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全).docx

    • 资源ID:1076649       资源大小:45.8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全).docx

    1、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 政治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5.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而经济利益和要求只有通过国

    2、家政权的到集中体现和实现。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有其客观内容。人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三、政治的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政治应该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

    3、,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样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第二节 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在这四级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民主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

    4、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主要特征,但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统治的性质。 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社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治社会既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国家权力的社会公共权力既自行消亡,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亦不复存在。二、政治的社会地位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集中

    5、反映。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级和政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仍然在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认识的深化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兴起,宗教与政治的联系已逐渐分离。服务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政治学说逐渐取代了宗教,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

    6、政治生活,尽管如此宗教对于政治仍然有重要的影响。4政治与道德。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第二章 政治学第一节 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一、 政治学的含义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按不同的原则可分为:1、按政治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两大类。2、按政治学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3、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可

    7、以划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政治学。4、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5、按照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政治学。6、按照政治学研究的领域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若干内容结构。我国的政治学无疑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我国的政治学主要有七方面的研究领域:政治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国际政治,政治学方法论。我国政治学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大体是按照: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国际政治这三大类来划分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的。(具体包括见书21)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在西方政治思想进程中具有代表意义

    8、的政治学)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马基雅维利:意大利,君主论主要观点是将国家划分为君主国和共和国。博丹:法国,共和六论认为国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联合在一起的,产生的主要方式是暴力,真正阐述主权的第一人(国家主权理论),明确区分

    9、了国体和政体。马基雅弗利和博丹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论述政治问题,以政治权力而不是道德伦理价值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到了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主义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因素,以产阶级革命提上日程。为了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欧美产生一大批思想家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物在欧美已经基本完成,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变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西方政治学的主题转向资产阶级个人利益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以边沁政治简论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穆勒论自由功利主义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学说,强调个人自由,反对

    10、政府干预私人活动;孔德实证政治体系、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系统创立了实证主义的政治有机体学说,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渐趋向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秩序。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于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的研究成为垄断资本维护统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880年,由美国政治学者伯吉斯倡议,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形成了政治学科体系,政治学由此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了现代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政治学大体有两个方向。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当时社会矛盾运动和

    11、政治斗争发展的理论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思批判和吸收前人政治学说,尤其是法国启蒙政治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中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思想革命成就。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可分为五大阶段: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

    12、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中过人民在它的指引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5. 社会

    13、主义时期的政治学。(书31)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唯物辩论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辨证法对于矛盾的研究,是政治学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四个途径。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调查研究基本程序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即客观的观察事物,以客观事

    14、实为唯一依据。科学性,即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出发进行调查和研究;全面性,即不是根据个别现象,而是从“事实的整体上去掌握事实”。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1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它包括哲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等。2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社会学分析途径、经济学分析途径、心理学分析途径、政治系统分析模型、政治沟通分析模型、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等。第二篇 政治关系第一章 利益与政治 第一节 利益的涵义一、利益的形成和本质“利益”是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古老话题,人们对利益问题作了许多论述,但都没有能科学揭示利益的形成和本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

    15、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二、利益的内在矛盾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2利益形成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第二节 利益关系一、利益关系的涵义利益关系指的是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外化和展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体现。二、共同利益共同利益首先是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共同利益具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

    16、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等基本特性。三、利益矛盾1横向利益矛盾。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其发生依赖于两个基本条件。就其矛盾的程度而言,它具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两种存在形态,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两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2纵向利益矛盾。发生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其发生也同样具有两个方面条件。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途径在于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利益和共同 利益。在不同社会中,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第三节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们和作用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2利益关系

    17、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3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二、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利益成为人们政治活动的主旋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所以进行政治活动,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政治统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行政治管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社会一切政治组织及其制度都是为了围绕一定的利益进行的,同时为是为了实现其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服务的。国家、政党、社会团体等。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作为观念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想来源于政

    18、治利益,反映了人们的利益要求,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利益。利益是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本源,离开这一本源,政治文化将变得无从解释。在实际生活中,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不直接和利益相联系,而是通过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态度和看法来间接的联系在一起。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章 政治权力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涵义一、政治权力的本质政治权力实际是人们选择政治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聚集形成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关系。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形成特

    19、定的公共权力。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1客观构成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社会财富、暴力等。2主观构成要素。其主要因素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政治组织等。其中能力素质是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他是使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主观能动的基础。三、政治权力的特性政治权力的特性:(1)主体利益性;(2)强制约素性;(3)专属排他性;(4)扩张延展性;()多重职能性。第二节 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一、政治权力的类型1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划分,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政治权力、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2按照政治权

    20、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可以划分为社会公共权力、执政党权力。3.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层级划分,可以划分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4按照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二、政治权力关系1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相互否定相互对立关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之间也可能存在妥协或协调关系。2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权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别。3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相互协调的关系。一般不存在对抗的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两者关系也可能走向对抗。4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之间

    21、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呈现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三权本质上的一致,以及立法权对于行政权、司法权的统率关系。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作用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政治权力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效益;政治全力具有双刃剑的效用;政治权力作用影响巨大而深远;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常常呈现多方面力量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有:指令方式、压力方式、规约方式、说服方式、奖酬方式、处罚方式、暴力方式等。二、政治权力的作用从政治关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其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法定政治权利的必

    22、要条件和力量后盾。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首先,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全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且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再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最后,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向,政治权力是凌驾于社会或特定组织之上的巨大力量,影

    23、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第三章 政治权利第一节 政治权利的涵义一、政治权利的定义西方学者对权利的定义繁多,主要有:1、天赋权利说;2、权利自由说;3、权利利益说;4、权利力量说;5、权利平等说。这些定义都没有能揭示权利的社会本质及其社会基础。所谓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取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这种资格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本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因此,所谓政治权利,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政治权利是权利的一种类型,是社会成员参与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二、政治权利的

    24、特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共同利益和政治权力具有强烈的阶级特性,由此决定了政治权利具有相应的阶级特性,因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具有不同阶级特性的政治权利。政治权利的这些阶级特性,是其根本特性,除此之外,政治权利还体现了其他特性:(1)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2)政治权利具有法定规范性。(3)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主体的自主性。(4)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5)政治权利具有自由价值性。第二节 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一、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人人都具有的政治资格,氏族成员之间的政治资格是平等到的,其政治资格是由道德习俗确定的,其政治权利与

    25、政治义务是完全溶合的。奴隶社会政治权利专属奴隶主阶级所有,它具有宗法等级制特色,政治权利与私有财产联系到一起,其政治权利同政治义务相分离。封建社会中拥有财产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政治权利,君主享有最大的政治特权,政治权利与官僚等级和僧侣紧密相关,血统也成为政治权利的重要依据,农民享有某些政治权利。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在形式上体现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但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社会实际的不平等,表面上的正当性掩盖着资本剥削的不正当性。社会主义的政治权利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扬弃,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人民真正的政治平等,也是实现人民政治利益和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资本主义

    26、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2)参政权。大体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3)诉愿权。主要内容包括:宪法诉讼权、行政诉讼权、选举诉讼权等。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和通信自由等。(2)选举和被选举权。是参政权的集中体现。(3)监督和罢免权。(4)诉愿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控告权和要求赔偿权。三、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1有利于维护、实现和发展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2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政治权利

    27、具有规范性的特点,以法定的形式规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准则,因而有利于保障政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意志进行,进而保证政治生活有序进行。3有利于社会成员政治积极性的发挥。4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规范性,从而推动社会政治向规范化、法制化、责任化发展。社会主义谋求广大人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第三篇 政治行为第一章 政治统治第一节 政治统治的涵义一、若干政治统治理论分析古往今来的中外政治学说各对政治统治进行了不同的分析,一是从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威服从关系建立的内在依据出发,主要观点有神权统治论。二是从掌握政治统治权的特定主体来解释政治统治,主要观点有官僚统治论、精英统治论等。二战后出现了现代精

    28、英统治论(内容)。上述理论都与特定历史相联系,都是为特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他们都涉及到了政治统治的某些方面,但都没有揭示政治统治的真正本质。二、政治统治的本质利益关系的构成内容包括主体利益的共同性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性。为了以特定力量的聚集和作用来实现共同利益的要求,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社会形成具有制约关系特征的政治权力。在权力制约关系中体现为权力制约关系的统一性和矛盾性。由此可见,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统一性和矛盾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而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

    29、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统治。政治统治是利益冲突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支配政治斗争和控制社会冲突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也是与国家权力同生并存的一种政治行为。就其本质而言,政治统治实乃政治斗争中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对于社会的支配与控制行为。所谓“国体”问题,实际上就是政治统治的本质问题。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人类政治生活中最高层次的政治行为。三、政治统治的特点作为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行为,政治统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政治统治以维护社会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2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3政治统治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德依据。4政治统治以控制和

    30、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5. 政治统治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一、政治统治的基础政治统治行为旨在把政治权力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这一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政治统治的政治权力基础2.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3.政治统治的公共职能基础4.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二、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就其本质而言,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政治统治合法性是保持政治秩序的核心与关键,统治者总要千方百计树立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共同接受的理念,也就出现了政治统治合法化的问题。使国家权力转化为权威的过程,就是政治统治合法

    31、化的过程。三、政治统治的类型西方政治学根据政治统治中权威的基础和服从的动机,将政治统治划分为传统型权威的统治、魅力型权威的统治和法理型权威的统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按照阶级关系及由此体现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统治,把政治统治划分为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政治统治和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政治统治。前者是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统治,后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统治。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一、政治统治的方式 政治统治的方式是政治权力主体构建、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的方式,也是政治权力主体实施政治统治的方式。1.强制方式2.法治方式3.绩治方式4.理治方式5.德制方式6.心治方式二、政治统治的作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特定

    32、的意义和作用1.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2.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3.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4.政治统治保障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5.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6.政治统治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第二章 政治管理第一节 政治管理的涵义一、政治管理的定义对于政治管理的主要看法有:政治管理就是政治活动的全部;政治管理就是社会管理;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等。这些观点都没有全面把握政治管理的内涵。所谓政治管理,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统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

    33、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二、政治管理的特征1. 政治管理具有公共性。政治管理政治权力主体通过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和方式。2. 政治管理具有组织性。3. 政治管理具有责任性。政治管理根据社会要求确定和承担的公共目标和职能,其凭借实施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会转化为形成政治管理的政治和社会公共责任,由此构成了政治管理的责任。4. 政治管理具有服务性。对于社会生活和发展来说,对于政治权力主体来说,管理意味着服务。政治管理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因此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特点。5. 政治管理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政治管理行为是政治权力主体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和协

    34、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是政治权力意志和要求的社会体现,因此,在社会共同利益的多重价值和政治权力的多重功能中,政治管理行为力求实现的是社会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的价值,因此,它以这些价值作为行为的基本取向。三、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两种基本作用方式,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差别。第二节 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一、传统政治管理传统政治管理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管理,其经济基础是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其管理主体一般只局限于政府机关。其所运用的权力具有任意性和连带性,君权与宗法权力相结合,造成“家天下”局面。传统政治管理在管理功能上具有强烈的排他作用,在管理方法上表

    35、现为简单性与落后性,在总体运行机制上表现出明显的人治特征。二、现代政治管理现代政治管理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管理,它与传统政治管理相区别,但两者之间又相互渗透。现代政治管理以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具有与传统政治管理不同的特征。现代政治管理的主体除了政府以外,还包括政党和其他一些准政府性的社会政治组织,其运用的权力具有规范性与相对独立性,在管理功能上具有开放性,管理方法上表现了科学性和先进性,在总体运行机制上表现为法治。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传统型政治管理 现代型政治管理经济基础 与传统的农业相结适应,建立在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自给自足方式 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资源

    36、的配置和财富的分配主要通过市场进行主体特征 主体范围狭窄,结构简单,仅仅局限于政府 社会利益和社会结构的分化,国家体系十分复杂,主体虽然仍以国家为主体,但不局限于此,政党、社会政治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主体权力特征 任意性(最高统治者权力不受限制,缺乏权力的监督、制约,权力行使的任意性)、连带性(政治管理权力与宗教权力、宗法权力、迷信权力结合) 规范性(政治管理权按照既定规则进行,规范性的权力表现为非人格化的权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相对独立性(政府与其他政治管理机关权力的分离: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管理功能 封闭性、强烈的排他性:社会经济职能方面重农抑商;政治方面官本位思想,权力支配财富,

    37、权力被少数家族长期控制,引发社会利益分配极度不平衡;思想方面统治者不容许一段思想的产生 开放性功能:政策公开性,透明度增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兼容多方利益,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加以协调;同时以世界市场为依托,进行国际交往。“改革开放”管理方法 简单性和落后性:行政强制方法和思想教化方法突出 科学性和先进性:以法律手段为根本,辅之以经济手段和文化手段。采用现代管理工具总体运行机制 明显的人治:家长制、经验、礼治 有法治取代带了人治:强调以法律和契约作为依据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一、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1政治领导。它通过政策、决议、法案、法规来贯彻执行。2政治决策。全部政治管理行为的基础。3

    38、政治组织。是其他政治管理活动程序化的保障。4政治协调。是社会利益分化与利益整合的共同要求。5政治沟通。它被誉为政治管理的中枢神经。6政治监督。它是政治管理的免疫系统。二、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管理的作用范围相当广泛,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巩固的基础。第二,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机制。第三,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利的实现途径。第四,政治管理是社会有序进行的积极保证。第五,政治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第三章 政 治 参 与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涵义一、政治参与的定义和特征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法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

    39、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2)政治参与的内容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3)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4)从外延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5)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不只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二、政治参与的类型1政治参与的历时类型。主要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两种。2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主要分为自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消极参与三种。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一、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政治投票。公民在选举

    40、、罢免、复决等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公民公决和公民复决,在民主制度中2种基本方法。投票在现代意义上已经不局限于选举,在复决意义上,公民的投票在于影响国家政策和措施。2政治选举。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有效的手段。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给组织某种权威或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与1相交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3政治结社。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社团活动两大类。具有共同政治目标的公民为了相同的利益而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前期基本目标是影

    41、响政府决策。政治集团组织可以分为政党和政治社团,政治结社即参加政党活动或者政治社团活动。4政治表达。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言论、政治请愿。汇成一种集体效应,市政府明确感觉到某些利益要求。5政治接触。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或谋求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官员并影响之。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政府官员并影响之。这里只讲合法意义上的。6政治冷漠。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消极参与。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既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

    42、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两方面原因:一是长期政治浩劫后,公民对政治的反感和失去信心,二是现代政治制度完善的国家,正常情况下政治机构已为其成员解决大部分问题,公民觉得参加与否已无所谓。二、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一国的政治参与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维护自身利益、政府职能的扩大,对公民的影响增强,公民不得不提高参与程度、经济发展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加强,增加了公民的国家意识。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收入、教育、职业、权力、威望。3政治心理。政治参与行为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驱动力。: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公民自身有政治效应意识和政治

    43、倾向、对政治体系的信赖度和支持度、公民关心的政治过程的程度和政治责任感。4政治机制。直接发挥作用的有选举制度、政党、监督等制度。从本质上讲,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阶级统治性质对政治参与有重大影响。但就政治运行机制来说,直接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5社会机会。它由经济的、制度的等条件和每个人先天条件相结合而造成它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一、政治参与的作用政治参与在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上具有重要作用:(1)政治参与是公民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政治权力最终实现自己利益的主要环节;(2)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统治

    44、的合法性;(3)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管理的民主化;(4)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发展;(5)政治参与影响着政治的稳定。政治参与对社会作用:(1)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2)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发展;(3)政治参与影响到社会流动;(4)政治参与作为政治民主的内容,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二、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政治参与发展的历史趋势,从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到社会主义的政治参与,最后发展到无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那时已无所谓政治参与,而是全社会的自我管理。从政治主体的发展变化看。其基本方向是,由少数人参与到多数人参与,再到全体人参与。就政治参与模式而言,其发展方向是从

    45、消极参与到动员参与,再到自动参与。就政治参与的行为方式而言,其发展方向是从方式的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多层化的发展。第四篇 政治体系第一章 国家第一节 国家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1社会共同体说。这一说法仅仅涉及到国家表面社会特征。2国家契约说。这种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3国家统治说。这种说法仅仅指出了国家统治特征,并没有能够揭示国家 的本质。4国家要素说。仅描述了国家外观表征,并没有揭示其本质。此外还有国家神权说、国家有机体说等定义,它们都不能揭示国家的本质。二、国家的本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国家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三、国家的历史类型。按照国家的本质分类,有以下基本类型:1奴隶制国家。一般是在血亲宗法基础上,按照分封制原则建


    注意事项

    本文(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全).docx)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