这种集体行为范式的一个特征是,在内部认同的基础上,有既互相学习又互相较劲、努力争先的良性竞争文化。因此,以苏锡常地区为例,总体上共同的集体行为范式使他们第一次发展机遇期来临时抓住了农村改革的机遇,通过乡镇集体企业的大发展实现第一次跨越,在第二次发展机遇期来临时抓住了我国更加开放、上海重新受到重视的机遇,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实现了第二次跨越。而彼此的认同又意味着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从而优秀的发展方式在大家都得到运用,遇到困难也能较快克服(如乡镇集体企业遇到困境时)。总的结果:历史地看,湖州没

    33、有合理的区域定位,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没有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没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热情。 未来:契机第三次发展机遇期湖州市正是由于未能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整体的先后两次发展机遇期中把握机遇,才失去了自己的位置。但是现在,我们判断,第三次发展机遇期已经到来,这为湖州重整旗鼓、实现追赶提供了契机。四、湖州复兴的突破口:后发优势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混杂、自身优势尚不明显而不足却较突出的复杂情境下,湖州寻求追赶的突破口在哪里?综合了所有这些分析,我们研究提出,湖州的发展中实现突破的关键将在于捕捉、营造和把握后发优势。也就是,不是从固有的静态资源中寻求优势,因为这类优势周边地区大家几乎差不多;相反,出发点要落

    34、实在动态发展形成的差异中,而这里的机会,恰恰就是湖州的相对滞后发展。湖州过去发展的劣势(这也已经成为湖州今天发展无法回避的客观起点),如果反而能够成为今后发展的优势,那么我们将可以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参与竞争,湖州将实现“绝地反击”。其实,起跑线已经确定,它不能成为动力就会成为羁绊;而动力的涵义如果只停留在精神上的激励而没有实质的帮助,那么这种动力的意义是有限的。令人兴奋的答案就在于,我们无可回避的这条起跑线,完全可能带给湖州独有的实质性优势。我们的发展机遇期理论已经指出,抓住发展机遇期的机会,最常规的方法就是抓住机遇期中的动力因素。而善用后发优势,湖州就能够很好地抓住第三次发展机遇期中的核心动

    35、力因子。1、第三次机遇期的特点l 外资:持续并可能增强,地点集中于本区l 对环境的更高要求l 对文化、对品味的更高要求l 发展的更有序,更规范l 区域合作型的发展,从中酝酿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l 新兴市场的发育(中西部地区)l 国家对发展的激励(如,开发区)在外经贸部国际经贸经济研究院日前主办的“200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新趋势研讨会”上,外经贸部国际经贸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认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日益呈现出五大新动向:1、加大投资力度,新一轮投资热开始。19792001年,外商在华投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1991,开始进入;1992起,一轮投资热;2001年起,新一轮投资

    36、热形成。台商为新投资热潮的先驱,日本在华企业在这一轮投资热潮中,投资战略由“中国事业战略”向“中国市场战略”转变,逐步建立以中国市场为对象的营销体系。2、投资项目系统化。跨国公司在中国入世前后进行了相当深刻和广泛的投资领域调整,在加强制造业原有项目投资与经营的同时,注重加强制造业上下游项目的投资,即“纵向一体化投资”;注重加强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项目投资,即“横向一体化投资”。中国正成为地区研发中心、地区管理运营中心,很多跨国公司酝酿将在华的投资性公司升格为在中国或大中华区的地区总部。3、投资地点集中化。有所背离中国政府期望,东部投资进一步集中,近几年比例超过86,而投向西部的比例低于22年的

    37、平均数。从数字看,跨国公司投资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4、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由于中国逐步成长起一批有价值的企业,以及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逐步认可和需求,跨国公司从新建投资转向更多并购投资;其次,独资化趋势加强;再次,从单个项目投资转向产业链整体投资,如诺基亚在北京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带动整个产业链一同投资,把供应商等集中在一起,实现强强联盟、强强获益。5、投资管理体制一体化,整合、调整过去非市场因素投资遗留的问题。王志乐认为,由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将运用我们所不熟悉的投资方式,进入我们不熟悉的投资领域,过去单个项目的投资将转变为系统整体的经营。要实现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双赢,中国也

    38、应调整战略,例如借助跨国公司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从“办企业”的竞争到“改善投资环境”的竞争,改善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软环境、硬环境及包括产业链、企业群、区域经济体的企业生态环境。 扬子晚报2003-01-252、从劣势到优势:在区域比较中理解发展条件的辨证l 土地相对于苏州日趋紧张的开发区用地,湖州土地储备充足,特别是湖州市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开阔地带,大量未开发土地优质土地为未来湖州城市拓展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证。l 文化包容与创新是湖州文化的秉性,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敢为天下先”的豪情。这与新时代的文化要求也是相一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学习氛围既是未来湖州未来参与城市

    39、竞争的优势资本,也是使湖州人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重要条件,更是新时期湖州城市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l 后起者的学习效应学习效应使后来者总是可以走得更快、走得更好。当然,这也取决于会学习,但这毕竟给了后起者一个机会。湖州处于中国最富有活力和最有希望的区域中,其中许多先进城市都为湖州树立了一种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理念。模式的兼收并蓄、理念的学习,使湖州完全有可能绕过其他城市走过的弯路,或者跨越发展阶段,创造一种全新的“湖州模式”,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l 区域合作的理想区位图2 2003年某周湖州主要方向长途电话统计现在的竞争并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之中,也包括了区域之间的竞争,而城市发展中的矛盾

    40、也往往可以通过区域加以解决,于是区域合作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认同和实施。湖州处于三省交界的特殊区位,从图中可以看到湖州与上海、浙江、苏南以及安徽的宣城、安庆、阜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密切联系为未来的沪、苏、浙、皖甚至包括赣之间的区域合作奠定了最基本的联系条件,在此其中,湖州可以发挥通道与纽带的作用。而随着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先进城市拓展经济腹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使湖州地处东西结合部的优势与作用将越来越凸现与重要。一个区域合作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湖州借助区域力量提升城市功能与地位时代的到来。五、小结从边缘化到复兴,湖州美好的未来图景正变得清晰起来:湖州不仅可能跟上

    41、周边地区的发展步伐,并完全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潜力。后发优势的发挥将有赖于其它条件的配合、支撑,这些条件不仅是硬件上的,如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网络,这在湖州现状已经大大落后;还包括软件上的,如当地观念和体制的改进。在这些条件的配合下,湖州需要有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发展定位和实施策略。第三章 发展的整体战略整合资源、创造条件、系统优化、后发致胜“后发优势”要真正发挥作用还有赖于系统的整体运作。成功的整体运作意味着形成有利的各种因素,并有效地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一个具有正反馈效应的动态系统,这将是战略的核心内容。因此,湖州市发展运作系统需要相应的整体优化,而这个整体优化的过程,还会创造出一系列新

    42、的优势,好的行动方案,也应该能够强化、发展动态中已经形成的优势。这个整体优化的过程,同时包含着对湖州市过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经过对各种发展情境的综合与对比,我们最终为湖州市确定了以下发展战略,其整体思路在本章阐述。因循于习惯的思维,同时方便于首先让人们获得战略的轮廓,我们首先提出湖州的发展定位,然后阐述配套的发展策略。一、功能定位(发展战略目标)传承湖学古韵、融汇山水湖州的亲雅人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核心环太湖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上海都市圈首位旅游休闲城市之一,浙江吸引外资的首选城市、投资兴业的新高地。第三章 发展的整体战略这一功能定

    43、位的涵义阐述如下:1、传承湖学古韵、融汇山水湖州的亲雅人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生活功能定位:人居湖州、文化湖州、生态湖州“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亚里斯多德),城市的第一位功能是生活,生产功能的最终目标仍然是生活,而生活的基本需求是温饱,中级需求是环境,高级需求是文化,最高级需求是在温饱、环境和文化的和谐中实现创造。湖州就具备这样的品质和潜力。 “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城市越发展越需要文化与精神的支撑,尤其是先进文化的支撑。这一论断将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轨迹中不断得以证实和强化。城市的发展轨迹最终由城市的文化秉性决定。湖州包容与创新的文化禀性是新时代

    44、湖州最需要的文化支柱。未来湖州文化的发展必然需要以自身传统文脉的延续为基础,但决不意味着因循守旧,而必须有所扬弃,必须是其精髓部分,是符合时代脉络的部分,也就是湖州文化包容与创新的禀性,并由此而发展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湖州文化”。作为太湖沿岸城市唯一由湖而得名得城市,我们说湖州从“笤溪时代”到“太湖时代”不仅是城市空间向太湖推进,也是社会精神的一种转变,从适应农业社会的封闭偏狭的笤溪情结到新时代所需要的开发广阔的太湖胸怀。在此过程中,作为湖州传统城市要素的山水在新的城市空间中仍将得到延续与张扬。我们设想的新湖州应该包孕山水,滨湖立州,从而实现融汇山水湖州。在此基础上,.建树我们的理想,即:人居

    45、湖州一个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文化湖州一个传承历史文脉、彰现现代文明的文化城市;生态湖州一个拥有并保护者完好生态环境的城市。这样的湖州也必然是一个亲雅人居城市、一个生态园林城市、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长江三角洲核心环太湖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城市区域角色定位湖州要在可行的前提下找准对自己最有利的区域定位。区域关系的重要性人们普遍意识到,同时,第三次机遇期的已经显现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更加实质广泛的区域合作协作,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接轨上世界、同步进行的一个重要发展(其它的机遇多是补课性质的发展),世界上大到全球性的合作协作,如WTO;中到地区性合作协作,如欧洲一体化、

    46、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协作区等;小到很多区域合作协作。这首先是发展到达一定水平之后寻求进一步的市场增长的必然要求,同时能够促进活力与创新。湖州前两次机遇的错失中,在这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作为,这有很多客观原因,当然也有主观因素。而这一次,机遇已经到来,因为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它们也开从边缘到核心区位条件的根本改变始主动寻求合作。环太湖都市圈长三角的核心这个定位首先是作为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的环太湖都市圈的三分之一。这首先明确了本地处于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其次强调了主动与苏州、无锡协调合作,围绕太湖一体化发展。Again,太湖,是重要资源。湖州与苏州、无锡在历史上就有渊源,“一湖连三州”,同属吴文化区。今天,建


    注意事项

    本文(湖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