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空调系统设计作业指导书.doc

    • 资源ID:1082973       资源大小:997.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空调系统设计作业指导书.doc

    1、 文件编号:YJY P0008A1-2004 文件名称:汽车空调系统设计作业指导书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发布日期:年 月 日 实施日期:年 月 日前 言为使本公司汽车空调系统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空调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指导书。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空调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起到指导操作的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提高车身空调系统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空调系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标准于2004年XX月XX日起实施。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提出。本标准由上海

    2、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负责归口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孟湘,侯海焱、段艳灵部 门阶段1、空调系统设计工作流程设 计 工 作 流 程说明38汽车设计研究院车身分院汽车空调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项目设计员总成工程设计阶段项目经 理组件设计员工艺研究所A项目启动调研准备初定沿用件、改制件、新设计件等明细表确定设计硬点编制空调组件明细表编制样件及设计产品描述表编写总成明细表Y主断面和硬点检查N结构工艺检查结构详细设计B分析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分析样车空调系统的结构特点确认客户对HVAC选型及控制方式的意图拆车、拍照、测量、拍点云熟悉空调控制板、出风口造型效果图Y项目启动通知书根据设计任务要

    3、求,充分了解样件的结构特点。确定沿用件和新设计件。编制组件明细表,确定组件设计人员。检查结构的合理性:应无干涉;与相关零部件配合正确性;零件结构的可加工性。部 门阶段设 计 工 作 流 程说明空调所设计 员项 目中 心用 户项目负责人用户,配套厂用户,配套厂各设计 员总成试制试验阶段零部件工程设计阶段Y空调系统台架试验;整车空调性能试验;除霜除雾试验空调样机试制完善产品描述表NY工程设计结束二维图审查绘制二维图精修NC数模完善爆炸图、明细表外审内审B完善设计数模NYY根据试制、试验结果,修改完善设计,确定最终状态数模和图纸。2、汽车空调系统设计的具体工作步骤阶段A:用户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法

    4、规车辆;使用地区;车辆等级要求与用途性质理解设计项目对空调的要求确定空调使用条件,进行车身热负荷计算或估算确定空调器容量和空调系统布置形式确定空调控制方式,初步确定空调方案HVAC选型、布置与改型HVAC局部改动设计,安装结构设计AC控制板选型与匹配设计,控制面板造型设计,拉索匹配设计出风口设计确定风管安装方式确定风窗除霜方案前后吹面风道、前后吹足风道、左中右除霜风道、除霜器设计出风分配过渡风道设计进新风结构设计粉尘过滤器设计冷凝器进出管口及安装支架设计CAE分析(CAE部)确定冷凝器结构及外形尺寸 建立风道CAE分析三维数模,提供CAE分析需要的风道入口边界条件设计储液器安装支架确定储液器型

    5、式、尺寸确定皮带盘尺寸,吸排气口选型设计压缩机选型设计压缩机支架设计,确定皮带长度电控原理设计与协调,参与与ECU协调制冷管路布置设计,热水阀选型及布置设计,热水管路设计确定有无中压开关确定冷却风同步及调速方案设计风扇安装支架冷凝风扇的布置与选型阶段B阶段B:阶段A 改进设计,修改数模否改进设计,修改数模改进设计,修改数模通过客户外审是提交客户外审所需资料提交公司内审所需资料否通过公司内审空调系统断面报告空调系统零部件数模检验单空调系统设计硬点报告是否通过研究院内审空调明细表评审报告是空调系统产品描述表空调系统爆炸图阶段C阶段C阶段B空调样机试制样车试制、试装、调整安装连接结构拟定空调试验大纲

    6、除霜除雾试验整车空调性能试验空调系统台架试验空调系统改进设计车身隔热密封性的改进第二轮空调试验第二轮样机、样车试制编写设计小结3、汽车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3.1 汽车空调中控制器、出风口、除霜口的设计应符合造型的效果和要求。3.2 汽车空调系统应满足技术协议中相关要求。3.3 汽车空调系统应执行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主要应执行下列相关标准:(1) QC/T 656-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要求(2) QC/T 657-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3) QC/T 658-2000 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法(4) QC/T 29107-93 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5) QC

    7、/T 708-2004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6) GB/T 12782-91 汽车采暖性能试验方法(7) GB 11555-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8) GB 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9) QC/T 664-2004 汽车空调用软管及组合件(10) QC/T 665-2004 汽车空调用充注接口(11) QC/T 669-2004 汽车空调用管接头和管件(12) QC/T 666-2004 汽车空调用密封件(13) QC/T662-2000 汽车空调用干燥储液器 (14) HG/T2491-91 汽车用输水橡胶软管标准(15) TJ

    8、/T216-1995 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3.4 汽车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总布置方案,结构尺寸应满足设计硬点要求。3.5 汽车空调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等要求,提高舒适性。3.6 在对样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沿用件、新件和改制件。3.7 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各种设计数据尺寸应准确无误。3.8 产品设计中应考虑到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维修的方便性和经济性。3.9 逆向工程中测绘的孔径及位置尺寸要圆整,公差和形位公差标注正确。4、汽车空调系统结构布置与设计的内容、步骤及要求4.1 空调系统方案设计4.1.1 明确客户对空调系统的要求;1) 明确所设计的汽

    9、车的型式、规格、使用地域、等级、用途、发动机规格型号等基本资料。2) 明确客户要求何种控制方式,是手动空调、半自动空调还是自动空调,手动空调是通过拉索控制、伺服电机控制还是真空控制。3) 明确合同书中的空调设计部分工作内容与要求。4.1.2 进行车身热负荷计算或估算, 确定空调性能指标;1) 确定车内、外空调设计参数;2) 测量车厢各个方向的内表面面积及隔热层结构尺寸、各个方向的玻璃窗面积和玻璃材料、车内座椅等吸热部件的材料与尺寸、车内其他发热部件的发热量3) 根据上述条件,算出本设计车辆的车身热负荷,确定空调性能指标。4) 亦可根据第1)条的条件,与同类车辆空调系统进行比对,估算出本设计车辆

    10、的车身热负荷,确定空调性能指标。4.1.3 根据整车要求和仪表板结构形式,确定空调系统布置形式与风管结构、安装形式,确定通风与空气净化方式。4.1.4 根据客户要求(是指定样车的空调结构还是自行设计)、样件的初步数模或有关图纸资料、初步确定的空调性能指标及初步确定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结构与性能要求。4.1.5 本阶段的设计输出:1)编写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书;2)编制空调系统试验大纲。4.2 HVAC(加热器、蒸发器、鼓风机及进出风箱体总成)选型与布置设计 HVAC的选型与布置设计是空调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要考虑众多因素的影响,需格外仔细。HVAC的结构与位置一旦确定,风道及前围附近的四根空调管的布

    11、局也基本确定,再要变动就比较困难。此项工作有一定难度,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一般应由空调主管设计师进行或在空调主管设计师指导下进行。4.2.1 客户指定时,则对指定的空调部件进行性能试验或收集有关试验数据。4.2.2 客户指定时,则对指定的HVAC(加热器、蒸发器、鼓风机及进出风箱体总成)样机进行点云扫描,或收集有关图纸资料。4.2.3 根据点云逆向HVAC外形数模或根据图纸对HVAC外形正向建模,以供车身总布置需要。4.2.4 设计者选型时,则根据整车结构布置与空调制冷、制热性能要求,对HVAC结构进行选型、布置;必要时须建立几种车型的HVAC外形数模,以供选择;确定车内安装几个HVAC。4

    12、.2.5 分析HVAC与前围、前围上盖板、发动机、刮水器、轮鼓包、仪表板、空调控制板、音响设备、油门踏板、杂物箱、副安全气囊、副驾驶员腿部伸展空间等部件及空间位置分布情况;分析蒸发器进出管口及热水器进出管口位置与发动机位置分布情况;分析HVAC出风口与仪表板出风位置的相对关系。4.2.6 若HVAC与汽车相关部件有干涉,并且相关的汽车部件不可改动,必要时,对HVAC整体结构进行改动匹配设计,与空调配套厂进行协调;4.2.7 HVAC在车身内的布置设计与协调:(1)为给前围隔热垫预留空间HVAC大面与前围板间隙10mm以上;(2)为便于吹面、除霜风道的布置,出风口上表面与仪表板骨架距离120mm

    13、以上;(3)HVAC不能与中央控制面板(音响设备、空调控制板等)、组合仪表、轮毂包、副安全气囊等部件发生干涉;(4)HVAC与地板的最小间隙应该在200mm以上,保证驾驶员、副驾驶员的足部伸展空间;(5)HVAC与油门踏板的间隙应在40mm以上;(6)保证HVAC本身安装、拆卸的方便性,给安装工具预留足够空间。4.2.8 HVAC出风结构设计与协调:(1)HVAC布置设计时应同时考虑风道的安装方式,风管与空调器的连接尽量采用扣压式,以提高整车装配速度;(2)HVAC上空调出风口、除霜出风口的方向及位置安排,要能便于各风道的设计与安装(综合考虑到除霜口、仪表板上的出风口的位置)。4.2.9 HV

    14、AC进风结构及新风过滤器的布置与设计:(1)HVAC上的新风进风口位置应适合与前围上盖板进风孔的配合,必要时考虑修改HVAC上的新风进风口结构,或增加过渡风道;(2)花粉过滤器或过滤网的拆装要方便易行。4.2.10 与箱体相连的吹足送风结构的设计:保证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的左右脚都能吹到暖风,尤其是驾驶员的足部送风效果。4.2.11 蒸发器进出管位置的布置与协调:(1)蒸发器通过前围的两根制冷管与发动机及机舱其他部件不应有干涉;(2)考虑管子是否便于拆装及与相关部件的连接,是否会影响发动机舱其他部件(如碳罐、ABS等)的维修,必要时应考虑更改管子通过前围的位置;(3)若蒸发器采用H型膨胀阀,则还要

    15、考虑H阀的维修空间。4.2.12 加热器进出管位置的布置与协调:(1)首先确定加热器有否进水阀或放水阀,这些部件的安放位置与操纵方式,对进出水连接管靠近前围部分位置布置的要求;(2)加热器进出水管与发动机及机舱其他部件不应有干涉;(3)考虑管子是否便于拆装及与相关部件的连接(如与发动机进出热水管口),不应影响发动机舱其他部件(如碳罐、ABS等)的维修,必要时应考虑更改管子通过前围的位置;(4)考虑到汽车启动时发动机的摇摆幅度,如果水管在前围与发动机之间,水管应与发动机有15mm以上的间隙。4.3 空调控制器与拉索设计4.3.1 空调控制器面板设计1)根据客户要求、造型要求、空调温控类型及HVA

    16、C风门连杆驱动方式,确定控制面板键钮拨杆型式,进行空调控制器面板结构选型设计,或与控制器制造厂协调开发新设计。 旋扭式空调控制器2)检查控制面板上拨钮的功能是否齐全明确、标识是否清楚明显、是否有夜光指示、键钮的形式尺寸是否便于操作。4.3.2 空调控制器传动结构选型设计(1)该项选型设计应根据空调控制器面板结构及HVAC风门连杆结构进行,或与控制器制造厂协调进行改型设计。(2)设计时应考虑控制器传动结构不应与其他部件干涉,一般应与其他部件保持20mm的距离。4.3.3 协调与仪表板的安装结构设计。进行该项工作时应先确定控制器的安装方向,考虑控制器的拆装方便性。4.3.4 空调控制器拉索与HVA

    17、C的匹配设计。(1)应能保证拉索活动自如,不与仪表板内其他部件发生干涉;(2)若为圆弧走向,则应保持自然圆弧过渡,必要时应加设导向固定点,控制器和HVAC壳体要相应增加结构。此项工作在HVAC基本确定后就要进行,以免影响HVAC 壳体开模;(3)拉索的走向与行程能满足控制器面板上操纵键钮的位移及与HVAC上相应风门的动作一致。拉索与HVAC的连接结构应能既简便又牢靠。空调控制器的拉索匹配设计是一项细致而麻烦的工作,有一定难度,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一般应由空调主管设计师进行。空调部件、暖风机安装图4.4 送风口(球)结构设计(此项任务也可由仪表板设计统一进行)对于小型车,包括左、右、中央及后送风口

    18、设计,左、右、中央除霜口设计;对于大型车,包括书写照明灯的可调风口选型设计及固定风口设计。 4.4.1 确认送风口造型合理(包括风口外形不应影响叶片传动机构的设计、侧除霜口的吹风方向应有利于驾驶员观察外后视镜、风口的位置安排不应影响吹面风管的连接等)。 4.4.2 确认叶片转动型式应该合理,能满足人机工程要求,叶片能在预定的送风范围内转动。4.4.3 确认吹面送风球功能应齐全,左右、上下转动区域应满足吹面要求,风口关闭功能可靠(客户无此要求的除外)。4.4.4 后吹面送风口的设置 是否可设后送风口,首先应了解该空调器结构是否具备有足够的送向后吹面风的功能,是否会因设置了后吹面而影响前吹面效果或

    19、增大前排空调噪声;还需考虑车身上是否具备足够的安装后吹面风道的空间。具备这些条件后才能考虑是否可设置后吹面送风口。后吹面送风口设计时,除考虑4.4.2节和4.4.2节内容外,应格外注意进风阻力是否过大、是否能吹到后排乘员的面部、后排乘员调节是否方便等。4.4.5 进行送风口设计,与风管协调。(1)为便于安装,一般风管与风口可以保持12mm的间隙,同时加密封垫保证不漏风;(2)与仪表板协调,确定安装结构,保证外形协调统一、曲面连续光顺。空调送风口安装图4.4.6 空调送风的布置应符合头凉足暖的原则,并尽量均匀。4.4.6.1 冷风应吹向人体面部,暖风应吹向人体足部。4.4.6.2 出风口与乘员头

    20、部的相对位置及气流方向应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避免过大风速或过热气体(取暖模式)直接吹向人体。4.4.6.3 吹面出风方向应可调节,各风口出风量尽量均匀。4.4.6.4 可调风口应有适中的阻尼,避免因振动而松动、移位、产生噪声。风门的调节空间不应过长,以便风管的布置与连接。4.4.6.5 送风口及相应风道的设计能确保空调风能到达需要的部位。即从脸部送风口出来的空调风通过调整送风方向能吹到乘员脸部;从足部送风口送出的暖风能有效地吹到正副驾驶员及乘员足部。4.4.6.6 为控制气流通过送风口处的噪声,出风口最大风速应不大于11m/s,一般在611m/s之间。4.5 风道设计4.5.1 风道设计要考虑

    21、工件的加工方式(注塑件、吹塑件还是冲压件)、分型方式、拔摸斜度(一般注塑件0-4度,冲压件5度,根据不同结构型式以及不同要求,此数值也会有所不同)、壁厚(一般注塑件2mm左右,吹塑件1 mm左右)、连接方式;内表面要光滑,流道要光滑园顺,必要时需加导流片;避免形状突变或出现拐角。 4.5.2 确定风道安装方式与安装次序(是与仪表板整体注塑成型,还是与仪表板先分装好,再压扣到HVAC上)。4.5.3 过渡分配风道的设计: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应合理分配通向各出风口的风量,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噪声,转弯处应圆滑过渡,分流处应加设导流板和分流板。4.5.4 中央除霜

    22、风道与除霜喷口的设计:(1)风道走向应合理,合理分配通向出风口的风量,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噪声;(2)除霜喷口的形状和位置应合理;最终的除霜效果应符合GB 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和GB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规定。从前风窗除霜口吹出的热风能有效地到达前风窗A区和B区。4.5.5 左右侧除霜风道的设计: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噪声;除霜的最终效果应能满足从侧除霜口吹出的热风可以有效地到达侧窗上观察后视镜的部位。4.5.6 中央吹面风道的设计:

    23、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噪声,转弯处应圆滑过渡,与过渡风道、中央风口的连接要方便、牢靠、密封严密。 4.5.7 左右吹面风道的设计: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噪声,转弯处应圆滑过渡,与左右风口、过渡风道的连接要方便、牢靠、密封严密。4.5.8 后吹面风道的设计:除需考虑与4.5.7节相同的要素外,4.5.9 左右前吹足风道的设计: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噪声,转弯处应圆滑过渡,与空调器的连接要方便、牢靠、密封严密。吹足风道的出风口应能确保前排

    24、乘员足部能受到热风吹拂,尤其是驾驶员踩刹车侧的足部。4.5.10 左右后吹足风道的设计: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噪声,转弯处应圆滑过渡,与空调器的连接要方便、牢靠、密封严密。后吹足风道的设计及布置还应确保风道不会被踩瘪或碰坏。吹足风道的出风口应能让后排乘员足部受到热风吹拂。4.5.11 新风过渡风道的设计: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噪声,转弯处应圆滑过渡,与空调器、花粉过滤器的连接要方便、牢靠、密封严密。新风进风口的截门要确保进风速度不大于5m/s。4.5.12 分别对热风除霜、热风除霜与吹足

    25、、冷风吹面三种出风模式建立风道流体仿真分析三维数模,提供流体仿真分析需要的风道入口边界条件;4.5.13 分别对热风除霜、热风除霜与吹足、冷风吹面三种出风模式进行风道流体仿真分析(委托CAE室进行);4.5.14 根据CAE分析结果,进行风道改进设计,必要时对改进后的风道结构再次进行流体仿真分析工作。一般的设计目标是前面4个吹面风口风量均匀,各为25 %5 %;若有后吹面,后吹面占全部吹面风量的20%强。4.5.15 所有风管安装结构、接口密封及外形干涉情况的校核。风道布置图4.6 新风管道设计4.6.1 车内应有进新风及换气措施。4.6.2 应从汽车表面正压区进新风。新风进口及回风口的位置能

    26、确保进风通畅、不会进入雨水及纸屑等杂物。新风口应有防尘措施。4.6.3 卡车、客车等车辆应考虑驾驶室(车厢)内的自然通风。必要时加设新风换气扇。4.6.4 进风口面积要有足够大小,确保鼓风机在最高挡位工作时,进风速度不大于56 m/s。加设粉尘过滤器时,通过粉尘过滤器的风速控制为11.5 m/s。进风口过滤器4.6.5 粉尘过滤器的设计应考虑便于拆装、更换芯子。同时过滤器芯子的材料在满足过滤功能的同时,应不加大风阻。为防雨水进入,必要时可加设粉尘过滤器盖板;粉尘过滤器与车身冲压件连接处,可涂密封胶或者采用密封垫,防止漏风和雨水进入。4.7 压缩机选型设计及压缩机安装支架设计4.7.1 压缩机选

    27、型分析,考虑汽车所配备的发动机功率是否能承受空调装置所需增加的动力消耗,初步选定压缩机型号。4.7.2 确认采用的发动机,获取发动机有关图纸资料,确认压缩机安装位置、皮带轮槽型、张紧轮位置;压缩机应远离发动机排气管,必要时应有隔热措施。4.7.3 确定压缩机传动比,或根据已定的皮带尺寸设计离合器皮带盘尺寸;4.7.4 根据压缩机安装位置、吸排气管走向分析,设计或选择压缩机吸排气口、后盖及安装脚的结构形式与尺寸。压缩机吸排气口方向与垂直面夹角大小应考屡到压缩机构件的润滑性,避免倾角过大。应考虑吸排气管接口装拆方便性,检查扳手空间。设计皮带轮到压缩机安装脚尺寸。4.7.5 确定压缩机安装、调节方式

    28、,进行压缩机安装支架设计,压缩机支架应有足够的抗震强度和刚度,检查扳手空间。 4.7.6 压缩机支架安装、压缩机安装、压缩机皮带轮同平面调节、压缩机皮带拆卸与张紧调节、压缩机吸排气管装拆方便性等状态的综合校核与确认。空调压缩机安装支架4.7.7 确定皮带尺寸与规格。4.8 冷凝器及储液器设计4.8.1 根据系统制冷能力要求、冷凝器可能布置位置的通风冷却条件,进行冷凝器冷却条件分析,初步确定冷凝器换热能力要求、结构型式、外形尺寸、安装位置;冷凝器的换热能力要充分考虑到旧车积垢的影响。4.8.2 确定冷凝器安装连接方式,进行冷凝器安装结构设计,落实减震措施;4.8.3 确定进出管接口位置、结构形式

    29、、尺寸及制冷管走向,进行进出管接口布置设计。进行此项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管接口处装拆方便性及制冷管布置的合理性,检查套筒扳手安装空间。4.8.4 冷凝器与水箱的前后间隙应在10mm20mm之间,冷凝器与水箱四周应采取密封护风措施,防止迎面冷却风漏泄。冷凝器前应进风通畅与充足;冷凝器及水箱后应排风通畅,必要时应建议加设护风与导流措施;4.8.5 确定储液干燥器外形尺寸、安装位置,进行安装连接设计及进出管接口布置设计。储液干燥器应垂直安装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此项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管接口处装拆方便性及制冷管布置的合理性,若储液干燥器上装有加注服务阀或压力开关,则应同时考虑进行加注服务阀操作和更换压力开关

    30、的方便性,还应考虑到预留压力开关接插件的装拆空间。储液器与冷凝器的安装4.9 冷凝风扇的选型与安装结构设计4.9.1 分析冷凝器冷却条件,确定冷凝风扇风量要求;4.9.2 分析冷凝风扇安装空间尺寸要求,确定冷凝风扇数量、布置位置、轴向及径向尺寸要求,选择或设计冷凝风扇;4.9.3 进行风扇安装连接结构的设计,落实减震措施;4.9.4 冷凝风机应便于拆装维修,冷凝风机吸风式布置时,应加设护风罩。冷凝风机的安装位置若有被溅到雨水的可能,则电机及接插件需有防水措施。4.10 制冷管、热水管及冷凝水滴水管设计4.10.1 制冷剂管路布置与轴线设计:应尽量缩短制冷管路的长度,以减少压力损失和制冷剂充注量

    31、;安装在不同悬置体上的空调部件之间的制冷连接管必须要用一段软管,软管段的长度应尽量短;硬管轴线的弯曲半径至少应大于1.5倍的硬管直径。4.10.2 确定制冷管二端接口形式(压板式还是螺纹连接)。4.10.3 制冷管穿过车身壁面的密封结构设计(用聚氨酯泡沫密封垫还是橡胶护圈)。4.10.4 制冷管路应装拆方便。4.10.5 制冷管路与相临部件位移干涉及热影响校核,制冷管外表面保护措施设计:软管应远离热源、旋转、振动及尖角部件,必要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如隔板、护套)。4.10.6 压力开关、高低压侧加注阀、视液镜、后电磁阀等部件位置的确认及安装结构的设计,压力开关值与安装位置(高低压侧)对应关系合理

    32、性校核。应考虑进行加注服务阀操作和更换压力开关的方便性,还应考虑到预留压力开关、后电磁阀及其他电气部件接插件的装拆空间,视液镜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观察管内制冷剂的工作状况。4.10.7 制冷软管弯曲方向合理性校核:软管的连接要能保持软管两端呈自然状态,不能使软管造成扭曲,不能因被连接件的运动而使软管偏离其轴线所在平面。要保证软管弯曲时能有足够的弯曲半径(软管轴线的弯曲半径一般应大于10倍的软管直径),避免因弯曲半径过小形成凹瘪。与压缩机相连的软管安装方向应与压缩机振动方向一致。4.10.8 制冷管路的固定连接。制冷管路每相距400mm左右应在车身上设立安装固定点。安装固定要牢靠,必要时允许管子作微

    33、量摆动。4.10.9 确认热水进出管两端连接对象、部位,进行热水管路设计(含采暖热水管路的固定连接、两管端接口形式及紧固件、穿过车身壁面的密封结构)。4.10.10 确认是否加设放气阀、热水阀,进行相关设计。4.10.11 设计冷凝水滴水管的固定连接、穿过车身壁面的密封结构。蒸发器的设计及布置要能确保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冷凝水都能顺利排出车外,不会发生冷凝水从空调箱体缝隙或管子连接处流到车内的现象。冷凝水排水管要通畅,不会有可能积水的弯头,排水口不会被污物堵塞。制冷管路5、空调电气控制原理的设计与协调5.1 确认空调控制方式(是手动、电动、温度自控)。 5.2 获取和理解原空调系统电路控制原

    34、理图。5.3 获取原空调系统各电控元件规格型号、性能参数与外形尺寸、各接插件型号等技术资料。5.4 结合水箱冷却条件,确定冷凝器风扇转速调节方式与控制参数,确定是否加设中压开关,进行风扇调速及电路设计。5.5 调整和确定蒸发器除霜温度控制开关值、鼓风机档位数及各档风量比例等设计参数。5.6 设计空调控制方案。5.7 参与协调与发动机ECU的控制关系,明确发动机ECU与空调的控制内容与控制参数。5.8 空调系统电控原理图的设计与修改,与电气组协调。5.9 向电器组提供与协调接插件型号、规格尺寸。5.10 确定各种空调传感器及电气元件的安装部位,进行安装结构设计。5.11 考虑汽车所配备的发电机容

    35、量是否能承受空调装置所需增加的电力消耗。6、车身隔热密封性的考虑与建议对车身的结构按空调保温要求,提出具体的隔热密封的要求和建议。7、后期工作7.1 参与样车试制、试装,进行修改设计;7.2 拟定空调试验大纲;7.3 组织或参加空调台架试验;7.4 参加整车空调性能试验;7.5 进行改进设计;7.6 编写设计小结。8、中、大型客车空调系统布置设计的的特殊要求对中大型客车进行空调布置设计时,除应考虑上述内容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8.1 客车空调的要求应按TJ/T216-1995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中表一、表二的规定执行。表一 冷气系统的工作性能要求项目基本条件性能要求类类类人均装机制冷量kJ/h

    36、设备标定最大值不小于1880车内外温度 外界温度35,车速50km/h,行驶30min内达到不小于10不小于 7出风口风向风速m/s-能自由调节风口不可调节时,应使风量均匀,风速不大于5m/s车厢内温度分布前、中、后部走道上方1m高处最大温差不大于3乘员头部、足部头部低于足部25噪声(冷气装置和换气设备满负荷工作)dB(A)停车状态车内辅助发动机或汽车发动机和压缩机处不大于70不大于75车顶回风口或换气设备处车外辅助发动机或汽车发动机处不大于8450km/h行驶车内噪声不大于75不大于78人均装机冷风量 m/h设备标定最大值不小于40不小于30表二 采暖系统的工作性能要求项目基本条件性能要求类

    37、类类人均采暖热量kJ/h设备标定最大值不小于1880不小于1670人均暖风量m/h设备标定最大值不小于20不小于15车内温度外界温度10,车速50km/h,距地板高度400mm处,30min内达到不小于15不小于12车内温度分布前、中、后部走道上方1m高处最大温差不大于5乘员头部、足部头部低于足部25出风口风量、风速 m/s所有出风口风量均匀,风速不大于4工作噪声dB(A)客车停使,仅采暖系统和通风装置工作不大于70不大于75注: 类 高档空调客车类 标准空调客车类 单空调客车8.2 若空调器布置在车身顶部时,需考虑相应部分车身骨架强度,必要时应采取加强措施。若采用车外顶置式空调,应采取有效措

    38、施防止车顶漏雨水及冷凝水。蒸发器风机、冷凝器风机及其他电气易损件应拆装方便,回风口应有防尘措施并便于拆卸清洗,装于车外的冷凝风机应采用防水型电机。8.3 对于独立式空调机组(即空调机组自带辅助发动机,也称主动式空调)应考虑辅助发动机的安装空间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和减震措施,应便于机器设备的装拆、检修。辅助发动机周围的车身地板部分应有良好的隔热、隔震、隔音、防燃措施。8.4 为创造尽量均匀的车内温度场,通向车内的空调进风(冷风或热风)位置应尽量布置在靠近车身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8.5 空调系统应具有提供不少于10总送风量的新鲜空气的功能。8.6 对于公交客车,送风口应有可调风口与固定风口二种。8

    39、.7 各送风口的风量应尽量均匀,必要时,风道内应加设导流板与挡风板。8.8 为降低风阻与噪声,客车风道截面大小应使风道内的气流速度控制在如表三所推荐的范围内。 表三 客车空调风道推荐风速系统风量(m3/h)风速 (m/s)新鲜空气风道主干道分支管25000800018121610848000800157148848005106548.9 车外风管应有良好的、包扎牢靠的隔热保温措施。9、样车空调分析与拆车工作程序拆车过程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应认真按作业指导书的指示做好每一步工作。空调拆车工作开始前,必须熟悉各系统结构,做好测量、拍照、记录及入库等准备工作,拆车前后及拆车过程中了解到的(或分析的

    40、)所有情况都必须立即做详细记录,尽可能逐一拍照。测量相关的安装配合尺寸。拆车工作需确定负责人和副手 9.1 整车拆车前,先要初步了解样车的空调结构、布置、控制方式及性能。 9.1.1 客舱内空调部件9.1.1.1 根据空调控制器面板形式初步确定空调器控制型式。9.1.1.2 了解HVAC的数量、布置、结构特点(包括前后风道的布置)。9.1.1.3 了解各个出风口(包括前后空调的吹面、吹足、除霜风口、)的布置、结构形式及大小。9.1.1.4 发动汽车,打开空调器运行,体会空调器制冷效果与采暖效果。有条件时,测量车内降温情况、各出风口(包括各除霜风口、前后吹足风口、前后吹面风口)风量分配情况及各档

    41、风速时的空调噪声。逐一拨动各种空调键钮,详细了解各键钮功能。9.1.1.5 体会副驾驶员座位处的HVAC下表面到地板之间的足部活动空间的感觉,记录此距离及感觉。 9.1.1.6 体会驾驶员在各种工作状态下足部活动空间的感觉,记录足部离HVAC的距离及新车设计时需改进的意见。 9.1.1.7 若是自动空调,找出各种空调传感器。9.1.2 发动机舱内空调部件9.1.2.1 了解发动机舱内空调系统的布置特点,按制冷循环走向逐个找出空调制冷部件及辅助部件,初步判断该空调系统的特点。 9.1.2.2 仔细了解并记录冷凝器及其周边情况,包括:(1) 冷凝器的结构形式、尺寸及安装结构,记录特殊连接件;(2)

    42、 水箱的结构形式、尺寸及安装结构;(3) 冷凝器离周边部件的距离,包括离水箱迎风面距离、离格栅最小距离、离前风扇最小距离、离水箱上下横梁距离、离左右灯架的距离;(4) 冷凝器前后的导风及护风措施,发动机舱进排风状况;(5) 冷凝器进出管口的位置、方向、结构形式,是否便于装拆。9.1.2.3 了解储液干燥器的布置、结构形式、连接方式及管路连接,分析布置的理由及接管拆装方便性;了解储液干燥器上附着哪几个部件及其维修操作方便性。9.1.2.4 了解前后冷却风扇的数量、尺寸、布置、安装连接方式及具体结构,分析调速方式;记录前风扇离前面隔栅距离,评价进风是否通畅;记录后风扇离发动机、压缩机、制冷管路等部

    43、件的距离,有否护风措施,评价排风是否通畅、离热源(发动机排气管)是否太近。9.1.2.5 初步判断节流降压元件类型。9.1.2.6 了解前围板上蒸发箱的二根制冷剂进出管位置、安装结构、与车身的密封措施、周边部件布置情况。分析接管装拆方便性。9.1.2.7 了解制冷管路布置情况:(1) 了解管路走向、中途安装结构;了解管路周围部件布置情况,分析管子装拆方便性; (2) 了解压缩机吸排气管在压缩机附近离水箱或冷却风扇的最小距离、车身前围外二根制冷管路离发动机(包括安装在发动机上的部件)的最小距离、车身翼子板附近制冷管路离发动机(包括安装在发动机上的部件)的最小距离;(3) 分析制冷剂管路的外表保护措施的理由;(4) 了解软管段的作用、弯曲方向。9.1.2.8 分析加注服务阀位置是否方便维护操作,分析压力开关、冷凝风扇等电气部件的装拆方便性9.1.2.9 了解前围板上加热器的二根热水进出管情况。(1) 了解热水管位置、安装


    注意事项

    本文(空调系统设计作业指导书.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