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伦理学完整复习资料.doc

    • 资源ID:1063688       资源大小:208.5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伦理学完整复习资料.doc

    1、伦理学第一讲 伦理学概说 1、伦理学的定义 伦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哲学考察。在我国,伦理学是一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阐明道德起源及其发展,说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应用伦理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 2、道德概念与伦理概念道德: 道: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从道德的词义看,道德是对主体的规范;从道德与政治、法律的关系来看,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从道德与宗教的关系来看,道德调节的是现实世界的社会关系;从道德的调节层次来看,道德就是调节各种社会性关系的规范

    2、形式。伦理: 西方的“伦理”(ethics)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指风俗习惯、品性,与道德等同使用。在古汉语中,“伦”指的是人的血缘辈分关系。“理”原义为“治玉”,后引申为规律和规则。合而言之,伦理就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应该遵循的规范和道理。 在西方的早期,“伦理”与“道德”意思基本相同,可以等同使用。到了黑格尔那里,“伦理”与“道德”才严格区分开来,“道德”乃主观法,指个人的道德;“伦理”则是客观法,指客观的关系,指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等伦理实体。 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2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

    3、德具有独特性。3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3、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的全部道德现象。包括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 4、伦理学的研究任务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认为:1、确立人生所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2、指示我们由何等行为,养何等德性,而后可以达于至善 。台湾学者龚宝善认为:1、探讨伦理行为的本质;2、树立伦理行为的标准;3、指引伦理实践的途径。 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和伦理学家弗兰克梯利认为,伦理学有理论任务和实

    4、践任务两大项,就理论任务来说,它要对善恶是非的道德现象进行分析归类,并要探求道德原则及其规律,对行为的性质做出解释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实践任务要确立行为的一般规则,告诉我们作为个人应该怎样行动总结:1、揭示和论证道德的社会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 2、概括和阐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3、应用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般价值评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具体的研究和回答当代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大量实践问题。4、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道德文明成果,积极汲取当代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有益经验,全面提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水准。 5、探求当代社会主义理想道德品质的构成,总结社会主义新人的道德成长

    5、规律。伦理学研究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合乎时代需要,具有时代精神气质的社会主义新人。 5、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人们关于伦理学基本问题的几种观点 :1、善与恶的关系问题;2、“应有”与“实有”的关系问题;3、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幸福)与其所承担的义务的关系问题 ; 4、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的必然性的关系问题 ; 5、道德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 ; 6、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或公私关系 ;7、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 伦理学基本问题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一是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即是经济利益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经济利益,以及被决定者有无反作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

    6、答,决定着对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不同解决。二是社会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即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集体利益,还是社会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道德原则的内容,也决定着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评价、道德品质形成的途径和方法的差别和对立。 为什么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人类道德生活领域中最普遍、最根本的事实;其次是因为它规定着伦理学的基本内容,制约着伦理学对一系列问题解决。最后是因为任何伦理学家和伦理学派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并必须予以解答。 6、伦理学的基本类型(1)元伦理学:优良道德之制定方

    7、法 (2)美德伦理学:优良道德之实现 (3)规范伦理学:优良道德之制定 三种类型的伦理学,实际上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把道德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研究中心、研究对象的结果。 (1)、元伦理学元伦理学,有时称形式主义伦理学或科学主义伦理学。它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伦理术语(如“善”、“应当”、“正当”等等 )的意义和道德判断的逻辑及道德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否定传统伦理的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方法,主张用逻辑实证,分析原则来分析道德,使伦理学形成象数学和逻辑学那样的“科学”。元伦理学与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一起构成现代伦理学三大形态。 自1903年摩尔发表伦理学原理以来,宣告了元伦理学(Metaethics)的

    8、诞生,尔后半个多世纪,元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王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它的代表人物,除了摩尔,还有普里查德、罗斯、罗素、维特根斯坦、石里克、卡尔纳普、艾耶尔、史蒂文森、图尔闵、黑尔等等。元伦理学对于传统的批判,强调道德语言和概念的研究从而使伦理学日益严密和在科学化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它否定道德的客观内容,难免走向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中。 (2)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是以品德、美德和行为者为中心的伦理学。在美德伦理学中,主要的、基本的目的则是成为善良人。 20世纪60年代以来,脱离规范伦理学而企图独撑伦理学大厦的元伦理学开始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一方面是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代表的传统伦理学的复兴;另一方

    9、面则是反对规范伦理学的所谓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的复兴。代表人物有麦金泰尔(其代表作是德性之后)。 美德伦理学以“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为中心。美德伦理学家认为:做具有美德的人比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更为根本、更重要、更具有决定意义。因为人们如果没有美德,那么再好的道德规范也不可能被遵守,因而也就等于零。但当我们进一步追溯美德来源时会发现,一个人的品德乃是他的行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规范所得到的结果:“规范”和“做什么”是原因、前提,“品德”和“是什么”则是结果、结论。(3)规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normative ethics)是关于义务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一种哲学研究。直至元伦理学

    10、在20世纪出现以前,规范伦理学一直都是西方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形式。规范伦理学的任务,在于说明我们人本身应遵从何种道德标准,才能使我们的行为作到道德上的善。它与元伦理学的区别在于:规范伦理学力求为人们的道德行为确立各种原则与规范,并从理论上或经验上证明其正当性和合理性。元伦理学立足于“严密的科学逻辑基础”,分析伦理学的各种概念、判断及命令表达的逻辑关系和功能,研究伦理学的语言意义。 从作为一个学科的特点来看,规范伦理学通常被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般规范伦理学和应用规范伦理学。前者研究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原则,主要是对诸如何种性质为善、何种选择为正确、何种行为是应受谴责的等最一般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研究;

    11、后者研究具体的道德问题,试图用我们关于道德的一般原则来解释和说明我们面对具体道德问题时所应采取的正确立场。规范伦理学又被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论:目的论伦理学和非目的论伦理学。v 目的论伦理学(如“功利主义伦理学”)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该行为的结果决定。在这个意义上,目的论伦理学又称为结果论伦理学。v 非目的论(如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则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其结果以外的东西决定。在这个意义上,非目的论伦理学又称为非结果论伦理学。有些学者把美德伦理学也归入“规范伦理学”的范围,从而把“规范伦理学”分为三种基本类型:l 目的论:是一种以道德行为的目的性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或已经产生的实质性价值(

    12、效果)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l 义务论:是一种认为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并不由行为的功利后果或期望的功利后果决定,而由它自身固有特点和内在价值决定的伦理学理论。l 德性论:是指以个人内在德性完成或完善为基本价值(善与恶、正当与不当)尺度或评价标准的道德观念体系。 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判断基于行为,德性论的判断则基于品质。7、学习伦理学的方法与意义方法:1.学习伦理学应坚持唯物主义方法。2.学习伦理学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方法。3.研究伦理学必须不断吸取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新成就,丰富发展自身。意义:1、提高和完善个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境界。从个人内在的方面看,伦理道德能够

    13、丰富、充实人的内心世界,使人性更趋完善,使人格更高尚,使人生变得更美好。从个人外在的方面看,伦理道德能帮助人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调节人我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使人尽可能得到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2、熟悉和了解以往伦理学知识体系,批判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 。第二讲 中西伦理思想的演变 8、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一)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1)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 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其思想以 “仁”为核心。“仁”主要有两重意义:一是爱人,二是忠恕。 (2)孟子:他的伦理思想主要收入孟子 一书中。他

    14、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八个道德规范。提出“性善论”。(二)道家伦理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道家认为超人超时空的“道”为万物的本源,也是人性的本源,人应当采取“无为”态度顺应自然、顺应道。道家主张“弃仁绝义”,并倡导一种“无待”的境界。(1)老子(约公元前前) :人生哲学主张清静寡欲、与世无争。要求人们做到无欲(即没有欲望)、无为(即保持清静而无所作为)和无争(即不为天下先)。(2)庄子:将老子清静无为的伦理思想发展为悲观厌世的虚无主义。认为人生在世不要追求名誉和智慧,不要追求知识和功业,即“无为而尊,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三)墨家伦理思想:以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

    15、为代表。墨家伦理是中国古代的功利主义。凡是利天下、利他人的行为都是道德(即义)的行为,这就是判断是非和道德的标准。墨子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在道德评价上,提出“志功”统一的主张。在义利关系上,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认为“重利”就是“贵义”。 “义,利也。”(墨子.经上)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 (四)法家伦理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 以管仲学派(代表作管子)和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为代表。法家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法起根本性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可以代替道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9、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 (一)秦汉时期

    16、: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代表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1)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继承发扬了孔孟的儒家思想,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和神秘化。他确立“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思想体系,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伦理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处于“独尊”的统治地位。 (2)王充(27-107):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性的影响。认为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由物质生活状况决定的。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者逐步融合的局面。道教:道教始于东汉

    17、(道家与道教不同),到东晋南北朝已成为有影响的独立教派。道教的最高经典是道德经。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劝善成仙,即把道德行为与个人的长生不死相结合,道德是求得不死而成仙的重要手段。为达到这一神圣目的,道教伦理要求信徒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清心寡欲。佛教:佛教主张人们在来世进入极乐世界,把视线投射到虚无飘渺的天国。佛教伦理的前提是:人生是一个“苦海”,提出人生有八苦,并认为这些苦难的根源不在自然,不在一社会,而在于人自身的精神世界,即在于人“无明”。佛教倡导十善。其 “心即佛,性即佛”理论,后被宋明理学吸取与改造。(三)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道、佛三教并用,实际上最注重儒家,

    18、以韩愈为代表。 (四)宋至明中叶: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出以“天理”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突出。程朱伦理思想是封建伦理思想的系统化主要表现在:1.伦理本体化或伦理宇宙化。2.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封建禁欲主义。3 .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主张“穷理”“复 性”才能达到“理想人格”。4.使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达到完备程度。(五)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以王夫之、颜元和清代中期的戴震等一批思想家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启蒙意义的伦理思想。他们提出自然及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反对灭人欲的禁欲主义观点。提出抬高

    19、人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提倡功利主义,强调人的自然欲望和物质利益。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启蒙作用。 王夫之(公元16191692)等人提出自然及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天是无所作为的,但人却可以有所作为。他对“三纲五常”提出怀疑。戴震公元17231777认为,人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 10、清末到“五四”前时期的伦理思想(一)酝酿萌芽阶段:鸦片战争前后,在地主阶级内部,以龚自珍和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他们竭力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 (二)初步形成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在思想文化上,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宣

    20、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伦理观念。其中以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最为突出。(三)发展成熟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取代了改良派,革命派先后提出“道德革命”、“三纲革命”的口号,强调自由、平等和博爱乃是“根于心理”的真道德,论述了“自利利人”的“合理利己主义”思想。其中以章太炎、孙中山最有代表性。1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特点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五)在道德

    21、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 12、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现代启示(1)重视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建立“厚德载物”的和谐人际关系。(3)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4)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 1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一)苏格拉底时期:古代奴隶制的形成时期,为后阶段思想发展作初步准备。主要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来源是一种精神性的“数”,用“数”来说明人的本性和社会道德。强调古希腊的传统美德中庸,反对过分的行为和欲望。注重灵魂的净化。赫拉克利特

    22、: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物质性的火是万物的来源,“火”及其运行规律“逻各斯”是道德的本源。在幸福问题上,是最早提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的思想家。在善恶关系上,认为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是快乐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把“快乐”或“幸福”宣布为行为标准的思想家。(二)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其思想已建立完整体系,达到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顶峰。主要代表人物有: 苏格拉底: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认为人有了知识就有道德,就会选择善行。在人生问题上

    23、进一步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要求。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 他是贵族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智者的伦理思想,认为道德来源于一种客观精神的“善本体”,这是世界万物的来源。还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道德就是如何使灵魂摆脱肉体的束缚飞升到神的天地之中。他设想了一个理想王国,有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三个等级。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他编写了西方第一本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是古希腊伦理思想的最高成就。他提出,人生追求的目的是善 。人的道德德性是自然赋予人获得德性的潜在能力 。要遵循“中道”原则 。 (三)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伦理思想向消极方面发展,为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的兴起奠定了

    24、思想基础。主要代表是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的伦理思想。14、中世纪的伦理思想 主要讨论人与神的关系,产生了中世纪神学伦理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奥古斯丁:教父神学的主要代表,基督教奠定基人,全面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了基督教的世界观的教义和伦理思想,对中世纪以及后来的西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托马斯阿奎那:经院神学的代表,其伦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把基督教教义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调和起来,创建起庞大的天主教思想体系。(一)文艺复兴时期伦理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意大利的但丁(公元12651321)、薄伽丘(公元13131375)、皮科、布鲁诺,荷兰的爱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蒙台涅

    25、、英国的莎士比亚等人。 它建立在抽象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基础之上。有两派观点 人道主义者以个人主义的享乐观为核心,把 企求个人幸福作为人生的目的和道德的标准 初步提出了人的价值在人自身的资产阶级的人的价值观 15. 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由于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了根本变革,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极大变化,形成了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潮和急功近利的趋向。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爱尔维修、边沁、康德、黑格尔等。 16、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分类: 元伦理学派,它包括直觉主义、情感主义、语言分析伦理学、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等,这类学派试图从逻辑学方面和语义学方面,对道德现象进行纯客观的描述。人本主义伦理学派,包括存在主义、新

    26、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等,这类学派从本体论角度来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具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自然主义伦理学派,包括实用主义、人道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自然伦理学、现代进化伦理学等。这类学派从人的自然本性中来寻找道德的根源。基督教神学伦理学,包括人格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新正统派、基督教境遇伦理学等,这类学派从上帝意志中寻找道德的根源。 17、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特征1非理性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普遍特征。2形式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另一特征。3道德相对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重要特征。4个人本位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又一突出特征。18、西方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1)重视人和人的价值2 )重视个性和个人

    27、发展,提倡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3 )道德和政治紧密结合,把道德看作是一种社会革命的手段4 )重视道德理论研究,追求真善美的统一19、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 (一)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个人或自我。认为只有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社会的发展。 (二)人道主义:以人类利益和价值为中心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超自然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对象,肯定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以及人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三)敬畏上帝:体现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日常生活方式之中,构成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撑,也是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敬畏上帝是西方人通向精神信仰和终极关怀之门。20、马

    28、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 第一阶段:由旧伦理学向新伦理学的过渡第二阶段:伦理学的革命变革的实现第三阶段:马恩伦理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2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1)道德的社会经济基础道德受社会关系制约。本质不同的社会关系会引起不同的道德类型。存在着四大类型的道德,表现为从对人的依赖到对物的依赖到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自由的社会关系。 (2)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道德有其自身的发展趋势,能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道德是在实践关系中给人们指引方向的价值总和。这是关于善恶、生活意义、尊严、荣誉、个人与社会的整个关系体系的理想、标准、原则和观点。 (3)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 阶级性: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

    29、道德的内容,而在阶级社会中这些关系首先表现为阶级关系,反映社会关系的道德也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全人类性:某一阶级在历史上通过自己的特殊道德对人类道德经验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全人类性表现于阶级性中并通过阶级性而表现出来。 (4)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其个人发展和自由的条件。个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社会的最高价值和最高目的。 (5)未来的共产主义道德 1)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状况。2)共产主义道德宣扬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是并不把它们相互对立起来。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22、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特征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研究道德问题,把

    30、道德作为一种有客观规律的社会现象来加以研究。批判性。马克思主义研究道德的根本、首要的目的是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创造新世界,在批判中创立新的社会关系,推动人类道德的进步。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道德意识的形成、发展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而且道德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是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的。 2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道德学说史上的变革 1、从人类生活的社会关系出发代替了从自然人性出发。2、实现了道德学说在研究方法上的变革。3、揭示了道德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4、正确地指出了道德的阶级性和历史性。第三讲 道德的本质与功能 24、道德的起源 1、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31、(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本质和核心。 (2)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利益的对抗性,导致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4)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道德的进步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2、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劳动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社会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创造了道德需要 劳动是道德产生发展的动力3、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道德起源于社会分工,道德是一定社会人类分工的产物,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分工 野蛮部落与农业部落分离 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产业与商业分离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4、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

    32、理欲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即个体欲望与社会命令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是个体道德发生的动力。在这种冲突中,个体如果能够克服自身的任意性,转而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规则,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奉献他人和社会,就意味着个体在道德上的进步。 5、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调节这种关系时,作为自觉意识和人类精神自律的道德才能得以产生。 25、道德的历史形态 (1)原始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道德(4)资本主义社会道德26、道德的本质(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33、道德的一般本质)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1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

    34、实践精神。2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 (四)道德的基本特征 特殊的规范性 特殊的多层次性 广泛的社会性 更大的稳定性 27、道德的社会功能 1)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的,其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2)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3)教育功能: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4)辩护功能:又可称为道德的论证功能,即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特别是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进行

    35、道德的辩护和论证。第四讲 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28、善恶价值 1)善恶价值的含义:是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行为、事件的利害、吉凶、好坏的概括反映。 2)善恶价值的根据:善恶价值的客观基础是一定的经济关系,也就是一定的利益关系。一定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规定着人们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规定着善恶评价的客观标准。 3)社会道德价值导向: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所要达到的道德理想目标。集体主义既是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也是基本道德原则。集体主义上升为价值导向性的基本原则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第一,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性。第二,坚持价值导向的权威性。第三,坚持价值导向的趋前性。29、道德恶(一)本

    36、质:1、表现为心术不正的行为,对社会或他人利益的损害。2、道德恶是对合乎德性的社会秩序的破坏。3、恶是对道德自由的践(二)道德恶的根源 1社会根源:造成人的自私和损人利己恶性的社会条件,归根到底在于私有制。2、个体认识根源:价值观的错位。一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错位;二是索取与奉献关系的错位;三是本能与人格关系的错位;四是现实与理想关系的错位。3、心理根源:欲望的放纵。4、社会控制原因:社会约束的失度。(三)道德恶的类型及其表现 1、物欲型的道德恶:为满足强烈的物质欲望,以各种不正当手段占取公私财富的行为恶。2、权欲型的道德恶:醉心权力,不择手段,或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把个人权力

    37、置于社会意志之上。主要表现是渎职、失责、受贿和残暴。3、情欲型的道德恶: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而不择手段。4、名欲型的道德恶:为了名誉而不择手段、伸手抢名、欺世盗名。(四)道德恶的制裁及社会对策1、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必须对作出道德恶的行为予以必要的谴责和制裁,促使作恶者醒悟,通过反省和忏悔,达成内心深处的悔过自新。 2、从社会角度来看,道德恶的制裁还必须有有效的社会性措施。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要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第二,实施合理的道德奖惩。 第三,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第四,进行科学的道德教育。 30、良心(一)良心的本质1从内容上看,道德良心是现实社会要求的反映,是对道德责任的自觉意

    38、识。2从形式上看,良心的表现形式是良知、良情、良意的有机统一。良知是基础,良情是关键,良意是源泉。(二)良心的形成 1对体现着社会要求的是非、善恶的理性认知。2对应尽的道德义务的情感认同。3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形成意志决断。4在长期为善的道德实践基础上,形成善以为人的信念,形成明确的、稳定的良心。良心一旦形成,其行为向善就会成为习惯,最终直可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三)良心的作用 第一良心对主体道德生活具有调节作用 1在道德行为前,良心能够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行为,起着决策和指令作用。 2在道德行为进行中,良心对主体的行为起监督作用。 3在道德行为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有评价作用。第

    39、二,良心具有评价作用1. 道德评价的形式:个人评价和社会评价2. 道德评价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解剖与“内自讼”;“以见占隐”的经验方法。31、正义(一)正义的含义 公正(正义),做为伦理规范主要指公平与尊重,公平指依据合理的制度和恰当的标准评价和对待人;尊重则指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承认人的目的性和独立性。 1、公正是公民的政治合约 首先,公正是政治性的,是社会成员为了构筑一个稳定的社会所认可的最基本的准则。其次,社会分配既包括社会分配的结果,也包括社会分配的过程。第三,既然公正是世俗的政治标准,它就必然是民主讨论和妥协的结果。 2、公正分为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 由于以下几点理由,我们必须

    40、关心社会分配的结果:首先,所谓起点平等不过是幻想而已。其次,结果的不平等往往会反过来影响起点的平等。第三,对结果的关注还因为,一个有序的社会需要个人负担一定的责任,而一个人要负担责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3个人公正和社会公正 | 所谓个人公正,既指个人行为的一种根本原则,也指个人的一种优良品德,主要表现为个人在为人处事时,能以当时社会的法律、规章、惯例等为准绳,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直做事,公允办事,从而保持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 所谓社会公正,主要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具体表现为对一定社会的性质、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章程、惯例等等的

    41、合理性的要求和判断。 (二)正义的必要性 1、从制度约束的角度看:正义或公正在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关系、建构社会秩序等方面意义重大。社会制度的设计、法律的制定应该体现“正义”的道德理念 。2、从底线伦理的角度看:完善的东西有时甚至常常是不正当的,精神纯化,无私利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忠诚献身等等若不以正义道德为基础,为底线,那么它们会制造最黑暗、最野蛮、最狂热的不道德现象。 四、正义的实现(以平等为目标) 正义的实现(以平等为目标) 1.人身权利的均等分配 人身权利是涉及到人身自由的那些权利,如自我表达权、政治参与权、自由迁徙权、不受他人侵害权,等等。这些权利的共同特征是普适性和平等性,

    42、即一个人对这些权利的拥有不会妨碍他人对他们的同等拥有。他们是古典自由主义者所为之辩护的被动权利,也是正义的基本含义。 2.基本物品的均等分配 但是,仅仅保护人身权利还不够,为了实现个人发展这一目标,国家还必须为个人创造一定的条件,这就是与个人能力相关的基本物品的均等分配。“与个人能力相关的物品”既包括物质物品,也包括权利。在这些物品中,教育和社会保障是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其它物品的功利主义分配 社会分配的效率原则在保证了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物品的平等分配之后,剩下的社会分配应该由功利主义原则进行评判。就中国而言,半个多世纪乃至近200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扼杀社会效率的制度也是扼杀中华民族前

    43、途的制度,追求效率将是中国赶超发达国家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效率原则保证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权利分配的馅饼,使得每个人都能分得更多的权利。 4、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最后,以上三个层次可能还不足以保证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国家应该对社会被边缘化的人口,如失业者、单亲家庭、农村中失去土地者以及进城的农民等负担一定的责任。对于这些人来说,平等的权利和基本物品还不足以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自我创造的能力,国家对他们的投资是必须的。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体现在对社会整体的顺利运作的关怀上,它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政治基础。一个和谐的社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没有人愿意看到国家处于无休止的冲突之中。

    44、第六讲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32、道德选择 (一)含义道德选择是指个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做出的自觉自愿的抉择。(二)道德选择的必要性1.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2. 个体人性完善的客观需要3. 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三)道德选择的可能性1.道德要求的多层次性、多方面性,为道德选择提供了外在的可能性。2行为主体有道德选择的意志自由,这为道德选择提供了主体方面的条件。3道德选择是一个理性行为,是在合理的原则支配下的思维结果。33、道德冲突(一)道德冲突的表现 1从主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角度看:一个成年人往往处于多种关系中,而只要他处于两种或两种

    45、以上的关系中,扮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那么在他身上,各个不同角色的道德要求之间就可能形成冲突。 2从行为价值目标的角度看,道德冲突可分为: 其一,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或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个人在价值目标选择上的困境。 其二,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利益选择上的困境。 其三,基本道德原则之间发生尖锐冲突。 其四,面对强大的邪恶势力,生命价值与自由、尊严以及其他信念之间发生尖锐冲突。 3从行为方式的角度看,道德冲突分为两种情形:目的正当手段不正当和目的不正当手段正当。 (二)道德冲突的解决 1行为方式上的道德冲突能否圆满解决,取决于是否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2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片面观

    46、点,即目的决定论和手段决定论。3道德妥协:由主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带来的冲突,难以根本解决,有时就只能做出妥协。道德妥协是指主体在选择中有意识地放弃某些道德规范和准则,牺牲某些道德价值,以保持其它道德原则和规范,维护更高的道德价值4道德冲突的真正解决,取决于道德主体如何确定自身的道德价值。一种道德价值的取舍,如果它是为了达到更高目的所必要的。而且本身又是道德的,那么就是合理的;如果当下的取舍迫不得已地带有不道德的性质,那么只要它与最高目的不矛盾,并且不改变目的的道德性,那么这种取舍也应认为是合理的。 思考题:道德困境分析 你正在一条要沉的船上,有7个人要上一个救生筏。但救生筏内只能装5个人。这7个人中有你、一个12岁的小无赖、一个69岁的退休教师、一个35岁的棒球名星、一个22岁的机械师、一个52岁的传教士和一个39岁的怀了孕的家庭主妇,你认为让哪些人上救生筏? | 选择的依据:1、生命第一原则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2、优先照顾弱者原则妇女和老者优先。3、个体功利原则任何情况下都优先保存我自己。4、集体功利原则要让能保证上船的人能够生还的人留下来,让将来能给社会带来更大贡献的人留下来。5、道德原则要选择品德好的人。34、道德评价 (一)含义道德评价:指在道德活动中,人们根据


    注意事项

    本文(伦理学完整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